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新论中的温病学思想(彭建中).ppt
赵紹琴慢性肾病新论中的温病学思想,慢性肾病新论指导下的临床体会北京中医药大学彭建中,传承、发展、创新是时代的呼唤,中医药学是一门历史悠久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医学科学,她有着辉煌的过去,曾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她必然会有灿烂的未来,为全人类的健康服务。中医药学正在走向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存在着难得的机遇。因此,传承、创新、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中医药人的神圣职责。,立足临床实践,才能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医学科学,她起源于临床实践,发展于临床实践。她的永恒的价值在于其良好的临床效果,她的强大的生命力植根于临床实践之中。因此,传承、发展、创新应当也必须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第一目的,以攻克临床医学治疗难关为主要目标。立足临床实践,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推陈出新,就能够对中医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慢性肾病新论”出自临床实践,我有幸拜师于著名中医学家三代御医之后赵绍琴先生门下,随师临床学习十数年,深知老师独特的学术理论无一不是从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而又能够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尤其是在慢性肾病辨治领域,形成了独特的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概括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统称之为“慢性肾病新论”。其中包含了许多温病学思想。,“慢性肾病新论”的五个观点,慢性肾病非单纯肾虚论慢性肾病慎食高蛋白论慢性肾病宜运动锻炼论慢性肾病可遗传获得论慢性肾功能损害可逆论,慢性肾病非单纯肾虚论,传统认识肾主虚,无实证中医对于肾病病机的认识,有“肾主虚,无实证”之说。这一理论以“肾藏精,主生殖”为依据,对于某些生殖及生长发育不良性疾患确有指导意义。然而,“肾主虚”并非八寸通行之帽,可以概括一切肾病,若用以指导现代医学的慢性肾病的辨治,就恐张冠李戴,难免事与愿违了。证之临床,果不其然。凡以单纯补肾之法治疗慢性肾病者,莫不轻者渐重,重者不起,良可叹也。,慢性肾病非单纯肾虚论,病由邪生慢性肾病之发生,多由急性肾炎演变而来,初始多因感冒感染而起。每因治疗不当而转为慢性肾炎。在其后的演变过程中,又往往因感冒或感染而反复加重。可谓旧邪未去,新邪又至,新旧合邪,久留而不去,是邪实之为病,而非单纯肾虚所致。追溯病史可以发现,引起肾炎的起始因素多为细菌感染,其属于中医温病学范畴。,温病和伤寒的区别,病邪性质之异:温病伤于温邪;伤寒伤于寒邪邪入途径之异:温邪从口鼻吸收而来;寒邪从皮毛而入初病病位之异: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伤寒是寒邪中于太阳经初起病机之异:温病热郁肺卫;伤寒寒闭太阳初起治法之异:温病辛凉清解;伤寒辛温发汗,温病和伤寒传变的结局殊途同归,温病传变规律:卫气营血/卫心包 上焦中焦下焦伤寒传变规律:六经传变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或其传变有不以次”于伤寒温病均适合温病传变自始至终均为热伤寒则“传经为热;直中为寒”伤寒温病传变的共同规律热故统称外感热病,慢性肾病是外感热病传变的结果,慢性肾病大多可以追溯到外感或感染病史慢性肾病是外感热病“传变不以次”的结果无论伤寒、温病,如果失治、误治,就可发生“传变不以次”而诱发肾病。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与肾相通,故肺之热邪可直达于肾,而致肾病。寒邪闭阻太阳之经,太阳之腑为膀胱,膀胱与肾为表里之脏腑,故太阳经邪径入于肾,因其为传经之邪,故传变至肾,邪已变热矣故慢性肾病是外感热病传变的结果,其属邪实热胜之为病明矣,慢性肾病非单纯肾虚论,慢性肾病临床五辨辨症候:心烦急躁、夜寐梦多、大便不畅、小便赤涩热郁于里;辨面色:面色滞浊晦暗血分瘀滞;辨舌象:舌黯且瘀络脉瘀阻;辨脉象:重按有力邪实之征;辨虚实:诸多虚象邪实为因。,慢性肾病忌食高蛋白论,慢性肾病的临床特征之一是尿蛋白持续阳性。尤其在肾病综合征患者,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导致低蛋白血症,从而又引起高度水肿。现代医学对本病的基本对策是鼓励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希望藉此以弥补蛋白的丢失。这种丢蛋白补蛋白的饮食原则历来被视为治疗慢性肾病重度蛋白尿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措施,无论西医还是中医对此都笃信不疑,患者更是奉之为救命法宝。,慢性肾病忌食高蛋白论,补蛋白的误区 高蛋白吃得越多,丢的也就越多,并由此而形成了恶性循环。患者进食高蛋白食物越多,其蛋白尿就越重。实践证明从饮食补充蛋白的方法是完全失败了的。早在60年代初期,赵教授就在临床中发现,那些进食高蛋白食物的慢性肾炎患者大多长期不愈,甚至不免一死。而那些进食低蛋白饮食的患者却往往能出人意料地好转。,慢性肾病忌食高蛋白论,临床证明,限制高蛋白摄入的饮食方法配合中医药辨证施治,能使慢性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在短期内得到有效的控制,并逐渐恢复正常,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低蛋白饮食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轻肾脏负担,为发挥中药的治疗作用创造条件。赵绍琴教授提出的慢性肾病应当慎食高蛋白食物的观点不仅是对传统观点的突破,而且对于临床治疗慢性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肾病忌食高蛋白和温病坚壁清野,肾病忌食高蛋白来源于内经热病治疗思想内经热论:“黄帝问曰:热病稍愈,当何禁之?岐伯曰: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说明内经已认识到热病恢复阶段仍然要禁肉食禁多食,以防热病复发。清代王孟英提出用坚壁清野的方法治疗瘟疫,禁食肉类,并严格控制其进食量,以防以粮资寇,助纣为虐。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赵紹琴先生提出的肾病忌食高蛋白和王孟英的温病坚壁清野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慢性肾病宜运动锻炼论,卧床静养现代医学的认识误区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肾病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休息,病情较轻者要尽量避免活动,若病情严重,就必须绝对卧床休息。这已成为临床惯例,从未有人对此提出任何质疑。,慢性肾病宜运动锻炼论,中医理论认为,运动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分子原子,无处不动,无时不动。中国古代医家所谓“动而中节”则“生生不息”,今人则谓“生命在于运动”,都说明了运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形式,也是人的生理活动的基本需要。因此,无论对于常人还是病人,无论是养生还是治病,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休息而忽视了运动,那么就必然违反了客观规律,无益于健康。,慢性肾病宜运动锻炼论,对于慢性肾病而言,其基本病机是络脉瘀阻,不管是肾脏的微循环障碍,还是肾小球的硬化萎缩,在中医看来都属于血行瘀滞的范畴。中医治疗慢性肾病的基本原则是活血化瘀。患者的日常生活调养也应当依此为准则。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助于人体气血的运行,能促进微循环,改善内环境;而长期的卧床休息则可能加重血行瘀滞的程度。因此,慢性肾病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不仅应当而且必须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藉此配合,药物治疗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慢性肾病宜运动锻炼论,另一方面,通过适度锻炼可有效地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其抗病能力,为慢性肾病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运动锻炼的形式以徒步行走为最佳,时间和强度应视患者的体质状况而定,一般应以微感汗出为度,每日分次进行,毋令过劳。临床证明,凡能坚持运动锻炼配合治疗者,其治疗效果较快较好。慢性肾病宜运动锻炼之说不仅打破了陈规旧说,而且确实行之有效。,慢性肾病可遗传获得论,临床表明,相当多的一部分慢性肾病患者的母系或父系血缘亲属中发现有相同的患病者,其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一些患者表现出明显的家族性发病倾向。例如,有陈姓姐妹共7人,其中4人患有慢性肾病,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人,尿毒症3人。在患尿毒症的3人中,死亡1人,肾移植1人,存活1人。追踪其父母均健在,且均无肾病史,然其祖父母过世甚早,虽未知其死于何病,然据所述症状分析,其所患慢性肾病的可能性甚大。这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家族性发病的例子。另有母子、母女、父子、父女或祖孙两代先后或同时罹患慢性肾病的现象。,慢性肾病可遗传获得论,为了进一步阐明慢性肾病与遗传的关系,先生还提出了“邪伏于髓”的假说。慢性肾病的临床表现属于热郁血分,其内在病因是邪毒深伏于髓。这种“邪伏于髓”的概念意味着导致慢性肾病的邪毒是与生俱来的,因而可以认为其发病与遗传有关。临床所见,慢性肾病患者常常表现出免疫功能低下,或呈高敏体质,所有这些无不与遗传有关。中医所谓“邪伏于髓,适时而发”,概指此言。总之,先生此说令人耳目一新,为中西医学研究慢性肾病的发病机理提示了新的思路。,慢性肾功能损害可逆论,现代医学认为,大多数慢性肾病在经过了较长的发展过程后,将会不可避免地进入慢性肾功能衰竭阶段。而慢性肾功能衰竭一旦发生,就必然不可逆转地逐渐恶化,由于硬化萎缩而丧失其功能的肾单位不可能复活,有代偿能力的肾小球的数目将不断减少,残存的肾功能将不断下降,最终将因肾功能完全丧失而致死亡。文献记载表明,从慢性肾功能衰竭开始出现到发展成为终末性尿毒症,其平均时间约为8个月。现代医学确认,慢性肾功能损害是不可逆转的。,慢性肾功能损害可逆论,根据先生多年来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肾病的成功经验,采用中药凉血化瘀口服治疗为主,辅以合理的饮食调理和适度运动锻炼,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可使其病情长期保持稳定,部分病人的受损肾功能经治疗可得以恢复,接近或恢复正常水平。一些已经透析的患者经过治疗可以减少透析的次数,甚至可以脱离透析。大量的临床实例证明,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肾功能损害不仅能有效地阻止其发展,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向好的方面转化。,慢性肾病辨治的几个原则,|慢性肾病病机属实非虚,多热多瘀,治疗宜清宜散,不可温补;|注重饮食调理,限制蛋白摄入,合理调配饮食;|辨证地看待动静关系,适度进行运动锻炼,促进气血流通;|严密控制可能促使慢性肾病发展或恶化的影响因素,促使病变向好的方面转化;|因人制宜,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密切配合,医患携手战胜顽疾。,慢性肾病属实属热不可温补,慢性肾病其病机属实属热,治疗慢性肾病,清之可也,泻之可也,唯不可单纯温补。宜把慢性肾病纳入温病范畴认识其治疗禁忌。叶天士温热论治指出:治疗温病,“法宜清凉,清凉到十分之六七,往往热减身寒者,切不可就云虚寒而投补剂。恐炉烟虽熄,灰中有火,慎不可直率而往也。”慢性肾病的治禁禁单纯温补。,临床上几种值得商榷的治疗思路,把肾炎当肾虚,用六味丸、八味丸为主治疗:肾阴虚用六味丸;肾阳虚用八味丸把肾衰、尿毒症当作虚劳,用左、右归丸(饮)为主治疗;辨为脾肾阳虚,用温补脾肾法治疗;辨为肝肾阴虚,用滋养肝肾法治疗;辨为气血两亏,用气血双补法治疗;辨为阴阳俱虚,用阴阳并补法治疗;辨为精血虚损,用填补精血法治疗。,慢性肾病的基本病机和治疗大法,慢性肾病的基本病机:湿热蕴郁,深入血分,络脉瘀阻,蓄热成毒,三焦不畅湿热蕴郁:湿从何来?或从外来,或自内生,邪入于肾,必兼乎湿。深入血分,络脉瘀阻:肾为下焦,属血分之地,肾之络脉最为丰富,也最易瘀阻。蓄热成毒:热郁久必成毒,肾炎阶段其毒尚微;至尿毒症期则成巨毒矣。三焦不畅: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不畅,则水道不利,毒无从排出。为慢性肾病的临床特点之一。,慢性肾病的治疗大法,凉血化瘀法疏风胜湿法疏调三焦法分消利湿法通腑排毒法益气培元法,慢性肾病治疗之凉血化瘀法,凉血化瘀法:针对热郁血分,络脉瘀阻,用凉血清热、化瘀通络方法,是温病血分证的主要治法。叶天士云:“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注意必须是“凉血化瘀”,而不是活血化瘀。活血化瘀是内科治法,针对一般杂病中的瘀血证,用药宜温忌凉,所谓“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凉血化瘀是温病血分证的主要治法,也是慢性肾病的主要治法,它针对的是血热而瘀,性寒凉以清血分之郁热,性流利以通络脉之瘀阻。,慢性肾病治疗之疏风胜湿法,疏风以祛外来之邪:肾病起病于外邪入侵,以风邪为首。故当祛风。疏风以胜湿:肾病湿重,而湿邪难祛。去湿当首选疏风胜湿法,所谓“湿胜者,助风以平之,因曲而为之直也。”疏风以透热于外:叶天士云:“若从风热陷入者,当散风于热外”。慢性肾病用疏风方法以透热外出,是对叶天士“透热转气”法临床运用的发展,是赵紹琴教授对温病学和慢性肾病治疗的一大贡献。,慢性肾病治疗之疏调三焦法,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灵枢本输:“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膀胱者,是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三焦在人体水液代谢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肾病影响三焦;三焦病则影响肾。故慢性肾病必当疏调三焦,使之通畅,以利恢复水液之正常代谢。,慢性肾病治疗之分消利湿法,肾病湿重。湿聚则为水。水停则为肿。水盛肿甚则可致心衰、肾衰、呼吸衰竭,甚者可危及生命。古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通过利小便给水湿之邪以出路,是谓正治。肾病湿热居多,湿与热合,如何治疗?叶天士云:“若从湿热陷入者,当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可知渗湿利水是分消湿热的重要途径。利湿应和宣肺结合运用方能起到上下分消的作用。才符合内经“开鬼门、洁净腑、祛郁陈莝”的精神,慢性肾病治疗之通腑排毒法,慢性肾病属邪实之为病,邪聚而生热;热蓄而成毒,毒甚而病危。当毒甚病危之时,非通腑排毒不能救其燃眉之急。吴又可治疗瘟疫重用攻下以驱疫毒之邪,有连续攻下、反复攻下之成例。治疗尿毒重症可仿之,连续攻下驱毒,是为最要。通腑排毒借重大黄,宜生用、后下。务令大便畅通为度。毒去而正复。张从正所谓“陈莝去而肠胃洁,症瘕尽而营卫昌,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慢性肾炎阶段,亦应保持大便通畅,防微杜渐也。,慢性肾病治疗之益气培元法,益气培元法适用于元气亏虚下元不足之患者,是慢性肾病治疗的补充疗法,临床上常和以上治法配合运用,决非单独应用。益气培元法的理论基础是元气学说。认为元气是人的生命动力,也是脏腑功能的动力。脏腑功能不足或功能衰竭是元气不足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补益元气可以达到改善和增强脏腑功能。益气培元法重用黄芪,配伍平补肾气之品,达到补而不热、补而不腻、补而不滞,方为有制之师。,赵紹琴教授处方示例,周某男67岁尿毒症1989年7月10日,赵紹琴临床治案解析脉案部分,尿毒症。尿素氮57mg.前列腺术后;脉濡软且滑;仍用清化下焦湿热方法。,赵紹琴临床治案解析处方,荆芥6防风6生地榆10赤芍10丹参10地丁草10茜草10茅根10茯苓10生大黄714剂水煎服,赵紹琴临床治案解析方解,荆芥防风疏风胜湿生地榆、赤芍、丹参、茜草凉血化瘀地丁草清热解毒茅根、茯苓清热利湿生大黄通腑排毒,治验举例,患者杨某某,女,54岁。天津人。患者于11年前因重度肾积水切除右肾,此后身体状况一直良好。2007年5月出现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贫血貌,遂于2007年5月30日到当地医院检查,血肌酐986mol/L,尿素氮48.4mmol/L,血糖11.9 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5.2 mmol/L。确诊为尿毒症晚期,随即收住院,行血液透析,每周2次。共住院4周,透析10余次,并给予降压、纠正酸中毒、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措施,患者症状减轻。出院后改为规律血透每周1次。,病情分析,患者不愿依赖透析,经人介绍,于2007年7月10日前来就诊。携带近期透前化验单:血肌酐608mol/L,尿素氮8.7mmol/L,血糖8.6 mmol/L,患者自觉乏力明显,食欲虽较透析前有所恢复,但仍较差。下肢浮肿不甚。大便每日1行而欠通畅。舌质暗红,舌苔厚腻。脉象洪滑,按之有力。综合所见,当属湿热蕴毒,络脉瘀阻,三焦不畅。此病虽属尿毒重症,且已进行血液透析,但所幸血透时间不长,且尿量尚正常(每日1200ml左右)。若治法得当,尚存摆脱透析之可能。治宜凉血化瘀、疏风胜湿、通下排毒之法为主。因其右肾切除已久,定然下元亏虚,故又当辅以益气壮元之品。,处方与分析,荆芥、防风、白芷、独活 疏风胜湿生地榆、赤芍、丹参、茜草凉血化瘀小蓟、紫草、卷柏、炒槐花凉血解毒冬瓜皮、茯苓皮、茅、芦根利尿消肿焦三仙、大腹皮、生槟榔磨积消滞、疏调三焦黄芪、杜仲、续断、桑寄生益气壮元荆芥炭、生大黄引入血分、通腑排毒,医嘱,1、忌食豆类、豆制品,及辛辣、海鲜发物等。2、忌食鹿羊鸡鹅狗肉及其膏汤、骨头汤。3、低盐饮食,肿甚时禁盐。4、根据身体状况外出散步,注意避免过量。5、避免受凉,防止上火,预防感冒、感染。6、树立信心,保持心态平和乐观,坚持治疗。7、每日进食半磅牛奶、1个鸡蛋、1两瘦肉。8、保持大便通畅。每日排便23次为宜。方 中大黄(另包,后下),可根据排便情况自行增减用量。,效 果,患者家属于2007年7月31日前来代患者前来复诊,告知患者已服药20剂,药后自觉身体轻快,食欲、体力及精神明显好转,大便畅通,日23次,尿量增加,下肢浮肿消退。患者自行停止透析。停透半个月后,于2007年7月27日复查肾功能:血肌酐384mol/L,尿素氮25.3mmol/L,血糖5.6 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7.1 mmol/L。说明经过20天的中药治疗,患者的肾功能已显著好转,可以脱离透析,以中药为主进行调理,密切观察,求其长期稳定。遂继用前法加减。并嘱其口服小苏打片,以纠正其酸中毒。,尿毒症治疗中扶正去邪之运用,尿毒症之病机是正虚邪实,正虚是本,邪实是标。正虚,虚在元气;邪实,则有血瘀、水湿、毒壅之不同。治疗当分清标本缓急,邪盛于标者自当以攻邪为主,视邪之所在而化之、利之、逐之,佐以益气扶正;若邪实稍缓,则宜驱邪与扶正并重;若邪气较轻而正虚较重,则治宜益气扶正为主,佐以逐邪及流通之品。虽益气壮元之法可以贯彻治疗的全过程,但决无单用纯用补法之理。因为尿毒症乃邪毒弥漫之证,其邪毒纵有乍减之时,决无全消之理,无论尿毒症未经透析或已经透析,其治疗皆当着眼于去邪,随邪之所在而攻之,酌情佐以益气扶正之法。邪去则正气易复。,尿毒症(血透转腹透)治验,岳某某 男 岁 天津市人2004年12月21日去乡下亲戚家受凉后突发水肿,血压高190120。1月1日水肿加重。2日,吐黑血大口,浑身高度浮肿,入天津医学院一附院,时尿量600天,肌酐138。因病情危重,3日转北京北大一院,肌酐260。经肾活检为肾脉狭窄等五种肾病。1周后肌酐增至800。随即插管血透,每天14小时。14天后改为隔日一透。因血透过程中常常出现严重的头晕,血透1个半月后改为腹透,每日9次。住院腹透1个月后出院。出院后每日腹透5次,每日尿量不足100。,治疗经过,05/05/24初诊:出院回家腹透已2月余,每日4次。肌酐760。下肢肿甚,尿少,每日尿量不足200ml,纳差,视力模糊,神疲乏力。舌质黯淡,舌苔白腻垢厚。脉弦滑有力,按之愈甚。辨为湿热蕴郁,阻闭三焦,毒壅血分,虽行腹透而不足以祛其邪毒;元气衰败,正不胜邪之候。拟以疏风胜湿、凉血化瘀、宣肺利水、疏利三焦、通腑排毒之法。复方大剂与之。每2周复诊1次。嘱其合理控制饮食,适度运动锻炼,保持良好心态。,治疗效果,患者服用中药后食欲增进,尿量逐渐增加,水肿减轻,而后完全消失。精神体力慢慢恢复。随着肌酐指数的下降,腹透次数得以递减,最终完全停止腹透。2005-5-24初诊:肌酐760;2005-10-12:肌酐416,腹透减为2次/d;2005-11-15:肌酐357,腹透减为1次/d;2006-01-03:肌酐296,停止腹透。2007-8-29:肌酐189.6。续服中药巩固治疗。,尿毒症患者岳某某中医药治疗后肌酐下降情况示意图,紫癜肾治案(函诊),内蒙鄂尔多斯患者王某2010-3-27第一次邮件:冒昧打扰,我是一名紫癜性肾炎患者向您咨询一下。我今年25岁,男,04年初患过敏性紫癜,引发紫癜性肾炎,当时是吃中药治好的紫癜,肾炎持续治疗2年左右,也是中药治疗,始终没有彻底好,以后就没再吃药。以后,尿常规化验潜血时有时无(血常规始终正常),也不严重(1+或者2+,高倍镜下红细胞始终保持在8个以下)。最近总感觉累(可能是正月喝酒的缘故吧),于是去医院化验了一下发现病情严重了,以下是化验单供您参考:尿干化学检查:尿蛋白+潜血+红细胞25,患者在当地所服用的中药处方,我以前用过的其中一份中药药方(最近几天又在用):请您指导:石苇25;大蓟15;小蓟15;藕节20;生地榆15;麦冬15;防已15;川芎8;太子参20;菊花15;陈皮18;川断15;杜仲15;生石膏(先煎)25;白芍15;芡实18;山萸肉15;生地15;熟地15;玫瑰花12;黄芪25;阿胶(另冲)15。,第一次函诊处方(2010-3-27),紫癜性肾炎04年初发病。近查尿蛋白+潜血+红细胞24个/ul乏力处方:生地榆赤芍丹参茜草野菊公英地丁草河车荆芥炭炒槐花小蓟紫草卷柏银翘各生黄芪生杜仲红藤30剂水煎服(忌食辛辣海鲜;多喝水;谨防感冒),第24次函诊情况,2010-5-1第2次函诊:吃了您给的药挺见效的。5月1号化验:尿蛋白 阴性,红细胞 1+请再开药,谢谢!2010-6-8第3次函诊发来5月23号化验结果:尿蛋白阴性,潜血 1+(全自动尿沉渣检查,红细胞 1个/ul)2010-7-11第4次函诊发来7月10号化验结果:潜血+余-,第5次函诊病情突变,2010-9-30第5次函诊:潜血+余-9月30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系列项目 结果 参考值白细胞数目:2.5 4.010.0淋巴细胞数目:1.0 0.84.0中间细胞数目:0.1 0.10.9中性粒细胞数目:1.4 2.07.0淋巴细胞百分比:40.2%2040中间细胞百分比:5.5%3.09.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4.3%5070,9-30血常规检查红细胞系列,项目结果参考值血红蛋白:58 110160红细胞数目:2.2 3.55.5红细胞压积:18.2 3750平均红细胞体积:83.1 829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26.3 273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18 320360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41.9 3556,9-30血常规检查血小板系列,项目结果参考值血小板数目:86 100300平均血小板体积:9.0 711血小板分布宽度:15.4 1517血小板压积:0.077,9-30血常规检查显示全血细胞减少,项目 结果 参考值白细胞:2.5 4.010.0血红蛋白:58 110160红细胞数目:2.2 3.55.5血小板数目:86 100300,第5次函诊处方(2010-9-30),生地榆赤芍丹参茜草野菊公英地丁草河车荆芥炭炒槐花小蓟紫草卷柏 蝉衣僵蚕片姜黄鸡血藤生黄芪补骨脂,2010-11-9第6次函诊情况,患者于2010-11-9发来邮件:给您汇报一下情况,以下是化验结果:2010-11-9尿常规:尿胆原 1+33umol/L 潜血、蛋白均 阴性 2010-11-9血常规检查结果:项目 结果 参考值白细胞数目:6.6 4.010.0血红蛋白:163 110160红细胞数目:5.71 3.55.5血小板数目:162 100300,中医药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对比,项目 9-30检查 11-7复查参考值白细胞:2.5 6.6 血红蛋白:58 163 110-160红细胞:血小板:86 162 100-300,谢谢!,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