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ppt
一、素质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1、时代背景,2、我国教育的“应试”倾向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3、素质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及事件,西方社会我国古代与现代新中国成立后,古希腊倡导博学多能、和谐文雅、情操优美的教育。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思想,目的使人通过接受教育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在身体、智慧、德行、信仰等方面和谐发展。法国卢梭、瑞士裴斯泰洛齐、美国杜威等人从不同角度表达对人整体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理想追求。19世纪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为素质教育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西方社会,西周时期时兴“六艺”之教:礼、乐、射、艺、御、书、数。孔子的“性近习远、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时习、学思结合、启发诱导”等教育思想。蔡元培主张“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陶行知提倡“生活教育”理论,主张“教学做合一”。,我国古代与现代,1993年2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199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首次使用素质教育的概念。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我国进入了新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二、素质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素质的基本含义,遗传素质,后天通过环境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生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如思想、知识、能力、体格、品质等要素。,素质基本特征:遗传性、多样性、个体差异性、相对稳定性、可塑性。,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三个面向”与“四个统一”决定进一步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从广义上说,是指面向全体国民,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渠道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教育。从狭义上说,是指全体适龄儿童都必须接受正规的义务教育,不得因种族、民族、性别、出身、宗教信仰、经济等因素而限制或剥夺其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具体到学校和班级,则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得人为地忽视任何一个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教育对象的全体性,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基本行为规范、基本学习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教育,让受教育者拥有“一般学识”,而不是“一技之长”。,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教育空间的开放性,课堂不再是灌输知识和强化训练的场所,而是灵活安排与适当组合的生动活泼的开放性教育场所。,教育目标的全面性,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国家教育方针所规定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满足学生个体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共同生活。其次必须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其特长及潜能使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充满创造的活力。,教育价值的多元化,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据南方周末2001年8月30日第6版报道,2001年7月15日,在贵州省安顺市东关中学就读的孪生姐妹小灵和小可为了摆脱学习的压力,亲手毒杀了自己的双亲,更为遗憾的是她们还没有意识感到自己的严重罪过和违法行为。小灵和小可的父母都是国家干部,受过良好的教育,在旁人眼里,这是一个富裕、和睦、幸福的家庭。为了让孩子考上重点高中,父母平时不让她们看电视,不允许随便上街,也不允许带同学和朋友到家里玩,双休日还要每天补习6小时功课。可她俩的成绩就是上不去,在班上处于中等水平。为此,这对娈生姐妹也很痛苦,因为她们也很努力。姐妹俩所在学校的老师也没有觉察她俩的心理变化。特别令她俩感到伤心的是,父母平日很少与她们谈心,在重点高中没有考上时,母亲对她们进行了辱骂,爸爸让她们下跪反省。她们感到没有自由,度日如年。在没有人开导与安慰的前提下,盛怒之下,她们用毒鼠药杀害了自己的亲生父母。,毒杀双亲,资料,如我国山东高密一中:,校长李希贵1995年上任实施改革,他以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并以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作为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准则(“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却没有规定给予学生的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三、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实施素质教育,批评“应试教育”,并不是否定以往的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外部条件,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素质教育会不会降低教育质量,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发展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