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的基本制度.ppt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教学重点:我国环境法的各项基本制度 教学要求:了解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的主要依据。掌握我国环境法的各项基本制度。,第一节 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一、环境法的基本法律制度的概念环境法的主要制度(或基本制度)是指根据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由调整特定环境社会关系的一系列环境法律规范而形成的相对完整的实施规则系统。,二、环境法律制度的特征,第一,环境法律制度在适用对象上具有特定性。第二,环境法律制度在规范的组成上具有系统性和相对完整性。第三,环境法律制度在实施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三、土地利用规划制度,1、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的概念国家根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制定土地利用的全面规划,对城镇设置、工农业布局、交通设施等进行总体安排,以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于国土的规划与控制,一般是通过国土规划法来实现的。规划法的种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2、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任务和性质城市规划的制定(总规控规修规单体设计)城市旧城区的改造,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概念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意义,评价制度可以把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起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贯彻“预防为主”原则和合理布局的重要法律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民事侵权法律原则在环境法中的应用。,3、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4、规划环评的对象、内容、审核及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应当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作出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部分一并报送规划审批机关。未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草案,审批机关不予审批。,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报国务院批准。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但是,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编制机关应当认真考虑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并应当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在报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一并附送审批机关审查;未附送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机关不予审批。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作出决策前,应当先由人民政府指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审查小组应当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参加前款规定的审查小组的专家,应当从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立的专家库内的相关专业的专家名单中,以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审批的专项规划,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审批中未采纳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的,应当作出说明,并存档备查。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告审批机关;发现有明显不良环境影响的,应当及时提出改进措施。,5、项目环评的对象、内容及审核要求,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以下统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一)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二)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三)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建设项目概况;(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四)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五)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六)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七)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和格式,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则,6.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部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6.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 这些特点主要有: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资源(包括水)的使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等。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这些特征主要有:自然环境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及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等。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6.3 环境影响的评价项目,根据环境的组成特征,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通常可进一步分解成对下列不同环境要素(或称评价项目)的评价,即:大气、地面水、地下水、噪声、土壤与生态、人群健康状况、文物与“珍贵”景观以及日照、热、放射性、电磁波、振动等。,6.4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按照划分依据,可将上述各单项影响评价划分为三个工作等级。例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等,依此类推。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各单项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详细规定,可参阅相应的导则。,6.5 评价大纲的内容,总则 其中包括评价任务的由来、编制依据、控制污染与保护环境的目标、采用的评价标准、评价项目及其工作等级和重点等。建设项目概况(如为扩建项目应同时介绍现有工程概况)。拟建地区的环境简况(附位置图)。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根据当地环境特点、评价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与重点等因素,说明工程分析的内容、方法和重点。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调查一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现状调查。环境中与评价项目关系较密切部分的现状调查 根据已确定的各评价项目工作等级、环境特点和影响预测的需要,尽量详细他说明调查参数、调查范围及调查的方法、时期、地点、次数等。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根据各评价项目的工作等级、环境特点,尽量详细地说明预测方法、预测内容、预测范围、预测时段以及有关参数的估值方法等。如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应说明拟采用的评价方法。评价工作成果清单、拟提出的结论和建议的内容。评价工作的组织、计划安排。评价工作经费概算。,6.6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全面、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文字应简洁、准确,并尽量采用图表和照片,以使提出的资料清楚,论点明确,利于阅读和审查。原始数据、全部计算过程等不必在报告书中列出,必要时可编入附录。所参考的主要文献应按其发表的时间次序由近至远列出目录。评价内容较多的报告书,其重点评价项目另编分项报告书;主要的技术问题另编专题技术报告。,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根据环境和工程的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选择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编制。1 总则结合评价项目的特点阐述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2 编制依据:a.项目建议书;b.评价大纲及其审查意见;c.评价委托书(合同)或任务书;d.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e.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3 采用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拟参照的国外有关标准(参照的国外标准应按国家环境保护局规定的程序报有关部门批准。4 控制污染与保护环境的目标。,5 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的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建设规模(扩建项目应说明原有规模)、占地面积及厂区平面布置(应附平面图)。土地利用情况和发展规划。产品方案和主要工艺方法。职工人数和生活区布局。,6 工程分析报告书应对建设项目的下列情况进行说明,并作出分析:主要原料、燃料及其来源和储运,物料平衡,水的用量与平衡,水的回用情况。工艺过程(附工艺流程图)。废水、废气、废渣、放射性废物等的种类、排放量和排放方式,以及其中所含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产生的噪声、振动的特性及数值等。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方案。交通运输情况及厂地的开发利用。,7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地理位置(应附平面图)。地质、地形、地貌和土壤情况,河流、湖泊(水库)、海湾的水文情况,气候与气象情况。大气、地面水、地下水和土壤的环境质量状况。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农作物等情况。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泉、疗养区以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情况。社会经济情况,包括:现有工矿企业和生活居住区的分布情况,人口密度,农业概况,土地利用情况,交通运输情况及其它社会经济活动情况。人群健康状况和地方病情况。其它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的现状资料。,8 环境影响预测预测环境影响的时段。预测范围。预测内容及预测方法。预测结果及其分析和说明。,9 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特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和性质。如要进行多个厂址的优选时,应综合评价每个厂址的环境影响并进行比饺和分析。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技术经济论证,提出各项措施的投资估算(列表)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的建议,三、环境法基本原则与环境法基本制度的联系和区别,环境法基本原则与环境法的基本制度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环境法的基本制度是环境法中规定的关于某一方面环境保护的主要规则系统。它和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一起都为人们提供从事环境保护和管理活动的重要准则,都具有规范性,这是二者的相同点。,其不同点在于:首先,基本原则从总体上为人们提供行为准则,它适用于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而基本制度则是在总体的某一部分上为人们提供行为准则,它只适用于环境保护的某一个别方面。其次,基本原则是大体的要求,既不具体,也不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而基本制度则是比较具体的要求,其中的各项规则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再其次,原则的适用比较灵活,它一般不规定其适用的条件,也不指明符合一定条件时将自动发生的法律后果,而基本制度的适用条件通常是固定的,而且它本身就指明了符合一定条件时将自动发生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