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学实验与技术课程(绪论).ppt
现代化学实验与技术,绪论,关于现代化学实验与技术课程,目的要求 教学组织 实验预习 本课程网站,学习素材包括电子教案、教学录像、虚拟实验等。学生在实验前应访问该网站,在网上先做模拟实验,熟悉实验操作,这样有利于顺利地完成实际实验。实验过程,进入实验指之前 实验过程中,绪论,实验记录,完整记录实验条件 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和原始实验数据 结束实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用自己组织的简洁语言表述。仪器试剂:要求记述清楚。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这是实验报告的重点。分析讨论:结合查阅文献的情况,解释实验现象,给出实验结果的评价、误差分析、对实验的改进意见等。思考题:用自己组织的科学语言阐述。,绪论,写实验报告是本课程的基本训练,能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综合能力。因此,学生写作实验报告时,一定要开放思维,开动脑筋,认真思考问题,精益求精地完成。,绪论,实验考核,式中,n为实验总个数,k1和k2为权重系数,k1=0.6-0.7,k2=0.4-0.3。,单个实验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和基础性实验,第二类是“开放式、研究性”实验。,绪论,在“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成绩的评定中,学生研读文献的情况、对实验课题的理解深度、实验内容及结果、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和答辩情况等是评定成绩的重点。,本课程考试由闭卷和开卷两部分组成,两卷各占50%左右。其中,闭卷考试时间为60分钟,开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开卷部分的试题着重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术的能力。要求学生对需解决的问题或要测定的物理量提出实验方案、设计思路,组合出基本的实验装置流程,并对实验结果的精确度和误差来源进行分析与讨论。,绪论,“开放式、研究性”实验,对于“开放式、研究性”实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要求学生在一学年内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一项实验课题的研究,学生需经历从文献查阅、实验方案设计,到实验准备、仪器组装及其调试、实验测量,以及实验数据处理、论文撰写和交流答辩等一系列过程。学生应在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设备等条件,设计实验方案并交老师审阅,经共同讨论、修改和定稿后,便可开始实验研究。在实验进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反复实践,力求得到应有的预期结果。,绪论,开放实验项目完毕,学生须独立撰写研究性实验报告,其格式与科技论文的基本相同,包括以下几部分:实验课题的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 实验部分(实验原理与方法、实验装置、化学试剂、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摘要,绪论,实验室安全防护,使用化学品的安全防护,防毒 无机物,有机物,有机溶剂,有毒气体等。不得在实验室内喝水、抽烟、吃东西,离开实验室要洗净双手。,防火 防止煤气管、煤气灯漏气,使用煤气后一定要把煤气阀门关好;乙醚、酒精、丙酮、二硫化碳、苯等化学品容易引起燃烧,实验室不得存放过多。注意防止这类化学品的泄漏,切不可将其废弃物倒入下水道,以免积聚引起火灾;金属钠、钾、铝粉、电石、黄磷以及金属的氢化物等要注意使用和存放,尤其不得与水直接接触。,绪论,万一着火,应冷静判断现场情况,采取适当措施灭火。灭火物质:水 砂 灭火毯 各种灭火器,本课程网站提供了虚拟实验“实验室消防模拟”,同学们可利用它学习常用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同学们应知道各种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注意各种灭火物质的适用场合,绪论,防爆,支链爆炸 热爆炸,20 和101.325 kPa下与空气混合的某些气体的爆炸极限,问题:在化学实验室,如何防止发生支链爆炸和热爆炸?,绪论,防灼伤,除了高温、低温可以引起皮肤灼伤外,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溴、磷、钠、钾、苯酚、冰醋酸等化学品都会灼伤皮肤。液氧、液氮等低温物质也会严重灼伤皮肤。防止灼伤的方法:在使用上述各种物质或器件时,应注意不要让皮肤与之直接接触,更要防止这些化学品溅入眼内,万一受伤要及时治疗。,绪论,汞的安全使用,汞不能直接露于空气中,其上应加水覆盖。一切使用汞的操作,均应在浅瓷盘上进行,盘上应有水。任何剩余量的汞都不能倒入下水槽中。储汞容器必须是结实的厚壁器皿,且器皿应放在瓷盘之上。盛装汞的容器应远离热源。万一有汞洒在地上、桌面上或水槽中,应尽可能用吸汞管将汞珠收集起来,再用能形成汞齐的金属片(Zn、Cu、Sn箔等)在汞溅落处多次扫过,最后用硫磺粉覆盖在有汞溅落的区域,并摩擦使之成为HgS,也可用KMnO4溶液使其氧化。擦过汞的滤纸等须放在有水的瓷缸内。使用汞的实验室应有良好通风。手上有伤口,切勿接触汞。,绪论,安全用电,用电者的人身安全防护,实验室一般使用频率50 Hz、220 V的交流电。110 mA这种交流电通过人体,便有发麻或针刺的触电感觉。1025 mA时将导致人体肌肉强烈收缩。25100 mA则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就有生命危险。100 mA以上则引起心賍的心室纤维性颤动而死亡。直流电在通过同样电流时,对人体也有相似的危害。,绪论,违章用电不仅可导致仪器设备损坏、火灾,甚至造成人身伤亡等事故,因此在实验室用电过程中须严格遵守以下操作规程。,修理或安装电器设备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切不可带电操作。使用电器时手必须干燥,不要用潮湿的、有汗水的手去操作电器。一切电源裸露部分应有绝缘装置,所有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应接上地线。不能用试电笔去试高压电。不应以双手同时触及电器,以防止触电时电流通过心脏。一旦有人触电,应首先切断电源,然后对触电者采取急救措施。,特别注意:插座、插头、电器功率,三者之间的匹配!实验室负荷是否足够?,绪论,电器仪表的安全防护,一切仪器设备应按仪器说明书装接适当的电源,在电器设备使用说明书上标明要接地的,应作好保护接地。如果是直流电器设备,应注意电源的正负极,不能接错。如果电源为三相电源,则三相电电源的中性点要接地,这样万一触电时,可降低接触电压,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切断电源。接三相电动机时要注意正转方向是否符合,否则,要切断电源,对调连接一组相线。接线时应注意接头要牢靠,并要根据电器的额定电流选用适当的连接导线。仪表量程应大于待测量。待测量大小不明时,应从最大量程开始测量。应仔细检查所接电路无误后,方可试探性通电。如发现有异常声响、局部温度升高或嗅到焦味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报告教师进行检查。,绪论,防止发生火灾及短路,电线的安全通电量应大于用电功率;使用的保险丝应与实验室允许的用电量相符。实验室内若有氢气、煤气等易燃易爆气体,应避免产生电火花。继电器工作时、电器接触点接触不良及开关电闸时均易产生电火花,须特别小心。如遇电线起火,须立即切断电源,用沙或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禁止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等导电液体灭火。电线、电器不要被水淋湿或浸在导电液体中;线路中各接点应牢固,电路元件两端接头不得互相接触,以免发生短路。,绪论,使用受压容器的安全防护,高压气瓶的安全防护,气瓶的分类、用途及特性 气瓶的识别 气瓶的安全使用,一般气瓶至少三年检验一次,盛装腐蚀性气体的钢瓶至少每两年检验一次。不合格的钢瓶应降级使用或予以报废。使用气瓶的主要危险是漏气和爆炸。性质相抵触的气体相混、气瓶过量充装、气瓶倒灌、气瓶坠落或撞击坚硬物体等都会导致气瓶爆炸,气瓶爆炸造成的破坏和伤亡甚大。,绪论,气瓶使用规程:,气瓶应专瓶专用,不可随意将瓶改装、充灌别种气体。搬运气瓶前需先取下减压器,再戴上瓶帽、橡皮腰圈,并使用专门的气瓶推车。气瓶在搬运时要轻要稳,不要在地上滚动,勿使气瓶与其他坚硬物体撞击,或曝晒在烈日下及靠近高温处,以免引起钢瓶爆炸。气瓶应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热源(如阳光、炉火、暖气实施等)的地方,并将气瓶置于气瓶柜中或用铁链固定,避免突然摔倒。可燃气体钢瓶必须与氧气钢瓶分开存放。易燃气体气瓶与明火距离应保证不小于5 m,氢气瓶最好放在远离实验室的小屋内,用紫铜管或不锈钢管引入实验室内,并安装防止回火装置。,绪论,氧气瓶的瓶嘴、减压器严禁沾染油脂或与腐蚀性物质相接触,操作者手上、衣服上、或扳手上沾有油脂时,严禁接触氧气瓶。因为高压氧气与油脂相遇易燃烧,乃至爆炸。气瓶须安装减压器后方可使用。一般可燃性气体气瓶接头的螺纹是反向的左牙纹,不燃性或助燃性气体气瓶接头的螺纹是正向的右牙纹。各种减压器不能混用。气瓶阀门开启前,应先检查减压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再检查接头连接处和管道是否漏气,确认无误后方可继续操作。开启气瓶阀门时,操作者应站在气压表的侧面,不准将头或身体对准气瓶总阀,以防万一阀门或气压表冲出伤人。,绪论,气瓶内气体不可用尽,应保持0.05 MPa表压以上的残留压力。可燃性气体乙炔气瓶应剩余0.20.3 MPa的压力,氢气则应保留2 MPa以上的压力,以防止空气进入气瓶,而致重新充气时发生危险。使用可燃性气体时,不仅要防止系统漏气,而且不要将用过的气体排放在室内,应时刻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减压器(阀)的使用:气体减压器的结构原理如图1.1所示。当顺时针旋转手柄1时,压缩主弹簧2,作用力通过弹簧垫块3,薄膜4和顶杆5使活门9打开,高压气体进入低压气体室,其压力由低压表10指示。当达到所需压力时,停止旋转手柄。开节流阀输气至受气系统。当停止用气时,逆时针旋松手柄1,使主弹簧2恢复自由状态,活门9由弹簧8的作用而密闭。当调节压力超过一定许用值或减压器出现故障时,安全阀6会自动开启放气。,绪论,减压阀示意图1-手柄;2-主弹簧;3-弹簧垫块;4-薄膜;5-顶杆;6-安全阀;7-高压表;8-弹簧;9-活门;10-低压表,绪论,安装在钢瓶上的氧气减压器示意图1-钢瓶;2-钢瓶开关;3-钢瓶与减压器连接螺母;4-高压表;5-低压表;6-低压表压力调节螺杆;7-出口;8-安全阀,绪论,受压玻璃仪器的安全防护,受压玻璃仪器包括高压或真空实验用玻璃仪器、盛装水银的容器等。这类仪器使用时须注意的事项有:(1)受压玻璃仪器的器壁应足够坚固。(2)供气流稳压用的玻璃稳压瓶的外壳应设置保护套,如裹一层布或细网套。,绪论,(3)以液氮获得低温,将液氮注入真空容器时,真空容器可能发生破裂,操作者不要把脸靠近容器的正上方。(4)盛装水银的U型压力计或容器,应防止使用时玻璃容器破裂,造成水银洒落到桌或地面上,故盛装水银的玻璃容器下部应放置瓷盘或其他适当的坚固容器。使用U型水银压力计时,应防止系统压力变动过于剧烈而使压力计的水银散溅到系统外。(5)使用真空玻璃系统时,要注意任何一个活塞的开或闭均会影响系统的其他部分,故操作时需格外小心,要防止系统内形成高温爆鸣气混合物或爆鸣气混合物进入高温区。开或关活塞时,应一手握住活塞套,另一只手缓慢旋转内塞,使玻璃系统各个部分不产生力矩,以免扭裂玻璃管。,绪论,使用辐射源的安全防护,现代化学技术实验室的电离辐射,主要指X射线和同位素源的 射线。X射线被人体组织吸收后,对人体健康有害,长期反复地接受照射,会导致疲倦,记忆力减退,头痛,白血球降低等。射线较X射线的波长短,能量大,但两者在性质上是相同的,对人体作用也相似。防护方法就是防止身体各部(特别是头部)直接受到照射。因此,操作时需要采取屏蔽和缩时、加距等防护措施。屏蔽的物质有铅、铅玻璃。操作时,辐射管窗口附近用铅皮(厚度在1mm以上)挡好。操作者应站在侧边操作,避免直接照射,还要戴上铅玻璃眼镜。操作完毕,用铅屏把人和辐射源隔开,暂停工作时,应关闭辐射管窗口。有辐射源的实验室内应保持良好通风,以减少由于高电压和X射线电离作用产生的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影响,绪论,科技论文写作,撰写科技论文的意义,科学积累,学术交流,传播科学知识和文化,促进人类社会文明。,科技论文的构成,引言正文结论总结符号说明致谢参考文献附录,标题作者姓名单位目录摘要关键词,绪论,不同杂志对参考文献的格式有不同规定,但一般需包括被引文献序号、作者姓名、文献名称、年、卷(期)、页次等,有的杂志还要求在作者姓名和文献名称之间列出“论文的题目”。以下是几例:1 Yaghi,O.M.Nature,1999,402,2765 Zhang,J.-P.;Zheng,S.-L.;Huang,X.-C.;Chen,X.-M.Angew.Chem.,Int.Ed.,2004,43,20610 Kimura,E.Et.Al.J.Am.Chem.Soc.2005,127,912915 Chen Liuping,Gro Thomas,Krienke Hartmut,Ldemann Hans-Dietrich.T,p-Dependence of the Self-Diffusion and Spin Lattice Relaxation in Fluid Hydrogen and Deuterium.Phys.Chem.Chem.Phys.2001,3,2025-2030,绪论,论文完成后的工作,在投稿之前必须重新审查,首先对内容进行审查,其次是保密审查,然后按出版要求编写格式进行审查。对文章内容方面需要审查的是:详细条目组成的结构系统是否合乎逻辑、章节顺序是否合理;图表和行文是否一致;结果、结论是否相符而无牵强之处;内容是否精炼;说明是否透彻等,最好是请人代为一阅,或是停几天以后再来读,方不致完全沿着原来的思路看不出问题。至于所谓保密审查,则包括是否得到合作者的同意,是否泄漏机密,是否得到了所在单位的许可等。最后需按照出版编写格式的要求进行细致审查,要求论文没有错别字,分清外文字形,物理量的符号、大小写、上下标及单位,注明专用符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统一有关名词、名称、计量单位、公式写法。图表合乎规范、注释和参考文献写法合乎规定等。一项研究,只有以论文的形式将研究成果发表出来,这项研究才算最后完成。写论文,重要的是让人家看得懂,用得上,确实有益。,绪论,谢谢!,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