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报表编制前工作.ppt
第十章会计报表编制的前期工作,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重点理解会计报表编制前的两项准备工作期末账项调整以及结账和对账。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在权责发生制下,期末必须对跨期收支事项进行调整的理论依据;掌握期末账项调整的内容和方法;了解工作底稿的意义及编制方法;了解结账的程序和内容;了解对账的内容。,第十章会计报表编制的前期工作证,本章学习内容,报表编制前的准备工作,期末账项调整的内容,工作底稿,结账与对账,第 一节、报表编制前的准备工作,(一)报表编制前分期结算账目 企业的经济活动是连续不断进行的,会计记录也是连续不断地进行,为了总结每一会计期间(月份、季度、半年、年度)的经济活动情况,考核财务成果,编制会计报表,就必须在每一会计期末进行结账。,(二)期末账项调整,期末账项调整,是指将属于本期已经发生而尚未入账的收入和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调整入账。因为会计分期是会计核算的一个基本前提。在会计期末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来调整账簿的日常记录称为期末账项调整,为此编制的会计分录称为调整分录。通过期末账项调整可以合理反映每个会计期间应获得的收入和应负担的费用,使每个会计期间的收入与费用能在相关的基础上进行配比,正确地计算该会计期间的盈亏,如实地反映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第二节、期末账项调整的内容,企业在期末需要账项调整的内容一般有四类:应计收入、应计费用、收入分摊和成本费用分摊。(一)应计收入的调整 1、应计收入的含义 应计收入,是指企业在本期已经向外发出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获得了属于本期的收入,但由于尚未结算或对方延期付款等原因致使本期的收入尚未收到。2、应用的帐户 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应收利息,(二)应计费用 的调整,1、应计费用的含义 应计费用,是指本期已经发生或已经受益,应由本期负担,但尚未支付款项或会计上尚未确认的费用。2、应用的帐户 应付利息,(三)收入分摊的调整,1、收入分摊的含义 2、应用的帐户 预收账款(四)成本费用分摊的调整 1、成本费用分摊的含义 2、应用的帐户 长期待摊费用、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例:计算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收入、费用:资料:某企业3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3)预提本月份短期借款利息300元。(4)计算本月管理部门折旧费600元。(5)预收下月份货款20000元。(6)收回上月销货款10000元。(7)本月销售产品货款5000元,已通过银行收回。(8)本月销货款6000元尚未收回。,3、借 财务费用 300 贷 应付利息 3004、借 管理费用 600 贷 累计折旧 600,5、借 银行存款 20 000 贷 预收帐款 20 0006、借 银行存款 10 000 贷 应收帐款 10 0007、借 银行存款 5 000 贷 主营业务收入5 0008、借 应收帐款 6 000 贷 主营业务收入6 000,第三节 结账与对账,(一)结账 1、结账的程序和要求(1)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2)期末账项调整、转账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成本本年利润(利润分配)(3)计算、登记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2、结账的内容(1)损益类帐户(虚帐户):结出本期发生额、转入利润、划线。(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帐户(实帐户):结出发生额和余额、划线。,(二)对账的内容,1、账证核对:2、账账核对:(1)总帐借方合计数=总帐贷方合计数(2)有关帐户明细账合计数=其总帐数额(3)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数额=总帐数额(4)财产物资保管部门账=会计账簿所记金额 3、账实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