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一轮复习第七.ppt
(1)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内容,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1.我国的分配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国的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我国的分配方式根本原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分析:见书64面),(2)原因,(3)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目标实现共同富裕,实践证明,我国实行这种分配制度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2.按劳分配,(1)含义,范围:公有制经济:国有、集体、股份合作制经济。,对象: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余下的部分,尺度:,原则:,(2)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原因: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和特点,(3)地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居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分配内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对劳动者,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对社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非按劳分配),(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2)按生产要素分配:,私营、外资、混合所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的某些 领域。,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信息,分配尺度: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因:(见书),()公有制经济中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4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2)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表现。,(1)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包括起点公平(又称机会公平)、过程公平(也叫规则公平、程序公平)、结果公平。收入分配公平是指结果公平。,(3)收入分配的公平,含义: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我国坚持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和意义:它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重要的制度保证。,重要举措。(原因),另一重要举措。,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另一重要举措。,意义:有利于理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政策: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政策: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4)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的意义: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2.斗争性: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矛盾。,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关系的意义,对生产发展:节约资源、增加社会财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实现社会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2.对劳动者: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3.对社会:有利于理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 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 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原因),.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提倡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福。,反对平均主义落实分配政策提倡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福。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 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 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例:目前,尽管我国一些富人刻意掩饰自己的财富,但国内外一些机构比较一致地认为,中国内地拥有百万美元以上财富的富翁在30万以上,掌握着近万亿美元财富。我国中等收入者,即年收入12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家庭,只占全国15%以下,而城市有2800多万群众靠最低生活保障生活,未纳入低保而生活贫困者也不在少数。农村按我国贫困标准看,有2800万人;按联合国贫困标准判断,贫困者8000万1.2亿人。(1)指出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必要性。,材料体现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中等收入比重偏低,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不利于社会安定、和谐。,2.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目标的要求。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只有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目标。是贯彻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客观要求。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分配方式都要求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客观要求。缩小收入差距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缩小收入差距,有利于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这一问题,才能维护社会安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怎样解决材料中的问题?,从根本上讲,生产决定分配,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才能避免两极分化,要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要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国家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坚持共富目标。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例2.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张某一家收入状况:张某在国有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一年工资、奖金等共3万元。另外其技术专利被公司采用,获50万元专利技术使用费。张某妻子任一家外资企业副经理,年收入60万元。他们住房有好几套,除自己居住一套外,其余出租,获利15万元,他们的股票收入一年高达18万元。张某兄弟一家,男主人下岗失业在家,无活可干,妻子摆摊从事个体经营,收入只有每年1.5万元,日子很拮据。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中数据各体现哪些分配方式?,张某工资奖金3万元,是按劳分配,张某兄弟家收入1.5万元属于个体劳动所得。张某50万元专利技术使用费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张某妻子年收入60万元属于按管理要素分配;出租房屋15万元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股票收入18万元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以上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2)如何正确看待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生产要素所有者凭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发挥的作用获得自己相应的收入,能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按生产要素分配会导致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必须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防止两极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