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一章、第二章.ppt
现代自然地理学,地理的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内 容 简 介,自然地理与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的组成、结构、运动与特征,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自然地理学的应用,地表系统的评估地表系统的预测地表系统的规化与管理地表系统的优化与调控,第一节: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地理问题,一.为什么冬天去南极考查?,第一章自然地理与人类环境,二.为什么昆明四季如春?黑河却冬长夏短?,三.为什么地球的北半球的河流主流线通常偏右?,四.为什么的黄山回来不看山,九寨沟回来不看水?,五.为什么某地某种病发病率多高于另地?,六.有地外生命吗?外星人来过地球吗?,自然地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冬天,大兴安岭的冰天雪地海南热带风光;夏日的傍晚,上海灯火辉煌乌鲁木齐还是艳阳高照;当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开始时,为什麽有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还在工作和学习?为什麽当欧洲世界杯比赛是我们必须在半夜和下半夜收看?一些地区火山、地震频繁发生,而一些地区却很少发生?一些地区森林茂密,一些地区却黄沙慢慢,而另一些地区确是鱼米之乡?海啸、沙尘暴、泥石流、滑坡、塌陷给人类带来了那麽大的严重灾害,怎样形成的,如何防止?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发现另外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外星球,地球为什麽适合人类生存?,加拿大络基山脉,美国的约塞米提国家公园,澳洲艾尔斯岩,尼亚加拉大瀑布,津巴布韦亚维多利亚瀑布,第二节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性质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地球表层自然环境是由组成地表的大气、水、岩石及生物等组成,涉及气候学、水文学、地貌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等学科。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及区域分布规律;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成因与变化规律;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物质循环、能量转换、信息传输;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3、自然地理学的性质综合性、区域性、环境性、系统性,第三节 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1、自然地理学的定义自然地理学就是用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方法,去审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对地表自然环境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的科学。(重点掌握),定义包含以下几层含义: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成因与变化规律。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系统的运行机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及其区域分异规律。人类与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2、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的关系,自然地理学与其分学科的关系,地球表层系统可以划分为地球表层自然系统和地球系统。地球表层系统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构成。研究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核心学科分别是大气科学、水文学、地质学与生物学,自然地理学包含了这些学科的某些内容,也可以说自然地理学是大气科学、水文学、地质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需要明确的问题,1.地球和地球仪(实体与模型的转换),2.地球区域的划分(人造的坐标),3.地球五带的划分,4.地球自转方向,5.平面地图与电子地图,辽宁省卫星地图-辽宁省、市、县、村各级地图浏览查询.htm,辽宁省大连市卫星地图.htm,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卫星地图.htm,第二章 地球与地球表层环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存在着亿万颗星星,地球是其中的一颗,分为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恒星质量较大,自己发光,例如太阳;行星自己不发光,质量较恒星还小,绕恒星运转。卫星的质量比行星还要小,并且行星运动,月亮就是一颗绕地球运行的卫星。地球与一般的行星不同,有其自身的特性。目前仅仅发现只有地球适合生命生存,居住着人类。地球是 人类的摇篮;地球是人类的家园。这是为什麽呢?适宜的日地距离、适宜的地球质量、近似球形的外形、特定的运动速度与方式。,浩瀚的宇宙,宇宙星团,银河系,恒星,兰色的地球太阳系中最美丽的星球,从月球上看地球,地球的概况,一.日地距离及其环境意义,地球距太阳的距离正好是1.5108KM,平均温度高于水的冰点,低于水的沸点,大部分水能以液态的形式存在,为生命的孕育和延续创找了条件。如果地球离太阳的距离再远1%。地表温度 就会偏低,水就会彻底冻结。生命的化学过程就无法进行。,天文单位:每年一月初地球和太阳最近为1.4710108KM,称近日点;每年7月初距太阳最远,为1.5210108KM,称为远日点。日地平圾距离为1.4960108 KM,称为一个天文单位。,二.地球的质量及其环境效应,行星的大小与引力有关,如果引力过大,氢、氮、氦、甲烷等原始大气就会被牢牢地吸引住,造成一个缺氧的大气环境,不利于生命的诞生与生存;如果质量过小,又不能保持像今天一样的稠密的大气层和水,生命也无法进行。,地球半径-6371km 总面积-5.1108km2 总体积-10833108km3 总质量-6.588 1027g,三.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地球是一个不规则旋转椭球体:地球距太阳的距离正好是1.5108KM,太阳光线近似平行光线。,不同纬度太阳高度角,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各有不相同。地球赤道与黄道面的交角决定了太阳正午高度有规律的从南北纬23027之间向两极减少,太阳辐射使地表增暖的程度也按同样的方向降低,使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表状况相关的自然现象。,这张展现地球的彩色照片是由“伽利略”号宇宙飞船在1990年12月11日拍摄的,当时它正在飞往木星的途中。南极洲在这张照片的底部依稀可见,太平洋开始破晓。,2005年3月初,欧洲航天局执行“罗塞塔”彗星追踪任务的飞船在去往67P/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途中拍下了地球的红外线和可视照片。,地球的形状,一.地球自转及其意义,四.地球运动与环境效应,1.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光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天。,2.地球自转产生了地方时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逆时针方向),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一点的地方早一点见到太阳。这样不同纬度的时刻就有了迟早之分。每隔15度经线就是一个时间差,相差一小时,360度就分为24个时区,以本初经线为中心,包括东西各15度为中心时区。东西各15度为东一区、西一区,东12区以180度经线为中心,经国际协议180度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但局部地区略有弯曲。从东半球进入西半球应减一日,相反从西半球进入球要加一日,这就是时差。这也是麦哲伦船队少做一个礼拜的原因。,3.地球自转产生了地转偏向力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自转偏向力,使得在地球表面作水平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了一定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4.地球自转速度 在变化,地球自转的速度并不是永远不变的,据推测在地球形成的初期自转周期只需4小时,距今5亿年前的寒武纪晚期自转周期为20.8小时,到了泥盆纪增至21.6小时,石炭纪21.8小时,三叠纪22.7小时,白堊纪23.5小时,始新纪23.7小时。目前24小时。我们知道活珊瑚每天分泌碳酸钙,形成躯壳上细小的日纹,现代珊瑚每年有365条日纹,而五六亿年前的珊瑚石每年却有400条日纹,这说明地球自转速度在变慢。,(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地球的公转导致季节的变化在地球上看,似乎太阳终年在一个面上运动,这个面叫黄道面。实际上黄道面与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面是重合的。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夹角,这个夹角叫做黄赤交角,现在的黄赤交角是23。27、,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的公转运动,使得正午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变化于南、北纬23。27、之间,从而导致了季节的变化:当太阳光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就是夏季,南半球就是冬季;当太阳光直射南半球时,南半球就是夏季,北半球就是冬季。看下页的图示:,2.地球公转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由于黄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的公转运动,使得正午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的变化在于南、北纬23。27、之间,从而导致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的昼长大于夜长;反之,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的夜长大于昼长。,一.能量的来源(见教材),太阳,第二节 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太阳每分钟辐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每平方厘米8.16焦尔。可使地表温度保持14度。如果没有太阳照射地表温度将会降到-273度,地球将来是另一副模样。,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并通过生物链引起地球表面系统中物质的小循环;太阳光作用于地表,由于地表接受太阳辐射的差异,导致了星星风带的产生,季风的形成、水起的云翳、洋流的产生以及风化作用;如果没有太阳辐射,地球就没有生命,就不会有江河湖泊、就不会由雨、雪、风、霜,就不会有波浪和洋流。,太阳概况,二、引力的影响,太阳系行星引力的作用地与月之间引力:潮汐作用意义:1.潮汐具有摩擦作用,导致地球速度变慢2.导致了大气气压周期性的变化,产生台风等3.潮汐作用与波浪海流一起导致了海水的运动。4.产生周期性被海水淹没的潮间带,促进海洋生物向大陆转化,例两栖动物的产生等。5.产生潮汐作用,使海陆相互间作用范围较大,海陆过渡相沉积分布范围变广,海岸地貌类型增多。,陨石撞击的环境效应,1.改变了地表形态,陨石坑和环形山2.导致地震。3.陨石撞击地球导致地表环境的灾变4.大的撞击还会导致岩石圈的破裂引起板块分分裂与运动,小行星撞击地球,小知识恐龙灭绝的假说:1小行星撞击地球 2大陆漂流说 3进化说 4毒物论 5海平面上升 6食物缺乏说,四、其他宇宙因素的影响地表系统与地外系统的影响并不大。1、宇宙尘埃和陨石降落地球表面;2、大气分子逃逸到太空。太阳活动干扰地球磁场,影响无线电通讯,还影响气候与人类健康。太阳风 地球磁层,第三节地内系统对地表系统的影响,一能量的来源,二、物质交换,三、地内活动的其他环境效应,地热,是地球内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是对地表小气候的影响。二是对提供动力引起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火山、板块运动、海陆分布、地表起伏、大气组成),杀人湖:喀麦隆的尼 欧斯湖,二氧化碳,图片,思考题,第一章:用亲身经历说明自然地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第二章:1、地理的三分法2、自然地理研究对象3、自然地理的研究内容4、自然地理的性质5、网上搜索地球方面的知识6、地球自转的环境效应7、地球公转的意义8、陨石的效应9、潮汐的效应10、网上搜索恐龙和星体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