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fangyua.ppt
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的母亲,胡适,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经历:,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19岁)赴美留学,初学农学,后攻读哲学、文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归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1962年在台湾病逝,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作出的贡献:,1917年1月,发表文学改良刍议,192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1922年创办努力周刊和读书杂志,1926年游历欧洲,在各国讲学,1928年与徐志摩等出版新月月刊,母亲:冯顺弟,父亲:胡传,听故事,初识母亲,有这样一位母亲,对她来说,幸福是那样短暂,和丈夫只过了六年三个月零21天,刚刚尝到一点生活的甜蜜,便青年丧夫,做了寡妇,当时她只有22岁多两个月零17天,这对一个中国妇女来说,是多大的不幸!而她又“以少年作后母,周旋诸子诸妇之间”,再加上家业中落,经济困窘,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23年的寡居生活,漫长而痛苦,她居然熬过来了!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呢?就因为她亲生的一点骨血她惟一的儿子。为了这点骨血的将来,她愿意忍受一切,献出自己的一切,并挣扎着熬过了23年!当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人世的时候,虽然只活了46岁,心里应该是感到宽慰和满足的了。因为她的儿子已经学成归国,当了北京大学的教授,而且成了倡导文学革命的知名人物。这位伟大的母亲正是胡适先生的母亲冯顺弟。,文章内容:,文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思想感情:,文章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敬爱 之情。,学习上的督促,严厉管教的方法,犯错后的惩罚,用舌头舔“我”的眼病,谆谆教诲 严格督学,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责罚严厉 教我做人,关爱慈祥,教之严 爱之慈,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对“我”的管教,当家的艰难,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与嫂子的相处及对待妯娌之间的矛盾,人格受辱,要五叔当面赔罪,宽容、善良,容忍、温和,“刚气”,直接教育(言传),潜移默化(身教),叫我早起听教诲,催我上学从不在人前骂我我说轻薄话,责罚我为我舔病眼,严格督学,谆谆教诲保护自尊,教子有方责罚严厉,教我做人关爱慈祥,除夕夜应对大哥的债主受嫂子气,先忍耐后痛哭决不说伤人的话听五叔牢骚话,当面质问,不受人格侮辱,宽容善良容忍温和正直刚烈,表达对母亲的怀念敬爱之情,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母亲的形象:,慈祥,教子严而有方,气量大,性情好,待人仁慈,和善,能容忍,对大事又不失刚气,是“我”的恩师、慈母、严父,思考:课文主要写我的母亲,而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内容似与“母亲”无关,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呢?,明确: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为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且与文末呼应。,文章结构:,铺垫(1-3),教诲(4-12),影响(13),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会为作者母亲美好的性格品质所感动,而且也被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爱的爱戴和感激之情所感染。但文中极少有抒情的句子,作者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1、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2、作者是有用童年的视角来回忆童年往事,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拓展延伸,感恩母亲,仿照课文最后一句话,说出你对自己母亲的感受。“如果,如果,如果 我都得感谢我的母亲。”在这之后,老师配乐朗诵自己的诗作,把课堂带入到情感的高潮。,同学们,母爱犹如一泓清泉,让我们的心灵永不受污;母爱犹如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永远温暖。每一天我们都沐浴在母爱的阳光下,每一刻母亲的心都牵挂着我们。孟郊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道出了游子的念母之情。感念母亲的恩德,我们就应以积极奋发的态度去回报母亲的辛劳操持。让我们由衷地道一声:妈妈,您辛苦了!我们永远爱您,孝敬您!,板书设计,我的母亲 胡适严 爱言传 感激宽 韧 忍 刚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