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ppt
第四章 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 人性与教育第二节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第三节 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节 教育与人的个性发展,本章教学要求了解人性问题的认识及其对教育影响;懂得人的可教性与必教性;能够辩证地认识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实践等与人发展的关系;掌握全面发展学说的内涵及其指导意义;理解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关系。,第一节 人性与教育,一、人性与教育 人的本原人本问题的认识在不断发展。,A.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认识 米利都学派:水本原说,空气本原说。爱菲斯学派:火本原说。元素派:人的本原是原子。,哲学是与神学混合的,具有浓厚的宗教神学色彩,认为人的本原就是上帝的产物。,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坚持人本主义的人性观,认为“人不是导源于天,而是导源于地,不是导源于神,而是导源于自然界”。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C 文艺复兴以后的认识,人性善恶与教育,孟子、埃弗洛姆等。,孟子,1.人性本善论与教育,代表人物,对教育的力量充满了信心,强调教育的作用就是顺其自然,使人的本性充分发展;反对社会对人做出种种不合本性的规范,并把现实社会中人所表现出来的恶行,都看作是由坏的文化或社会造成的。,基本观点,2.人性本恶论与教育,荀子,荀子、霍布斯等。,代表人物,认为教育的主要意义是对人性恶的矫正、改造与控制,以形成人对社会秩序有益的习惯,通过教育养成的习惯可以成为人的第二天性,使人高于动物,使社会保持一定的秩序。他们看重的是教育的规范作用。,基本观点,科学人本观与教育,马克思主义科学人本观与教育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马克思主义对的人的本质的解说可以看出人的本质是多方面的。人的本质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历史性。,人就是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统一。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就是实践与教育的结合。从自然属性上看,人具有可以教育的基础。从社会属性上看,人也必须通过教育才能适应社会生活,传承文明与文化。,二、人的可教性与必教性,人的可教性 1.可教性的结构基础,一是人类在进化中形成了复杂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重量超过大多数动物,为其复杂功能奠定了基础。,二是人类两足行走的工程学设定了骨盆开口的限度,从产道功效看,骨盆开口适应或制约脑子的大小,从而影响了大脑的发育程度。,三是人脑功能的可塑性。人类“幼稚”的大脑在后天能生长2/3的事实说明,人类大脑不但具有良好的结构可塑性,而且具有良好的功能可塑性,丰富的后天生活环境为可能转化为现实提供了机会,使结构可塑性与功能可塑性实现了统一。,2.可教性的功能基础,一是脑功能区结构比较复杂。布洛德曼将大脑划分为52个功能区,运用核磁共振、电子扫描等技术研究证实了众多机能中枢的存在。,二是人类脑具有特殊的言语机能,即在脑功能区中存在语言中枢、书写中枢、阅读中枢、听话中枢等人类特有的言语机能中枢人类具有动物所不具备的第二信号系统。,此外,人类口腔、喉腔等语言器官结构的特殊性、上肢结构的灵活性等也为人类的学习提供必要条件。,由此可见,正是人脑、语言器官、上肢等人类特殊的结构与功能,促使人类发生“符号”反映,心智得以发展,且人类可通过符号(如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心智。,人猿差别由此而始,人类教育的可能性也由此而生。,人的必教性,1.人的社会化需要教育 从人的未完成性和社会要求成熟性之间的矛盾出发,即人从自然人要发展到社会人,必须经过从未完成性过渡到成熟性的人这样一个过程。,从社会群体对个体的要求来看,社会需要成熟的个体来组成整体,各行业也需要成熟的个体进行科学文化和文明的传承,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2.人的自身发展需要教育 人天生是一种文化生物,生来就是一种“有缺陷的生物”,其生物装备相对于动物来说有很大的弱点,因此只能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在某种文化中,才有生活能力。有文化,就离不开教育。,人是需要教育的,也是必须接受教育的。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儿童阶段,而是要贯穿人的整个一生。教育不只仅仅发生在年长者与年轻人之间,同样也可能发生在同龄人之间。,第二节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发展,是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既有量的,也有质的。,发展的含义,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密切相关的。,身体发展,人的发展的内涵,各种组织系统的正常发育 体质的增强,心理发展,认识能力的发展 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一维性;均衡性;活动性。,人的发展的特点,几种主要的人的发展观,单因素论,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教育决定论,遗传 教育,遗传 环境 教育,二因素论,三因素论,多因素论,生理因素 心理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 实践活动,本书的观点 遗传 环境 教育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这四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一、遗传与人的发展 遗传影响人的发展 首先,生理结构与机能是由其父母的遗传物质(DNA)决定的。,其次,遗传素质是非获得性素质,是一种基因的本能遗传现象。最后,遗传成熟机制制约着个体发展的顺序、速率。,遗传不决定人的发展 一方面,如上所述,遗传影响着人的发展;另一方面,遗传的影响仅仅是潜在的,而非现实的。即遗传因素是后代发展的生理基础,规定着后代发展的可能性方向,但非现实的影响。,“遗传决定论”或“先天决定论”是错误的。后天环境和教育等影响对人的发展具有现实性的影响,表现在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方面。,二、环境与人的发展,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三个方面。,环境,环境影响人的发展,包括人的出生地的自然条件、所处的地理位置等,人的人类学特征多为自然环境所规定的。,1.自然环境与人的发展,2.社会环境与人的发展,包括各种社会因素及其构成的复杂关系,以及其变迁带来的教育影响与对人发展的影响等。,3.家庭环境与人的发展,家庭是以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特殊单位,既是生产单位,又是生活单位,同时又是教育单位。,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血缘性、亲子性、陶冶性等多种特点;家庭对个体身心发展的意义是重大的。,家庭中的许多因素影响家庭教育的结果,如父母的学历和职业,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家庭的气氛、物质条件等等都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发展。,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 一是环境影响具有自发性。人自从来到人世就与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为环境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二是环境影响具有偶然性,即环境影响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当个体接触到它时才可能受其影响。三是人对环境影响具有选择性,即个体对环境影响存在适应与对抗等多种选择。因此,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定的社会为了培养人才都需要设立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学校教育活动的组织、安排、实施都是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规律的;学校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是经过专门培训的教育工作者。,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与生理发展 首先,个体的生理发展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特别是个体的成熟度为教育提供了物质可能。,其次,教育活动对人的生理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受“用进废退”的自然法则的支配,通过教育,特别是个体的学习活动,可以对个体的生理成熟发生影响。,教育与心理发展 1.教育影响着个体心理发展的性质和水平 从人的心理发展的实质来理解 从人脑的反映机能的发展来理解,2.教育受制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已有水平 第一,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他们的心理需要是不同的,而且能够满足心理需要的心理水平也是不同的。,第二,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受心理本身的发展规律所制约。第三,教育不仅要受一般儿童年龄阶段的特点所制约,还要受个体特殊的心理特点所制约。,教育跟人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个体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为教育提供必要的基础与可能,而教育又促使心理发展的可能变为现实,从而促进个体的不断发展。,教育促进发展的机理 1.对教育在心理发展中作用的认识 教育不仅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影响,还是一个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及社会经验组成的系统,其中包括学生主动的接受过程,即个体自己的心理活动。,学生已有的心理水平是在教师教学中通过他们过去的学习而形成的;新的需要又是在教育的要求下,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教学之所以能引起学生心理的发展,学生对知识、技能的领会和掌握是必经环节;,.掌握和类化是教育到发展的必经过程,但是从知识、技能的领会和掌握到个体心理的发展不是立刻实现的,只有掌握和领会了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不断的应用,达到系统化和概括化的水平(经验类化),才能促进个体心理发展,即经验的类化是教学到发展的第二中介环节。掌握和类化不可分割地构成了教育到发展的必经过程。,四、个体实践与人的发展,生命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提;心理活动使人们获得了对世界和自身的认识;,人的活动包括生命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产生的基础和源泉。社会实践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和深化,人的身心发展水平也就不断提高。,个体实践是影响人发展的最后决定性因素。,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驱力,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因;它来自于不断提高的社会要求和人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主观能动性是通过活动表现出来的。,第三节 现代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一、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体力、智力、精神道德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发展。其中,人的智力指的是“精神方面的生产能力”(包括人的劳动技能、生产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历史过程,1.马克思以前的关于 人全面发展学说,主要观点,古代中国:论语中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要求通过和谐的体育、德育、智育来使人的理性发展和体魄健美。,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曾提出过消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分裂的观点;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第一次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薄伽丘认为,大自然把人造得美丽又匀称,不是用木头和金刚钻造人,而是用血肉造人,所以,人应当是全面发展的人,并认为男人和女人都应是这样,应该全面发展他们的能力。,卢梭,近代欧洲:卢梭要求培养个性自由发展的“自然人”;裴斯泰洛齐主张教育要发展全面的劳动能力,同生活保持密切联系,从而获得发展体力和脑力的手段。,评价,一是开始意识到资本主义旧式分工对人的发展的危害,提出了改造旧分工的理想;二是把人的全面发展开始从统治者转移到劳动者。,积极面,三是初步揭示了全面发展的内容,即认为肉体和精神、智力和体力的发展是核心,脑力与体力的统一、教育与劳动结合是方法和措施。,首先,不能从社会发展规律角度、从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基础来认识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性和可能性。其次,仅局限于从道德原则上批判资本主义,没有看清人的全面发展同消灭私有制和阶级的联系。,局限性,最后,过分夸大教育作用,认为通过教育就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看不到影响人的发展的其他社会因素和条件。,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学说的多层含义 首先,从人的劳动能力来说明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体力与智力的统一发展。其次,从社会关系说明全面发展: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全面发展是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最后,从全人类解放出发,全面认识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包括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1.生产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动力 人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如衣食住行等,而这些物质生活条件是由一定的生产力所创造的。,2社会关系决定着人的发展的性质和方向 社会关系的主要构成是生产关系,它决定着人的发展权利和条件,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生产关系决定着由谁掌握发展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以及如何在社会中利用这些条件;第二,生产关系还决定着使有发展条件的人向什么方向发展。,3.消灭旧式分工是实现人的全面 发展的条件 旧式分工下,个人活动局限于特定范围,发展条件相对贫乏,导致人的片面发展。这种社会分工破坏了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者的个体独立性、自由性和身心发展的完整性,使人的身心各个部分被严重分割,使人的片面发展达到了顶点。,理想的全面发展与现实的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思考,4.社会需要和环境影响着人的发展程度,5.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二、现代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在人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教育对人的劳动能力和其他才能、兴趣和爱好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其中对劳动能力的影响作用最大。,马克思论述道:“从工厂制度中萌发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第二,教育对人的道德面貌也有影响作用。因为纯粹的劳动能力、艺术才能和自然科学的学习是不存在的,都包含有政治教育的因素和哲学观点的教育。,第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劳动者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可根据需要或爱好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第四,从教育本身而言,教育是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是提高全民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我国教育所走过的全面发展之路,1.重要文献及其规定 1952年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和小学暂行规程(草案)规定:“应对学生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教育。”,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规定:“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方针。”,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发展的基本线索“文革”前十七年,教育基本上在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指导下推进的。“文革”期间,强调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本体功能与本体任务被忽视。,改革开放后,教育的社会功能得到充分肯定,在注重教育的经济社会发展功能的同时,忽视了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90年代以来,提出了全面提高素质的要求,实施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现代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现代教育必须真正树立科学的 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第一,从个体心理素质而言,通过德育、智育和美育,追求智力、道德和情感全面和谐的发展,塑造真善美三者相融合的理想化个性。,第二,从心理素质与生理素质的和谐统一而言,通过体育与德智美诸育的结合而追求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第三,从人格体系的开放性而言,全面发展的大教育应当追求个体与外部世界的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有机榫合,追求陶行知先生那种“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的教改理想。这是科学的全面发展观的更深层次的内涵。,总之,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是封闭、孤立或静态的,而是一种在大世界特定时空背景下开放、联系、动态的生生不息的演化进程。,2.现代教育必须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它不仅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全体国民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3.现代教育必须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 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施教;尊重阶段性和不平衡性,关注年龄特征,科学地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尊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应遵循的原则 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 长善救失,教育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重视早期教育 重视关键期教育 重视非智力因素,第四节 现代教育与人的个性发展,一、人的个性发展的含义 个性发展的含义,心理学认为,个性具有一定的意识倾向性和鲜明的个体差异性。另一种观点认为,个性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具体表现。,马克思主义人学观认为:个性是指自为的社会特质,是个体区别于他人他物的特殊性质、结构和功能。,个性发展的条件 首先,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它所创造的社会物质条件,是人的个性发展的现实基础;,其次,社会结构和人与人联系的方式,社会的精神文明状况、意识形态等,构成人的个性发展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前提;,最后,人作为生物个体的遗传因素、主体的身心发育程度和活动的方式与状态,是人的个性发展的内在条件。,二、现代教育与人的个性发展,现代教育在人的个性发展中的 作用,1现代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发展,现代教育对人的主体性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教育通过对人的道德、智力、能力的培养而提高人对自我的认识,提高人的主体性。,对于个体而言,教育的过程是一种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是激发并弘扬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主体品质的过程。,2现代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 此即主要通过不同的教育内容和不同的教育形式来实现。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会产生兴趣、爱好的分野,由此又造成个人在专业领域或技能领域的分野,人的个体特征也因此表现为专业或职业特征。,人的个体特征还表现在情感、性格、气质等方面,而人这些特征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后天教育的结果。,3现代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个体人生的价值是通过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作用的大小来衡量的。人能否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与他的道德水准和智力、能力水平的高低有关,人愈有道德、知识、才能,便愈能展现生命的价值并创造生命的辉煌。,教育则使人意识到生命的存在并努力追求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教育赋予人创造生命价值的信心与力量。,现代教育如何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在教育工作中心理内化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环节。所谓内化,就是外部的客体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主体的东西。,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中,主要有以下三种心理内化形式。,道德内化就是把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人品德;知识内化就是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智力内化所谓智力内化,就是把实际操作转化为智力操作。,教育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依赖于教育提出的社会行为要求为学生所领会学生一般只有在具有良好态度下,才会接受所领会的教育要求。,其次,这些领会了的要求为学生所接受只有当这些行为要求在活动中得到概括化和系统化以后,它们才能成为学生的个性特性,学生才能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1.遗传对人发展的影响是怎样的?2.环境能决定人的发展吗?为什么?3.为什么说教育能主导人的发展?,问题思考,4.马克思关于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5.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教育如何促进人的个性发展?,赶快行动吧!,参考书籍 董奇:脑与行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肯理查德利基著,吴汝康等译:人类的由来,上海科技出版社;英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俄O.F博尔诺夫著,李其龙等译:教育人类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谢谢教学合作祝:学业进步 生活愉快 下次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