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础).ppt
1.1 信息与信息技术,1.1.1 信息与主要特征,1.1.2 信息的作用,1.1.3 信息技术,1.1.4 信息与信息化社会,自学,1.信息的定义(1)信息是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2)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内容(3)信息是由物理载体与语义构成的统一体(4)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1.1.1 信息及主要特征,(1)社会性(2)传载性(3)不灭性(4)共享性(5)时效性(6)能动性,信息及主要特征,2.信息的主要特征,1.认知作用2.管理作用3.控制作用4.交流作用5.娱乐作用,1.1.2 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数字化、网络化、高速化、智能化、个人化,1.信息技术的特点,1.1.3 信息技术,2.网络技术的影响,对科研、经济、管理、政府等 教育、文化、思维等 生活等方面的影响,3.信息的负面影响,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病毒、信息犯罪 信息渗透等,1.2 计算机基础知识,1.2.1 计算机系统组成,1.2.2 计算机硬件系统,1.2.3 计算机软件系统,1.2.4 计算机工作原理,1.2.5 计算机的分类,1.2.6 计算机的特点,1.2.7 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1.2.8 计算机发展阶段与发展趋势,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2月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初识计算机,每秒5000次。重量达130吨,使用了18000多个电子管,占地170米2,耗电150千瓦/小时。,1.硬件系统:指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各种物理设备的总称,是计算机系统的物质基础;2.软件系统:指运行、管理和维护计算机而编制的各种程序、数据和文档的总称。,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取决于哪一方面?,初识计算机,1946年6月,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存储程序”的计算机方案。采用二进制数的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将数据和指令同时存放在存储器中 计算机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1.冯 诺依曼理论,1.2.1 计算机系统组成,1.冯 诺依曼型计算机的组成,1.2.2 计算机硬件系统,2.各部分功能,1.2.2 计算机硬件系统,(1)运算器 作用:运算器是“信息加工厂”。工作: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2)控制器 作用:整个计算机系统神经中枢 工作: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3)存储器 作用:用于存放程序和数据 分类:内存、外存,(4)输入设备作用:把程序和数据等信息顺序送往内存常见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5)输出设备 作用:把计算机处理的数据、结果等信息按 人们要求的格式输出 常见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软件系统的分类:,软件系统,1.2.3 计算机软件系统,控制计算机运行,管理计算机资源,为应用软件提供支持和服务 是由一系列控制和管理模块组成。,对硬件的第一级扩充,是软件系统最基本的部分,1.系统软件 定义:是指管理、控制和维护计算机的各种资源,以及扩大计算机功能和方便用户使用计算 机的各种程序的集合。特性:基础性和通用性。(1)操作系统:简称(OS),常见的有:DOS、Windows、UNIX、LINIX,1.2.3 计算机软件系统,1.系统软件(2)工具软件,主要包括机器的测试、故障检测和诊断及各种开发调试工具软件等。,1.2.3 计算机软件系统,(3)语言处理程序,什么是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语言,机器语言,由0、1代码组成,能被计算机直接识别和执行的指令集合。,特点:占用空间小、执行速度快,不易学习和修改 不同类型机器的机器语言不同,通用性差。,汇编语言(符号语言),用助记符代替机器语言中的指令和数据,特点:易修改,保持了速度快,占用空间小的特点 不同类型机器的汇编语言不同,高级语言,由贴近自然语言的“词”和“数学公式”组成,特点:易学、易读,易修改,通用性好,不依赖于机器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1.系统软件(2)工具软件,主要包括机器的测试、故障检测和诊断及各种开发调试工具软件等。,1.2.3 计算机软件系统,(3)语言处理程序,解释程序:逐条翻译并执行高级语言程序中的语句,汇编语言源程序 目标程序高级语言源程序,2.应用软件,1.2.3 计算机软件系统,为解决各类实际应用问题而编写的程序。特定用户程序:通用应用软件:,为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而设计的程序。广泛应用于几乎所有的专业领域(如:Office 等),指令、程序和执行过程,指令是对计算机进行程序控制的最小单位。所有的指令的集合称为计算机的指令系统。,程序:是为完成一项特定任务而用某种语言 编写的一组指令序列。,1.2.4 计算机工作原理,IEEE于1989年提出的一种分类方法:,1.微型(个人)计算机(Pc机)面向个人和家庭2.工作站(Work Station)3.小型计算机:适用于中小型部门的工作4.主机:适用于一个计算中心要求5.大型计算机:用于大型计算机网络中6.巨型计算机:称为超级计算机,1.2.5 计算机的分类,1.运算速度快,1.2.6 计算机的特点,2.计算精度高,3.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4.高度自动化,又支持人机交互,说明:具体内容由任课教师举例说明即可,应用最早、最成熟的领域。,应用最广泛的领域。,用于各种自动装置、生产过程、监视报警等,如CAD、CAM、CAI、CAE、CAT等。,1.科学计算:2.信息处理:3.过程控制:4.计算机辅助工程:5.人工智能:6.网络应用:,计算机实现与人的智能活动有关的复杂功能。如:专家系统、机器人等。,1.2.7 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实现硬件、软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网络使人类进入信息化的社会,根据采用的物理器件把计算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代:(1946年-1958年)是电子管时代,特点:体积大,耗电多,运算速度慢,只能使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科学计算和军事方面,1.2.8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第二代:(1959年-1964年)是晶体管时代,第三代:(1965年-1971年)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特点:体积显著减小,可靠性提高,运 算高达百万次/秒,出现高级语言应用:开始在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方面 应用,特点:采用集成电路,存储容量、运算速度、可靠性有较大的提高;体积、成本进一步降低;出现了操作系统应用:文字处理和图形处理方面得到应用,1.2.8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根据采用的物理器件把计算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代:(1946年-1958年)是电子管时代,第四代:(1972年-现在)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特点:出现微处理器,有了微型计算机;使存储容量、运算速度、可靠性、价格有大的突破;应用:社会的各个领域,1.2.8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第二代:(1959年-1964年)是晶体管时代,第三代:(1965年-1971年)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根据采用的物理器件把计算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代:(1946年-1958年)是电子管时代,2.1.3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拓展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推进计算机的普及,方便快捷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提供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的信息环境,:模拟人的思维过程,笔记本电脑,1.巨型化,2.微型化,3.网络化,4.多媒体化,5.智能化,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实力和计算机的技术水平,6.非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计算机,如:神经网络计算机、DNA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等,NEC SX-6/64MB巨型计算机外形,信息表示与编码基础知识,1.3,1.3.1 计算机中的数制,1.3.2 二进制数的常用单位,1.3.3 字符编码,1.3.4 汉字编码,1.3.5 数的编码,信息:在计算机内部表示成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是 数字、字符或汉字,在计算机内都是采用二 进制表示.,数据,数值数据字符数据,:表示大小、正负等,:字母、符号、数字、汉字,数据分类:,1.3.1 计算机基本运算,1.数制的基本概念,1.3.1 计算机的数制,数码:每种计数制采用的数字符号的集合。如:0-9数字是十进制的数码 基数:全部数码的个数。如:10进制的基数是10 位权值:数制中每一固定位置对应的单位值。如:十进制数121.11按权展开为:121.11=1*102+2*101+1*100+1*10-1+1*10-2 采用“逢基数进位”的原则,二进制呢?,逢二进一R=20,1 2i-1 1011B(1011)2,逢八进一R=80,1,7 8i-1 145O(145)8,逢十进一R=100,1,9 10i-1 145D(145)10,逢16进一R=160,1,9A,B,F 16i-1 15EH(15E)16,2.常用的进位计数制,1.3.1 计算机的数制,3.书写规则,常用计数制的表示方法,1.位(bit),1.3.2 二进制数的常用单位,2.字节(byte),3.字(word),表示二进制中的一个数位,可以是0或1 计算机中数据的最小单位,由8个二进制位组成。是计算机中数据处理和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 常用单位:KB、MB、GB、TB 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指计算机一次存取、加工、运算和传输的数据长度 一个字通常由若干个字节组成 字是计算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志,计算机认识、区分各种字符采用方法为:由若干位组成的二进制数代表一个字符 字符集内所有二进制数不能相同 二进制数的位数取决于字符集的规模,计算机解决任何问题,都是建立在“编码”基础上的。,1.3.3 字符编码,1.ASCII码:是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的简称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字符编码(微型机),例如:用二进制数写出“GOOD”的ASCII码。01000111B、01001111B、01001111B、01000100B,编码规则:由七位二进制数组成,可表示:,ASCII码:实际占用8个二进制位,最高位补0,1.3.3 符号编码,128种字符,控制字符:前32个字符+空格+Del图形字符:可显示和打印(94个),如:十进制数5803的8421编码为 0101 1000 0000 0101,2.BCD码:专门解决用二进制数表示十进制数的问题;又称为二十进制交换码;BCD的编码方式很多,其中8421码最常用。(1)8421码 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十进制数 从左向右的位权依次为8、4、2、1 表示:09十个数字,1.3.3 符号编码,(2)扩展BCD码和EBCDIC码,以国家标准局公布的GB2312-80规定的汉字交换码作为标准进行编码。,规定:一个汉字用双7位二进制数表示,最高位为0,1.国标码,1.3.4 汉字编码,是汉字在计算机内部存储、处理和传输用的信息代码。,2.汉字内码,1.3.4 汉字编码,汉字内码的表示:,将国标码的双字节的最高位置“1”,以区别ASCII码,以汉字“啊”为例:国标码为:00110000 00100001 机内码为:10110000 10100001,以一串数字代表一个汉字 特点:无重码,记忆难,不易快速录入.如区位码,以汉字读音为基础确定的编码。特点:易学,重码多.如全拼和双拼输入法,以汉字的形状确定的编码 特点:重码率低,击键次数少.如五笔输入法,数字编码:字音编码:字形编码:音形编码:,为了从计算机外部输入汉字而编制的汉字编码。,2.汉字输入码,1.3.4 汉字编码,以汉字的读音和形状确定的编码,点阵字库:不论汉字的笔划多少,都可在同样大小的方块中写出,从而把方块分割成许多小方块,组成一个点阵,每个小方块就是二进制的一个位。,字形码用在显示或打印输出汉字时使用的汉字编码,3.汉字字型码,1.3.4 汉字编码,Windows中采用TrueType类型的字型码,72,128,1152,4.各种编码之间的关系,1.3.4 汉字编码,汉字,输入设备,汉字输入码,汉字机内码,汉字输出码,汉字输入管理模块,汉字库,汉字,输出设备,把在机器中存放的正、负号数字化的数,称为 机器数。表示机器数应考虑的因素:机器数的范围 机器数的符号 定点数和浮点数,机器数:,1.3.5 数的编码,1.机器数的范围,最大数取值范围:0255,最大数:FFFF H取值范围:0 65535,1.3.5 数的编码,机器数的范围由硬件决定 受字长和数据类型的限制,以8位寄存器为例:,以16位寄存器为例:,思考:字长为8位计算机无符号和有符号整数的表示 范围分别是多少?,2.机器数的符号,最高位0-正数,1-负数 如:-12D=(-0001100)B=10001100B,1.3.5 数的编码,真值数,机器数,以8位寄存器为例:,(1)定点数,小数点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数。分类:整数 定点小数,3.定点数和浮点数,1.3.5 数的编码,设机器数为1个字节,则5和0.5用定点数如何表示?,一般浮点数存放形式为:,0.2510 4,既有整数部分又有小数部分的数 例如:0.25104,尾数,阶码,1.3.3 数值数据的编码,这四部分分别表示什么含义?,(2)浮点数,3.定点数和浮点数,1.4 信息存储的基础知识,1.4.1 文件,1.4.2 文件系统的层次结构,1.文件的概念(1)定义 文件就是存放在某种外部存储介质上、具有名字的一组相关信息的有序集合(2)分类 磁盘文件:存放在外存介质上的通常意义 上的文件 设备文件:是指系统的标准设备,1.4.1 文件,操作系统实现对文件的有效管理,主文件名长度:8个字符 扩展名长度:3个字符 允许使用的字符:字母(大、小写)、数字、汉字;一些其他符号(P39),(1)MS-DOS的文件命名规则,1.4.1 文件,2.文件的命名,.扩展名,分隔符,标识文件类型,按名存取,文件名长度:不能使用的字符:可以使用汉字 不区分英文大小写 扩展名和分隔符:不允许使用系统保留的设备名,(2)Windows文件命名规则,255个ASCII码字符(包括扩展名)/:*?“|扩展名可以3个,允许使用多个“.”,1.4.1 文件,*:表示任意多个字符?:表示任意一个字符,(3)文件名中的通配符,1.4.1 文件,文件名符合8.3规则:文件名不变长度大于8.3规则:主文件名取前6个非空格字符;第7、8个字符为:和一个数字扩展名:若有多个分隔符,取最后“.”后的前三个字符,(4)长文件名向8.3文件名的转换,例如:computer program.plan.1999.abcd Comput1.abc,例如:M*.doc A?.mp 计算机*技术.doc,1.层次型文件系统的特点:(1)所有的磁盘文件按磁盘存放(2)每个磁盘有一个唯一的根结点(3)在根文件夹下可以直接存放文件,也可以建立文件夹(4)每个文件夹下可以再建立文件夹(5)文件是层次结构文件系统的末端2.层次结构的优点(1)磁盘上可以存放任意数目的文件(2)可以合理地组织和管理自己的文件(3)不同文件下的文件(夹)可以同名,1.4.2 文件系统的层次结构,3.路径和文件标识(1)盘符:说明文件被保存在哪个盘上 表示:磁盘名加“:”号 如 D:(2)路径:说明文件被存放的文件夹的顺序序列的集合 表示:各文件夹名加上一个“”符号 分类:相对路径和绝对路径,文件标识:驱动器:路径文件名,1.4.2 文件系统的层次结构,例如:D:个人信息student.doc,1.5 多媒体信息处理基础知识,1.5.1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1.5.2 多媒体应用中的技术元素,1.5.3 多媒体信息处理的关键,1.5.4 多媒体的应用,1.媒体及分类(1)媒体是信息标识和传输的载体(2)分类 感觉媒体:如各种声音等 表示媒体:主要指对信息的各种编码等 表现媒体:如摄象机、话筒等 存储媒体:如磁盘、光盘等 传输媒体:如光缆等,1.5.1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集成性:能对多种媒体进行综合处理 交互性:人能方便的与系统进行交流 数字化:各种媒体信息都以数字形式表示,(3)多媒体的主要特征,1.5.1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2.多媒体及主要特征,(1)多媒体:是指计算机领域中的感觉媒体(2)多媒体计算机:是指能对多媒体进行综合处理的计算机,1.文本2.图形和静态图像(1)分辨率、图像灰度(2)图像文件大小、类型3.视频4.音频 采样频率、采样精度和声道数 文件类型:wmf、mid、CD-DA、MP35.动画6.超文本,1.5.2 媒体元素,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 压缩静态图像的JPEG标准和动态图像的MPEG标准,1.数据压缩技术,1.5.3 关键技术,2.大容量光盘存储技术,3.多媒体网络技术4.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5.多媒体数据库技术,1.多媒体的应用技术领域:(1)电子出版技术(2)多媒体数据库技术(3)可视通信技术(4)网络多媒体技术(5)虚拟技术2.多媒体应用市场领域(1)娱乐与家庭(2)教育与培训(3)办公与协作(4)电子商务,1.5.4 多媒体的应用,1.6 信息安全基础知识,1.6.1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1.6.2 信息安全的基本内容,1.6.3 安全机制,1.6.4 网络黑客与防火墙,自学,1.信息安全的特征(1)完整性:破坏信息的完整性是影响信息安全的常用手段 可以保证:误码重传、丢失后续包、改变信息内容(2)可用性 合法用户在需要时能否存取所需要的信息(3)保密性 信息不泄漏给未授权的或实体,并利用的特性(4)可控性 对信息的传播或内容具有控制能力,1.6.1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3)访问控制机制(4)数据完整性约束 等等,1.6.3 信息安全机制,安全机制:是保证信息安全、提供安全服务的技术措施1.安全机制,(1)加密机制:(2)数字签名机制:是指能对多媒体进行综合处理的计算机,1.黑客概念与类型(1)定义:P62(2)类型:技术挑战性黑客 戏谑取趣性黑客 捣乱破坏性黑客2.防火墙技术(1)定义:P63(2)组成 网络策略、身份认证工具、包过滤、应用网关,1.6.4 网络黑客与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