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答辩模板-云南大学滇池学院.ppt
欢迎学习“会计学原理”课程,基础会计 主编:张 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1(第一版)授课教师:廖波 办公地址:18-111 电话:,张捷 教授 硕士生导师中国会计学会会员主讲基础会计、会计学、会计基本理论会计理论研究等课程,工作单位: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系现任基础会计课程组组长,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初学者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其他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既有特定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又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课程性质基础会计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也是学习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必备知识。课程学时和学分:共54学时,3学分。,课堂讲授及作业布置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性较强、要求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的课程,也是学好其他会计专业课的基础课程。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重点介绍相关的会计基本理论、会计核算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方法;根据教学进度及时布置作业,安排一定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但由于受总学时的限制,本门课程的作业大多安排在课外进行。,内容间介:第一章 会计发展与会计目标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第三章 账户设置第四章 复式记账第五章 会计凭证第六章 会计账簿第七章一般企业的账务处理第九章 财产清查第十章 财务报告第十一章 会计处理组织程序,教学计划,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综合应用,第1章 会计的发展与会计目标,第2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第3章 账户设置,第4章 复式记账,第5章 会计凭证,第6章 会计账簿,第8章 成本计算,第9章 财产清查,第10章 财务报告,会计基本方法,第7章 一般企业交易和事项的账务处理,第11章 会计处理组织程序,指导会计方法建立,掌握理论方法应用,第一章 会计发展与会计目标,教学内容第 一 节会计的变迁及发展动因第 二 节会计的目标与会计的定义第 三 节会计假设与会计的对象第 四 节会计信息及质量要求,第1章 会计的发展与会计目标,学习会计知识应以了解会计产生及发展的历程为起点。以史为镜,可知会计之兴替,传承会计之文明,了解会计之现状,创造会计之辉煌。本章以会计发展历程为主线,循序渐进地介绍会计目标与会计定义、会计假设与会计对象,以及会计信息及其质量要求等内容。,会计的目的与会计概念,1.2 会计目标与会计的定义,会计信息应具备的质量特征,1.4 会计信息及其质量要求,会计发展历程及环境因素,1.1 会计的变迁及发展动因,了解,理解,掌握,会计的前提与反映内容,1.3 会计假设与会计的对象,掌握,理解,理解,人类经济活动中需要、力求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创造出尽可能丰富的劳动成果,1.1 会计的变迁及其发展动因,1.1.1 会计时代的历史变迁,一、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加强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的,并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提高。,二、会计是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会计活动与生产活动的分离 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大量的剩余产品之后,它才逐渐的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职能,并逐步形成了专门从事这一工作的专职人员。这就意味着会计的诞生。,生产活动,会计活动,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马克思,生产活动,会计活动,简单生产活动,复杂生产活动,会计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成为独立职能,三会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1.会计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1、产生、原始社会末期,古代会计 近代会计 现代会计,2、1494年、数学大全问世,3、20世纪50年代、管理会计,单独成科,2、会计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1我国最早设置会计机构的是西周(公元前1066年-771年),设“司会”主管会计,为计官之长,接受朝廷和地方百官的会计文书而进行考核。此时的孟子正义书中的“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是初期对“会计”最经典的描述。2我国第一个创造“朱出墨入记帐法”是南北朝时期的苏绰,他规定以红记出,以墨记入。此法广为推广,沿用至今。3“四柱清册”:宋代把财政收支分为:旧管新收开除和实在四个部分,来计算和反映财产的增减变化情况。明初,这一方法概括为“四柱清册”法,既可检查日常记账的正确性,又可系统全面和综合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4中国最早复式记帐法(龙门帐)产生于明朝末年(1640年)相传为山西人傅山所创。它把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运用“进缴=存该”的平衡公式,计算盈亏,分别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用以计算盈亏。显示了我国古代会计的杰出成就。5我国第一所会计学校“立信会计学校”是由会计师潘序伦上世纪20年代创办于上海。61951年1月,新会计创刊。这是新中国第一本全国性会计月刊。71985年颁布了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81992年11月30日财政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这是引导我国会计工作与国际会计接轨的重大措施,也是我国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和变化,是我国会计的历史性转变。9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重新颁布了我国较为完整的企业会计准则39项。,3、会计在西方的发展:1数学大全:意大利位于地中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东西方文化的连接点。中世纪,意大利的地区贸易和国际贸易促使商品货币经济关系迅速发展,随着贸易的发展,意大利的商业和金融业获得长足发展,居欧洲领先地位。此时,在佛罗伦萨、热那亚、威尼斯等地出现复式簿记的萌芽。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总结前人的实践基础上出版数学大全(又名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在第三部分的簿记中详细论述了借贷记账方法,提出“借”、“贷”符号、会计基本恒等式等。卢卡。帕乔利由此被称为“近代会计之父”。,21581年,威尼斯“会计学院”成立。表明会计已作为一门学科在学校传授。,3东印度公司:1600年成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着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权。由于东印度公司在每次航海后都没有足够的现金向股东支付股利,于是便用下次航海的股份来代替,这就是股票的前身。当最后清算股本时,需要极其复杂的会计核算,于是,1657年9月该公司发布新章程,允许签发永久性的股份,作为未来所有航海冒险活动的一种联合投资。作为永久性股份,提出每年而不是每次冒险活动结束时结算利润,从而形成了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的概念。这些引起会计思想的巨大变化,对建立以年度为报告期的划分基础,确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固定资产和长期负债的划分界限,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4英国工业革命 随着1769年瓦特蒸气机的试制成功,英国进行了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完成于19世纪3040年代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工厂制度和连续生产,导致固定资产成本在生产中所占比例上升,使折旧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规模的扩大导致经营活动更加复杂,对生产成本信息需求的增长,使成本会计应运而生。,5南海公司泡沫 1711年,英国人罗伯特。哈利建立了南海公司,主要业务是发展南大西洋贸易。1718年,英王乔治一世亲任董事长,公司信誉大增,使股票行市大涨,股价涨至128.5%,8月竟突破1000%。然而,9月股票开始暴跌,无数债权人和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英国议会组织了特别委员会调查这一事件,为此,委员会聘请精通会计实务的查尔斯对南海公司的会计账目进行调查,发现公司会计记录严重失实,存在明显舞弊行为,并编制了一份审计报告书,指出企业存在的舞弊行为。南海公司泡沫事件揭开了民间审计走向现代的序幕。,6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20世纪3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大多数发达国家爆发了经济危机,公司股票和债券大量在证券市场上抛售,许多公司陷入无力偿付债务的窘迫局面,纷纷破产倒闭。政府和社会公众认为,松散的会计实务是导致美国资本市场崩溃和萧条的主要原因,强烈要求公司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此美国政府于1933年公布证券法,1934年公布证券交易法,并授权美国会计师协会(1957年改名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制订统一的会计规则“公认会计准则”。公认会计准则的确立,标志着传统会计发展成为财务会计。其特征是: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报告,是为了满足各个利益关系人的需要;在加工过程中,必须遵守公认会计原则;财务报表完成后,必须由注册会计师审计。,7“管理会计”20世纪初,随着“泰罗制”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20世纪5060年代,管理会计从财务会计中脱颖而出。1952年在世界会计师联合会上正式通过“管理会计”这个专门术语。从此,企业会计就正式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领域。至20世纪初,伴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心的转移,世界会计中心也就从英国乃至西欧转移到美国。,820世纪末的新经济浪潮与安然丑闻 1991年,美国经济走出低谷,持续稳定地增长了近10年。美国商业周刊在1996年12月30日发表了一组文章,提出新经济的概念。一般认为,新经济的含义涵盖三个方面:知识经济是新的社会经济形态,虚拟经济是新的经济活动模式,网络经济是新的经济运行方式。新经济的到来,给现行会计带来全新挑战。一个显著特点是软资产日益重要。软资产是相对传统的有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工业产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组织资源。传统的会计确认与计量理论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在知识经济时代一筹莫展,安然公司的舞弊案就是很好的证明。安然公司的舞弊案件固然有治理结构、独立董事、股票期权等方面问题,但更有会计的规则无法满足其“金融创新”、“交易策划”“组织设计”管理的需要等原因,致使舞弊行为不断。这对会计准则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会计准则应该使公司不易通过交易策划所规避,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模式和经营方式应该有一个全新的变革。,【现代世界会计的发展及现状】20世纪30年代以后,为了使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会计报表的真实性与可比性,西方各国先后研究和制定了会计准则,进一步把会计理论和方法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适应经济业务国际化和全球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提高会计报表信息在国际间的可比性,协调各国会计实务,1973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并制定和发布了一系列国际会计准则。总之,20世纪科技与经济发展的百年辉煌,造就了会计发展的百年辉煌,使20世纪成为世界会计发展史上最伟大的一百年。从总体上讲,这一百年发生了三大转折,迅速地显示出三大变化,即由簿记时代向会计时代的转变、由传统会计向现代会计的转变及开始由产业经济时代的会计向信息与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转变。第三个转变将使现代会计工作者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迎接着新的挑战。簿记 产业经济 信息与知识经济时代 会计时代 会计时代,资本市场,会计目标: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会计目标:股份企业利用投资者(股东)投资进行经营活动,从而产生了应向投资者报告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信息的义务。,履行受托责任,会计记账手段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起,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等科学技术成果在会计上的应用,引起了记账手段的伟大变革。,电子计算机 处 理,手工处理,20世纪50年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形成与会计规范的国际趋同。进入21世纪以来,知识经济蓬勃兴起、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引起了会计准则的全球趋同。,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内容,会计定义,会计假设,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基础,概念体系:由财务会计理论相关概念组合而成的系统。,一套以会计目标为中心,相互连贯、协调一致的概念体系。,会计报告,会计目标,指导会计准则的建立,促进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例】我国于2006年2月修订、颁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我国在建国后规范企业会计工作的主要做法,19491992,1992年起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经验制定会计准则;2006年形成准则体系,1992 现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执行,实质性趋同,财务会计理论的指导,1.1.2 会计发展的动因1.影响会计发展的主要社会环境,会计发展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科技环境,教育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为会计发展提供宽松氛围:例如我国改革开放后积极吸取国际会计经验等,为会计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例如互联网的建立改变会计报告的手段等,为会计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例如会计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大批会计人才等,为会计发展提供法律保证,为会计发展提供良好社会文化环境,2.影响会计发展的根本动因,结论:影响会计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经济环境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科技环境,教育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例如随着我国经济日益融入国际经济行列,要求会计准则必须与国际趋同,例如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要求国际会计准则组织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等,1.2 会计目标与会计的定义,1.2.1 会计目标 一般是指企业的会计目标,具体是指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1.会计目标的概念 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通过会计所意欲实现的目的或达到的最佳效果。,服务于王朝、贵族对其财产等方面的管理,服务于商人、业主等的经营管理,服务于企业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2.现代企业的会计目标,提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有关信息,有助于投资或贷款经济决策,投出资本、借出资金等,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目的1,目的2,3.会计目标的主要学术观点 会计目标的确立并不是某些人的主观臆断,而是吸收了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提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有关信息,有助于投资或贷款经济决策,投出资本、借出资金等,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受托方,企 业管理层,目的1,目的2,决策有用观: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与他们做出经济决策相关的信息。,受托责任观:企业管理层应承担如实向委托方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义务。,1受托责任观 在受托责任学派看来,由于社会资源(主要体现是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资源的受托者就负有了对资源的委托者解释、说明其活动及结果的义务。因此,会计的目标就是向资源的提供者报告资源受托管理的情况。“认定和解除受托责任”。受托责任学派认为,为了有效地协调委托和受托的关系,客观、公正地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首先,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应强调客观性,在会计确认上只确认企业实际已发生的经济事项;其次,在会计计量上,由于历史成本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因此坚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以有效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再次,在会计报表方面,由于经营业绩是委托者最关心的一个方面,因此,收益表的编制显得尤为重要。,产生背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经济背景之 下投资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委托受托关系的出现主要观点将会计目标定位于向资源委托者提供资源受托者的经济履行情况提供管理者完成经济管理责任的信息会计人员应服务于委托者的需要财务会计报告是以委托者为中心强调事项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要求会计信息要客观公允地表达经济责任的履行结果会计人员应当把注意力集中于客观、公允的会计信息这种观点也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方会计理论界的主流观点,2决策有用观。为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提供有用信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第十三条 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正是此意。,产生背景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变得不确定 会计信息使用者企业财产委托者、社会资源委托者现有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潜在投资者、债权人财政税务部门、社会中介机构、新闻媒体、律师和咨询机构等主要观点财务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关于企业现金流量的信息关于经营业绩及资源变动的信息目前美国主要采取这一观点,投资者既指现有的投资者也包括潜在的投资者 债权人主要有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司债券持有人为企业提供商业信用的其他债权人等政府相关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税务部门财政部门、监管部门、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等 社会公众关注的是企业与自身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的信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职工、工会,上游企业,政府部门,下游企业,投资人(潜在的投资人),债权人(潜在的债权人),本企业,正是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是多元的,而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又有不同的需要,甚至有时即使是同一个会计信息使用者,在不同时期出于对不同利益的追求,其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也会有不同的要求,这里就存在一个“众口难调”的问题。所以,会计信息首先必须能满足大多数使用者的共同需要。此信息被称为“通用目的会计信息”。(就财务会计信息而言,也确实难于满足个别信息使用者的一些特殊需要,于是产生了“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为了实现这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性的最基本目的,产生了一系列关于会计信息披露规则。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我国2000年6月2日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第四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这一表述溶入了上述两种观点。,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会计作用 会计方法的相互关系。会计职能是会计本身所固有的功能;会计目标是履行会计职能所期望达到的理想效果;会计作用是履行会计职能后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会计方法是发挥会计职能的技术手段。会计具有一定的职能,才能发挥其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由于会计具有一定的职能和能发挥其作用,人们才能寄予期望,实现会计的目标。,会计目标与会计职能的关系:1、会计目标-所要解决的是会计应该提供什么样的信息。会计职能-作为会计自身所具备的功能,它的内涵是会计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信息;2、会计目标-是适应于特定经济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这就使会计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变化性的特点(主观性)。会计职能-则是相对稳定、是其本身固有的东西(客观性)。会计目标是人们的主观要求,而会计职能则一种客观存在。因此,会计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必须同会计职能相吻合,如果脱离了会计职能,会计目标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而无法得到实现。这好比一个人只能挑100斤的东西,你硬要他挑200斤,这是力不能及的。所以,会计职能是会计所能达到目标的前提。职能在先,目标在后。,履行会计职能所期望产生的理想效果 实现会计目标 的技术手段 履行会计职能后所产生的实际结果,会计职能(本身所固有的功能),会计的方法,会计目标会计作用,1.2.2 会计的定义,对“什么是会计”的探讨,在我国的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曾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存在着诸多观点。早期有“管理工具论”和“技术论”等观点。,注意:不能仅仅从字面上理解会计,而应从本质上认识会计!,什么是会计?,视会计为一种工具或一种技术,不承认其具有管理经济活动的功能,更忽略了会计人员这一重要因素,目前在我国关于会计的定义主要有两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1.会计信息系统论 从本质上讲,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美国会计学会(AAA):会计基本理论说明书,1966 会计是为提高企业和各单位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管理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葛家澍等:关于会计定义的探讨,会计研究,1983,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解 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目标:向使用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以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为目标提供信息,以企业内部信息使用者为目标提供信息,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制造管理信息系统,供应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经营管理系统,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客户管理信息系统,财务信息,2.管理活动论 会计这一社会现象属于管理范畴,是人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的功能总是通过会计工作者从事的多种形式管理活动实现的。杨纪琬、阎达五:论会计管理,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2年第8期,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提供经济信息、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一种管理活动。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进行反映和监督。陈国辉:基础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强调了会计的管理功能以及会计人员这一重要因素,3.对以上观点的评价及笔者观点(1)对以上观点的评价,共同性问 题,(2)笔者的观点 企业财务会计是会计人员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的交易和事项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核算和监督,以便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相关会计信息,并有助于其作出经济决策的一种管理活动。,界定范围不够清晰:是指财务会计?还是指管理会计?,对会计目标的阐释不够精准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会计范围界定清晰,会计目标阐释精准,新“管理活动论”,4.对管理活动论观点的理解(1)管理形式: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主要进行价值形式管理。,既要进行实物管理,也要进行价值管理,会计管理是以后者为主。,两台实物计量单位,100 000元货币计量单位,【例】某企业购入设备两台,价值100 000元。,(2)管理职能:核算与监督。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此外还有“核算”与“控制”、“反映”与“控制”、“反映”与“监督”等观点。,监督,核算,记录、报告发生的会计事项,监督会计事项的合理合法性,(3)管理内容: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计管理的具体内容,企业之间的价值交换,企业内部的价值转移,企业内部发生的非资产市价变动和正常损失等,(4)管理要求:对交易或事项的核算和监督应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系统性:应对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分门别类地加以记录,连续性:应按交易或事项发生的时间顺序连续记录,全面性:应毫无遗漏地全面加以记录,(5)管理目的: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进行经济决策的有用信息,1.3 会计假设与会计的对象,1.3.1 会计假设1.会计假设的概念 也称会计基本前提,是企业对交易和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空间范围、时间范围、基本程序和计量单位等所作的合理设定。,前提条件,2.会计假设的内容(1)会计主体假设 1)定义 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所服务的特定企业或单位。,企业“本身”的含义不反映其他企业的交易或事项;,严格区别,严格区别,不包括企业经营者个人的交易或事项。,【例】A企业向B企业销售产品一批,货款暂未收到。,2)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 1明确了会计处理的交易或事项的空间范围;有利于围绕核心内容进行会计处理;有利于正确判断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注意:以上交易内容对于两个会计主体的不同经济性质及其在会计上的确认结果。,应收账款,负债,资产,应付账款,2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全部会计质量质量要求原则建立的基础。,3“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对会计主体的规定,规定了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就是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要求会计各要素在主体与主体之间、主体与业主之间区分。把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与其它会计主体以及投资者的经济业务划分开。提供有关该主体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当然,作为会计主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具有一定数量的经济资源;(2)、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它活动;(3)、实行独立核算,提供反映本主体经济情况的会计报表。会计主体通常是指独立核算的企业。,(2)持续经营假设1)定义: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它以所拥有的资产,将按既定的目标投入正常的营运,所承担的债务责任,将按期履行。在这一假设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交易或事项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如果发生停业清理,交易或事项应采用不同于持续经营的方法进行确认和计量,2)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 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企业正常经营期间所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持续经营,交易或事项确认、计量好报告的前提,是“会计分期”等假设的基础。,(3)会计分期假设1)定义 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人为地把持续经营过程划分为若干期间,月度,季度,半年度,持续经营,会计分期,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2)会计分期假设的意义 有利于建立有条不紊的会计工作基本程序,明确了何时报告会计信息的问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1月1日,12月31日,2月各账户的发生额、余额怎样?结账可知,报 表(财务状况等),界定了本期、前期和后期等概念,可以合理处理那些可能跨越若干会计期间的交易或事项,如固定资产折旧等。,会计报告,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对会计期间的规定:会计期间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连续的、等距离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帐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它是对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进行人为地分割而形成的。,在我国,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其中会计年度是最重要的会计期间,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我国会计年度是自公历一月一日起到十二月三十一日止。会计年度的划分各国不尽相同:(一)、采用历年制(1月-12月)的有:中国、德国、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西班牙、瑞士、俄罗斯、乌克兰、墨西哥、巴西、智利等。(二)、采用4月至次年3月制的有:丹麦、加拿大、英国、纽埃岛、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拉克、日本、科威特、新加坡、尼日利亚等。(三)、采用7月至次年6月制的有:瑞典、澳大利亚、巴基斯坦、菲律宾、埃及、冈比亚、加纳、肯尼亚、毛里求斯、苏丹、坦桑尼亚等。(四)、采用10月至次年9月制的有:美国、海地、缅甸、泰国等。,(4)货币计量假设1)定义 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情况(可辅之以实物量、劳动工时等计量单位)。,采用币值稳定的货币为前提。,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2)货币计量假设的意义 统一了会计的计量方法。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便于进行会计汇总及对比分析。,【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1.3.2 会计的对象1.会计对象的定义及其基本内容(1)会计对象的定义 企业财务会计所应核算和监督的基本内容,是会计活动的客体。基本内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在企业是指企业经营资金的运动。,企业经营资金运动,会计对象,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情况。这一假设规定了会计的计量手段,指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可以通过货币反映。它暗含了两层意思,即币种的唯一性和币值的不变性。对于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帐本位币但编制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货币计量是会计核算的手段,因此它是以币值相对稳定为条件的。然而,币值井非总是稳定的,有时它还会发生急剧的变动,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如何消除币值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已成为当今会计界研究的重要课题。,(2)对会计对象基本内容的理解 1)资金: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种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及货币本身,是经济组织进行生产经营或其他经济活动的前提。,2)资金运动:资金在使用中发生的形态上的序列变化过程(详见企业的资金运动)。,资产,耗费,收回,会计对象,经营成果,资产消耗,收回资产,收到投资,各种债务,拥有资源,2.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对会计对象基本内容资金运动做进一步划分所形成的内容,是资金运动的具体表现形式。以产品生产企业为例:,该六项内容也称会计要素或财务报告要素应用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各个环节,3.对产品生产企业资金运动的深入探讨(1)资金运动基本状况 三个阶段;投入、使用与退出 三个过程;供应、生产与销售 若干种资金形态的变化:资金运动,资金筹集,资金使用,资金退出,生产过程,供应过程,销售过程,上交税金等,投资人,债权人,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货币资金,成品资金,(资金进入),资金退出,1、筹资过程,2、供应过程,3、生产过程,4、成本计算,5、销售过程,分配过程,资金筹集,资金使用,资金退出,生产过程,供应过程,销售过程,上交税金等,资金循环,补偿性,增值性,资金周转,(2)工业企业资金运动的特点 1)体现为循环与周转的方式 2)空间序列上的同时并存性 3)各种资金形态按比例并存 4)价值上的补偿性和增值性,商品流通企业资金运动及会计要素具体内容 资金运动状况:三个阶段、两个过程 运动特点及会计要素内容:同工业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动及会计要素内容 运动状况:两个阶段(无循环、周转)要素内容: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 支出(预算资金及其收支)运动特点:直线式的一次运动,4.企业会计对象具体内容与资金运动的关系,资金筹集,资金使用,资金退出,生产过程,供应过程,销售过程,销售成本,1.4 会计信息及其质量要求,1.4.1 会计信息及其质量要求的含义1.会计信息的含义 主要是指企业根据会计分期的要求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1月1日,12月31日,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必须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以后才能对外报告,会计报告,报 表(财务状况等),会计信息,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含义 对企业在对外提供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各类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规定的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有八条。,1.4.2 会计信息及其质量要求的内容,1.可靠性(客观性)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实际发生,虚构,会计信息,停,财务状况信息,经营成果信息,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要求见第2章第3节,要求是:会计信息要真实地、完整地表述客观存在的经济事实,不偏不倚,如实反映。内容可核性指的是不同的人依据相同的信息和程序方法应能得出相同的或相似的结果真实性指的是会计信息应能反映企业实际的经营活动,无虚假、伪造信息中立性是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信息时态度要不偏不倚,避免倾向于某一特定的结果或者某一特定的利益集团 意义可靠性是有用会计信息的基础所在,2.相关性(有用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将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反馈价值,权衡利弊是否进行投资等决策,对比分析证实或修正决策方案,预测分析是否继续投资等决策,预测价值,财务报告使用者,内容 预测价值,就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信息使用者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从而影响其基于这种评价和预测所作出的决策。反馈价值,则指会计信息能对信息使用者以前的评价和预测结果予以证实或纠正,从而促使信息使用者维持或改变以前的决策。注意:会计信息的提供要受“成本与效益”原则的限制,应在可靠性基础上尽可能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3.可理解性(明晰性)企业提供的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运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运用,实际发生,会计信息,要求是:(1),对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要求依据可靠;帐户对应关系或项目间的勾稽关系清楚;数字准确;文字简明扼要;字迹清晰工整规范。(2),对会计核算过程,要求过程设计科学、合理、高效、清晰明了。以降低会计信息的生成和使用成本。,4.可比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不同企业发生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不同企业在同一期间的横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纵向可比,同一企业在不同期间的纵向可比;,横向可比,5.实质重于形式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作为依据。,实质重于形式,二者统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等,二者分离,【例】企业融资租入设备。,存在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的分离,按照实质重于形式要求,承租方此时已获得了相应的利益并承担了相应风险,因而可按其自有资产进行核算,承租方,出租方,租入设备(100万元,5年付清),分期支付租金(设备款),租用期满,所有权等归属承租方,使用权,法律形式,法律形式,实质重于形式体现了对交易或事项经济实质的尊重,【比较】企业用自有资金购入设备。,反映增减变动,提取折旧等,确认为企业资产,所有权,使用权,经济实质,法律形式,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统一,处置权,【比较】企业经营租入设备。,不涉及经济实质变化和法律形式分离问题,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对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和确认计量的一般原则的补充,是起修正性质的一般原则。根据职业判断,注重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才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在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一些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一致的经济业务。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仅仅按照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进行,而其法律形式又没有反映其经济实质,那么,其最终结果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6.重要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2008年,重要交易或事项对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有着重要影响的交易或事项,突出反映,会计信息,合并反映,重要性原则是在全面反映和充分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前提下,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全面反映”是指凡是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会计都应反映,以保证会计的全面性;“充分揭示”是指为达到公允表达企业经济事项及必需的信息,均应完整提供并使会计信息使用者易于理解,如果某信息被忽略或遗漏,引起使用者的误解或误导其决策时,则该项信息应予以揭示。在上述前提下,对于一些重要的事项需要单独反映,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如果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做出经济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7.谨慎性(稳健性、保守性)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低估负债或费用。,不可高估:应充分考虑所投资企业的经营不确定性及股票市场的行情变化 等,购买股票100 000元,预计可获取股利收入40 000元。,不可低估:应充分考虑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及债务人的经营状况等,企业在年末时有应收账款200 000元,历年收不回本例为5%。,未来可能实现收入,未来可能发生损失,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对不确定性的交易或事项进行职业判断时,应当持谨慎的态度,充分考虑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如:对某些经济业务有几种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当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产生乐观影响最小的那种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又如:凡是可以预见的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都应予以合理的估计、确认并记录,而可以预见的可能发生的收入,则不能予以确认和入帐,以有效的规避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计原则是对会计指导思想或观念的描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活动的不稳定性是稳健性原则产生的基本前提。但在稳健性原则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只有适度地应用稳健程序和方法,才能真正揭示稳健会计的本质。“极端”的稳健原则会导致“秘密准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