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学研究方法.ppt
2023/11/14,1,补充:远距离教育传播,学习目标:理解远距离教育的含义阐述远距离教育传播媒体特点,2023/11/14,2,第一节 远距离教育的发展,一、远距离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一)、远距离教育发展的几个阶段(二)、远距离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2023/11/14,3,远距离教育的4个发展阶段印刷媒体阶段无线电广播阶段电视广播阶段 计算机网络,2023/11/14,4,1、印刷媒体阶段,1848年英国的伦敦大学,首先以印刷传播媒体为中心的函授教育方式,实行学位制教育。不久,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也开展了校外的函授教育,开创了远距离教育的先河。到20世纪初,以印刷媒体进行函授的教育方式,几乎遍及世界各地。,2023/11/14,5,2、无线电广播阶段,1920年2月,英国玛可尼公司剑佛电台开始利用无线电广播播出教育节目。1923年,成立了“教育播音咨询委员会”,实现高等教育方面进行有益探索。1924年,德国开始了学校教育广播。1925年,日本广播公司向全国播送学校教育节目。1928年,前苏联莫斯科广播电台正式播出大学性质的课程,是最早的比较正规的空中大学。,2023/11/14,6,3、电视广播阶段,1956年,美国芝加哥大学首先利用电视播放教育节目。1969年,英国正式成立了以广播电视开放大学1972年,西班牙成立了国立远距离教育大学1974年,巴基斯坦成立了以家庭妇女为主要对象的广播电视大学。1975年,印度租用美国卫星进行电视广播教育。,2023/11/14,7,4、计算机网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迄今不过20几年,但发展速度迅猛。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远距离教育的知识贮存和传播方式,而且也改变了远程教育的教学方式,使各种远程教育形式逐步走向融合,其汇合点就是以电子信息为基础的现代远距离教育。,2023/11/14,8,远距离迅速发展的原因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2023/11/14,9,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生产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受过教育的劳动者。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提出了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必要性。人口的急剧增长,很多人无法进入正规的学习就读。,2023/11/14,10,教育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 教育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为远距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而且不断完善。,2023/11/14,11,二、我国远距教育发展的概况1914年,我国商务印书馆创办了第一所函授学校。1935年我国利用无线电广播播出教育节目,并于南京成立“播音教育委员会”,首次开始利用电子媒体进行远距离教育,但未开展学位教育。1959年,汉语拼音电视教学讲座1960年,第一批广播电视大学和电视学校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电视教育停办1979年,创办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980年,创办了中央农业学校。1986年,建立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2023/11/14,12,三、远距离发展的趋势 1、多媒化 2、立体化、网络化 3、双向交流化,2023/11/14,13,第二节 远距离教育的特点与功能,一、远距离教育的定义二、远距离教育的特点三、远距离教育的功能,2023/11/14,14,一、远距离教育的定义 远距离教育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并不与受教育者直接地、面对面地接触,教师只是在完成某些针对性任务时才与学生直接地会面,如地方学习中心的定期辅导,补救性的辅导等。远距离教学可以定义为这样一种教学方法形式,在这里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分离开进行,包括学习者在传统的面对面学习情境里进行的学习活动,教师和学生的传播靠印刷刊物的、机械的、电子的及其它手段来继续进行。远距离教育或远距离教学就是合理地运用劳动分工、组织的原则以及扩大运用技术媒体的手段来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养态度的活动,特别是为了达到在同一时间内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它是一种最工业化的教学形式。远距离教育的术语表示不同水平的学习形式,在这种形式中,教师不是在课堂上或其它类似的形式下直接地、面对面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不过,这种学习可以得益于辅助性组织的计划指导与讲授。,远距离教育是指师生分离和采用多种媒体教学的教育活动形式。,2023/11/14,15,二、远距离教育的特点(一)能请最好的“教师”去教(二)能教数量最多的学生(三)由于师生分离要用辅助措施去补救,2023/11/14,16,三、远距离教育的功能(宣伟伯)延伸学校教育辅助学校教育提供不断进修基础教育教授经济与社会发展,第三节 远距离教育传播的类型、系统与过程,一、远距离教育传播的类型二、远距离教育传播系统三、远距离教育传播的过程,2023/11/14,18,一、远距离教育传播的类型(一)、函授教育(二)、广播教育(三)、广播电视教育(四)、网络教育,2023/11/14,19,二、远距离教育传播系统 教育行政组织管理部门远距离教育传播中的教师 远距离教育传播中的学生多种媒体的邮寄与传播系统,2023/11/14,20,三、远距离教育传播的过程媒体编制阶段通道发送阶段学生学习阶段,2023/11/14,21,第四节 远距离教育传播的媒体,一、远距离教育媒体的特点二、远距离教育媒体的种类三、文字教材的编写四、讲授型电视教材的编制,2023/11/14,22,一、远距离教育媒体的特点能存储、能重现传的远、传的广方便获取、方便自学,2023/11/14,23,二、远距离教育媒体的种类(一)、印刷媒体(二)、广播媒体(三)、广播电视媒体(四)、其它媒体,2023/11/14,24,三、文字教材的编写文字教材编写必须依据教学大纲要有方便自学的教材结构要有方便自学的编写教材,自学传播,学习目标:理解自学传播的含义和特点解释自学成功的两大要素,2023/11/14,26,自学传播概述,一、自学传播的概念 和特点定义:自学就是学习者独立进行学习活动。,2023/11/14,27,自学传播的特点:没有教师教不受时间、空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自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形式灵活多样 自学者具有内在的高度自觉性和积极性,2023/11/14,28,二、自学传播的生理基础三、自学传播过程 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期望注意编码记忆检索迁移反应强化,自学传播的基本技能,一、做读书笔记的技能二、利用图书馆的技能利三、利用现代媒体进行学习的技能,2023/11/14,30,第三节 自学传播的方法,一、SQ3R法二、浓缩学习法三、阅读四法四、记忆七法,2023/11/14,31,SQ3R法,浏览问题阅读背诵复习,2023/11/14,32,浓缩学习法,大量过滤形成知识链简约内容合理代谢模糊记忆掌握好密集信息的存储工具,2023/11/14,33,阅读四法,条目式阅读表格式阅读图示式阅读纲要式阅读,2023/11/14,34,记忆七法,系统记忆法形象记忆法口诀记忆法分散记忆法交替记忆法联想记忆法与遗忘作斗争的方法,2023/11/14,35,自学传播的效果,一、自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二、自学计划,2023/11/14,36,第八章 教育传播研究方法,学习目标:阐述教育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点阐释量的研究方法和质的研究方法的特点掌握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的含义、特点和程序。,2023/11/14,37,第一节 教育传播学研究的主要特点,科学性操作性综合化,2023/11/14,38,教育传播学研究的构建类型(一)归纳理论(二)演绎理论(三)机能理论(四)模型理论,2023/11/14,39,量的研究方法和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传播学研究中的两个主要范畴。量的研究方法:是一种运用数学工具收集、处理研究资料的方法。主要特点是研究过程具有比较客观的科学数据,数据精确可靠可以全面、客观、准备地描述教育传播现象和规律。质的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特点是:多是文字形式的描述性资料。,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2023/11/14,40,一、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文献研究法(二)调查研究法(三)内容分析法(四)实验研究法(五)系统科学研究法,2023/11/14,41,教育传播学研究的一般程序,2023/11/14,42,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含义:是研究者为获得关于某一教育传播现象的科学认识,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收集、记录、统计、分析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以探索和揭示教育传播的现状、过程要素或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特点:(一)强调实地考察(二)范围广(三)手段灵活,2023/11/14,43,调查研究法的步骤,一、提出研究假设二、确定调查对象三、设计调查问卷四、统计分析调查结果,2023/11/14,44,调查研究法的步骤,一、提出研究假设二、确定调查对象三、设计调查问卷四、统计分析调查结果,2023/11/14,45,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含义:是一种实证方法,是一种对明示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调查方法。内容分析法特点:(一)客观性(二)系统性(三)定量性,2023/11/14,46,内容分析法的程序,一、分析对象的确定二、制定类目与分析单元表三、评判记录四、量化表示,2023/11/14,47,实验研究法,控制实验法含义:实验是系统地操作一至数个假定有关的自变量,并在客观状态下,以及在其他自变量的可能干涉影响的条件下,观测其对某些因变量的独立效应和交互效应。控制实验法的特点:(一)控制实验环境(二)控制研究变量(三)控制实验对象,2023/11/14,48,控制实验法的基本程序,一、选择课题,确立研究假设二、选择实验对象三、设计实验方案四、实验测试五、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检验假设,形成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