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太阳病辨证论治-概述-汗法禁例.ppt

    • 资源ID:6564010       资源大小:234.16KB        全文页数:6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太阳病辨证论治-概述-汗法禁例.ppt

    ,第一章 太阳病辨证论治,概论一、太阳生理:,抗御外邪入侵(人身屏障)调节汗液排泄管理水液代谢(膀胱州都之官)太阳之气又言表气(部位)卫气(功能),太阳之气与下列脏腑相关:,肾-肾阳温煦(肾与膀胱相表里)胃-胃中津气滋养肺-肺气宣发与敷布。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起于目内目此,上头行项,夹脊,行人身之背。,二、太阳病理,太阳病是表气受邪而致营卫失调的病变。病因:外感风寒病机:外邪袭表,正邪交争,营卫失调病位:表病性:表寒证,三、太阳病诊断与分型,诊断主要依据是脉证,经络症状为辅。主证:头痛(项强)、恶寒主脉:脉浮腑证:小便不利经络症状:项背强直挛急,分类:,太阳中风-表虚证,桂枝汤证太阳伤寒-表实证,麻黄汤证太阳温病,四、太阳病治则,本证:中风表虚证-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伤寒表实证-辛温发汗,宣肺平喘 太阳温病-辛凉解表兼证-主治方加减变证-随证治之疑似证-注意鉴别,五、太阳病转归,病愈-治疗得当,正复邪退传经-正退邪盛,病情发展 伤阳寒化传三阴 伤阴热化传阳明、少阳变证-治不如法,失治误治,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一.太阳病提纲(原文1),太阳病,病因:风寒袭表,脉:浮-正气抗邪于外,气血充盈于表(定位),证 头项强痛-经气郁遏不舒(定位)恶寒-风寒外束,表气被遏(定性),释疑:,1.为何未提发热?省文。发热是正气抗邪的反应,与脉浮机理一致。或未发热。恶寒与发热相比,恶寒更为重要,后人云“有一分恶寒,必有一分表证”恶寒起病即见,发热出现较迟。,2.二证一脉,最能揭示太阳病本质:风寒袭表,经气不利,正邪交争,营卫失调,最具诊断意义,故列为太阳病提纲证。3.必须是这组脉证同时出现。任何一个症状单独出现不一定是表证。,二、太阳病分类,太阳中风证脉证提纲。(原文2),太阳病中风证,病因:风寒袭表,证,发热-气血外达,正邪相争 汗出-卫外不固,营阴失守 恶风-汗出肌疏,不胜风寒,脉(浮)缓:肌腠被伤,经气外泄,营阴不足,病理性汗出,不能与使用发汗药引起的汗出相提并论。病理特点:感受风寒,卫气受伤,营阴失守临床特点:初起即见发热,但体温不高,怕冷不甚而恶风,汗自出。,太阳伤寒证主要脉证(原文3),太阳伤寒证,病因:寒邪袭表,证,发热 体质较强者,恶寒与发热并见 体质较弱者,先恶寒后发热必恶寒-不论发热与否,必先见恶寒-卫阳被遏 体痛-寒邪外束,经脉受阻,运行不畅 呕逆-毛窍壅滞,卫气不通,胃气上逆,脉:阴阳俱紧 寒邪束表,肌腠收缩,寸尺两部 脉来绷急,释疑:,原文条均不提“太阳之为病.”,而提“太阳病,名为”第1条为提纲证,条为太阳病分类。凡见脉紧必无汗,故“汗不出”当为太阳表实证的辨证要点。临床特点:发热较迟,体温较高,恶寒亦甚,皮肤干热。病理特点:风寒袭表,腠理致密,卫阳被遏,营阴郁滞,太阳温病的脉证提纲及误治后变证(原文6),病证,病因,脉证特点,治则,后果,中风伤寒,风寒,发热恶寒口不渴,汗出脉浮缓,无汗脉浮紧,解肌祛风,辛温发汗,伤阳,温病,温热,发热不恶寒口渴,脉浮数,辛凉解表,伤阴,误治后变证:,误汗(病位在心肺),身灼热-津伤热盛 脉阴阳俱浮-热邪充斥于表,气血外应 自汗出-热盛迫津外泄 身重-热伤津气 多眠睡-热扰心神 鼻息必鼾-邪热上壅,肺窍不利 语言难出-心神被扰(心主言,舌为苗窍),误下(病位在肾),小便不利-热夺阴液,化源枯竭直视-热盛阴伤动风失溲-热扰神明(二便自遗),误火(病位在肝),微发黄色-火热之邪加于温热,熏灼肝胆,胆汁外泄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热动肝风,水不涵木。,一逆尚引日:一次误治,尚有图治之机,再逆促命期:再次误治,促其寿命夭亡。,三、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辨外感病阴阳两大证型及愈期的判断(原文7)病发于阳:发热恶寒-太阳中风,愈期-七日病发于阴:无热恶寒-太阳伤寒,愈期-六日,四、辨太阳病传变与否,(原文4)依据脉证,判断太阳病传与不传 历代有不同说法认为颇欲吐是少阳主证、躁烦是阳明主证-病传少阳、阳明欲吐与躁烦看成阳明热证-邪传阳明欲吐不吐与躁动不安为少阴阴寒极盛-邪传少阴欲知是否传变,则需以脉证为依据,(原文5)承上条,再论太阳病不传变,伤寒有一日传变者伤寒亦有二三日不传者不拘于发病日数的多寡,以脉证为依据。,太阳病有自愈之机及预防传经之法(原文8),“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自限性疾病有可能自愈,文中仅举出头痛一证,临床当与发热恶寒项强脉浮等证合参 太阳病病情若有向里发展之势,可先安未受邪之地。针足阳明经穴,疏通经气,振奋胃阳,扶正却邪,防止传经之变。,预测太阳病邪解后病愈日期(原文10),太阳病余邪未清,或正气未复,不必再药只需休息调养,待正渐复,邪渐去,便可全愈十二日,为约略之词,不可拘泥,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一、中风表虚证(一)桂枝汤证 原文12 分析:论述了桂枝汤证的主要症状与基本病机及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太阳中风(包括1、2条脉证),脉,阳浮-轻取浮阴弱-重按弱,病机,阳浮:热自发-卫强,抗邪于外而发热 阴弱:汗自出-营弱,不能内守而汗出。,主证,嗇嗇恶寒-汗出窍开,遇寒则恶淅淅恶风-自汗营弱,遇风则恶翕翕发热-正气抗邪,体温不高,辅证,鼻鸣-肺气不利而鼻塞干呕-胃气不降,治疗,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服法:,药后啜粥 温覆微汗 获效停服 未效守方 药后禁口,进一步讨论桂枝汤证的主证(原文13),太阳病-泛指一切表证头痛、发热、恶风-表证共有证象汗出-为桂枝汤独具之证。,补述太阳中风的病因病机及证治(原文95),太阳病,证-发热汗出病机 营弱 卫强病因-风邪偏盛治疗-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卫气浮盛于外营阴不能内守,汗出,太阳中风证,邪气较重,当针药并用的治法(原文24),反烦不解者-邪气较重,初服桂枝汤,正气得药力之助,正邪搏击治-针药并用。,太阳病脉象浮弱者,宜用桂枝汤(原文42),太阳病,证:外证未解-头痛发热恶风寒等证犹在,脉,浮弱,浮缓-阳浮而阴弱浮弱-体弱不任峻汗,治:当以汗解-解肌祛风方:宜桂枝汤,太阳病宜汗忌下的治疗原则(原文44),表里同病 先表后里 表里同治,不可单用攻下法,太阳病汗下后,病仍在表,未成变证,仍当解表(原文45条),太阳病,误治,先发汗不解-汗不如法,而复下之-误用攻下,目前情况:脉浮,病不愈原因: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诊断:今脉浮,故在外-表证仍在,治疗-当须解外-宜桂枝汤(轻汗),太阳病误下后,其气上冲的治法(原文15),太阳病,误治-下转归,其气上冲-正未伤,抗邪于外,表证仍在-桂枝汤若不上冲-正已伤,外邪内陷,变生他病-不可与桂枝汤,太阳伤寒发汗后,余邪未尽仍宜汗解的治法(原文57),病人,原发病-太阳伤寒证治疗经过-发汗已解 服麻黄汤 伤寒 脉证已愈目前表现-半日许复烦 余邪未尽,移时复发 汗出肌疏,复感风寒 脉浮数-发热使然 治疗-可更发汗-再次发汗,但改变其手段 方-宜桂枝汤-轻汗,病常自汗出的病理和治疗(原文53),病人,证-常自汗出 因-营气自和,卫气不谐-即营卫失调 治-使营卫协调-宜桂枝汤,时发热自汗出的病理和证治(原文54),病人,证 脏无他病-在内之脏腑无病 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病系在外 因:卫气不和-营卫不协调 治:先其时发汗-在发热自汗出之前-服药 方:宜桂枝汤,主症,病理,病证特点,病机区别,53条,54条,自汗,营卫不和,关键在卫气,常自汗出,无他症,时发热自汗出,卫气虚弱不能固外(开而不阖),卫虚,发散阳热功能降低阳郁肌表(阖而不开),卫阳不足自汗症,服药有二种情况:,无发热,但常自汗出者:表阳虚不能外固-温复卫阳,其汗自止(不拘时)时发热,自汗出者 卫阳虚郁,郁久生热,营阴受迫-应在未发热之前服桂枝汤-温通卫阳,其汗自止。,桂枝汤调营卫-调气血-调阴阳(适应证共13条),1太阳中风证2表证或汗或下,而外证未解,需再汗者3太阳病,六七日不大便,小便清者4杂病中,脏无他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5霍乱病里和而表未解,身痛不休者,(二)桂枝汤禁例,湿热、阳热、脓毒内伏者(17、19)伤寒表实证(16),(三)桂枝汤证兼证,1桂枝加葛根汤证太阳中风兼经气不舒的证治(原文14),太阳病,因:风寒之邪侵入太阳经输 证:项背强几几(体征)-邪犯经输 津液受阻,经脉失养 反汗出-经气受阻,无般无汗,今有汗,故言“反”恶风-腠理开,毛窍松治:桂枝加葛根汤-解肌祛风兼通经脉之津气,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原文43),太阳病,误治-下之 证-表未解,微喘-外邪迫肺 治-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解肌祛风,降逆平喘。,外感风寒引发宿疾喘息的证治(原文18),喘家患太阳病,喘家-素有喘疾作桂枝汤-解肌祛风以治新感加厚朴杏子佳-降气宣喘,3桂枝加附子汤证(原文20),太阳病兼阳虚漏汗的证治,太阳病,因:发汗-汗不如法,太过,证,遂漏不止-卫阳受伤,营阴渗泄恶风-卫伤,表邪未解小便难(量少不畅)-汗多于外,阴亏于内 四肢微急(轻度拘急)难以屈伸,阳虚不能温煦阴伤失于濡养,治:桂枝加附子汤-扶阳解表。,4桂枝去芍药汤证(原文21),太阳病误下致表邪不解兼胸阳不振的证治,太阳病(原发病),病因:误下,脉:促-表邪内陷,郁而不伸,正邪相争,证,表证仍在-恶寒发热汗出或无汗胸满(胸闷不适)-邪陷胸中 胸阳被遏,治:桂枝去芍药汤-解肌祛风,宣通阳气,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原文22),太阳病误下,胸阳受损表邪未解的证治,太阳病,病因:误下,证(体质较弱者),脉微-阳虚较甚,无力鼓动血脉恶寒甚-表证未罢,加之阳虚胸满-胸阳不足,外邪欲陷 正邪相争表证仍在-头项强痛等,治: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解肌祛风 温经复阳,6桂枝新加汤证(原文62),汗后气营不足身痛的证治,病人,病因:发汗后-汗不如法,大汗伤津证:身疼痛-营气不足,筋脉失养脉:沉迟-里气内虚,营血不足治: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练习一(单选题),(一)A1型题1以下哪项不属于太阳病提纲:A头痛 B.恶寒 C.项强 D.脉浮 E.身体痛2.以下哪项不属于太阳中风脉证提纲:A.恶风 B.发热 C.汗出 D.脉缓 E.头痛3.以下哪项不属于太阳伤寒证必见之证:A.发热 B.恶寒 C.体痛 D.呕逆 E.脉紧4.太阳中风之“脉缓”是指:A.怠慢迟缓 B.脉沉弱 C.松驰 D.柔缓而不紧急 E.脉细弱,5.“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之“阴阳”指:A.表证与里证 B.三阴证与三阳证 C.实证与虚证 D.新病与痼疾 E.寒证与热证6太阳中风证发热的特点是:A蒸蒸发热 B.翕翕发热 C.时发热 D.或已发热,或未发热 E.往来寒热7桂枝汤服法中,“后服小促其间”适用于:A一服后汗不出者 B.更服后又不汗者 C.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 D.病重者 E.一服汗出病差,8以下哪项不是桂枝汤的适应证:A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 B.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者 C.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 D.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 E.外证未解,脉浮弱者9太阳病,发热汗出的主要病机是:A荣弱卫强 B.卫弱荣强 C.风性疏泄 D.热迫津泄 E.卫表不固10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的病机是:A表邪内陷 B.邪热内扰 C.正虚邪扰 D.正邪搏击 E.阳郁不解,11“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的处理方法是:A.当以扶正,以小建中汤 B.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C.当以温阳,宜附子汤 D.当表里双解宜桂枝人参汤 E.当表里双解,宜麻黄附子甘草汤12“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A.麻黄汤 B.桂枝汤 C.桂枝加桂汤 D.苓桂甘枣汤 E.柴胡加龙牡汤13“伤寒发汗已,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处理原则是:A.宜辛凉解表 B.可更发汗 C.宜清泻里热 D.宜解表清热 E.宜育阴清热,14“病常自汗出者”的处理原则是:A止汗 B.发汗 C.固表 D.解表 E.收敛15桂枝加葛根汤的煎服法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啜热粥 B.温覆取汗 C.如桂枝汤将息 D.如桂枝汤禁忌 E.先煮麻黄,去上沫16关于桂枝加附子汤证的病机,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表证未除 B.阳气虚弱 C.阴亦不足 D.寒凝筋脉 E.筋脉失养,17桂枝加附子汤证之阴阳俱虚,仲景之法是:A.阴阳双补 B.扶阳以固阴 C.健中调阴阳 D.温肾以固本 E.解表以护正18桂枝去芍药汤,去芍药的理由是:A因阴液未伤 B.因无腹痛 C.芍药阴柔,有碍宣通阳气 D.更利于解表 E.无需调和营卫19“若微寒,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之“微寒”指:A轻微恶寒 B.指头寒 C.脉微恶寒 D.胸微恶寒 E.脉微弱20以下哪项不是桂枝新加汤证的辨证要点:A.身疼痛 B.脉沉迟 C.恶风寒 D.发热 E.无汗,二、伤寒表实证,(一)麻黄汤证论太阳伤寒的主要证候与治疗,太阳病(伤寒),病机: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脉:浮紧(参考原文1、3),证(八证),头痛-经脉运行不畅 发热-卫阳被遏,正邪相争 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卫阳不展 营阴郁滞 恶风-理同上 无汗-腠理闭塞 喘-肺气不宣,治:麻黄汤-辛温发汗,宣肺平喘,患太阳病多日,可能出现的三种转归(原文37),患太阳病三种转归,欲愈,脉浮细-脉趋缓和,外邪已去 嗜卧 表病初愈,正气未全复 精神疲倦。处理 令其静卧,注意观察,以待正气恢复,传少阳,胸满胁痛-邪传少阳,经气不利 处理-与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表实证仍在,脉但浮-表实证未发生变化 处理-仍与麻黄汤解表。,补述伤寒的证治及服麻黄汤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原文46),太阳病,初发病,脉:浮紧证:无汗、发热身痛病程:八九日,表证仍在治:当汗-麻黄汤主之,服药后反应及机转,服药已微除-病必减轻 目瞑、发烦 正邪交争 心烦眼花 必衄,衄乃解 阳郁化热 热伤血络,轻者,重者,太阳伤寒可自衄作解(原文47),47条与46条比较:同点:机理-太阳伤寒证得衄而解异点:一为服麻黄汤的后果(有施加因素)一是失治的后果(无施加因素),伤寒失汗致衄,乃须汗解(原文55),伤寒,脉:浮紧-表实证证(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失治:不发汗,邪无出路转化:因致衄-邪郁化热,络脉受损 表证未解治:麻黄汤,比较:,三条均有太阳伤寒表实证46条:汗-衄-解47条:未汗-衄-解55条:衄-再汗-解 总之,血汗同源,汗不解,衄乃解,麻黄汤的灵活运用(原文51、52),太阳表实证,脉浮或浮数者可发汗 比较:两条均以脉代证 51条-以脉代证,属借代笔法 52条-述可见脉象,(二)汗法禁例,阴阳气血虚、阳亢火旺、风热外感者理由:(1)发汗的机理(要素)阳加于阴谓之汗阴阳 血汗同源,气血互根-气血发汗一定会损伤阴阳、气血,故诸虚者不可用。(2)麻黄汤的性味 辛温能助热,故火旺阳亢,风热外感者不可用。,虚人外感不可发汗,应如何治疗?,(1)后世医家多主张保护正气的基础上,创立扶正解表之法。如孙思邈的滋阴发汗,张景岳的助阳发汗,李东垣的益气发汗。(2)非不可发汗,是不可辛温峻汗,如麻黄汤、大青龙汤。但桂枝汤及桂二越婢一汤之小汗还是可以选用的。,

    注意事项

    本文(太阳病辨证论治-概述-汗法禁例.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