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的古代农业z.ppt
“经济”是什么?,“经济”economy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其意思为“管理、治理家庭财物”现在主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意义上运用,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简单的说就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本册的主题是“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内容有哪些?,三个方面:生产工具 生产手段、生产形式 经济结构、运行方式(核心为生产力的发展。),涉及的内容来说:经济活动、经济思想、经济关系、经济制度、生产力状况、及物质财富的积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进步。,历史必修古今中外的经济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经济问题是国家问题之根本。,与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相比,其主要内容有哪些呢?,必修教材基本线索和整体结构(1)纵向线索: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讲起到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再到20世纪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以及中国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结束于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的现状。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即现代化的进程。(2)横向线索:本册教材展示了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着重分析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从全球文明的角度考察世界历史,从世界各地域、民族、国家间的互动联系角度揭示人类文明的演进,即全球史观。总之,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和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如何学习经济史?从涉及的内容来说,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从知识掌握的层次看,主要包括总体特征、经济发展原因、表现及影响四大块。,学习方法点拨,国内史学界一般将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大阶段。所谓原始农业是指人类社会早期最原始、最简陋的农耕生产。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大致属于这个时期。传统农业则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为其典型形态。整个封建社会都属于传统农业。至于现代农业,一般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后出现的农业现代化,它首先发轫于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国扩散。我国的现代农业一般认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形成,至今还在进程之中。,史学观点介绍,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神农氏是中国农业的始祖传说),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走向定居,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刀耕火种石器锄耕,石刀、石斧、耒耜,少量青铜农具,石器木器骨器为主,刀耕火种,排水、沤肥除草、治虫,南稻北粟,粟、稻、黍、稷、麦(五谷)桑、麻等,(最早培植水稻和粟考古;,神农氏发明农业的传说,神农氏塑像,神农尝百草,你知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五谷丰登”中的“五谷”指的是什么吗?“六畜兴旺”中的“六畜”指什么?十二生肖的出现反映了怎样的农业现象?,五谷:,粟,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变化: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农具铁犁牛耕,(“火耕”原始社会),(“耒耕”原始社会),(少量使用商周时期),(主要耕作方式),思考: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这一变化过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说明: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练习:,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 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铁犁牛耕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我们的先民最早发明的下列农具是用于()A.松土 B.播种 C.收割 D.割草,C,A,练习:,3、我国古代的耕作方式“耜耕”比“火耕“进步,主要表现()土地挖的深 土地翻的松土壤的熟化过程加快 耜耕的土地可以多种一两年 A.B.C.D.,A,什么是“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和主要耕作方式。具体说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或劳动,采用新的技术措施,进行精致的耕作,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为什么要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是个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与不利的自然条件的斗争中所创造出的巧妙的农艺与中国地主制下农民是分散的小土地经营,有着较多的人身自由和经营自主权有关与逐步形成的由局部到全国性的人多地少的格局有关。,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工具的进步,(1)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2)西汉时的耦犁与犁壁,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改进和进一步推广(3)隋唐时江东出现曲辕犁,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世所沿用.,开始使用和逐步推广,完善阶段,2、精耕细作的体现,铁犁牛耕,垄作法(耕作方法),都江堰,耦犁、犁壁耧车(改进),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耕作技术),代田法(耕作方法),漕渠、白渠、龙首渠,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曲辕犁(完善),一年两熟、,一年一熟,(开始),精耕细作技术日趋成熟,请你最少用两种方式对下列农具加以分类,西汉,商周,商周,曹魏,宋朝,唐朝,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探究一:我国古代农具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提示:从材质、制造工艺、牵引动力等方面概括)如何认识古代农耕工具改进的问题?,从材质方面看,从最初的石、骨、木、蚌器等到后来的青铜、铁等金属农具;从制造工艺方面看,从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铸造;从牵引动力方面看,从人力操作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牵引。,三、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基本模式,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4、特点:,商周,土地国有集体耕作春秋战国,个体耕作,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Yun)。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合作探究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这一生产模式有什么特点?,“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1)结合材料一、二,上面反映的古代农业生产模式是什么?,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基本特征;分散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封闭性),负担沉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脆弱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落后性),(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的兴修(根本原因),生产关系的调整:政府要减轻对农民的剥削,优越的自然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我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运用;,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6、破产:,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廉价商品大量涌入,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从生产规模和分户经营看,我们今天的农民依然以小规模的一家一户进行经营和生活,本质上仍属于小农经济;但其性质又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经济并不是完全封闭的,而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下的小农经济。,探究三:我们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是不是小农经济?,【名师点拨】小农经济,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探究四: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从农业起源、农业结构、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基本模式和土地制度等角度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铁犁牛耕为主;,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思考讨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对我们今天解决“三农问题”有何启发?,农业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人民的辛勤劳动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尤其是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变“靠天吃饭”的现状。消除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的隐患,确保中国人的生存问题,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切实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经济要与保护环境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易错知识点1.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2.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适应水田和各种土壤的精耕细作。3进行精耕细作,并不能说提高了劳动效率。,高考大揭密-选择题易错分析,答案C,2.不能把握材料主旨而臆断(2010年浙江卷)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诊断补偿:题干材料中的“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A项正确。“卖新丝”“粜新谷”,反映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C项正确。“新丝”是手工业品,“新谷”是农作物,反映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土地问题,故B项错误。防范此类错误就要对题干材料通览整体,不可仅据一词一句妄下结论,应立足各种信息综合推论.答案:B,考情分析中国古代农业命题角度主要有:(1)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土地制度和农业发展的状况;(2)对小农经济的理解以及与古代政治制度、古代文化思想之间的关系。,农耕文明与三农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的“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城乡差异、农民工问题、农村体制改革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否则将影响改革的进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专题叙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三农”问题的解决迎来了历史新机遇。以“三农”问题为命题切入点,联系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值得关注的命题视角。,考向一 热点追踪,高考例析(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卷)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由诗句“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可知A项说法正确;由诗句“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可知C项说法正确;从农民卖丝可知D项说法正确。诗句无法体现土地兼并严重,B项不正确,符合题意。【答案】B,尝试命题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解析:选B。依据材料分析可知,用土地、五谷代指国家,由此看出农业的重要地位,因此答案为B。,尝试命题2(2010年曲阜期末测试)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有许多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解析:选B。材料体现了农业应重视气候、施肥、节气等因素,是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表现,答案为B。,以文明史观看男耕女织的美妙传说从文明史观的视角分析,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耕文明闻名于世,中国人在农业方面的创造,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牛郎织女的传说在山东沂源得到了完美的诠释,这是农耕文明的一个缩影。农耕文明,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受封建思想束缚,闭关自守;其发展的后期,越来越限制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考向二 关注新史观,高考例析(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卷)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图一是汉代的二牛抬杠的耕作图,使用的是直犁;图二反映的是唐代江南地区出现的曲辕犁。曲辕犁相对于直犁具有深耕、易碎土等优点。故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耕犁技术的成熟,B项符合题意。铁犁牛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A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D项与题意无关。【答案】B,A这是把传说与现实生活中的民生结合起来的实证B沂源县具有符合牛郎织女爱情文化发源地的主要条件C沂源先民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把牛郎织女的传说演绎成了一个地方的信仰D牛郎村所沿袭的习俗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农耕文明无关。解析:选D。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沂源县牛郎村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与农耕文明相关。D项表述不正确。,尝试命题4阅读下列材料: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题的词句、对联、图案非常丰富。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文艺表现形式,它们与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文化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反映了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请回答:(1)我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题的图案巧妙地运用动植物、人物、器物等,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把莲花和金鱼放在一起,寓意为“连年有余”;把麦穗与花瓶结合在一起,寓意为“岁岁平安”等。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任选三幅图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每幅图的寓意。,(2)在小农经济背景下,反映“吉祥”内容的诗句、对联非常丰富,试举三例。如:瑞雪兆丰年。(3)简述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4)如何看待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祈求吉祥的现象?,解析:第(1)问要注意结合图示说明指出每幅图的寓意;第(2)问为开放型答案;第(3)问要根据所学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特点回答;第(4)问应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方面分析说明。,答案:(1)图一:松鹤延年或松鹤长春;图二:喜上眉梢或双喜临门;图三:四季平安或月月平安;图四:吉祥如意或如意吉祥。(2)五谷丰登、家和万事兴、风调雨顺;人勤春来早,家和喜事多等。(3)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精耕细作。(4)反映了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它是一种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