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技术.ppt

    • 资源ID:6588942       资源大小:476KB        全文页数:12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技术.ppt

    第11章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技术,单片机的应用系统由硬件和软件所组成,应用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各不相同,但总体设计方法和研制步骤基本相同。本章着重介绍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以及一些实用技术。,11.1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所谓单片机应用系统,就是为达到某种应用目的而设计的以单片机为核心的专用系统(在调试过程中通常称为目标系统)。单片机的应用系统和一般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一样,也是由硬件和软件所组成。硬件指由单片机、扩展的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控制设备、执行部件等组成的系统;软件是各种控制程序的总称。硬件和软件只有紧密相结合,协调一致,才能组成高性能的单片机应用系统。在系统的研制过程中,软硬件的功能总是在不断地调整,以便相互适应,相互配合,以达到最佳性能价格比。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设计原则是:可靠性高、性能价格比高、操作简便、设计周期短。,1.可靠性高 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规定的条件包括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振动等)、供电条件等;规定的时间一般指平均无故障时间、连续正常运行时间等;规定的功能随单片机的应用系统不同而不同。高可靠性是系统应用的前提,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可靠性是一项最重要最基本的技术指标,在系统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将可靠性作为首要的设计准则。可靠性是硬件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一个指标。单片机应用系统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外部和内部的干扰,使系统工作产生错误或故障,为了减少这种错误和故障,就要采取各种提高可靠性的措施,其中抗干扰措施在硬件电路设计中尤为重要。通常,可靠性设计可从以下7个方面进行考虑:,(1)提高元器件的可靠性。注意选用质量好的电子元器件、接插件;要进行严格的测试、筛选和老化。同时,设计的技术参数应留有余量。(2)优化系统结构。优化的电路设计和合理的编程软件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3)严格安装硬件设备及电路,提高印刷电路板和组装的质量。设计电路板时,布线及接地方法要符合要求。设计电路板一般采用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Protel99,Protel99具有强大的功能,成为电路设计不可或缺的工具,有关内容由专门课程讲解。(4)采取必要的抗干扰措施,以防止环境干扰(如空间电磁辐射、强电设备启停、酸碱环境腐蚀等)、信号串扰、电源或地线干扰等影响系统的可靠性。,(5)作必要的冗余设计或增加自动检测与诊断功能。冗余设计是通过增加完成同一功能的备用单元或备份信息或重复操作来提高系统可靠性的一种设计方法。自动检测与诊断功能,可以通过在线的测试与诊断,及时地测试出故障区域,判定动作与功能的正常性。(6)电路设计时要注意电平匹配和阻抗匹配。在应用系统的电路设计时,会有很多外围电路,由于TTL电路和CMOS电路的逻辑电平有差异,CMOS电路的逻辑电平与电源有关,TTL电路的逻辑电平在电源值给定时,符合标准规范。当一个电路既有TTL集成电路器件又有CMOS集成电路器件时,若不经过电平转换,将会造成逻辑的混乱,使电路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在硬件设计时,必须选择合适的TTL和CMOS接口,以保证外围电路的逻辑电平匹配。另外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阻抗匹配,各部分间驱动能力要留有余地。,(7)电路设计时要注意发热元器件的散热问题,特别在印制板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电路散热设计是关乎可靠性的原则问题。2.性能价格比高 单片机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性能价格比高等特点。在保证性能要求和可靠性的条件下,尽量选用廉价的元器件和经济型单片机,以降低成本。3.操作简便如果所设计的产品人机交换过多,必然会给用户操作带来一定困难,也不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劳动强度。设计时要做到操作尽量简便。4.设计周期短只有缩短设计周期,才能有效地降低设计费用,充分发挥新系统的技术优势,及早占领市场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11.2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单片机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不同领域技术要求各不相同,用单片机组成应用系统时,涉及的实际问题不同,要求也各不相同,组成的方案也会千差万别,很难有一个固定的模式适应一切问题,但考虑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设计过程大体相似。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研制开发过程就是从提出任务到正式投入运行的过程,包括确定任务、总体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件、在线仿真调试、程序固化等几个阶段。下面把几个阶段所完成的工作分叙如下。确定任务 在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前必须明确应用系统的功能和技术指标。首先要对应用对象的工作过程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和细致研究,明确单片机系统所要完成的任务、控制对象的状况及所要达到的技术指标,例如功能要求、信号的种类和数量、应用的环境等等,然后再综合考虑系统的先进性、可靠性、可维护性以及成本、经济效益等,拟订出合理可行的技术性能指标,以达到最高的性能价格比。,总体设计 在对应用系统进行总体设计时,应根据应用系统提出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对单片机系统各部分的构成进行一个总体的构想,论证拟订出性价比最高的一套方案。总体方案设计中主要考虑系统构成、控制算法的确定、机型和外围器件的选择,划分软、硬件的任务等几个方面。1.系统构成 确定整个单片机系统的组成部分,例如显示、键盘、输入通道、输出通道、打印、通信等。2.单片机机型的选择 首先,应根据任务的繁杂程度和技术指标要求(例如可靠性、精度和速度)选择机型。机型选择的出发点及依据,可根据市场情况,挑选成熟、稳定、货源充足的机型产品。同时还应根据应用系统的要求考虑所选的单片机应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所选机型性能应符合系统总体要求,且留有余地,以备后期更新。另一方面为提高效率,缩短研制周期,最好选用最熟悉的机种和器件。采用性能优良的单片机开发工具也能加快系统的研制过程。,在目前情况下,MCS-51系列单片机规格齐全,开发装置完善,是一个理想的首选机型;AT89系列单片机带有1KB8KBFLASHROM,速度和价格也比较理想,并且与MCS-51系列单片机完全兼容,也是目前理想的首选机型。选择大容量AT89系列单片机基本上可以不用扩展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3.外围器件选择 应用系统除单片机以外,系统通常还有执行器件、传感器、模拟电路、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存储器等器件和设备。选定机型后,还要选择系统中用到的外围元器件,这些部件的选择应满足系统的精度、速度和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整个系统中的相关器件要尽可能做到性能匹配,例如,选用晶振频率较高时,存储器的存取时间就短,应选择存取速度较快的芯片;选择CMOS型单片机构成低功耗系统时,系统中的所有芯片都应该选择低功耗产品。如果系统中相关器件性能差异很大,则系统的综合性能将降低,甚至不能正常工作。,4.软硬件功能划分 在总体方案设计过程中,对软件和硬件进行分工是一个首要的环节。软、硬件所承担的任务明确之后,则可以分别确定出软、硬件各自的功能及实现的方案。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某些场合硬件和软件具有一定的互换性。原则上,能够由软件来完成的任务就尽可能用软件来实现,以降低硬件成本,简化硬件结构,提高可靠性,但是它可能会降低系统的工作速度。若为了提高工作速度、精度、减少软件研制的工作量、提高可靠性也可采用硬件来完成。总之硬软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可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来合理选择。同时,总体设计还要求大致规定各接口电路的地址、软件的结构和功能、上下位机的通信协议、程序的驻留区域及工作缓冲区、系统的加密方案等。总体方案一旦确定,系统的大致规模及软件的基本框架就确定了。硬件设计,硬件设计就是在总体方案的指导下,对构成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所有功能部分进行详细具体的电路设计,设计出各部分硬件电路原理图,搭建具体电路进行实验检测(例如面包板电路)。硬件设计时,应考虑留有充分余量,电路设计力求正确无误,因为在系统调试中不易修改硬件结构。硬件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总体设计要求,以及在所选机型的基础上,确定系统扩展所要用的存储器、IO电路、AD、D/A转换电路以及有关外围电路等,然后设计出系统的电路原理图。1.程序存储器的设计 通常尽可能选择满足系统程序容量要求的机型,而不再进行程序存储器的扩展。若单片机内无片内程序存储器或存储容量不够时,需外部扩展程序存储器。外部扩展的存储器通常选用EPROM和EEPROM两种芯片,EPROM集成度高、价格便宜,EEPROM则编程容易。从它们的价格和性能特点上考虑,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已成熟的应用系统宜选用EPROM;当程序量较小时,使用EEPROM较方便。EPROM芯片的容量不同其价格相差并不大,一般宜选用速度高、容量较大的芯片,这样可使译码电路简单,且为软件扩展留有一定的余地(编程空间宽裕)。实际设计中,要尽量避免用小容量的芯片组合扩充成大容量的存储器,常选用的EPROM芯片,有2764(8 KB)、27128(16 KB)、27256(32 KB)等。,2.数据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的设计 各个系统对于数据存储器的容量要求差别比较大。若要求的容量不大可以选用多功能的扩展芯片,如含有RAM的IO 口扩展芯片8155(带有256 KB静态RAM)或8255等;若要求较大容量的RAM,原则上应选用芯片容量较大的芯片以减少RAM芯片数量,从而简化硬件线路,使译码电路简单。常选用的RAM芯片有6116(2 KB)、6264(8 KB)或62256(32 KB)。I/O接口大致可归类为并行接口、串行接口、模拟采集通道(接口)、模拟输出通道(接口)等。应尽可能选择集成了所需接口的单片机,以简化I/O口设计,提高系统可靠性。在选择IO接口电路时应从体积、价格、功能、负载等几个方面来考虑。标准的可编程接口电路8255、8155接口简单、使用方便、口线多、对总线负载小,是经常被选用的IO接口芯片。但对于某些口线要求很少,且仅需要简单的输入或输出功能的应用系统,则可用不可编程的TTL电路或CMOS电路,这样可提高口线的利用率,且驱动能力较大。总之应根据应用系统总的输入输出要求来合理选择接口电路。,对于AD、DA电路芯片的选择原则应根据系统对它的速度、精度和价格要求而确定。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和系统的连接是否方便,例如,与系统中的传感器、放大器相匹配问题。3.地址译码电路的设计地址译码电路的设计,应考虑充分利用存储空间和简化硬件逻辑等方面的问题,通常采用全地址译码法、部分译码和线选法相结合的办法。MCS-51系统有充分的存储空间,包括64 KB程序存储器和64 KB数据存储器,在一般的控制应用系统中,主要是考虑简化硬件逻辑。当存储器和I/O芯片较多时,为了简化硬件线路,同时还要使所用到的存储器空间地址连续,可选用专用译码器74S138或74LS139等。4.总线驱动器的设计 MCS-5l系列单片机扩展功能比较强,但扩展总线负载能力有限。例如,P0口能驱动8个TTL电路,P1P3口只能驱动3个TTL电路。如果满载,会降低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在实际应用中,这些端口的负载不应超过总负载能力的70%,以保证留有一定的余量。在外接负载较多的情况下,如果负载是MOS芯片,因负载消耗电流很小,所以影响不大。如果驱动较多的TTL电路则会满载或超载。,若所扩展的电路负载超过总线负载能力时,系统便不能可靠地工作。此情况下必须在总线上加驱动器。总线驱动器不仅能提高端口总线的驱动能力,而且可提高系统抗干扰性。常用的总线驱动器有双向8路三态缓冲器74LS245、单向8路三态缓冲器74LS244等,数据总线宜采用74LS245作为总线驱动器,地址和控制总线可采用74LS244作为单向总线驱动器。5.模拟量输入和模拟量输出电路的设计 单片机被大量地应用于工业测控系统中,而在这些系统中,经常要对一些现场物理量进行测量或者将其采集下来进行信号处理之后再反过来去控制被测对象或相关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应用系统的硬件设计就应包括与此有关的外围电路,例如键盘接口电路、显示器、打印机驱动电路等外围电路。对这些外围电路要进行全盘合理设计,以满足实际设计要求。模拟量输入系统和模拟量输出系统的设计包括合理选择组成系统的元器件以及如何与单片机进行连接两方面,内容。AD芯片是模拟量输入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DA芯片是模拟量输出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AD芯片、DA芯片与单片机的连接部分内容已经在第10章作过介绍,这里仅对系统组成和选择作简单介绍。(1)模拟量输入系统设计 单片机应用系统通常设置有模拟量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模拟输入系统是单片机测控应用系统的核心部分,又称数据采集系统,不可或缺。模拟量输入系统负责把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精确地转换为数字信号,提供给单片机进行处理。模拟输入系统一般由电压形成,模拟滤波(ALF)、采样保持(SH)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开关以及AD转换器等组成。,AD芯片是模拟量输入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抑制干扰和消除传输阻抗的影响,检测信号通常采用电流传输方式。电压形成回路负责将检测信号变换为AD转换器所需的标准电压信号。通常采用IV电阻变换器。若检测信号微弱还需要加接放大电路。在AD转换之前往往还需要加接采样保持(SH)电路。原则上直流和变化非常缓慢的信号可不用采样保持电路,AD转换器中已集成有采样保持功能可不用采样保持电路,其它情况都要加采样保持电路。采样频率要足够高,因为采样频率过低将不能真实地反映被采样信号的情况。采样频率的选择是微机系统硬件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采样频率越高,要求CPU的速度越高,采样频率过低将不能真实地反映被采样信号的情况。为此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并从中作出权衡。实际上目前大多数的单片机应用系统都是反映低频信号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采样保持电路前用一个低通模拟滤波器(ALF)将高频分量滤掉,这样就可以降低 采样频率,从而降低对硬件提出的要求。,在单片机测控应用系统中,经常需要多路或多参数采集。除特殊情况采用多路独立的AD转换器外,通常都采用公共的AD转换器,这就需要采用模拟多路选择开关分时轮流地将多个回路与AD转换器接通。由于多路选择开关是与模拟信号源串联相接的,因此它的工作状况对模拟信号的传输有很大影响。常用的多路转换开关有干簧继电器、电子模拟多路转换开关。干簧管的缺点是工作频率不足够高,接通和断开簧片时有抖动现象,电子模拟多路转换开关因为优良的性能得到了广泛应用。(2)模拟量输出系统设计模拟量输出通道负责把单片机系统处理后的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作为最后的输出以驱动控制对象,实现自动控制,DA芯片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模拟量输出通道以它的DA转换方式区分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并行转换方式。这种方式的DA转换器直接把数字转换为电压或电流信号。用连续的电压电流信号去控制执行机构。另一种串行转换方式。这种方式主要用于控制步进电机,它将计算机送出的脉冲串信号变成步进电机的旋转角度。并行转换方式应用多。被控对象大多需要电流驱动,因此,DA输出的电压信号一般还要通过一个VI转换电路,将其电压信号转换成标准的电流信号。,DA转换器对输入数字量是否具有锁存功能将直接影响与CPU的接口设计。如果DA转换器没有输入锁存器,通过CPU数据总线传送数字量时,必须外加锁存器,否则只能通过具有输出锁存器功能的IO给DA送入数字量。有些DA转换器并不是对锁存的输入数字量立即进行DA转换,而是只有在外部施加了转换控制信号后才开始转换和输出。具有这种输入锁存及转换控制的DA转换器(如0832),在CPU分时控制多路DA输出时,可以做到多路DA转换器的同步输出。6.系统速度匹配 MCS-51系列单片机时钟频率可在212 MHz之间任选。在不影响系统技术性能的前提下,选择低时钟频率,可降低系统中对元器件工作速度的要求,利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7.抗干扰措施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工作环境中,会出现多种干扰,抗干扰措施在硬件电路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干扰源引入的途径,抗干扰措施可以从电源供电系统和硬件电路两个方面考虑。首先,对电源供电系统采取抗干扰措施。为了克服电网以及来自系统内部其它部件的干扰,可采用隔离变压器、交流稳压、线滤波器、稳压电路、各级滤波及屏蔽等防干扰措施。例如用带屏蔽层的电源变压器,采用电源滤波器等。电源变压器的容量应留有余地。其次,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在硬件电路设计时,应采取一系列防干扰措施:,(1)大规模IC芯片电源供电端VCC都应加高频滤波电容,根据负载电流的情况,在各级供电节点还应加足够容量的退耦电容;(2)输入输出通道抗干扰措施。可采用光电隔离电路、双绞线等提高抗干扰能力。特别是与继电器、可控硅等连接的通道,一定要采用隔离措施;(3)可采用CMOS器件提高工作电压(+15 V),这样干扰门限也相应提高;(4)传感器后级的变送器尽量采用电流型传输方式,因电流型比电压型抗干扰能力强;(5)电路应有合理的布线及接地方式;(6)与环境干扰的隔离可采用屏蔽措施。抗干扰设计技术内容在第六节再作详细介绍。软件设计 整个单片机应用系统是一个整体,当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定型后,软件的任务也就明确了。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件设计是研制过程中任务最繁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对于某些较复杂的应用系统,不仅要使用汇编语言来编程,有时还要使用高级语言。通常软件编写可独立进行,编好的程序有些可以脱离硬件运行和测试,有些可以在局部硬件支持下完成调试。,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件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用于管理单片机系统工作的监控程序和用于执行实际具体任务的功能程序。对于前者,应尽可能利用现成微机系统的监控程序。为了适应各种应用的需要,现代的单片机开发系统的监控软件功能相当强,并附有丰富的实用子程序,可供用户直接调用,例如键盘管理程序、显示程序等。因此,在设计系统硬件逻辑和确定应用系统的操作方式时,就应充分考虑这一点。这样可大大减少软件设计的工作量,提高编程效率。对于后者要根据应用系统的功能要求来编程序。例如,外部数据采集、控制算法的实现、外设驱动、故障处理及报警程序等等。软件设计的关键是确定软件应完成的任务及选择相应的软件结构,开发一个软件的明智方法是尽可能采用模块化结构。软件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如下。1.软件系统定义 系统定义是指在软件设计前,首先要进一步明确软件所要完成的任务,然后结合硬件结构,确定软件承担的任务细节。其软件定义内容有:,(1)定义各输入输出的功能、信号的类别、电平范围、与系统接口方式、占用的口地址、数据读取和输出的方式等。(2)定义分配存储器空间,包括系统主程序、常数表格、功能子程序块的划分、入口地址表等。(3)若有断电保护措施,应定义数据暂存区标志单元等。(4)面板开关、按键等控制输入量的定义与软件编制密切有关,系统运行过程的显示、运算结果的显示、正常运行和出错显示等也是由软件完成的,所以事先要给予以定义。2.软件结构设计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件设计千差万别,不存在统一模式。合理的软件结构是设计出一个性能优良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软件的基础,必须充分重视。依据系统的定义,可把整个工作分解为若干相对独立的操作,再考虑各操作之间的相互联系及时间关系而设计出一个合理的软件结构。不论采用何种程序设计方法,程序总体结构确定后,一般以程序流程框图的形式对其进行描述。程序流程图绘制成后,整个程序的轮廓和思路已十分清楚,便可开始编写实用程序。一个实用程序编好后,往往会有许多书写、语法、指令等错误,这些错误的出现有时是不可避免的,还需要对程序进行检查与修改。,对于简单的单片机应用系统,可采用顺序结构设计方法,其系统软件由主程序和若干个中断服务程序构成。明确主程序和中断服务程序完成的操作及指定各中断的优先级。对于复杂的实时控制系统,可采用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此操作系统应具备任务调度、实时控制、实时时钟、输入输出和中断控制、系统调用、多个任务并行运行等功能。以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并行性。在程序设计方法上,模块化程序设计是单片机应用中最常用的程序设计方法(见本章第三节)。模块程序设计具有结构清晰、功能明确、设计简便、程序模块可共享、便于功能扩展及便于程序调试维护等特点,但各模块之间的连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编制模块程序,先要根据系统软件的总体构思,按照先粗后细的方法,把整个系统软件划分成多个功能独立、大小适当的子功能模块(太大会影响程序的可读性,太小程序结构会过于分散)。然后应明确规定各模块的功能,确定出各模块的输入、输出及相互间的联系。尽量使每个模块功能单一,各模块间的接口信息简单、完备,接口关系统一,尽可能使各模块间的联系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样,各个模块可以分别独立设计、编制和调试。最后再将各个程序模块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程序进行总调试。3.控制算法的确定 对被控对象的变化规律或控制过程客观真实地描述,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从而决定单片机系统需要检测哪些变量,采用怎样的控制算法。应用软件大多数含有各种各样的计算程序,有些还包含复杂的函数运算和数据处理程序,软件必须确保计算的精度,保证数据进入计算机经处理后,仍能满足设计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还要考虑软件算法的精度。各种数据滤波的方法、函数的近似计算、线性化校正、闭环控制算法等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误差,影响了软件的计算精度。另外,由于单片机字长的限制,通过程序进行运算时也会产生误差。算法的误差是由计算方法所决定的,而程序的计算精度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加以控制。对一个具体的单片机应用系统,数字的计算精度都有具体的指标要求。一般而言,软件的计算精度比硬件的转换精度高一个数量级就可以满足要求。,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调试 单片机应用系统样机组装和软件设计后,便进入系统的调试阶段。系统调试检验所设计系统的正确与可靠,从中发现组装问题或设计错误。对于系统调试中发现的问题或错误以及出现的不可靠因素要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然后对原方案做局部修改,再调试修改,直至完善。应用系统的调试除需要万用表、示波器等基本仪表仪器,还必须配有特殊的开发工具和相应软件,即单片机开发系统。有关单片机开发系统见本章第4节。应用系统的调试分硬件调试和软件调试。硬件调试的任务是排除系统的硬件电路故障,包括设计性错误和工艺性故障。软件调试是利用开发工具进行在线仿真调试,除发现和解决程序错误外,也可以发现硬件故障。硬件调试和软件调试是分不开的,许多硬件故障是在软件调试时才发现的。但通常是首先排除系统硬件存在的明显错误,然后才进行具体硬件调试和软件调试。,1.常见的硬件故障(1)逻辑错误:由设计错误或加工过程中的工艺性错误所造成的。这类错误包括错线、开路、短路、错相位等。其中短路是最常见的故障,在印刷电路板布线密度高的情况下,极易因工艺原因造成短路。(2)元器件失效:其产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元器件本身已损坏或性能不符合要求,二是由于组装错误造成元器件失效,如电解电容、二极管的极性错误,集成芯片的安装方向错误。(3)可靠性差:引起系统不可靠的因素很多,如金属孔、接插件接触不良等,会造成系统时好时坏,经不起振动;内部和外部的干扰、电源的纹波系数较大、器件负荷过重等会造成逻辑电平不稳定;走线和布局不合理等也会引起系统可靠性差。,(4)电源故障:包括电压值不符合设计要求,电源引线和插座不对、电源功率不足、负载能力差等。如果样机存在电源故障,当加电后将会造成元器件损坏,严重时可能损坏整个样机。2.硬件调试方法(1)脱机调试:脱机调试亦称静态调试。在样机加电之前,先用万用表等工具,根据硬件电气原理图和装配图仔细检查样机线路的正确性,并核对元器件的型号、规格和安装是否符合要求。应特别注意电源的走线,防止电源线之间的短路和极性错误,并重点检查扩展系统中是否存在相互间的短路或与其它信号线的短路。对于样机所用的电源事先必须单独调试。检查其电压值、负载能力、极性等均符合要求,才能加到系统的各个部件上。在不插芯片的情况下,加电检查各插件上引脚的电位,仔细测量各点电位是否正常,尤其应注意单片机插座上各点电位是否正常,若有高压,联机时将会损坏开发机。,(2)联机调试:联机调试亦称动态调试。通过脱机调试可排除一些明显的硬件故障。有些故障还是要通过联机调试才能发现和排除。我们设计好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只有经过联合调试,才能验证其正确性;软硬件的配合情况以及是否达到设计任务的要求,也只有经过调试,才能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完善,最终开发成实用产品。联机前先断电,将单片机开发系统的仿真头插到样机的单片机插座上,检查一下开发机与样机之间的电源、接地是否良好。如一切正常,即可打开电源。通电后执行开发机的读写指令,对用户样机的存储器、IO端口进行读写操作、逻辑检查,若有故障,可用样机的存储器、I/O端口进行读/写操作、逻辑检查,若仍有故障,可用示波器观察有关波形(如选中的译码器输出波形、读写控制信号、地址数据波形以及有关控制电平)。通过对波形的观察分析,寻找故障原因,并进一步排除故障。可能的故障有:线路连接上有逻辑错误、有断路或短路现象、集成电路失效等。,在用户系统的样机(主机部分)调试好后,可以插上用户系统的其他外围部件如键盘、显示器、输出驱动板、AD、DA板等。再对这些板进行初步调试。在调试过程中若发现用户系统工作不稳定,可能有下列情况:电源系统供电电流不足,联机时公共地线接触不良;用户系统主板负载过大;用户的各级电源滤波不完善等。对这些问题一定要认真查出原因,加以排除。3.软件调试方法 软件调试与所选用的软件结构和程序设计技术有关。如果采用模块程序设计技术,则逐个模块分别调试,一个子程序一个子程序地调试,最后联起来统调。调试各子程序时一定要符合现场环境,即入口条件和出口条件。调试的手段可采用开发工具的单步或设断点运行方式,检查用户系统CPU的现场、RAM和SFR的内容、IO口的状态以及程序执行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通过检测可以发现程序中的逻辑错误、死循环错误、机器码错误及转移地址的错误等。同时也可以发现用户系统中的软件算法及硬件设计与工艺错误。在调试过程中不断调整、修改用户系统的软件和硬件,逐步通过一个一个程序模块,直到其正确为止。,各模块通过以后,可以把有关的功能块联合起来一起进行综合调试。在这个阶段若发生故障,可以考虑各子程序在运行时是否破坏现场,缓冲单元是否发生冲突,标志位的建立和清除在设计上有没有失误,堆栈区域有无溢出,输入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等等。若用户系统是在开发机系统的监控程序下运行时,还要考虑用户缓冲单元是否和监控程序的工作单元发生冲突。单步和断点调试后,还应进行连续调试,这是因为单步运行只能验证程序正确与否,而不能确定定时精度、CPU的实时响应等问题。全部调试完成后,应反复运行多次,除了观察稳定性之外,还要观察用户系统的操作是否符合原始设计要求、安排的用户操作是否合理等,必要时再作适当的修正。,采用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时,调试方法与上基本相似,只是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是由若干个任务程序组成,一般是逐个任务进行调试,在调试某一个任务时,同时也调试相关的子程序、中断服务程序和一些操作系统的程序。各个任务调试好以后,再使各个任务程序同时运行,如果操作系统无错误,一般情况下系统就能正常运转。在调试过程中,要不断调整、修改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直到其正确为止。程序联调运行正常后,还需在模拟的各种现场条件和恶劣环境下调试、运行,以检查系统是否满足原设计要求。程序固化软件和硬件联机调试反复运行正常后,则可将用户系统程序固化到程序存储器,程序固化,需要借助开发系统的编程器来完成。再将已固化的程序存储器芯片插入用户样机,用户系统即可脱离开发系统独立工作。应用系统还要到生产现场投入实际工作,检验其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直到完全满足要求,至此,系统才算研制成功。11.3 模块化软件设计 为了使程序的组装、调试及控制系统方案的变更方便,也为了便于推广到其它过程控制对象,程序设计中一般采用模块化结构形式。模块化结构的基本组成各功能模块以子程序的形式出现。模块结构一般分三层。1最低一层最低一层是一个通用子程序库,这个子程序库包括三个方面的功能子程序:(1)一般性子程序。包括各种数的四则运算、开方运算、数的转换(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浮点数与定点数之间、原码数与补码数之间的相互转换)、浮点数的向上及向下规格化等。,(2)过程控制通用子程序。包括过程控制中常用的各种控制算法,如PID运算、动态前馈补偿运算、史密斯补偿运算、参数采样和转换、数字滤波、工程量换算、上下限越限报警、信号限幅、高低限自动选择、非线性转换、参数在线修改、手动与自动切换等。(3)打印机及显示器的驱动子程序、数据传送和变换子程序。2执行功能模块层它能完成各种实质性的功能。即在以上通用子程序库的基础上,根据对过程控制系统结构的归纳、分类和规范化,组成各执行功能模块,如单回路PID控制、串级控制、前馈加单回路反馈控制、前馈加串级反馈控制、前馈加反馈加史密斯补偿控制、自动选择性控制等模块。还有CRT画面显示、打印模块等。执行软件的设计侧重于算法,与硬件关系密切,干变万化。3系统监控与管理模块层,它是专门用来协调各执行模块和操作者的关系,在系统软件中充当组织调度的角色。它包括主程序和中断管理程序,其中主程序由系统自检、初始化、键盘命令处理、接口命令处理、条件触发处理等模块组成。并根据需要完成对执行功能模块的调用。在进行软件设计前应首先对软件任务进行分析、安排和规划。规划执行模块时,应将各执行模块一一列出,并对每一个执行模块进行功能定义和接口定义(输入、输出定义)。在定义各执行模块时,应将牵涉到的数据结构和数据类型一并规划好。各执行模块规划好后,就可以规划监控程序。首先根据系统功能和键盘设置选择一种最适合的监控程序结构。相对来讲,执行模块任务明确单纯,比较容易编程,而监控程序较易出问题。,4监控软件和各执行模块的安排。整个系统软件可分为后台程序(背景程序)和前台程序。后台程序指主程序及其调用的子程序,这类程序对实时性要求不是很高,延误几十毫秒甚至几百毫秒也没关系,故通常将监控程序(键盘解释程序)、显示程序、打印程序等与操作者打交道的程序放在后台程序中来执行。而前台程序安排一些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内容,如定时系统和外部中断(如掉电中断)。在一些特殊场合,也可以将全部程序均安排在前台,后台程序为踏步等待循环或睡眠状态。各模块数据缓冲区的建立 模块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数据缓冲区以及控制字进行联系的。1数据类型和数据结构规划 安排、规划好执行模块和监控程序后,还不能开始编程。因系统中各个执行模块之间有着各种因果关系,互相之间要进行各种信息传递,如数据处理模块和检测模块之间的关系,检测模块的输出信息就是数据处理模块的输入信息,同样数据处理模块和显示模块、打印模块之间也有这种产销关系。,各模块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它们的接口条件上,即输入条件和输出结果。为了避免产销脱节现象,就必须严格规定好各个接口条件,即各接口参数的数据结构和数据类型。这一步工作可以按下述方法来做:(1)将每一个执行模块要用到的参数和要输出的结果一并列出来。每一个参数规划一个数据类型和数据结构。对于与不同模块都有关的参数,只取一个名称,以保证同一个参数只有一种格式。(2)规划数据类型。从数据类型上来分类,数据可分为逻辑型与数值型。通常将逻辑型数据归到软件标志中去考虑。数值类型分为定点数和浮点数。定点数具有直观、编程简单、运算速度快的优点,其缺点是表示的数值动态范围小,容易溢出。浮点数则相反,数值动态范围大、相对精度稳定、不易溢出,但编程复杂,运算速度低。,2各模块数据缓冲区的确定完成数据类型和数据结构的规划后,便可进行系统资源的分配。系统资源包括ROM、RAM、定时器计数器、中断源等。在任务分析时,实际上已将定时器计数器、中断源等资源分配好了,而ROM资源一般用来存放程序和表格。所以资源分配的主要工作是RAM资源的分配。常用的方法:(1)片内RAM指00H7FH单元。片内RAM常用于作为栈区、位寻址区和公共子程序的工作缓冲区,如存放参数、指针、中间结果等。片内RAM的128个字节的功能并不完全相同,分配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做到物尽其用。00H1FH这32个字节可以作为工作寄存器。其中00H0FH可用来作为0区、1区工作寄存器,在一般的应用系统中,后台程序用0区工作寄存器,前台程序用l区工作寄存器。如果有高级中断,则高级中断可用2区工作寄存器(10H17H)。如果前台程序中不使用工作寄存器,则系统只需0区工作寄存器。未用的工作寄存器的其它单元便可以作为其它用途。系统上电复位时,自动定义0区为工作寄存器,1区为堆栈,并向2区、3区延伸。如果系统前台程序要用1区、2区作工作寄存器,就应将堆栈空间重新规划。,在工作寄存器的8个单元中,R0和R1具有指针功能,是编程的重要角色,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尽量避免用来作其它事情。20H2FH这16个字节具有位寻址功能,用来存放各种软件标志、逻辑变量、位输入信息、位输出信息副本、状态变量和逻辑运算的中间结果等。当这些项目全部安排好后,保留一两个字节备用,剩下的单元才可改作其它用途。30H7FH为一般通用寄存器,只能存入整字节信息。通常用来存放各种参数、指针、中间结果,或用作数据缓冲区。也可将堆栈安放在片内RAM的高端,如68H7FH。(2)片外RAM的容量比片内RAM大,通常用来存放批量大的数据,可作为执行模块运算存储器用于存放需要保留时间较长的数据。使用时要根据各功能模块的任务、算法在片外RAM中开辟各自的数据区(参数表)。开辟时要考虑数据类型。RAM资源规划好后,应列出一张RAM资源的详细分配清单,作为编程依据。,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 模块化程序编程有2种方法:一种是自上而下,逐步细化。一种是自下而上,先设计出具体模块(子程序),然后再慢慢扩大,象搭积木一样,最后形成系统(主程序)。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自上而下方法在前期看不到什么具体效果,对于初学者来说,心中不塌实。而自下而上的方法一开始就有效果,每设计一个模块,即可进行调试,就能看到一个实际效果,给人一种一步一个足印的感觉,对于初学者比较有利,能树立信心。,系统监控程序设计1监控程序的任务系统监控程序是控制单片机系统按预定操作方式运转的程序。它完成人机会话和远程控制等功能,使系统按操作者的意图或遥控命令来完成指定的作业。它是单片机系统程序的框架。当用户操作键盘(或按扭)时,监控程序必须对键盘操作进行解释,并调用相应的功能模块,完成预定的任务,并通过显示等方式给出执行的结果。因此,监控程序必须完成解释键盘、调度执行模块的任务。对于具有遥控通讯接口的单片机系统,监控程序还应包括通讯解释程序。由于各种通讯接口的标准不同,通讯程序各异,但命令取得后,其解释执行的情况和键盘命令相似,程序设计方法雷同。,系统投入运行的最初时刻,应对系统进行自检和初始化。开机自检在系统初始化前执行,如果自检无误,则对系统进行正常初始化。它通常包括硬件初始化和软件初始化两个方面。硬件初始化工作是指对系统中的各个硬件资源设定明确的初始状态,如对各种可编程芯片进行编程、对各I0端口设定初始状态、为单片机的硬件资源分配任务等。软件初始化包括对中断的安排、堆栈的安排、状态变量的初始化、各种软件标志的初始化、系统时钟的初始化、各种变量存储单元的初始化等。初始化过程安排在系统上电复位后的主程序最前面,该过程也是监控程序的任务之一,但由于通常只执行一遍,且编写方法简单,故介绍监控程序设计时,通常也不再提及自检和初始化。单片机系统在运行时也能被某些预定的条件触发,而完成规定的作业。这类条件中有定时信号、外部触发信号等,监控程序也应考虑这些触发条件。,综上所述,监控程序的任务有:完成系统自检、初始化、处理键盘命令、处理接口命令、处理条件触发并完成显示功能。但习惯上监控程序是指键盘解析程序,而其它任务都分散在某些特定功能模块中。2监控程序的结构监控程序的结构主要取决于系统功能的复杂性和键盘的操作方式。系统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不同,监控程序就会不同,即使同一系统,不同的设计者往往会编写出风格不同的程序来。这里介绍两种常见的结构。(1)作业顺序调度型如图11-1所示。这种结构的监控程序最常见于各类无人值守的单片机系统。这类系统运行后按一个预定顺序依次执行一系列作业,循环不已。,其操作按钮很少(甚至没有),且多为一些启停控制之类开关按钮。这类单片机系统的功能多为信息采集、预处理、存储、发送、报警之类。作业的触发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

    注意事项

    本文(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技术.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