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试验检测基础之砼三.ppt

    • 资源ID:6607558       资源大小:560K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试验检测基础之砼三.ppt

    第三讲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3.1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3.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3.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主要参数3.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步骤及实例,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根据材料的技术性能、工程要求、结构形式和施工条件,来确定混凝土各组成材料之间的配合比例。通常有两种表示方式:一种是以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用量来表示。另一种是以各种材料相互间质量比来表示(以水泥质量为1)。,3.1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1)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2)满足施工要求的和易性;(3)满足与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4)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节约水泥,降低成本。,3.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在混凝土配合比中,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及砂率值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技术性质和经济效益,是混凝土配合比的3个重要参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就是要正确地确定这3个参数。,3.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主要参数,水灰比(WC)是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最主要的因素。这种影响从实质上是水灰比影响了混凝土的孔隙率,即混凝土内水泥石的孔隙率。水灰比越大,则混凝土中水泥石的毛细孔隙率越大,因而强度越低。同时当水灰比较大时,水易在粗骨料的下表面聚集,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水层,即界面裂纹(或界面孔隙),降低了界面粘结强度,从而使混凝土的强度下降。,现场浇灌混凝土时,经常发现施工人员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虽然增加用水量,可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但是将使混凝土拌合料的粘聚性和保水性降低。特别是因水灰比()的增大,增加了混凝土内部的毛细孔隙的含量,因而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并增大混凝土的变形,造成质量事故。故现场浇灌混凝土时,必须严禁施工人员随意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合理砂率是指用水量、水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能使拌合料具有最大流动性,且能保证拌合料具有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的的砂率。或是在坍落度一定时,使拌合料具有最小水泥用量的砂率。影响合理砂率的主要因素有砂、石的粗细,砂、石的品种与级配,水灰比以及外加剂等。石子越大,砂子越细、级配越好、水灰比越小,则合理砂率越小。采用卵石和减水剂、引气剂时,合理砂率较小。因砂率表示混凝土中砂子与石子二者的组合关系,砂率的变动,会使骨料的总表面积和空隙率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有显著的影响。,当砂率过大时,骨料的总表面积和空隙率均增大,当混凝土中水泥浆量一定的情况下,拌合物就显得干稠,流动性就变小,如要保持流动性不变,则需增加水泥浆,就要多耗用水泥。反之,若砂率过小,则拌合物中显得石子过多而砂子过少,形成砂浆量不足以包裹石子表面,并不能填满石子间空隙。使混凝土产生粗骨料离析、水泥浆流失,甚至出现溃散等现象。,为什么在拌制混凝土时,砂的用量应按质量计,而不能以体积计量?砂子的体积和堆积密度与其含水状态紧密相关。随着含水率的增大,砂颗粒表面包裹着一层水膜,引起砂体积增大。当砂的含水率为时,其体积最大而堆积密度最小,砂的体积可增加2030。若含水率继续增大,砂表面水膜增厚,由于水的自重超过砂粒表面对水的吸附力而产生流动,并迁入砂粒间的空隙中,于是砂粒表面的水膜被挤破消失,砂体积减小。当含水率达左右时,湿砂体积与干砂相近;含水率继续增大,则砂粒互相挤紧,这时湿砂的体积可小于干砂。,按照已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配合比”;经过试验室试拌调整,得出“基准配合比”;经过强度检验(如有抗渗、抗冻等其他性能要求,应当进行相应的检验),定出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并比较经济的“试验室配合比”(也叫设计配合比);根据现场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试验室配合比进行调整,求出“施工配合比”。,3.4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步骤及实例,为什么不宜用高强度等级水泥配制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采用高强度等级水泥配制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时,只需少量的水泥或较大的水灰比就可满足强度要求,但却满足不了施工要求的良好的和易性,使施工困难,并且硬化后的耐久性较差。因而不宜用高强度等级水泥配制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为什么不宜用低强度等级水泥配制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用低强度等级水泥配制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一是很难达到要求的强度,二是需采用很小的水灰比或者说水泥用量很大,因而硬化后混凝土的干缩变形和徐变变形大,对混凝土结构不利,易于干裂。同时由于水泥用量大,水化放热量也大,对大体积或较大体积的工程也极为不利。此外经济上也不合理。所以不宜用低强度等级水泥配制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若用低强度水泥来配制高强度混凝土,为满足强度要求必然使水泥用量过多。这不仅不经济,而且使混凝土收缩和水化热增大。还将因必须采用很小的水灰比而造成混凝土太干,施工困难,不易捣实,使混凝土质量不能保证。如果用高强度水泥来配制低强度混凝土,单从强度考虑只须用少量水泥就可满足要求,但为了又要满足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及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就必须再增加一些水泥用量。这样往往产生超强现象,也不经济。当在实际工程中因受供应条件限制而发生这种情况时,可在高强度水泥中掺入一定量的掺合料(如粉煤灰)即能使问题得到较好解决。,(1)确定配制强度(fcu,o)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2)初步确定水灰比(W/C)采用碎石时:采用卵石时:,3.4.1 计算初步配合比,(3)选择单位用水量(mW0)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a.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可按表3.1选取。b.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a.以表3.1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b.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4)计算单位水泥用量(mC0)根据已选定的单位用水量(mW0)及初步确定的水灰比(W/C),可计算出单位水泥用量(mC0):(5)选取合理砂率值(S)一般应通过试验找出合理砂率,也可按骨料种类、规格及混凝土水灰比,参考表3.3选取。,(6)计算砂、石用量(mS0、mG0)体积法 即将混凝土拌合物的体积,看成是各组成材料绝对体积,加上拌合物中所含空气的体积。据此可列关系式:再根据已选取的砂率值列出关系式:,质量法 即假定混凝土拌合物在振捣密实状态下每立方米的质量mCP为一固定值,再根据已知砂率,列出关系式下式:,表3.1 塑性和干硬性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JGJ 552000),小例题,3.1、某混凝土试验室有一张混凝土用量配方,数字表示为1:0.61:2.50:4.45,下列哪种比例描述是正确的()。A.水:水泥:砂:石 B.水泥:水:砂:石 C.砂:水泥:水:石 D.水泥:砂:水:石3.2试配混凝土,经计算砂石总重量是1880kg,选用砂率30%,则石子用量为(1316)kg。,3.3、某混凝土工程,所用配合比为水泥:砂:碎石=1:1.98:3.90,W/C=0.64。已知混凝土拌合物的体积密度为2400 kg/m3,1立方米混凝土中含石(1244)kg。,小例题,3.4()是既满足强度要求又满足工作性要求的配合比设计。A、初步配合比 B、基本配合比 C、试验室配合比 D、工地配合比3.5、某混凝土预制构件厂,生产钢筋混凝土大量需用设计强度为C30的混凝土,已知混凝土强度标准差为4.0 MPa,则混凝土的配制强度为(36.58)MPa。3.6某工程的混凝土变异系数为15%,平均强度为23MPa,设计强度等级C20,该工程混凝土的标准差为(3.45)MPa。,调整的目的:一是使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满足施工需要;二是使水灰比符合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要求。(1)和易性调整 按初步配合比称取表3.2规定的体积时各组成材料的用量,搅拌均匀后测定其坍落度,同时观察其粘聚性和保水性。,3.4.2 确定试验室配合比,当试样调整工作完成后,应测出混凝土拌合物的实际表观密度mCP(kg/m3),并按下式重新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的各项材料用量:,表3.2 混凝土试配时最小拌和量,表3.3 混凝土砂率(%),(2)强度复核 方法是采用调整后的配合比制成3组不同水灰比的混凝土试块:一组采用基准配合比,另外两组配合比的水灰比,宜较基准配合比的水灰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5,用水量应与基准配合比相同,砂率可分别增加和减少1%。分别将3组试件标准养护28d,根据测得的强度值与相对应的灰水比(C/W)关系,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与混凝土配制强度fcu,o相对应的灰水比,并应按下列原则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用量.,用水量(mW)在基准配合比用水量的基础上,根据制作强度试件时测得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进行调整确定;水泥用量(mC)以用水量乘选定的灰水比计算确定;粗、细骨料用量(mG、mS)应在基准配合比的粗、细骨料用量的基础上,按选定的灰水比调整后确定。由强度复核之后的配合比,还应根据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实测值(c,t)和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计算值(c,c)进行校正。校正系数为:,假定工地上测出砂的含水率为a%、石子含水率为b%,则将上述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材料称量为:水泥 砂子 石子水,3.4.3 计算施工配合比,【例题】某工程制作室内用的钢筋混凝土大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0,施工要求坍落度为3550mm,采用机械振捣。该施工单位无历史统计资料。采用材料:普通水泥,32.5级,实测强度为34.8MPa,密度为3100kg/m3;中砂,表观密度为2650kg/m3,堆积密度为1450kg/m3;卵石,最大粒径20mm,表观密度为2.73g/cm3,堆积密度为1500kg/m3;自来水。试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按干燥材料计算)。若施工现场中砂含水率为3%,卵石含水率为1%,求施工配合比。,【解】(1)确定配制强度。(2)确定水灰比(W/C)(3)确定用水量(mW0)(4)计算水泥用量(mC0)(5)确定砂率(6)计算砂、石用量mS0、mG0(7)计算初步配合比(8)配合比调整(9)试验室配合比(10)施工配合比,(1)确定配制强度。该施工单位无历史统计资料,查表取=5.0MPa。fcu,o=fcu,k+1.645=20+8.2=28.2(MPa)(2)确定水灰比(W/C)利用强度经验公式计算水灰比:复核耐久性 查表,规定最大水灰比为0.65,因此W/C=0.49满足耐久性要求。,(3)确定用水量(mW0)此题要求施工坍落度为3550mm,卵石最大粒径为20mm,查表得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mW0=180kg(4)计算水泥用量(mC0)mC0=mW0C/W=1802.02364(kg)查表规定最小水泥用量为260kg,故满足耐久性要求。(5)确定砂率根据上面求得的W/C=0.49,卵石最大粒径20mm,查表,选砂率S=32%。,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JGJ 552000),(6)计算砂、石用量mS0、mG0 按体积法列方程组 解得 mSO=599kg mGO=1273kg,按质量法:强度等级C20的混凝土拌合物计算表观密度mCP=2400kg/m3,列方程组 解得 mSO=594kg mGO=1262kg,(7)计算初步配合比 体积法 mC0mS0mG0=3645991273=11.653.50W/C=0.49质量法 mC0mS0mG0=3645941262=11.633.47W/C=0.49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近。,(8)配合比调整按初步配合比称取15L混凝土拌合物的材料:水泥 36415/1000=5.46kg砂子 59915/1000=8.99kg石子 127315/1000=19.10kg水 18015/1000=2.70kg和易性调整 将称好的材料均匀拌和后,进行坍落度试验。假设测得坍落度为25mm,小于施工要求的3550mm,应保持原水灰比不变,增加5%水泥浆。再经拌和后,坍落度为45mm,粘聚性、保水性均良好,已满足施工要求。,此时各材料实际用量为:水泥5.46+5.465%=5.73kg 砂8.99kg 石19.10kg 水2.70+2.705%=2.84kg 并测得每立方米拌合物质量为mCP=2380kg/m3 强度调整方法如前所述,此题假定W/C=0.49时,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故不需调整。,(9)试验室配合比上述基准配合比为:水泥砂石=5.738.9919.10=11.573.33W/C=0.49 则调整后1m3混凝土拌合物的各种材料用量为:mC=5.73/(5.73+8.99+19.10+2.84)2380=372kgmS=1.57372=584kgmG=3.33372=1239kgmW=0.49372=182kg,试验室配合比见下表:,(10)施工配合比1m3拌合物的实际材料用量(kg):mC=mC=375kgmS=mS(1+a%)=584(1+3%)=602kgmG=mG(1+b%)=1239(1+1%)=1251kgmW=mW-mSa%-mGb%=182-17.5-12.4=152kg,谢谢大家!,

    注意事项

    本文(试验检测基础之砼三.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