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的综合开发yyyy.ppt
第二节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流域河流的集水区域分水岭干流、支流、支流等级河流上、中、下游地形的一般特点河流与人类的关系: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河流 现在大河的两岸多是人口稠密、城市密集的地区,流域和水系,1、流域范围大小的影响因素2、水能大小的影响因素3、如何保持上游水质和水量4、如何调整径流的季节变化,田纳西河概况,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俄亥俄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长1450公里,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一、田纳西河流域概况,分水岭所包围的田纳西河集水区,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找出田纳西河的大体位置与范围,位置:,美国东南部,距墨西哥湾不远,中低纬度,一、田纳西河流域概况,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春多雨,夏秋降水较少,一、田纳西河流域概况,地形:,山地丘陵,丘陵,冲积平原,一、田纳西河流域概况,位置:,中低纬度、距墨西哥湾不远、美国东南部,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冬春多雨,夏秋降水较少,水量大,水量不稳,地形:,上游山地丘陵、中游丘陵、下游冲积平原,洪涝频发,资源:,流域自然地理条件,排水不畅,水能、煤、石油、金属矿,流域人文地理条件,人口激增,掠夺式开发,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经济贫困落后,一、田纳西河流域概况,2、田纳西河流域的降水与当地洪水有什么关系?,3、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特征,对洪水泛滥是否有加剧作用?,降水集中时间和当地洪水期的一致性,加剧作用,中上游流经降水充沛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东南部,河流流量大且汇水快;而下游则流经密西西比平原,地势低平,河水排泄不畅,极易发生洪水。,过度垦殖,滥伐森林,经常性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芜,农业生产条件恶劣,贫穷落后,历史上,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较早,18世纪下半叶就有较为发达的农业,盛产棉花、马铃薯和蔬菜。但是因为人口较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整个流域山清水秀,森林繁茂,19世纪后期,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始对流域内的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人口激增,二、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1933年5月,美国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1、水资源综合开发是流域治理的核心。,大力开发水电,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已完成了田纳西河及其支流的梯级开发工程。,活动,1、什么是河流梯级开发?田纳西河梯级开发工程对防洪有什么重要意义?,根据河流流经地区地势逐级降低的特点,分级建筑大坝,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能,实现水力资源的梯级开发。,梯级开发能最大限度地控制洪水,调节水坝下游的径流量。,2、田纳西河流域工业建设,确定工业建设的依据是什么?该流域有哪些重要的工业部门?,当地电力充足、廉价,适宜发展动力指向型工业部门。,主要工业部门化工、冶金、建材(高耗能),3、(1)田纳西河流域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的经验,对我们有哪些启示?,(2)目前,洞庭湖正在进行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综合治理工程,在耕地减少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启示:1、根据当地自然条件选择种植农作物;2、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变废为宝;3、发展林业,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1、发展水产养殖业,以湖养人;2、利用水电发展工业,增加就业;3、利用优美环境,发展旅游业和其它第三产业。,2、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与治理并重,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最初主要是结合水利工程进行灭蚊防疟、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后来又在矿区土地复垦和城市垃圾处理等方面作粗了很大努力。,三、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控制洪灾,水电、火电、核电,大坝 船闸 运河,改善航运条件,建成综合性工业基地,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人均收入达到美国平均水平,1、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加强管理保证流域治理与开发的长期稳定。2、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从防洪入手,重点发展水运、水电。3、加大开发力度以便利的运输条件和廉价的电力供应,吸引大量投资。4、提高流域的开放度,四、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第三节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五、流域综合治理方法的应用长江流域,第三节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五、流域综合治理方法的应用长江流域,流域范围:,第三节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五、流域综合治理方法的应用长江流域,气候:,季风气候降水丰沛,第三节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五、流域综合治理方法的应用长江流域,青 藏 高 原,云 贵 高 原,四川盆地,长 江 中 下 游 平 原,地形:,上游高原、盆地,中下游平原,第三节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五、流域综合治理方法的应用长江流域,资源:,水资源,水能资源,水运资源,农业资源,淡水鱼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洪涝频发,人文地理条件:历史文化悠久,既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总体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地区。,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洞庭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读下表,回答12题。洞庭湖区湖泊 面积和容积变化情况年份 1949年 1954年 1958年 1971年湖泊面积(km2)4 350 3 915 3 141 2 820容积(亿 m3)293 268 228 188年份 1977年 198 4年 1995年 1997年湖泊面积(km2)2 740 2 691 2 625 2 145容积(亿m3)178 174 167 1501.引起洞庭湖区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泥沙淤积 气候变暖 南水北调 围湖造田A BC D【解析】湖泊面积、容积缩小与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有关。所以正确。【答案】D2洞庭湖区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带来的后果可能是()A水体富营养化 B湖区气温日变化减小C洪水调蓄能力减弱 D湖区水循环速度减慢【解析】包括洞庭湖在内的长江沿岸几大湖泊对长江洪水的调峰补枯作用较大,一旦湖泊萎缩则该作用减弱。【答案】C,课堂练习,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流域原始生态环境脆弱。近年由于降雨和径流减少,草场退化,土地沙化,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目 前,青海省在青海湖地区开展水土综合治理取得一定成效。读下图,回答34题。3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的根本原因是()A地形崎岖,河流众多B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C光照弱,植被覆盖率低D生物种类单一,数量少【解析】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此为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的根本原因。【答案】B4青海省在青海湖地区开展水土综合治理工作,切实可行的措施是()A改良耕作制度、实施围栏封育、轮封轮牧B大力实施以乔木为主的植树造林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C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灌溉,扩大耕地面积D引进物种,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解析】青海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受气温低的影响,不宜大规模种植乔木,也不宜通过引进物种来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同时,由于生态脆弱,不宜扩大耕地面积;而应改良耕作制度,通过围栏封育、轮封轮牧等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好草场资源。【答案】A 欧洲西部有许多河流和运河构成内河航运网。青藏高原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据此完成56题。5欧洲西部河流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从自然因素考虑是欧洲西部 经济发达 地形平坦 水能丰富 降水丰沛A B C D【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