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心得体会2020最新精选【5篇】.doc
-
资源ID:65551
资源大小:19.12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心得体会2020最新精选【5篇】.doc
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心得体会2020最新精选【5篇】 2020好记者讲好故事开始了。十位优秀选手讲述的故事,是当代新闻工作者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一个缩影。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心得,供大家参考。2020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心得作为网站记者,整天为增加流量到处搜寻名人、富人、达人来吸引网民,是否因习惯了眼球效益而变得庸俗了呢?在网络这个鱼龙混杂的舆论场中,有没有一种清新的声音,让人脱离浮躁,追求崇高呢?网络的正能量在哪里?这些问题,困扰着刚刚采访完郭明义的东北新闻网新闻部副总监李理。在采访郭明义之前,李理心里在嘀咕,“传统媒体已报道了那么多,在网上写郭明义能有人看吗?会带来流量吗?”李理对网络记者这一职业认知的转变,源于郭明义精神的感动,也是记者自我反思、追求进步的一个缩影。从鞍钢回来后,“我真正懂得了支撑着他走过30多年的信念,那是来自他对共产党员这个身份的坚守。”李理坚定了自己的方向,他说他一个网站“小”记者,就是要把“大”人物郭明义的感人故事在网上传递,就是要将正能量在网络播撒。“那我该怎么办?怎样才能把老郭的精神,告诉给更多的人呢?”李理想到了微博,对,“微博需要老郭,老郭也需要微博”。20XX年3月25日,郭明义实名微博开通了。李理手把手地教他拍照片、发图片,一起商量怎么写好微博,“我要让老郭成为网上真正的红色大V。”在郭明义的微博上,晒得最多的是社会上时时发生的好人好事,甚至还让这个微博成为拯救生命的绿色通道。李理说,“我这些年的改变都与郭明义有关,而让郭明义精神在所有的网络传播平台上彰显,就是我回报给老郭的成果”。李理说他的阵地就是在网络上,“让信念和情怀、善良和感动、奉献与执着闪动在微信上、烙印在微电影中、定格在网上展馆里。这是我乃至每一个网络新闻人不变的使命。”李理和郭明义携手,网络和正能量携手,网络记者始终坚守责任,宣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网络必将处处是明媚的晴朗天。2020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心得2这里有粗犷的皖北汉子,这里有温润的江南姑娘;这里有刚入行不久的新人,这里有在一线耕耘几十年的老同志。他们都有一个铿锵的名字“新闻记者”。 9月29日,在全省“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的舞台上,来自全省各新闻单位的24名记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观众们带来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传递新闻背后的正能量。“温暖”“温度”“爱”“情义”这几个词成为本次比赛中选手们提及最多的关键词。一位选手在演讲的开篇中说道:“我觉得一个好记者首先是有情有义的,这样才能真正带着一份真情去关注他聚焦的热点,去写这样的稿件,所以他的新闻才是有温度的。 ”来自安徽日报的选手丰静刚工作不久,就遇上芦山地震。这名年轻的女记者主动请缨,在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冒着余震危险写下多篇优秀报道。她在题为行走的笔尖,不竭的动力的演讲中回顾了这次难忘的采访经历,她深情总结道:“唯有行走,才能拨开纷繁复杂的表象,探索出新闻的真谛。 ”来自亳州日报的选手孟龙,激情满怀地为大家讲述了在基层挂职时,帮助当地农民卖菜、修路的真实感人故事。他说:“无论是在报社当记者,还是下基层挂职,我都牢记着自己的责任;无论是在干啥,都不能忘记,记者就是随时要付出、随时待出发! ”记者在付出的同时,也收获了自身的成熟。来自池州广播电视台的选手丁瑶说,她在帮助一对农村老人成功实现免费办理公交卡的过程中,学会了什么是公平,不轻言放弃。记者们讲述的故事都来自农村、厂矿、街头等基层,生动展现了新闻记者践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决心。来自安徽广播电视台的选手任良韵说:“这是一次充满正能量的比赛。参赛选手们不管是比自己年长的还是年轻的,都始终在自己的岗位上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是吸引我们的共同力量,它鼓励着我们一直往前走。 ”现场观众、宣城广播电视台记者陈延表示,这次演讲比赛展现了新闻背后的真善美,聆听演讲也让他受到很多启发和教育,对自身的业务素养也是一种提升。2020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心得3“同学们,你们是否清楚,当今的工人是什么样?也许有的人从没认真观察过他们。”“与恐龙同时期的长江中华鲟,真的要在我们的时代走到生死存亡的关头吗?”精彩的演讲吸引着听众的目光,会场有时传来阵阵惊讶、感慨的声音,有时陷入寂静的集体思考。16日下午,中宣部、中国记协组织的第三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在中国记协、北京市委和北京大学3个会场同时举办首轮报告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4所高校新闻专业的200余名学生,聚集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术报告厅,迎来他们期待已久的记者巡讲团第三组成员。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记者代表向听众讲述了他们新闻工作中的真实经历和切身感受。驻外记者与外国反华报道的博弈交锋,科考队连续3年寻找中华鲟产卵地,北京20XX年“721”特大暴雨时地铁司机应急的感人行动他们讲述的大江南北、各行各业奋斗进取、感人至深的故事,构筑出一幅幅精彩中国、自信中国的图景。“是什么让你们为社会、为自然、为生命发声?”“大学生支教团队还能为大凉山的孩子做些什么?”演讲结束后,大学生们不停追问演讲记者。演讲会不仅启发了他们对国家和社会更为深入的思考,而且让他们对新闻事业充满敬意。北京大学学生李晶对演讲记者表示:“你们的家国情怀,坚定了我努力学习新闻、今后争做新闻人的信心!”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记者穆克非则以这样的职业感受与现场的新闻学子交流:“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才会沉淀多少真情。心沉下去,沉到各个地方、各个行业最真实的基层、前线,你会发现新闻工作者虽然辛苦,但一定是精彩的职业,它见证着一个不断崛起的中国。”2020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心得4信仰的传承,能够推动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一生守候。光明日报社驻江苏记者站站长郑晋鸣,在30多年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一直在基层从事新闻报道工作,记录下一位又一位好人的心路历程。他说记者这条路很艰辛,但也很纯粹;他说自己半生都在流泪,却从来不后悔,也终将不后悔。20年前,郑晋鸣陪孔繁森度过了生命的最后14天,他问孔繁森:“孔书记,你为什么要二进西藏?”孔繁森说:“艰苦地区更需要人呐。”6年前,郑晋鸣问汶川大地震英雄机长邱光华:“你已退居二线了,为什么还要这么拼命地飞?”邱光华回答:“这么危难的时候,我不飞行吗?”这两位好人的英雄精神,让无数人动容,郑晋鸣说:“讲这些故事,我完全是把自己融入进去了,自己首先要感动。这些故事我都掉了好几次眼泪了,我才敢去讲。”用心、尽情,这就是郑晋鸣对记者职业精神的理解和诠释,“半辈子写好人,还是没有写完;立志一辈子做好记者,但依然在路上。”今年8月,郑晋鸣带着5个学生到连云港开山岛上住了5天,“这个岛离最近的海岸也有12海里,没有淡水、没有电。”一对夫妇一守就是28年。每天清晨,夫妇俩都会到后山升旗。郑晋鸣说,他们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好人对责任的坚守。总有这么一些好人,让人泪流满面。“我写这么一批好人,也是在激励我一生前进,激励我永葆激情,使我不会停下记者的脚步。”郑晋鸣这样说,也的确是这样做的:为了坚守岗位,他没能送父亲最后一程,第二个孩子见到他时,也已经会叫爸爸了。然而,他就是要把故事讲好、把工作做好,“记者不只是在路上,还要深入到实际中去,要会吃苦、敢吃苦、视工作如生命。”他说他山西老家有句古训:“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坚韧、敬业、奉献,这是他当记者的注脚,也是生命闪烁的光芒。2020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心得5这个季节不会春暖花开,但我却想面向大海,因为记者梦我做得太长久了,脚下坚实的土地已给了我力量。曾经我是一名教师,想着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为友,但夜深之时,总感觉有种未曾有过的力量催促自己去改变、去尝试。正是这种力量支撑着我在繁重的教学之后,每晚与孤灯相伴,在本科毕业多年之后,我坐进了向往已久的复旦课堂里。早已不再年轻的我为了练好口语,将小石子放进嘴里,所以当我在乌镇用流利的英语采访外国游客时,我知道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就如当初很多人不解地问我:当一名教师不是很好吗?放弃一切重头开始值得吗?如今依旧有很多人问我:放弃上海的一切,回到这里,会后悔吗?我只想说,对家庭我有太多的愧疚,我需要做一些补偿;对事业,我有足够的信心,在_晚报这个全新的平台上,找到自己扎实的立足点。喜欢做一名记者,只因为对于记者而言,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每天一睁开眼,我想着:哦,又是一天,一个未知的一天,这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样出门,找选题、想角度、做采访、写*,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中断、都有不可预料的情况出现,我必须时时打起精神来应对、解决,也许辛苦就在这里,挑战、诱惑也在这里。当一天结束时,我会回想着对自己说:还行,这一天我把不可能的采访完成了,我为报道找了一个很好的角度。发现自己对苦难还会感动,对不平还会愤慨,对英雄还会敬佩。每天都会有新的挑战出现,每天出门都有无数的未知等着我,只有中国演讲网做一名记者,才会让我永远与麻木无关,永远与年轻相邻。我希望当一切结束时,我也能对自己说:还行,我在记者这个行当里干得不错,我写过的几篇报道至今还有人记起。喜欢做一名记者,只因为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在这个媒体年代里,信息已变得触手可及,我们已不再仅仅是信息的采集者,这早已不是我们的第一要责,我们都应该是理想主义者,有理想者,才能先行一步。在这个媒体年代里,地球村早已来到我们的身边,我们关注着巴以冲突,谈论着禽流感,比较着卡米拉与戴安娜的风度,却常常忽视脚下的土地、身边的民众,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只有借助于媒体的力量,才能将他们的声音放大,用我们手中的话语权传递他们的声音,是我们共同的理想。所以,我从_早报来到了_晚报。在早报做财经新闻的时候,可以每次出入的是星级酒店,采访的对象不是有钱的,就是有权的,却发现感动已离我越来越远。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看着每天从这个城市角落里升腾出来的新闻:凌晨四点扫大街的环卫工、觉海寺前那张哭泣的小脸、福海云天见钱不眼开的打妹、府南花园那对善良而平凡的小店夫妇,都让我有种踩在地面的感觉。晚报从创刊至今只有十年,从改版至今只有百天,也许我们的声音还很弱小,我们的步履还不沉稳,但我们一直睁眼看着这块土地,年头这块土地上的民众,因为我们相信,有理想者,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