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ppt
专题二地理新课程的背景,一、地理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二、地理课程改革的学科背景,一、地理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1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2 美国基础地理课程改革,3 英国基础地理课程改革,4 日本基础地理课程改革,5 香港基础地理课程改革,6 德国基础地理课程改革,7 我国地理教育改革的现状,8 国际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1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1)提出背景,(2)基本框架,(3)主要观点,(1)提出背景,应对社会环境问题的挑战,地理教育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受到忽视,地理教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基本框架,(3)主要观点,地理学的内涵,地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地理教育的功能与价值,地理课程与教学方法,地理教育研究课题,地理学的内涵,地理学是一门旨在解释区域特征以及人和事物在地球上出现、发展和分布情况的科学。,地理学所关注的是人与环境在特定地点和位置的相互作用。,地理学的三个视角,从时间来动态观察世界:认识地区特征以及人类和环境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从空间来观察世界:认识区域特征、人类和事物的空间分布和地域组合。,从相互作用来观察世界:认识人类与环境在特定地点和位置的相互作用。,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位置和分布,地方,人与环境的关系,空间的相互作用,区域,地理学者关注的问题,地理教育的功能与价值,A 地理与个人发展,B 地理与国际教育,C 环境及发展教育,a 知识和理解力b 技能和方法c 态度和价值观,a 知识和理解力,认识位置和地方,以便在地理架构下审视国内外的事件,理解空间的相互关系,形成对各种事件的独特认识与看法;,认识地球上的主要自然系统,以便理解各生态系统内和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按自然系统的整体性规律利用自然;,认识地球上的主要社会经济系统,以便对地方有所认识;,a 知识和理解力,认识地球上不同的人种和社会,以鉴赏人类丰富的文化;,认识作为日常活动空间的本区和国家结构及运行方式,以便广泛的参与社会生活、社会管理;,认识全球相互依存的挑战和机会,以便参与广泛的国际合作和国际交流。,b 技能和方法,利用文字、数据和符号等形式表达资料的能力;,进行实地考察、绘制地图、进行访问、理解二手资料和运用统计数据的能力;,利用信息传播和社交等技能去探究从本地到世界各地不同规模的地理课题;,提出问题、收集和组织信息、分析处理资料、发展通则、做出判断决定、解决难题的能力;,个人素质和社交能力。,c 态度和价值观,对周围的环境以及地球上各种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特征产生兴趣;,关注后代的居住和环境的质量,了解态度和价值观在作决定时的重要性;,时刻准备充分地和负责地把地理知识应用于私人、专业和公共生活上;,尊重别人的平等权利,积极寻求各种可能的方法以解决国际、国家、地区和本土的问题。,B 地理与国际教育,在各个教育阶段,都要体现国际度量和全球观念;,了解和尊重所有民族,了解他们的文化、文明、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注意到人民之间和国家之间日益增强的全球性相互依存关系;,发展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注意到个人、社团和国家之间不仅拥有权利也承担着义务;,了解国际团结和合作的必要性;,为参与解决全球性问题做好准备。,C 环境与发展教育,热爱自己的国家,并意识到自己所负有的责任;,关心周围环境和地球上的不同自然和人文特征;,欣赏自然的美,理解人类的不同生活状况;,关心环境质量、关心人类的生活状况和生命支持系统;,关注对生命及环境可持续性有益和有害的影响;,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并表明愿意发展对可持续问题的价值观;,地理教育研究课题,地理课程与教学方法,区域学习,专题学习,2 国家地理课程标准,(1)起草过程,(2)教学内容,(3)基本理念,(4)研究方法,(5)技能培养,(6)实施的原则和策略,(1)起草过程,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地理复兴”运动;,1988年,进行了地理知识的国际盖洛普调查;,乔治布什在美国2000年教育纲要首次将地理列为中小学教育的5大核心课程;,1993年,克林顿签署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以法律形式将地理列为7门必修课程之一。,(2)教学内容,A 从空间观察世界(the world in spatial terms),B 地方与区域(place and regions),C 自然系统(physical systerms),D 人文系统(human systerms),E 环境与社会(environment and society),F 地理的应用(the uses of geography),一道高考题目的思考?,(4)研究方法,野外考察法;,观察观测法;,社会调查法;,探究发现法;,脑中地图法;,文献资料法;,(3)基本理念,“地理上见多识广的人”;,维持生存,提升生活,脑中地图法(mental map),“脑中地图”法,即按照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加以适当的整理和概括,在头脑中编制的一幅“地图”,以有效地贮存和记忆各种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信息。,脑中地图法(mental map),脑中地图法(mental map),(5)技能培养,提出地理问题(asking geographic questions),获取地理信息(acquir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整理地理信息(organiz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分析地理信息(analyz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回答地理问题(answer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系统性原则;,生活性原则;,实用性原则;,问题性原则;,(6)实施的原则与策略,多元化与个性化原则;,发展性原则。,教会学生理解地理,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强调地理技能的培养和地理研究方法的掌握;,突出现代化手段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注重学习活动的形式和学习过程的主体性;,(6)实施的原则与策略,培养专业地理教师。,3 英国国家地理课程,(1)主要内容,(2)主要特点,(3)发展变化,(1)主要内容,环境地理,主要内容,(2)主要特点,对中小学阶段的地理教育进行通盘考虑和整体设计;,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目标要求从低到高,表述方式从具体到抽象;,注重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强调参与意识;,注重方法技能的培养;,教学内容以系统地理和专题学习为主、区域地理为辅;,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理学科的发展趋势。,(3)发展变化,突出社会、经济发展与地理教学的紧密联系,强化对学生新观念的培养;,采用了新的编排设计方式,使学习要求更加明确、具体;,增加了选择学习国家的自由度,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两个经济发展差异悬殊的国家,将详细的区域知识列为非必修内容;,4 日本基础地理课程改革,(1)总体要求,(2)日本的世界地理,(3)日本的中国地理,(4)日本新编地理教学大纲的特点,(1)总体要求,日本的地理教育,要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全过程,不同阶段地理学习的内容各有侧重,旨在让学生逐渐形成整体的地理思想及认识体系。,小学阶段的相关地理知识,被融合在“社会科”的课程教学之中。,初中阶段以日本地理为主,结合日本历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日本国土特点、国内各地区的地理差异及其分工联系,以及日本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高中阶段以世界地理为核心,有A、B两类教材,A类着眼于世界整体的认识,以人类面临的全球问题为核心,B类侧重世界地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作为实例开展教学。,大学阶段以地理研究为主,文学院学习人文地理,理学院学习自然地理,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分开。,(2)日本的世界地理,(2)日本的世界地理A,(2)日本的世界地理B,(2)日本的世界地理B,(2)日本的世界地理,以世界区域地理为主,着眼世界经济文化等要素的考察,将理论融合在各种区域问题的分析研究之中,具有问题探讨和研究性课程的性质。,在学习世界地理过程中,用日本人的视角和眼光来看问题,时刻注意日本与世界的联系,贯彻培养具有世界视角“日本人”的目标。,(3)日本初中中国地理,(3)日本高中中国地理,(3)日本的中国地理,侧重于中国的人口和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内容,中国的工业和农业是各类教材的核心组成部分;,采用了“中日比较”的编写方法,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差别;,文字、图表与照片相结合,形象直观地进行叙述。,(4)日本新编地理教学大纲的特点,结合身边事物学习世界地理;,突出区域性及区域联系;,加深对近邻国家的了解;,压缩经济地理,扩充文化、社会与环境的内容;,重视地理思维的养成的地理技能的学习。,5 香港基础地理课程改革,(1)香港的初中地理,(2)香港的高中地理,(1)香港的初中地理,(1)香港的初中地理,(1)香港的初中地理,(1)香港的初中地理,特别重视人文地理,教学内容占总课时的3/4;,重视全球概念的教育,并特别注意联系香港的实际;,强调概念的澄清,一些重要的概念反复出现,而要求则不断深化;,十分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初中地理课程采用了以议题为本的结构,内容以学生周围环境及世界重要的地理议题为中心;,(2)香港的高中地理,2002年香港颁布的高中课程(中四中五)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主题,以系统地理中的六个主要范畴为课题,包括了气候、地貌与内营力作用、地貌与外营力作用、农业、城市和工业。第二部分则为议题,共有五个,分别为气候异常、粮食与饥荒、可持续城市、能源的抉择及水的烦恼。,(2)香港的高中地理,2009年,香港将实施新的高中地理课程。在课程结构上分为两大部分: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在必修及选修部分里,预留了课时,让教师进行实地考察及空间数据探究。同时,无论必修还是选修部分大多采用了议题加区域的结构,但所选区域除英国、美国和萨赫勒地区外,都是我国南方的区域,其覆盖度并不是很高。,(2)香港的高中地理,(2)香港的高中地理,6 德国基础地理课程改革,(1)课程目标,(2)课程结构,(3)地理教学大纲的宗旨和建议,注重“地理学参与空间规划”和“对生态环境负责”。,课程结构是主题加区域。,主题1:环境资源可持续性;主题2:全球化一个地球;主题3:人口食物工作;主题4:多文化冲突解决冲突;主题5:信息。,(1)课程结构,(2)地理教学大纲的宗旨和建议,7 我国地理教育的现状,(1)过于强调知识传承,对能力发展重视不够;,(2)“繁、难、偏、旧”现象严重;,(3)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4)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5)整体水平偏低;,(6)与相关学科比较地位不高。,思考:地理教育应何去何从?,地理课程知识培养的特点,A过于关注地理科学概念、术语等知识点的传授,而不是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等知识网的融会贯通;,B过于关注地理知识累积的量,而不是地理知识融合的质;,C过于注重地理知识的简单再现、模仿和复制,而不是地理知识的重组与优化;,D过于重视获取地理知识的结果,而不是获取地理知识的过程及地理知识的应用与迁移。,对地理教育现状的反思,提升地理学科的地位,为中学地理教育谋求更好的发展机遇与空间。,实现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和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重新认证与体现地理学的价值与作用;,实现地理课程内容的优化与组织;,8 国际基础地理课程改革综述,(1)地理教育的国际地位逐步提升;,(2)提出新的教育理念以满足社会发展;,(3)提出适应未来发展的新目标;,(4)地理课程内容改革既保持传统又注重更新;,(5)强调专题研究和探究式学习;,(6)地理教材改革步伐加快。,(2)提出新的教育理念,国际地理大会:理解地理;,美国:生活化的地理;,德国:环境教育和环境意识;,日本:培养具有世界视角的日本人。,(3)适应未来发展的新目标,课程目标的组成和结构发生了变化;,注重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态度;,突出地理技能的培养,以技能培养的详尽要求来带动地理知识的学习。,在强调传统知识的同时,增加了新的教学内容;,强调地理技能的培养;,重视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1淡化、粗化区域知识,强化、细化地理技能;2强化目标管理和水平测试;3对野外调查、信息处理和地图运用特别重视。,1 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研究;,2 陆地表层过程和格局的综合研究;,3 自然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建设研究;,4 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人地系统的机理和调控研究;,5 地球信息科学、技术和“数字地球”研究。,二、地理课程改革的学科背景,古地理环境演变;,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变化;,减轻自然灾害;,特定区域环境定位研究;,全球环境变化的对策研究。,1全球变化涉及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