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类型的环境影响评价.ppt
,第七章 其他类型的环境影响评价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白晓燕2011.5,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特点(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指在特定的区域、特定的时间内有计划进行的一系列重大开发活动,其特征:(1)占地面积大,一般在1平方公里以上;(2)性质复杂:一般涉及多种行业;(3)管理层次多;(4)不确定因素多;(5)环境影响范围大,程度深;(6)有条件实施污染物集中控制和治理。,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二)特点广泛性和复杂性、战略性、不确定性、评价时间的超前性、评价方法多样化、更强调社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三)主要类型流域开发、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旧区改建等四种类型。,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二、原则、目的及意义(一)区域环评的原则同一性原则(规划和环评同时进行)、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战略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二)目的通过对开发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完善区域开发活动规划,保证区域开发的可持续性发展。(三)意义避免重大决策失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破坏;合理布局、入区项目的筛选提供决策依据;有助于了解区域的环境状况和区域开发带的环境问题,有助于总量控制规划和建立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可作为单项入区项目审批依据和区域内单项工程评价的基础和依据。,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三、工作程序与内容(一)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和报告书编写阶段。(二)区域环评的基本内容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与评价开发区的选址合理性分析开发区的总体布局合理性分析开发区规模与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区域开发土地利用与生态适宜度分析拟定开发区环境管理体系规划,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四、区域环境容量分析(一)环境容量的概念环境容量是按环境质量标准确定的一定范围的环境所能承纳的最大污染物负荷总量。(二)环境容量的类型区域环境容量和要素环境环境容量。,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五、区域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一)总量控制的概念和分类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指令性总量、标准总量和环境容量总量。(二)技术路线资源问题是首要问题。重点应分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见P220。,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三)区域开发主要资源预测1.资源预测方法:人均资源消费法、分部门资源消费法、时间序列法、投入产出法和弹性系数法。弹性系数法:,Qwi:资源消耗总量;Q0:基年资源消耗总量;K:经济增长速度;Ni:资源消耗弹性系数;t:规划期年限。,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2.能流分析能流平衡网络图,能源的输入、能源的集中转换与加工、能源的输送与分配、能源的最终使用。重点是煤的转换:煤-电、煤-热、煤-焦炭、煤-煤制品、煤-煤(分配)。通过集中转换后,有流携带的污染物总量将小于输入端污染物总量,反映了能源系统的先进程度和污染控制能力。,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3.水流分析资源开采、水的使用、污水产生与排放、分散处理或集中处理、向受纳水体排放与回用等阶段。开采阶段重点分析水资源开发极限和水资源开发带来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如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地面水径流减小、海水上溯和土壤盐渍化、水资源分配的合理性。使用阶段重点分析用水系数。,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四)区域发展环境污染总量控制分析1.区域主要污染物总量测算国家规定的总量控制指标共12项:As、Cd、Hg、Pb、CN-、Cr6+、COD、石油类、SO2、烟尘、粉尘、工业固体废物。需要预测的污染物主要是SO2、烟尘和COD。2.总量合理分配分析可以采用等比例分配方法计算。P2243.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措施技术经济分析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4.预测总量的环境影响分析必须满足环境质量的要求。,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六、开发区土地利用评价(一)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1.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环境系统的组成物质在数量上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在空间上有定的分布规律,所以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在定的限度,存在一定的阈值,这一阈值称为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时间,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2.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对象和内容(1)研究对象:区域社会结构区域环境结构系统。(2)研究内容: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区域环境承载力大小表征模型及求解、区域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估、与区域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的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向、规模和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的对策措施。3.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自然资源供给类指标,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社会条件支持类指标,如经济实力、公用设施、交通条件等;污染承受能力类指标:如污染物的迁移、扩散和转化能力,绿化状况等。,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二)开发区土地利用和生态适宜度分析1.土地利用适宜度分析土地利用适宜性分析过程:,图7-1 土地使用适宜性分析过程图,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1)环境敏感区的确定表7-1 环境敏感区的确定,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2)土地利用适宜性分析过程确定土地利用类型。可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或区域规划。环境潜能分析。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类别、需求以及环境潜能的关系,了解环境特性对不同土地开发行为所具有的发展潜力。环境限制分析。发展限制是指土地利用过程中由于不当开发活动或不合理的利用行为所导致的环境负效应。土地利用适宜性分析。土地利用适宜性分析是综合上面环境潜能与环境限制的分析结果,将环境潜能图与环境限制图进行叠加,从而可将上述假设条件下的土地使用适宜性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综合分析。针对前述各种土地利用适宜性表作综合分析,以比较区域中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适宜分析,并进行社会、经济评价。2.生态适宜度分析(1)选择生态因子。分析方法是选择能够准确描述(影响)土地用途的生态因子,通过多种生态因子的评价,得出综合评价值。生态因子必须是对所确定的土地利用目的影响最大的因素。(2)单因子分级评分。对特种土地利用目的所选择的生态因子在综合分析前,必须先进行单因子分级评分。,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该生态因子对给定土地利用目的生态作用和影响程度。城市生态的基本特征。在进行单因子分级评分时,要充分考虑城市大环境的特征,各类用地的单因子分级体现城市的生态特点。生态适宜度分析。在各单因子分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各种用地形式的综合适宜度分析。直接叠加。加权叠加。,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因子:人口密度、地表水、地下水、土地利用现状、环境空气、风向等。3.区域开发方案合理性分析(1)区域开发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一致性分析:根据开发区性质,结合环境条件分析其选址的合理性。(2)开发区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合理性分析。内部布局或功能分区的合理性。工业区用地布局的合理性分析:A:工业用地与其他用地关系分析:工业用地与其他用地关系合理性分析应考虑:是否与居住区等用地混杂;污染重的工业是否布置在开发区小风风频出现最多的风向。,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B:工业用地内部合理性分析:工业用地内部的合理布置既可以有利于生产协作,同时也可减少不良影响,有利于保护环境。企业间的组合是否有利于综合利用;相互干扰或易产生二次污染的企业是否分开;是否将污染较重工业布置在远离居住区一端。交通布局的合理性分析:A:根据不同交通运输及其特点,明确分工,使人车分离,减少人流、货流的交叉;B:防止干线交通直接穿越居民区,防止迂回反复;C:开发区对交通设施,如车间等,尽可能布置在开发区边缘,对外交通路线应注意避开穿越开发区等。,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绿地系统合理性分析A:绿化面积或覆盖率B:绿化防护带的设置七、区域环境管理计划(一)机构设置与监控系统的建立1.环境管理机构与环境监测站的主要职责2.环境管理机构与监测站的人员与仪器配备3.环境监测计划(二)区域环境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1.区域环境管理指标选取的原则科学性、规范化、适应性、针对性,第一节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2.区域环境管理指标的类型(1)环境质量指标(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3)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4)相关性指标,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一、战略环境评价的兴起:对单个项目EIA局限性认识的不断加深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是SEA产生并日益受到重视的原因。(一)项目EIA的局限性项目EIA技术上的缺陷项目EIA难以考虑大尺度的环境影响(区域、国家乃至全球尺度上的影响)项目EIA未能考虑各种各样的累积影响。,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项目EIA制度上的局限性它不能有效预防高层次宏观决策的失误。许多工程项目是早前高层次宏观决策(政策、规划或计划)的具体落实,它们的EIA就成为一种微观上的被动参与性质的程序,仅是一种对其环境影响的反应性评估。它不能改变发展战略,只能对具体项目表示认可或否决,也不能指导计划向着有利于环境恢复能力的地区或远离敏感区方向发展。它不能有效预防项目本身决策的失误。由于有关项目本身的重要决策(包括项目选择、宏观布局等)在工程规划阶段已大致确定,而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其任务通常就成为确定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并由此提出防治措施,只能算作修补性努力,对项目本身重要的决策难以再作改变。,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它不能有效防止小项目决策的失误。由于评价资源的有限性,项目EIA制度通常仅能覆盖处在一定规模标准之上的大项目,而简化或省略对小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但这些小的影响累积起来,也会对环境质量造成严重的损害。它不能有效防止非项目决策的失误。很多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决策最终并不落实为工程项目,如国家的人口政策、财政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等,项目EIA对此无能为力。,表7-2 重大决策失误所致的损失,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兴起面临严重的环境威胁,随着环境政治思想的变革,人们逐渐认识到政府的一些政策和规划对环境的影响范围更广、历时更久,而且影响发生之后更难处置,特别是20世纪以来,政府行为的环境影响更加令人关注。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环境问题产生的源头就对其进行预防和控制的手段。70年代中期,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认识到单个项目EIA的不足,开始将EIA扩展到计划、规划层次;80年代中期,又将EIA扩展到政策层次,这样就出现了许多特定的环境评价层次,如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计划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等。,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20世纪80年中后期,英国的一些EIA研究中心的学者(如Wood、Lee等)提出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的术语,得到各国学者的响应。SEA的出现可以认为是EIA进入第二代的标志,是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第二步。,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三)SEA的概念:战略环境评价(SEA)是对政策、计划或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负有公共责任的决策中(Therivel,1992)。换句话说,战略环境评价(SEA)是EIA在政策、计划和规划层次上的应用,它是在 PPP层次上及早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决策和规划手段。,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能够考虑在项目EIA中所不能考虑或难以有效考虑的影响类型。一些可能有重大环境影响的PPP并不直接与具体的工程项目相联系,它们的影响必须依靠SEA来评价,如非经济部门的发展规划、各种社会经济政策等。大尺度影响及累积影响是单个项目EIA所难以处理的影响类型,它们更适合于在高层次的SEA考虑。因此,可以确保每种不同的环境影响在不同的层次都能得到适当的考虑。,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二、SEA与项目EIA的关系(一)层次关系:见图7-2和图7-3。(二)相似之处:见图7-4。(三)不同之处从评价内容上:过去EIA工作重点主要放在环境要素的污染浓度变化值的精确计算和预测研究上,以求得浓度预测值,再结合环境标准用某种数学方法,进行一定处理,得出某些评价指标,从而进行EIA,并以此评价结果对项目建设或区域开发提出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与建议。但是没有对环境要素中某种污染物浓度预测之所具有的社会经济含义进行解释、分析、说明。SEA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污染物预测值的社会经济含义,把环境污染问题与社会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客观地评定和衡量发展战略的社会经济价值及其对环境造成的损失,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最大化。从评价程序上:SEA的法律依据和管理程序远不如EIA健全,需要加强和完善。从评价方法上:见表7-2。,图7-2 SEA和EIA的层次关系,表7-3 行动计划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层次关系,图7-3 SEA和EIA的相似之处,表7-4 SEA与EIA的不同之处,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三、SEA的研究发展现状(一)SEA的原则在早期阶段,灵活、充分地考虑替代政策方案,包括“不行为”(no-action or no-project);协调不同政策间的目标;考虑不同活动的综合的、间接的或者次生的影响;避免、防止或预防不利的环境影响;对不公开的政策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SEA上一层次中评价的问题和影响,将不在下一层次中考虑,以免浪费时间和经费;提供公开的和可权衡的决策框架;在政策方案的建立、评估和选择中,应用诸如可持续发展和预警之类的环境原则。,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三、SEA的研究发展现状(二)SEA报告的内容SEA的必要性和目标政策、计划和规划(PPPs)的目标,影响SEA现存的政策和法规;影响范围、过程及其结论;替代方案及选择的替代方案的合理性分析;环境现状描述推荐的政策、计划和规划及其替代方案对环境的影响;减缓措施;编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编写者及其咨询机构公众参与报告的非技术总结,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三)SEA方法学研究发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USHUD,1991)和政策评价和环境(DOE,1991)对SEA方法学进行总结,步骤如下:分析是否需要SEA;制定工作程序;确定PPPs的目标;划定SEA的范围;环境分析;建立环境数据库;影响评估;提出建议与编写SEA报告;监测反馈。,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三)SEA方法学研究发展确定哪种战略需要SEA时,可用列表法(欧共体、荷兰)和定义法(美国)。对环境影响重要性的评价可采用列表法、覆盖法、景观评价技术和同环境机构磋商等方法。替代方案的评价方法可采用专家经验评估、费用-效益分析、目标矩阵分析。影响预测技术可采用航空照片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资源和废弃物相关分析、事故和不确定性分析、同其他机构磋商等方法。我国的一些学者提出了综合集成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学的基本构想。,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三、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的实践SEA思想的源头一般认为是美国的NEPA。即将实施的欧盟SEA指令被认为是一个重大突破,它将统一各成员国在规划和计划层次上的SEA程序。在欧盟层次上已经开展了一些部门性的SEA,如1996-1998年开展的跨欧交通网(Trans-European transport Network,TEN)的SEA研究。,表7-5 SEA重大里程碑,表7-6 世界各地SEA进展情况(截至1999),表7-6 世界各地SEA进展情况(截至1999),表7-6 世界各地SEA进展情况(截至1999),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一)SEA实践的特点从地域上看,研究和实践开展得最集中最普遍的是西欧。从层次上看,规划、计划层次上的SEA要明显多于政策层次上的SEA。从类型上看,区域开发(土地利用)、交通、能源、水资源、废物处理等是开展SEA较多的领域,尤其是区域土地利用或开发规划,而工业、农业、渔业、林业等领域的开展相对较少。,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二)SEA实践中存在问题(1)SEA的进展仍然缓慢,存在着各方面的障碍。在概念认识上,对SEA概念的认识无论是决策者、公众还是评价工作者都还比较模糊,受现有的项目EIA影响较大。在组织机构上,政府部门长期分割和封闭地运作,要开展SEA就需要对外界开放并与其它部门合作,并且建立一套明晰的交流报告和责任划分机制,这样的改革面临着部门的惰性甚至抵制。在方法技术上,可持续发展目标及指标还不清楚,处理不确定性的困难以及缺乏一致的方法学框架等使得SEA显得不太可靠。,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在政治意愿上,SEA将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纳入评价对象范围之中,使得SEA成为政府自身的一种行为约束监督机制;其次,政府也需要解决当前的紧迫问题,环境问题在议事日程上并不优先,而且SEA的费用由公共财政支付,减少了用于其它地方的投入,加之评价结论的不确定性程度高,对政府而言评价所获得的短期直接效益不明显;SEA的引入还有可能打乱原有的PPP制定过程,破坏长期以来形成的权力平衡;公众对高层次决策比较陌生,推动SEA的要求也不太积极,这些都使得政府缺乏政治意愿进行SEA。,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2)已开展的SEA有效性不高某些建立的SEA体系不能发挥作用。例如英国的政策环境评估(PAE),自1990年提出以来,由于缺乏政治意愿推动、非强制性、缺乏政府对外监督及技术争议等原因,几年来没有得到应用。SEA的成果在决策时不能确保得到考虑。决策者既不愿意及早开展SEA,认为这将限制政治选择,也不愿意在决策时考虑SEA的结论,目前还缺乏自上而下的监督机制来约束决策者的行动。,第二节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多数情况下是起规划手段的作用。也就是说,SEA通常是对已完成(或已接近完成)的决策方案进行环境影响的预测评价,并提出环境影响的防治措施,是一种“决策后评价”,改进决策,实现综合决策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也没有开发出面向综合决策的SEA工作程序及评价方法。SEA本身的质量还有欠缺。例如战略性体现不足,在SEA层次过多讨论应该在后续评价中的问题;使用方法技术引起争议,过于复杂或简化等。,第三节 累积环境影响评价,一、累积影响评价的概念(一)累积影响1.定义:当一项行动与其它过去、现在和可以预见的将来的行动结合在一起时所产生的对环境增加的影响。累积影响来源于连续发生在一段时间内、单独的影响很小,但集合起来影响却非常大的行动。2.累积影响的概念框架影响源(原因):人类的开发活动(单个开发项目、多个开发项目)是产生环境累积影响的主要根源。影响途径(方式)单个项目通过简单加和作用持续向环境系统释放物质或能量,如填埋在地下深层的核废料对地下水缓慢而持续的污染。单个项目通过协同作用持续向环境系统释放物质或能量,如农药残留物在生物链中的“放大作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通过加和作用(非协同作用)导致环境变化,如排入大气中的CO2和CFC尽管在大气中呈现的化学过程不同,但均会对全球气候变暖作出贡献。,第三节 累积环境影响评价,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通过协同作用导致环境变化,协同作用使得总的环境效应大于各个项目环境效应的总和,例如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影响的结果:开发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累积效应,详见表7-6。3.累积影响的特征时间累积的特征:当两个干扰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环境系统从每个干扰中恢复过来所需要的时间,就会产生时间上的累积现象,如森林砍伐速度高于林木恢复速度。空间累积的特征:当两个干扰之间的空间间据小于疏散每个干扰所需的距离时,就会产生空间上的累积现象,如大气污染烟羽的汇合。人类活动导致的特征:当人类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上述两种特征的关联时,人类活动的特征也会影响累积发生的方式。,表7-7 累积效应的分类,第三节 累积环境影响评价,(二)累积影响评价:指系统地分析和评估累积影响的过程。二、累积影响评价的方法1.累积影响评价的识别(1)识别项目内各影响间的累积效应:主要是综合应用多种结构化技术来识别环境影响间较为显著的累积效应。包括:因果模型:如网络图、流程图和矩阵。地图叠置数据统计分析或系统仿真计算机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第三节 累积环境影响评价,(2)识别拟建项目和其它项目之间的累积效应:一个项目和其它项目的联系可能有很多种,其中应考虑累积影响评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某个建设项目的上马,可能会带动地区基础设施的发展。如建一燃气电厂,就要铺设新的管道,建设管道气的接收/处理设备,架设输电线路等。还有一些项目,可称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交通、电信),它刺激了经济增长。如修建一条新的机动车道可能带动加油站、超级市场等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善以及城镇兴起等。在某些情况下,各开发项目之间可能并不存在明显的相互联系,或某个项目的开发者不需对其他项目负责,但它们的累积影响却依然存在。,第三节 累积环境影响评价,二、累积影响评价的方法2.累积影响评价的预测在环境影响评价的最初阶段,即确定范围的阶段,就应识别出拟建项目的主要影响以及主要的累积影响,以便综合评估项目所有影响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同时还应首先确定各环境要素的容许阈值。可能的话,还应考虑累积影响时间上的和空间上的分布效应,因为生态系统的某一部分可能比其它部分更容易受多个开发项目或单个开发项目的多种环境影响的综合作用。通常的做法是在矩阵的一个方向上列出受害者居民点,生态保护地和各种人群,在另一方向上列出项目的主要影响,通过计算机识别出受项目影响最大的人群,确定出累积影响的分布,并可据此对受较强负面影响的人群加以补偿。,第三节 累积环境影响评价,三、累积影响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事累积影响评价必须监测过去和现在的开发项目,预测将来可能进行的项目影响,识别这些项目间相似或不相似、相关或不相关的各种特征,这些工作往往超越了评价者的现有能力。确认和预测潜在的累积影响时受到目前科学技术水平的局限。人们对大气、水等环境要素的认识仍然有限,特别是当一个项目涉及到多种要素的累积影响时,评价者更难以把握。累积效应的管理、立法和裁决,在实践中难以操作。主要的困难来自于管理尺度和累积效应尺度之间的差别,累积影响的范围往往跨越不同的管辖区域。,第五节 环境风险评价,一、环境风险评价概述(一)基本概念风险:风(R)是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环境风险:由自发的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对自然或社会)引起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能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产生破坏、损害乃至毁灭性作用等不幸后果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环境风险评价:广义上讲是指人类的各种开发行动所引发的或面临的危害(包括自然灾害)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等所造成的风险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据此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狭义的,常指对有毒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进行概率估计,并提出减小环境风险的方案和对策。,第五节 环境风险评价,(二)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和程序:见图7-47-6。环境风险识别:根据因果分析的原则,把环境系统中能给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带来风险的因素识别出来的过程。环境风险预计或环境风险度量:指对环境风险的大小以及事件的后果(包括事件涉及的时空范围和强度等)进行预测和量度。环境风险预计常常采用定量化的方式估计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来表示。环境风险评价与对策:根据风险分析、预计的结果,结合风险事件的承受者的承受能力,确定风险是否可以接受,并提出减小风险的措施和行动建议与对策。(三)环境风险评价(ERA)与环境影响评价(EIA)的主要区别:见表7-11。,第五节 环境风险评价,1.环境风险评价的一般内容和通用程序包括四个阶段:危害识别、事故频率和后果估算、风险计算、风险减缓。,2.美国环保局采用的评价程序,3.亚洲开发银行建议的环境风险评价程序,表7-10 环境风险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二、中国环境风险评价方法,重要的参考资料:胡二邦主编.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中国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国环境风险评价的重点,与经济开发项目相关的危害:对人、动物与植物有毒的化学物质 易燃易爆物质 危及生命财产的机械设备故障 构造物(例水坝)故障生态危害(例如富营养化、土壤腐蚀)等,(一)评价的基本原则,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定义 对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2.评价目的 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3.评价重点 事故引起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4.与安全评价的区别 环境风险评价关注点是事故对厂(场)界外环境的影响。,(三)环境风险识别,1.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 对建设项目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和生产设施,采用核查表、评分、概率评价等方法,识别出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及风险类型。物质风险的识别范围: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生产设施风险的识别范围:主要生产装置、贮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等。(工艺过程)风险类型: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类型。2.物质危险性识别 对项目所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进行危险性识别和综合评价,筛选环境风险评价因子。(是否有危险物质?)3.生产过程潜在危险性识别 对项目功能系统划分功能单元,确定潜在的危险单元及重大危险源。(是否存在重大危险源?),物质危险性识别参考标准(中国),有毒物质重大危险源识别参考标准(部分),易燃物质重大危险源识别参考标准,爆炸物质重大危险源识别参考标准,(四)源项分析,1.内容 在环境风险识别基础上,从物质风险和生产设施风险角度出发,在众多可能的环境风险事故中,确定最大可信事故及其发生概率,估算该事故发生后危险化学品泄漏量。为定量预测提供基础数据。2.最大可信事故类型及其发生概率的分析方法 类比法、概率法、故障树、事件树分析法(P541-545)3.危险化学品泄漏量(最大可信事故)根据不同的物质(气体、液体、气液两相),选用相应的经验公式计算。难点:最大可信风险事故的类型、发生概率,例1:化工、石化行业环境风险评价,两行业的环境风险特点(1)物质危险性:两行业涉及的原料、中间产物、产品、辅料等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两大主要特征。这些物品通过生产、贮存、运输、使用乃至废弃等各种途径进入环境,在转移或积累过程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险性。(2)生产装置:两行业的生产装置和管线纵横交错,如一个石化企业往往由几十套生产装置组成,从炼油、化工、化纤、塑料、化肥等到精细化工,流程复杂,工艺各异,高温、高压反应,危险因素多,具有潜在危险的操作部位多。(3)储运过程:两行业的储运系统包括罐区、泵房及管线、码头、装卸及危险品仓库等,面积大、品种多、储量高、分布面广。各种油品、化学品中相当数量由海上和内河运输,由泄漏造成水体污染的潜在危险很大,防范应急难度大,也为风险评价的重点之一。,化工、石化行业物质危险性及其分类,化工、石化行业工艺装置危险性,石油库储存油品危险性,原油、成品油罐区风险特征,石化储运各类事故的类比分析,油罐爆炸事故树分析图举例,例2:管道天然气工程环境风险分析,环境影响因素识别,高明区管道天然气工程,高明区管道天然气工程,管道天然气工程环境风险类比分析,事故后果分析,事故后果分析,(五)后果计算,1.计算对象在最大可信环境风险事件发生后,有毒有害物质在环境中的扩散和迁移。2.计算的内容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有毒有害物质在河流、湖泊、海洋中的扩散油在海湾、河口的扩散,(五)后果计算,1.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1)与一般环境影响评价中大气预测的区别排放时间一般较短排放量大(2)主要的预测模式多烟团模式分段烟羽模式(事故排放时间在几小时至几天)重气体扩散模式,(五)后果计算,2.有毒有害物质在水中的扩散(1)有毒有害物质在河流、湖泊、海洋中的扩散 采用一般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事故排放预测模式(2)油在海湾、河口的扩散 风险评价导则中推荐的模式,1.风险值 即:P:最大可信事故概率(由风险识别结果提供)C:最大可信事故造成的危害,(六)风险计算与评价,(六)风险计算与评价,2.最大可信事故造成的危害C的计算(P551)有毒物质泄漏后,从吸入途径造成的效应包括:感官刺激或轻度伤害、确定性效应(急性致死)、随机性效应(致癌或非致癌等效致死率)。中国目前主要考虑急性危害。毒性影响通常采用概率函数形式计算有毒物质从污染源到一定距离能造成死亡或伤害的经验概率的剂量。概率Y与接触毒物浓度及接触时间的关系为:式中:At、Bt和n与毒物性质有关;D为接触的浓度(kgm-3);te为接触时间(s);Dn.te为毒性负荷。在一个已知点其毒性浓度随着雾团的通过和稀释而变化。难点:目前许多物质的At、Bt、n参数有限,难以计算。对策:选择对有成熟参数的物质按上述计算式进行详细计算。,2.最大可信事故造成的危害C的计算 C的简化计算方法:用半致死浓度 LC(50)浓度来求毒性影响。若事故发生后下风向某处,化学污染物 i 的浓度最大值Dimax大于或等于化学污染物 i 的半致死浓度LCi50,则事故导致评价区内因发生污染物致死确定性效应而致死的人数 Ci 由下式给出:式中N(Xi ln,Yj ln)表示浓度超过污染物半致死浓度区域中的人数。最大可信事故所有有毒有害物泄漏所致环境危害C计算:为各种危害Ci总和:,(六)风险计算与评价,(六)风险计算与评价,3.风险评价风险值的确定从建设项目各功能单元的最大可信事故风险Rj中,选出危害最大的作为本项目的最大可信灾害事故,并以此作为风险可接受水平的分析基础。即:风险评价即确定建设项目的风险可接受性,采用最大可信灾害事故风险值Rmax与同行业可接受风险水平RL比较:Rmax RL:项目的风险水平可以接受。Rmax RL:项目需要采取降低安全的措施,以达到可接受水平,否则项目的建设的风险水平不可接受。,同行业可接受风险水平举例,同行业可接受风险水平举例,同行业可接受风险水平举例,(七)风险管理,1.风险防范措施选址、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防范措施 危险化学品贮运安全防范措施 工艺技术设计安全防范措施 自动控制设计安全防范措施 电气、电讯安全防范措施 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 紧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设计,(七)风险管理,2.应急预案(主要内容),环境风险评价小结,物质、生产工艺和过程危险性识别,确定危险因素和风险类型。,通过类比、事故树和事件树分析方法,确定最大可信事件及其发生概率,并计算危险物质泄漏量。,针对最大可信事件及其泄漏量,预测计算有毒有害物质在环境中的扩散(浓度分布)和迁移过程。,计算最大风险值,并与同行业可接受风险水平进行比较,确定项目的风险可接受程度。,针对生产工艺各环节,提出环境风险事故预测措施,包括生产工艺、自动控制和管理措施等,针对最大可信风险事件,提出风险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并制定可操作、有效的应急预案,风险评价举例,1.氯气泄漏事故风险评价2.潮汐河网中点源事故排放的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思考题,1.在环境评价中,EIA和ERA的中文含义是什么?它们的主要评价要点有何差别?2.环境风险评价中,环境风险值的定义是什么?如何确定?3.环境风险评价的评价量是什么?如何确定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水平的可接受程度?4.环境风险评价中,环境风险识的对象和目的是什么?5.简述中国环境风险评价的程序及其主要内容。,第六节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一、概述(一)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拟议中的项目或政策建议所可能引起的一个地区的社会组成、社会结构、人地关系、地区关系、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娱乐活动、服务设施等的影响,都属于社会经济环境评价范围。(二)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分析开发建设对社会经济环境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提出防止或减少在获取效益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的途径或补偿措施,进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分析,使开发建设的可行性论证更加充分可靠,设计和实施更加完善。,第六节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二、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和应用基础(一)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环境问题与外部性环境质量公共物品经济学环境政策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环境质量影响的费用效益分析(二)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及敏感区1.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由目标人口确定,凡属目标人口的范畴,都可以划入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2.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敏感区:农业基础区、森林生态保护区、沿海滩涂区、文物古迹保护区、少数民族居住区。,第六节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三)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因子识别1.社会影响评价因子目标人口:项目影响区内的人口总数、人口密度、人口组成、人口结构等现状情况;受拟建项目影响人口现状情况的变化、现实受损者和潜在受益者人数及其比例,人口迁移等。科技文化:当地的传统文化、习惯、科研单位、科研力量、科研水平、学校数、教学水平、入学等方面的情况。医疗卫生:当地的医疗设施以及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情况、医院的分布、规模、设施和卫生健康等。公共设施:当地住房、交通、供热、供电、供水、排水、通讯以及娱乐设施等方面的情况。社会安全:当地的凶杀、暴力、盗窃等犯罪率的情况以及交通事故和其他意外事件等。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以及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情况。,第六节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2.经济影响评价因子经济基础:评价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国民收入、人均收入水平等情况。需求水平:根据市场预测对拟建项目产出的市场需求,特别是评价区目标人口对拟建项目产出的需求。收入分配:受拟建项目的影响,目标人口的就业与失业情况。就业与失业3.美学和历史学环境影响因子美学:受拟建项目影响的自然景观、风景区、游览区以及人工景观等具有美学价值的景点。历史学:受拟建项目影响的历史遗迹、文物古迹、纪念碑等具有历史价值的场所。,第六节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三、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一)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及主要环境问题(二)社会经济效果正效果和副效果内部效果和外部效果有形效果和无形效果,第六节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四、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专业判断法:主要用于对拟建项目产生的无形效果进行评价。.调查评价法:常用的方法有德尔斐法、投标博弈法。.费用效益分析()理论基础()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恢复和防护费用法影子工程法修正人力资本法或工资损失法()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步骤:见图7-3。,图7-7 费用-效益分析结构图,谢 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