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应用统计学第4章统计资料整理.ppt

    • 资源ID:6571835       资源大小:261.66KB        全文页数:5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应用统计学第4章统计资料整理.ppt

    第4章 统计资料整理,本章主要阐述统计资料加工整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分类、汇总、列表、绘图等统计资料整理的技术性知识。,41 统计资料整理程序,42 品质数列,43 变量数列,44 空间数列,45 时间数列,46 相关数列,47 平衡数列,48 统计表的设计,湖南商学院信息系 龚曙明,2,41 统计资料整理程序,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对统计调查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列表,或对次级资料进行再加工的工作过程。统计资料整理的任务在于使统计资料系统化、综合化和系列化,为揭示和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提供初步加工的统计信息。统计资料整理的一般程序如下:,3,411 设计整理方案,统计资料整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分组方法、统计指标、整理表式、汇总方式和方法的设计与选择,整理的时间和质量要求等等。,412 审核统计资料,主要是审核原始资料或次级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以便发现问题进行纠正、补充或删除。审核的方法主要有复计审核、逻辑审核、表表审核、表实审核、对比审核等,其中复计审核主要有平衡审核、加总审核。,4,413 统计分组,1.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按一定的标志或标准将总体各单位区分为若干组(类)的一种统计方法。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对个体而言,是将性质相同或相近者归为一类,从而体现组间的差异性和组内的同质性。2.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划分现象的类型,揭示现象的内部结构及分布特征,显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3.统计分组的标志有品质标志(属性水准)和数量标志(数量水准)两大类。4.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和各组界限的,5,划分。应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现象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选择具有本质性的标志作为分组标志。5.统计分组的结果通常表现为统计数列,归纳起来,有以下六类:1品质数列。指同一时间总体各单位按某一品质标志(属性水准)分类而形成的数列,又称属性数列。2变量数列。指同一时间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数量标志(数量水准)分类而形成的数列 3时间数列。指同一统计总体的某一变量或统计指标依时间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4空间数列。指同一时间、同一变量或统计指标而,6,不同地区、部门、单位的统计数据依特定次序排列而成的数列。5相关数列。指具有一定联系的不同变量或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条件下的数值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6平衡数列。指根据总体内部有关变量或统计指数之间的数量平衡关系而编制的统计数列。,7,414 统计汇总,1.统计汇总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采用手工汇总或计算机汇总技术求出各组的单位数、总体单位数、各组指标、总体综合指标等。1.手工汇总技术主要有划线法、过录法、折叠法、卡片法、单据分类汇总法等;2.电子计算机汇总一般包括编程、编码、数据录入、逻辑检索、自动汇总计算、制表打印等工作程序。它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和存贮数据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大批量数据处理。2.统计汇总的组织方式有逐级汇总、集中汇总、逐级与集中汇总相结合三种。,8,415 表现统计资料,统计资料表现或陈示的形式有以下五种:1统计表。统计表是以纵横交叉的线条所绘制的表格来表现统计资料的形式,它能有条理、有系统地排列和组织统计资料。2统计图。统计图是以圆点多少、直线长短、曲线起伏、条段长短、柱状高低、面积或体积大小、实物形象大小或多少、地图等图形来表现统计资料。3统计报告。统计报告是采用文字与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表现统计资料。其特点是文数结合,数为基础。统计报告是表现统计资料的高级形式。,9,4.统计模型。统计模型是采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变量或统计指标之间的数量关系。5统计数据库。统计数据库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统计数据的集合,它能以最佳的方式和最少的数据冗余为多种统计应用服务。,10,42 品质数列,421 品质数列编制 1.品质数列是指同一时间、空间条件下,某种品质属性的统计资料,按照特定的分组次序排列而成的一种分布数列。具有各组名称和各组次数两个基本要素,又称性质数列或属性分布数列。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计算各组的比率(频率),则属性的不同表现及其相应的频率构成属性数列的频率分布。2.编制品质数列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品质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的界限。其步骤:,11,1选择分组标志。应根据统计研究目的,选择能够反映现象本质特征的、主要的品质标志作为分组的依据。特别是对某些重大问题的统计研究,需要选择多个品质标志作为分类依据,这种由一系列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的品质标志对现象进行多种分组的体系,称为品质标志分组体系。2划分各组的界限。编制品质数列时,各组名称 确定后,而各组的界限或范围更需要作出明确的规定。3.决定品质数列的形式。应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而决定。简单分组品质数列。即对统计总体只按一个品质标志分组而形成列。,12,平行分组品质数列。即对统计总体同时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质标志进行平行排列的分组(面分类)而形成的品质数列。复合分组品质数列。即对统计总体同时采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品质标志层叠起来进行分组(线分类)而形成的品质数列。4统计汇总。即求出品质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和总体单位数,以及各组的比率或频率。某些品质数列还应汇总求出各组的标志总量和总体的标志总量,以及有关的综合指标。5编制统计表。即把按品质标志分组整理好的统计资料,用统计表的形式陈示出来,最终形成品质数列。,13,423 品质数列图示用统计图表现品质数列能使人们获得明确和深刻的印象。常用的品质数列图有直线图、长条图、圆面图三种。1.直线图:是以直线的长短来表示属性统计指标数量大小的图形。常以横轴代不同组别,纵横代表各组的组数或频率。2.长条图。是以若干等宽平行长条的长短来表示属性统计指标数量大小的图形。也是以横轴代表不同的组别,纵轴代表各组的次数或频率。3.长条图中的长条亦可改用长条柱和圆柱体代替,转化为立体图,以增加图形的美观性和感染力。,14,4圆面图。是以圆形的面积代表总体指标数值,圆形的各扇形面积代表各组指标数值,或将圆形面积分为若干角度不同的扇形,分别代表各组的频率。(在实际应用时,亦可将圆面改为圆饼或圆台,变成圆形立体图)。,15,43 变量数列,431 变量数列编制 变量数列是指同一时间、空间条件下,某种数量属性不同的统计数据按数量大小排列而成的分布数列。变量数列是由变量的不同取值及其相应的次数或频数两个要素构成,在变量数列的基础上,计算出各组的频率,可形成变量数列频率分布,它是由变量的不同取值及其实际上相应的频率构成。变量数列编制方法和步骤如下:1.决定变量数列的形式。有两类:离散型变量数列和连续型变量数列;,16,离散型变量数列按变量取值个数的多少和变量值变动的程度大小、又分为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连续型变量数列因变量取值连续宜编制组距数列。组距数列按组距是否相等又分为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一般按下列原则决定变量数列的形式。(1)离散型变量的取值个数少,且变量变动程度小,可编制单项数列,即采用列举式的分组方式,按变量值大小先后顺序排列;(2)离散型变量的取值个数较多;且变量值变动的程度较大,宜编制组距数列。(3)连续变量的取值范围较大,且取值无极端偏斜分布状态时,宜编制等距数列。,17,(4)连续型变量或离散变量的取值若按一定的比例关系变化,或变量的取值呈极端偏斜分布状态时,宜编制异距数列。异距数列中,各组次数的多少受组距不同的影响,在研究各组次数或频率的实际分布时,宜计算次数密度(次数/组距)或频率密度(频率/组距),以消除因组距不同各组次数和频率不可比的影响。而分布图的编制应按次数密度或频率密率绘制。因此,从明确地反映总体分布的特征考虑,编制组距数列时,应尽量采用等距分组的方法。2.求全距R。全距是变量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又称极差。求全距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变量值的变动范围,为决定变量数列的组数和组距提供依据。,18,3.确定组数和组距。确定组数和组距是编制变量数列的关键,组数的确定应考虑组距数列的各组之间应充分反映事物的不同性质的差异及其分布特征。组距是每组的大小距离,常用全距(R)除以组数(i)求得。4.确定组限。组距决定之后,应进一步确定每组的界限(上限和下限),每组的最小值为下限,最大值为上限。离散型变量组距数列,相邻两个组的上限和下限应间断。连续型变量组距数列,相邻两个组的上限和下限一般应重叠。若变量的取值中有特大、特小值时,为使分组符合穷举和互斥的原则,可设置开口组:最前组定为“以下”,最高组定为“以上”。,19,组中值的计算有三种情形:(1)组中值=(上限+下限)/2(2)缺下限开口组的组中值=上限相邻组组距/2(3)缺上限开口组的组中值=下限+相邻组组距/25.列表计算各组频数和频率。将原始数据分别归人所属各组(连续型变量组距数列的上限不在本组内,列入上一组),即可得到各组的频数。为了满足统计研究的需要,亦可计算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有两种:1较小制,由变量值低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累计,较小制表明各组上限以下的累计频数 和累计频率为多少,20,2较大制,由变量值高的组向变量值低的组累计。较大制表明各组下限以上的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为多少。,432 变量数列图示次数分布和频率分布的表现形式有统计表和统计图两种。常用的次数或频率分布图有直线图、直方图、折线图和平滑图。1直线图:是用直线的长短来表示各组次数或频率的大小。常用于表现品质数列.离散型变量数列的次数分布或频率分布。2.直方图:是以若干等宽的平行直方长条的长短来表示各组次数或频率的大小。常用于表现组距数列的次数分布或频率分布。,21,3.折线图:是在直方图的基础上,用折线将各组次数或频率高度的坐标点连续起来,或用组中值与次数或频率求坐标点连接而成的分布图。常用于表现连续型变量组距数列的总体分布,或表现累计频率的分布。4.平滑图:当变量值非常多,变量数列的组数无限增多时,折线图中的折线便近似表现为一条平滑的曲线。平滑图又称曲线图,是变量数列的组数趋向于无限多时的折线的极限描绘,是一种理论曲线,实质上是对应于连续变量的次数或频率分布的函数关系图。5径叶图:又称枝叶图,是一种将数字与图形结合使用的表现统计资料的方式,特别适合于描述变量数列的次数分配。当变量值为两位数字时,效果更佳。其绘制的步骤为:,22,(1)将数字从0至9(视需要增减)写成一行,并划一垂直线,这些前置数表示十位数,即为枝干(或径)的部分。(2)将每个变量值的第二位数字(个位数)写在垂直线的右边,且与设变量值第一位数字(十位数)对应在横列上。(3)将每一列的第二位数(个位数)依递增次序排列,即为叶的部分。如有必要,可计算列出次数或频率。,23,将枝叶图翻转90来看,即为一个可表示特定变量值分布的直方图,此图的效果和直方图一样,但原始数据并未漏失,故枝叶图比直方图更有价值。,图表4-13 某班统计学成绩分布径叶图,24,44 空间数列,441 空间数列的编制空间数列是同一时间、同一性质而不同地区(或部门、行业、企业)的统计指标或某变量的数值,按特定顺序排列而成的统计数列,又称地理数列或地域数列,它反映统计指标的数量表现或变量的取值在不同地区间的分布状况和数量特征,亦可描述某种社会经济现象或自然现象在地区间的差异情况。空间数列具有地区(部门、行业、企业)名称和统计指标两个要素。,25,1审查统计资料。首先应审查行政区划或部门、行业的划分有无变动,如有变动,则应按当前的口径用加进、减去等手段进行调整。其次应审查统计指标在各地区(或各部门、行业、企业)的计算范围、方法、价格、时间长度等方面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应采用换算、推算等手段作出调整。2.确定空间数列的形式。有三种形式:单指标空间数列、多指标空间数列和时空结合数列。应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作出选择。3.确定空间数列的层次.有两类:一是一级列举层,二是多级列举层。4.确定地区(部门、行业)的排列顺序,有两种:一是按自然顺序排列;二是按统计指标数值大小的名次排序。一般按自然顺序排列者居多。,26,5编制空间数列表。即把审核后的统计资料,按照确定的空间数列的形式、层次和排列顺序,用统计表的形式陈示出来。,442 空间数列图示法空间数列除用统计表陈示外,亦可采用图示的方法进行表现。最常用的图示法是统计地图。统计地图是以地图为底本,利用点、线条、面积、象形、形象、标志等来表现各区域某种统计指标的大小及其在地理上的分布情形,又称空间数列图或地理数列图。根据所利用的图形不同,统计地图一般可分为:点地图、面地图、象形地图、线路地图彩色地图、象形地图、标志地图、模型地图等等。,27,45 时间数列,451 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1.时间数列是同一统计指标或变量在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数值,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统计数列,又称动态数列或时序数列。时间数列一般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现象所属的时间,一是反映客观现象的统计指标数值或变量的取值。2.时间数列既是整理和表现次级资料或现成资料的重要形式,也是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时间数列可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状态和结果,可以分析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水平、速度、趋势和规律,亦可建立时间数列预测模型推测未来的变化。,28,3.时间数列统计指标不同可分为绝对数数列、相对数数列和平均数数列三种。1 绝对数时间数列按性质不同又可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时期数列又称流量时间数列,数列中各指标数值是可以相加的,并且指标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联系,通常是通过连续不断的登记而取得的。时点数列又称存量时间数列,数列中各指标数值在时间概念上是不能相加的(相加没有实际意义),其指标数值大小与其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通常是通过按一定时间间隔登记而取得的。2 相对数时间数列和平均数时间数列都是由绝对数列时间数列派生而来的数列。,29,4.5.2 时间数列编制原则保证各期统计指标的可比性,是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具体注意以下几点:1时期长短应相等。时期数列中各指标所属的时期长度应相等,时点数列指标数值之间的间隔最好相等。以保证可比性。2总体范围应统一。时间数列中,各个指标所属的系统范围和地区范围应统一。不同时期的统计指标计算的地区口径,部门或行业口径一致。3指标内容应统一。在时间数列中,应注意各统计指标内容的同质性和统一性,即统计指标所涵盖的业务内容或经济内容应一致。,30,4计算方法应统一。包括计量单位、计算价格、计算公式等计算方法应一致.,4.5.3 时间数列编制方法1审查和调整统计资料。即按照可比性原则审核各个时期的统计指标的时间长短、总体范围、指标内涵、计算价格、计量单位、计算公式等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应采用加入、减去、核算、推导等手段作出调整。2确定时间数列的形式。有三种形式:单指标时间数列,多指标时间数列和时空结合数列。应根据时期数列编制的目的作出选样。,31,3确定时间数列的排列时间。时期数列的排列时间有年度、季度、月份、日等时距之分,应根据时期数列编制的目的作出选样。4编制时间数列表。即把审核后的统计资料,按照确定的时间数列的形式、排列时间用统计表形式表现出来。,454 时间数列图示法 用统计图配合时间数列陈示统计资料,能使人们对时间数列所展现的现象的变化过程和动态获得明确而深刻的印象。常用的时间数列图示法有动态条形图、动态曲线图、动态象形图等。,32,1动态条形图:是以宽度相等的条形的长短或高低来比较不同时期的统计数据的大小的图形。其条形的排列可以是纵列(垂直条形图),也可以横列(水平或带彩条形图)。动态条形图按涉及的统计指标多少和性质不同可分为单式条形图、复式条形图、分段条形图、对称条形图、累计条形图等等。2动态曲线图。又称历史曲线图,是以曲线的升降、起伏来表示数据的动态变化。按涉及指标的多少,有单式曲线图和复式曲线图之分;按使用尺度不同,有等差曲线图或等比曲线图(数据取对数)之分。常用横轴代表时间,时间列在等分区间的中点。纵轴代表指标数值,一般应有正确的基准,若有必要可用破格法省去纵轴的一部分。,33,4.6 相关数列,4.6.1 相关数列的概念 1.相关数列是具有一定联系的不同变量或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条件下的取值,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而成的统计数列,又称关联数列。一般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一是一组有联系的变量名称;二是各个变量在具体时空条件下的取值。2.相关数列中的变量一般可区分为因变量和自变量两种。因变量是指受其他因素影响的 结果性变量,通常作为研究的目标或对象来对待,又称被解释变量;自变量是影响因变量的各种原因性变量,又称解释变量。,34,3.相关数列既是整理和表现原始资料或现成资料的重要形式,也是进行相互联系分析或相关分析的基础。相关数列可用于描述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数量关系,可用于分析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紧密程度,亦可建立统计模型进行预测和控制。,4.6.2 相关数列的种类 1.按相关数列的取值不同,可分为动态相关数列和空间相关数列。2.按相关数列涉及的变量多少,可分为两变量相关数列和多变量相关数列。前者称为简单相关数列,后者称为复变相关数列。,35,3.按相关数列中变量性质不同,可分为数值相关数列和等级相关数列。4.按相关数列中的因变量是否与其他变量相关,可分为因相关数列和自相关数列。因相关数列是因变量Y与自变量(X)在具体时空条件下取值而形成的相关数列,自相关数列是因变量Y的本期数值与过去某期数值相关联而编排的相关数列。5.按相关数列中变量是否分组,可分为简单相关数列和分组相关数列。1.简单相关数列是指因变量Y和自变量X未作分组处理的相关数列,因变量Y和自变量X的取值是一一对应的平行排列。,36,2分组相关数列可分为单变量分组和双变量分组相关数列两种。单变量分组相关数列:自变量分组并计算次数,而对应的因变量不分组,只计算其平均值。根据自变量取值的具体情况,自变量分组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组距式。双变量分组相关数列:是对自变量和因变量都进行分组处理而编制的相关数列,这种双变量分组相关数列表现为一种棋盘式的相关表。其编制程序是:首先分别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组数;其次按两个变量的组数设计棋盘式表格;最后计算各组次数置于相应的方格之中。,37,4.6.3 相关数列的编制1.审查和调整统计资料。即审核因变量和自变量数值的准确性、审核取值时间长短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应作出调整。2.确定相关数列的形式:相关数列有不同的种类和编排形式,选择何种相关数列应考虑研究的目的、取值的方式、数据的性质和详细程度等因素。3.确定变量的排列顺序。简单相关数列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谁先谁后排列均可,多变量相关数列中因变量应先列,自变量后列。4.编制相关表。即把审核后的统计资料,按照确定的相关数列的形式和变量的排列顺序用相关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必要时还可编制相关图,以供进一步分析之用。,38,47 平衡数列,471 平衡关系与平衡数列平衡数列是利用总体内部有关变量或统计指标之间的数量平衡关系而编制的统计数列,又称平衡表。可用于研究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数量关系,包括结构关系、比例关系等等。平衡关系是平衡数列或平衡表编制和分析的基础,按照项目(指标)之间的对等关系不同,平衡关系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1、相加平衡关系。即分量相加等于总量。例如,国内生产总值与各收入项目或支出项目之间具有如下关系:,39,=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支出法),2.相减平衡关系:即总量减去分量等于某一分量。例如,国内生产总值与总产出,中间消费具有如下平衡关系: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生产法),又如,企业商品销售利润形成的平衡关系为:,40,3、收支平衡关系,即收项目之和等于支出项目之和。例如,工业企业原材料收支平衡关系式为:,商业企业商品购销存的平衡关系式为:,居民货币收支的平衡关系式为:,41,企业资产负债的平衡关系式为:,42,472 平衡数列的分类平衡数列表现为平衡表的形式,而平衡表可作如下分类:1、按平衡表的内容不同,可分类人口平衡表、劳动力平衡表、自然资源平衡表、资产负债平衡表、主要商品产销平衡表、物资平衡表、财政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信贷资金平衡表、居民货币收支平衡表等等。2、按平衡表的计量单位不同,可分为价值量平衡表和实物量平衡表。价值量平衡表是采用货币单位计量的平衡表,编制时,既要列出所有的收支项目,又要注意采用同一计价标准,才能保持平衡关系的成立。实物平衡表是采用实物单位编制的平衡表,如主要产品产销存平衡表,主要商品购销存平衡表。,43,3.按平衡表的统计范围不同,可分综合平衡表和专项平衡表。综合平衡表是对全部产品或商品的价值量进行综合统计的平衡表,专项平衡表是对个别产品或个别商品的价值量或实物量进行统计的平衡表。4.按平衡表项目排列的形式不同,可分为收支对照式和棋盘式两种。收支对照式又分为左右排列式和上下排列式两种。棋盘式平衡表是一种特殊平衡表,适用于联系平衡分析。在这种平衡表中主词和宾词采用完全相同的分组,一般按地区、单位、部分进行分组,以说明产品或商品在不同部门、地区或单位之间的流动方向和流动数量。,44,473 平衡数列(表)的编制1.审核和调整统计资料。即审核收支的各个要素指标是否齐全,总体范围是否一致,取值时间是否一致,计量单位是否统一,如不一致应作出调整。2.确定平衡表的形式。平衡表根据平衡的内容、平衡的数量关系、项目的排列形式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选择何种形式应考虑研究的目的而定。3.确定项目的排列顺序。平衡数列(表)中的项目排列,应根据平衡关系式中的项目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一般是先收入项目,后支出项目。4.编制平衡表。平衡表编制时,一般应进行项目的试算平衡,如不平衡,应查明原因,作出调整,某些平衡表亦可设置平衡差来反映。,45,48 统计表的设计,481 统计表的概念与构成 统计表是以纵横交叉的线条所绘制的表格来表现统计资料的一种形式。用统计表表现统计资料有两大优点:一是能有条理性、系统地排列统计资料,使人阅读时一目了然,印象深刻;二是能合理地、科学地组织统计资料,便于人们阅读时对照比较。(一)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指标数值四个部分构成。如表424。1总标题。统计表的名称、概括统计表的内容,写在表的上端中部。,46,2横行标题。横行的名称、即各组的名称,写在表的左方。3纵栏标题。纵栏的名称,即变量或指标名称,写在表的上方。4指标数值。列在横行标题和纵栏标题的交叉对应处。,47,48,(二)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主词和宾词两大部分构成。1主词。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的各个总体单位或组别的名称。2宾词。统计表所要说明的统计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主词列在横行标题的位置,宾词中的指标名称列在纵栏标题的位置。有时为了编排合理和阅读方便的需要,宾词和主词可以互换位置。,49,482 统计表的分类,1、按作用分,广义的统计表有调查表,汇总整理表,分析表三种。2、按统计数列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品质数列表、变量数列表、时间数列表、空间数列表,相关数列表,平衡数列表。3、按分组情况不同,可分为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和复合分组表。,50,483 统计表的设计,设计统计表必须遵循科学、实用、简练、美观的原则。(一)统计表形式的设计 1统计表应设计成由纵横条交叉组成的长方形表格,长宽之间应保持适当的比例。2统计表上、下两端的端线应以粗线或双线绘制,表中其他线条一般应以细线绘制。统计表左、右两端习惯上均不划线,采用不封闭的“开口”表式。3统计表各横行如需合计时,一般应将合计列在最后一行,并在合计之上划一细线。各纵栏如需合计时,一般应将合计列在最前一栏。,51,4.将复合分组列在横行标题时,应在第一次分组的各组组别下后退一、二字填写第二次分组的组别。5统计表纵栏较多时,为便于阅读,可按栏次编号。(二)统计表内容的设计 1总标题应当用简练而又准确的文字来表述统计资料的内容,以及资料所属的空间和时间范围。2主词和宾词之间必须遵守相互对应的原则,以便表明统计表中任一指数值反映的量所属的社会经济性质及其限定的时间、空间和条件。3.主词之间或宾词之间的次序,应当按照时间先近、数量大小、空间位置次序编排。,52,4.表中所有指标都以同一单位计量时,应将计量单位写在表的右上方。当各纵栏指标的计量单位不同时,则应将计量单位标写在各纵栏标题的下方或右侧,用半圆括号括起来。当同一横行用同一计量单位,而各行的计量单位不同时,则可在横行标题后添列一计量单位栏,用以表示横行计量单位。(三)统计表制表技术要求 1文字应书写工整,字迹清晰;数字应填写整齐、数位对齐。2当数字为0时要写出来,某格中不应有数字时,要用符号“一”表示出来,当缺某项数字或因数值小可略而不计时,用符号“”表示;当某项数字资料可免填时,,53,用符号“X”表示。统计数字部分不应留空白。当某些数值与上、下、左、右的数值相同时,亦应填写该数值,不得用“同上”、“同左”等代替。3对某些需要特殊说明的统计资料,应在表下加注说明。4统计表填写经审核后,制表人和主管负责人都应签明,并加盖本单位公章,以示负责。,

    注意事项

    本文(应用统计学第4章统计资料整理.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