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教育经济学第一章绪论.ppt

    • 资源ID:6576665       资源大小:235.16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育经济学第一章绪论.ppt

    教育经济学,河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段宝霞,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第三章 人力资本理论第四章 教育需求与供给第五章 教育与就业第六章 教育投资第七章 教育投资负担第八章 教育投资管理体制第九章 教育成本第十章 教育收益,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第二节 教育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一、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和规律。,二、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一)教育和经济的相互关系1.教育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2.教育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3.经济规律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和特点,(二)教育投资(三)教育资源配置及其利用效率 1.宏观层次 2.中观层次 3.微观层次(四)教育成本与效益(五)教育需求与供给(六)教育体制和经济体制(七)人力资本,三、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3.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4.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第二节 教育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早期教育经济思想(一)教育经济思想的萌芽1.管仲2.孔子3.孟子4.柏拉图,(二)古典经济学家的教育经济思想,1.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2.魁奈(Francois Quesnay)3.亚当斯密(Adam Smith)国家对于人民的教育,难道不应加以注意么?4.萨伊(Jean Baptiste Say)特别强调人才尤其是有特殊才能的企业家的作用。认为教育可对人们的性情起陶冶作用,良好的教育最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最能增进国家财富”。,(三)庸俗经济学家的教育经济思想 1.李斯特(Friedrich List)所有关于下一代的教育方面的支出虽然都是对现有价值的消耗,但却会促进生产力的增长。一国的最大部分消耗,是应该用于下一代的教育,用于国家未来生产力的促进和培养的。2.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强调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主张生产的要素,除土地、劳动、资本外,应该再加上教育的因素。(四)马、恩、列、斯的教育经济思想,二、教育经济学的产生,(一)教育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科技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率提高对劳动者素质要求提高重视教育教育发展教育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提高,世界中学生、大学生和教师数量,2.西方增长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发展的结果,增长经济学是研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再生产和长期发展的科学。经济增长主要是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增长。发展经济学是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科学。经济发展不仅有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问题,而且还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变化问题。,3.计量经济学的进步和发展的结果,舒尔茨根据美国1929年-1957年的统计资料计算:1929年的国民收入是1500亿美元,1957年的国民收入是3020亿美元,其增长额是1520亿美元。人力的贡献部分1929年为1125亿美元,1957年为2265亿美元。1929年劳动力总人数为4920万人,1957年为6800万人,1929年人均创造的国民收入中的人力贡献总额是2287美元。假设1957年劳动力素质仍同1929年一样,劳动力的生产水平没有提高,则1957年6800万劳动力,只应创造1555亿美元。但1957年劳动力的实际贡献是2265亿美元,多出710亿美元。多出710亿美元(劳动力素质提高的结果,即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二)教育经济学产生时期的代表人物,1.斯特鲁米林1924年发表的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是教育经济学创建的标志。(1)年龄对生产率的影响在早期是起作用的,但如果教育程度不高,到34岁生产率开始下降;(2)工龄在20年前对生产率的提高是起作用的,然而到了20年后开始明显减弱,后期作用不如早期;(3)教育程度对生产率的作用比较持久,一年的学校教育与同样时间的工厂训练比较,它所能提高的工人劳动生产率平均要大1.6倍。,2.沃尔什:1935年发表的人力资本观。将个人的教育费用和以后收入相比较,来计量教育的经济效益,他采用的方法称“现值计算法”。3.舒尔茨:创立了人力资本理论。4.丹尼森:1962年出版美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和我们的选择;1967年出版了为什么增长率不同战后九个西方国家的经济;1974年出版了1929年1969年美国经济增长的核算;1976年与他人合作出版了日本经济怎么增长得这么快;提出1929年195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中,教育占23。5.韦锥:1962年英国经济学家韦锥出版了教育经济学,标志着教育经济学的产生。,三、教育经济学的发展(一)20世纪70年代的发展,1.筛选理论 2.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 3.社会化理论,(二)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1.高新技术发展与教育关系研究 2.过度教育与生产率研究 知识失业: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超过了社会需求,大量的学生毕业即失业。知识贬值:受过较高教育的劳动者从事只需受过较低教育的劳动者就能胜任的工作,大才小用。过度教育有可能影响劳动生产率。,3.关于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和收入分配,主要劳动力市场是非竞争市场,职位获得和收入与家庭背景关系极大,并非受了高等教育就可进入主要市场。一个人的收入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行业与职业、家庭背景、个人天赋与能力等等。教育在实现收入分配均等化方面并不能起多大作用。,4.学校规模经济研究,学校规模经济:学生人数增加的比例大于单位学生成本增加的比例。学校规模不经济:学生人数增加的比例小于单位学生成本增加的比例。教育规模经济的条件:资源利用的充分性;资源使用的适当性;规模扩大的有限性。学校适度规模:学校拥有恰好可以使资源获得充分与适当的运用而不衍生各种弊端的适当学生人数。,规模过大而衍生的缺陷,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认为:(1)规模过大,使管理不方便,降低工作效率。(2)规模过大,使得内部通讯联系费用增加,从而增加成本支出。(3)规模过大,需要增设若干中间机构,增添若干工作人员,从而增大成本支出。(4)规模过大并因此增设若干中间机构后,机构与机构之间的摩擦可能增加。不仅会降低效率,而且可能产生工作中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现象。,(5)规模过大,人员过多,可能增加人事方面的纠纷,而且人员之间的凝聚力可能降低。(6)规模过大,较难随客观形式变化而作出调整,以适应新的形式。规模过大衍生的缺陷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的疏离和行政僵化两大方面。,(三)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1.教育和以信息为基础的世界经济研究2.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3.教育成本及财政的研究 教育财政是研究在国家整体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地筹措、分配与使用有限的各种教育资源,并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这些资源来圆满地实现预定教育目标,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教育财政具有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保证教育稳定和发展的功能。4.教育经济学跨国家的比较研究,讨论与思考,1.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3.教育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4.教育经济学产生时期有哪些代表人物?5.教育经济学在20世纪70年代主要对哪些理论进行了研究?6.教育经济学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主要对哪些问题进行了研究?,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经济学第一章绪论.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