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中的调制技术与.ppt
第二章 无线通信中的调制技术与语音编码,无线通信中的调制技术,1.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2.各个波段的传播特点3.无线电信号的衰减4.无线信道5.移动通信中电波的调制,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移动通信的一个重要基础是无线电波的传播,无线电波通过多种方式从发射天线传播到接收天线,我们按照无线电波的波长人为地把电波分为长波(波长1000米以上),中波(波长100-1000米),短波(波长10-100米),超短波和微波(波长为10米以下)等等。,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1.表面波传播电波沿着地球表面传播的情况;地面的性质、地貌和地物等情况都会影响电波的传播;长波、中波以及短波的部分波段能绕过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障碍到达较远的地方;短波的部分波段、超短波和微波波段,在地面上不绕射,而是按直线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续),2.天波传播电离层:分布在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中,从60km以上的电离区域;经过电离层反射到地面的电波叫作天波;短波能通过电离层传至地球上较远的地方;天波传播中有一个最低可用频率。,3.空间波传播,电磁波直接从发射天线传播到接收天线;收、发天线之间的最大距离被限制在视线范围内(50km);要扩大通信距离,就必须增加天线高度;移动通信中电波主要以空间波的形式传播,类似的还有微波传播。,4.散射传播,电离层中电子密度的不均匀性,使得天线辐射出去的电波投射到这些不均匀体的时候,发生类似于光的散射和反射现象;适用于无法建立微波中继站的地区,例如用于海岛之间和跨越湖泊,沙漠,雪山等地区;由于散射信号相当微弱,所以散射传播接收点的接收信号也相当微弱,即传播损耗很大。,5.外层空间传播,电磁波由地面发出(或返回),经低空大气层和电离层而到达外层空间的传播,如卫星传播,宇宙探测等均属于这种远距离传播电磁波穿过电离层外面的空间的传播,基本上当作自由空间中的传播。,各个波段的传播特点,1.长波传播的特点长波的波长很长(传播比较稳定)地面的凹凸与其他参数的变化对长波传播的影响可以忽略;长波穿入电离层的深度很浅,受电离层变化的影响很小,电离层对长波的吸收也不大。能以表面波或天波的形式传播,1.长波传播的特点(续),两个重要的缺点:由于表面波衰减慢,发射台发出的表面波对其他接受台干扰很强烈;天电干扰对长波的接收的影响严重,特别是雷雨较多的夏季。,2.中波传播的特点,中波能以表面波或天波的形式传播;主要用于广播,故此分波段又称广播波段。,3.短波传播的特点,可以靠表面波和天波传播短波的表面波传播的距离只有几十公里,不适合作远距离通信和广播之用利用电离层对天波的一次或多次反射,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信SW波段则主要供您收听国内/国际远距离广播,4.超短波和微波传播的特点,频率很高,表面波衰减很大;电波穿入电离层很深,甚至不能反射回来,所以超短波、微波一般不用表面波、天波的传播方式,而只能用空间波、散射波和穿透外层空间的传播方式;超短波广泛应用于电视,调频广播,雷达等方面;利用微波通信时,可同时传送几千路电话或几套电视节目而互不干扰。,无线电信号的衰减,衰落:移动终端接收到的电波一般是直射波和随时变化的绕射波、反射波、散射波的叠加,这样造成的所接收信号的电场强度起伏不定;,衰落的分类,1.多径衰落(Rayleigh衰落)2.慢衰落(由阴影效应和气象原因引起的信号变化),传播性能的指标,传送的功率灵敏性信号功率最大可能的衰减值,无线电波的势力范围,大多数移动设备都定义一个使用范围,指在通常的工作条件下在两个节点之间可使用的最大平均距离;不同的典型环境给出不同的范围,比如:开放型环境(无障碍型)、半开放型(小隔间型)以及封闭型环境(密实的墙型)。,无线信道,无线信道是对无线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通路的一种形象比喻;无线电波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其间并没有一个有形的连接,它的传播路径也有可能不只一条;,无线信道的特性,多径传播;时延扩展;衰落特性;多普勒效应。,移动通信中电波的调制,在无线通信中,需要传送的由语言、音乐转换来的属于低频的电信号,其频率范围从几十赫到数千赫,不能直接从天线辐射出去;必须借助于高频振荡,由它将低频信号“携带”到空间去,这就是所谓的“调制”方式。,为什么低频信号不能直接从天线上辐射出去呢?,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向外辐射能量的本领就越大;只有电磁波的频率足够高,即波长足够短,短到与天线的尺寸可以相比拟时(例如,通常采用的“半波振子天线”,天线的总长度应为波长的一半),才会有足够强的电磁能量辐射出去。,低频信号内在的原因,上述的低频信号,所对应的波长从十几公里到几千公里,要制造如此庞大的天线,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可能把这种低频信号发射出去,各个发射台所发送的将是同样的频率范围,互相干扰使接收机无法选择所需的信号;,低频信号内在的原因(续),由于发送端和接收端都采用天线调谐回路,只有当天线回路的固有频率与信号频率相同,即“谐振”时,才能有效地发送与接收;上述的低频信号频率变化范围较大,因此,要随着频率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天线的长短及振荡回路的参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什么是调制?,调制就是对信号源的信息进行处理,使其变为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形式的过程。基带信号(调制信号)载波已调信号,调制 vs.解调,调制是通过改变高频载波的幅度、相位或者频率,使其随着发送者(信源)基带信号幅度的变化而变化来实现的;而解调则是将基带信号从载波中提取出来以便预定的接收者(信宿)处理和理解的过程。,调制在无线通信的作用,频谱搬移:将调制信号转换成适合于传播的已调信号;调制方式往往决定一个通信系统的性能(对系统的传输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影响),调制方式,1.对于模拟调制而言,主要有幅度调制(调幅,双边带调制)和角度调制(调频,调相)两种。2.对于数字调制而言,主要有脉冲调制(脉幅调制,脉宽调制等)以及增量调制等等。,移动通信中调制方式的选择,在移动通信环境中,移动台的移动使电波传播条件恶化,特别是快衰落的影响使接收场强急剧变化;在选择调制方式时,必须考虑:采取抗干扰能力强的调制方式,能适用于快衰落信道;占有较小的带宽以提高频谱利用率;带外辐射要小,以减小对邻近波道的干扰。,调幅方式,使高频载波信号的振幅随调制信号的瞬时变化而变化即通过用调制信号来改变高频信号的幅度大小,使得调制信号的信息包含入高频信号之中,通过天线把高频信号发射出去,然后就把调制信号也传播出去了。,调幅方式(续),在接收端可以把调制信号解调出来,也就是把高频信号的幅度解读出来就可以得到调制信号了,调幅波的调制过程,调幅波的形成,调幅波的形成(续),m(t):调制信号,调幅波:调制信号叠加在高频信号中的波形,(从图中可以看出,高频信号的幅度随着调制信号作相应的变化),调幅波的特点及应用,特点:高频信号幅度很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所以调幅信号的传输并不十分可靠。在传输的过程中也很容易被窃听,不安全。应用:现在这种技术已经比较少被采用;但在简单设备的通信中还有采用,比如收音机中的AM波段就是调幅波。(大家可以和FM波段的调频波相比较,可以看到它的音质和FM波段的调频波相比会比较差,原因就是它更容易被干扰),角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的总称;角度调制是使正弦载波信号的角度随着基带调制信号的幅度变化而改变;角度变化的多少/快慢:调相/调频;载波的幅度保持不变(恒包络)。,调频,载波信号的频率随着调制信号的幅度变化而改变;调制信号幅度变大时,载波信号的频率也变大(或变小),调制信号幅度变小时,载波信号的频率也变小(或变大);,调相,载波信号的相位随着调制信号的幅度变化而改变。调制信号幅度变大时,载波信号的相位也变大(或变小),调制信号幅度变小时,载波信号的相位也变小(或变大)。,调频与调相的关系,调频信号可以被看作调制信号在调制前先积分的调相信号:先对m(t)积分,再将结果作为调相器的输入即可得到调频信号。先微分m(t),再将结果作为调频器的输入也可得到调相信号。,调频信号的产生,直接法:载波的频率直接随着输入的调制信号的变化而改变;间接法 先用平衡调制器产生一个窄带调频信号,然后通过倍频的方式把载波频率提高到需要的水平。,FM vs.AM,在模拟蜂窝移动通信中,调频是更为普遍应用的角度调制,这是因为FM不管信号的幅度如何,抗干扰能力都很强;而在调幅中,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抗干扰能力要弱得多。,FM vs.AM(续),调频也有自己的缺点,所以在后来的移动通信技术中,我们更多地采用了数字调制方式来改善信号的传播,数字调制技术,现代移动通信系统都使用数字调制技术;数字调制就是用数字信号调制载波的不同参量(模拟调制就是用模拟信号调制载波)。数字信号的优点:处理速度的提高(适合机器处理);灵活性高,能适应各种业务要求;抗干扰性能得到加强,无噪声积累;容易加密,保密性强;设备便于集成化、微型化,移动通信的数字调制和解调器技术的要求,(1)在信道衰落条件下,误码率要尽可能低;(2)发射频谱窄,对相邻信道干扰小;(3)高效率的解调,以降低移动台功耗,进一步缩小体积和成本;(5)能提供较高的传输速率;(6)易于集成。,调制技术的最终目的,使得调制以后的信号 对干扰有较强的抵抗作用,对相邻的信道信号干扰较小,解调方便且易于集成。,三种常用的数字调制技术,1)幅移键控ASK(Amplitude Shift Keying),调幅2)频移键控FSK(Frequency Shift Keying),调频3)相移键控PSK(Phase Shift Keying),调相,三种常用的数字调制技术(续),载波 S(t)=A cos(t+)S(t)的参量包括:幅度A、频率、相位调制就是要使这三个参量随数字基带信号的变化而变化,0,0,1,1,0,1,0,0,0,1,0,ASK调幅,FSK调频,PSK调相,ASK:用载波的两个不同振幅表示0(0v)和1(+5v)FSK:用载波的两个不同频率表示0(1.2KHz)和1(2.4KHz)PSK:用载波的起始相位的变化表示0(同相)和1(反相),编码技术,为什么要采用编码技术 减小信源信息的冗余(信源编码:无损编码/有损编码)增强信息传输中的抗干扰性(信道编码:纠错码)保证信息传输中的保密性(加密编码),语音编码与语音识别,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技术,在数字通信中,通信质量比模拟通信时有了很大提高;但在移动通信中,由于信道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必须采用其它方法来提高传输质量,所以要采用编码技术;,移动通信中的语音编码技术(压缩编码),1编码的速率要适合在移动信道内传输,纯编码速率应低于16kbit/s。2在一定编码速率下语音质量应尽可能高,即解码后的复原语音的保真度要高,MOS应不低于3.5分。(按长途话音质量要求)3编解码时延要短,总时延不得超过65毫秒。4要能适应衰落信道的传输,即抗误码性能要好,以保持较好的语音质量。5算法的复杂程度要适中,应易于大规模电路集成。,最佳的编码方案,以上要求之间往往是矛盾的:例如,要求高质量话音,编码速率就应高一些,而这往往又与信道带宽有矛盾。总之,综合考虑对比,选择最佳的编码方案。,最佳的编码方案(续),高速的语音编码,语音质量高,但占用的带宽大,适用于宽带信道上;中速的编码,语音质量略低,占用的带宽也小一些;低速编码的语音质量较差,但占用的带宽较小,可用于对语音质量要求不高的窄带信道中。,语音编码技术的分类,波形编码:将时间域信号直接变换为数字代码,力图使重建语音波形保持原语音信号的波形形状,如如PCM和ADPCM等;参数编码(声码器):将信源信号在频率域或其它正交变换域提取特征参量,并将其变换成数字代码进行传输,如线性预测编码(LPC)及其各种改进等;混合编码:将波形编码和参数编码组合起来,克服了原有波形编码和参数编码的弱点,结合各自的长处,力图保持波形编码的高质量和参数编码的低速率,如能重构高质量的语音,如矢量和激励线性预测和码激励线性预测(CELP)等。,语音编码质量的评定,在语音编码技术中,如何评价语音编码质量是语音编码领域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客观评定方法 主观评定方法,客观评定方法,用客观测量的手段来评价语音编码的质量,适用于速率较高的波形编码类型;常用的方法有信噪比、加权信噪比、平均分段信噪比等;特点:建立在度量均方误差的基础上,计算简单,不能完全反映人对语音质量的感觉。,主观评定方法,符合人类听话时对语音质量的感觉,目前得到广泛应用最主要的主观评定方法是主观评定等级(Subjective Opinion Scale),或称平均评定得分(Mean Opinion Score,缩写MOS)。,MOS,采用五级评分标准,其方法是,由数十名试听者在相同信道环境中试听并给予评分,然后对评分进行统计处理,求出平均得分。,主观评定等级表,MOS(续),从用户角度看,通常认为:MOS分4.04.5分为高质量语音编码,达到长途电话网的质量要求;MOS分3.5分左右称作通信质量,这时听者能感觉到语音质量有所下降,但不影响正常的通话,可以满足多数通信系统使用要求;MOS分3.0分以下常称为合成语音质量,这种语音一般只有足够高的可懂度,但是自然度较差,不容易识别讲话者。,语音编码技术标准,对数字语音技术的实用化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语音压缩算法的标准,编码 vs.调制,用数字信号承载数字或模拟数据编码用模拟信号承载数字或模拟数据调制(模拟调制/数字调制),编码 vs.调制(续),语音识别,语音识别就是研究让机器最终能听懂人类口述的自然语言的一门学科。两个含义:一是将口述语言逐词(字)逐句地转换为相应的文字,例如对口授文章作听写;二是对口述语言中所包含的要求或询问作出正确的相应,而不拘泥于所有词正确转换为书面文字。,语音识别方法,1、基于统计的方法 在声学模型方面,以Markov链为基础的语音序列建模方法构造成连续语音的句子模型,达到了比较高的建模精度和建模灵活性。在语言层面上,通过统计真实大规模语料的词之间同现概率(即N元统计模型)来区分识别带来的模糊音和同音词。2、人工神经网络方法3、基于文法规则的语言处理机制,语音识别的困难性,人类完善的语言听觉功能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逐步建立起来的,要让计算机具有同人类相当的听觉智能具有相当的困难(语音的可变性和语言的不规范性使建模困难):在声学层面上,语音信号随着说话人个人的生理因素、社会因素,语音的上下文环境,背景和输入通道的差异而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在语言层面上,语言的的歧义性和语言结构的随意性在日常语言中随处可见,自然口语发音中的次序颠倒、重复、修正、非语言信号的插入等不规范现象给语言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语音识别技术的进展,目前世界上先进的实验室系统对大多数说话人的词识别错误率已降低到5%-10%的水平(如有自适应的话,可降至5%以下);我国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水平已经基本上与国外同步,在汉语语音识别技术上还有自己的特点与优势,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语音识别的研究重点正转向特定应用领域的口语识别和理解上;基于口语识别、机器翻译和语音合成的多语种口语互译系统的研究也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可应用于任何需要人进行操作的机器上,具有快捷、高效、易用的特点,是最大众化的一种人机接口。,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续),1命令控制和识别:在各种平台(PC,非PC),各种场合(消费类数字产品如HPC,家用电器控制,电信网络等)和各种方式(如独立、组合)的应用。可以是独立的产品,也可以融合在目标产品中。,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续),2文字语音录入系统:“听写机”采用先进的语音识别和语言理解技术能把你连续发音的口述语言转化为文字。进一步地,利用该技术能开发一些独立应用的录入系统,例如专用数字录入,专用术语录入,专用领域文章录入,表格填充等。,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续),3无人值守电话服务:人机口语对话是语音识别未来应用的趋势,也是人类高度信息化的必然趋势。随着近几年语音识别技术的巨大进展,语音信号处理的研究已从识别转向理解。其中最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面向问题求解的人机口语对话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续),4专用语音直接翻译机:随着各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日益全球化,不同母语人类之间的全球自由通讯变得越来越迫切。手持专用语音直接翻译机就可以使一个普通旅游者走遍天下而无语言障碍,例如你只需要对着该机说汉语,它就可以把它转化为英语并朗读出来。,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续),移动应用:移动语音门户(美国)车载移动语音,第二章总结,1.无线电波 传播特性 各个波段的传播特点 无线电信号的衰减 无线信道2.移动通信中电波的调制3.移动通信中的编码4.语音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