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八上《杜甫诗三首》优秀教学课件:.ppt
猜猜看,下面的对联写谁?,“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朱德),“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杜 甫,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怀抱“致君尧舜上,在使风俗淳”的理想,但仕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沉郁顿挫,形式多样。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代表作品:前出塞 咏怀五百字北征兵车行“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背诵指导,把握节奏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远望泰山的整体形象),你想知道泰山是什么样子的吗?从齐到鲁都望不尽它青青的山色。,(写近望泰山的秀美高大),大自然把所有的神奇和灵秀都集中在泰山,山南山北的明暗由高拔的岱宗分割。,(写细望泰山的景物、诗人感受),层层云升腾,涤荡心胸;飞鸟归山,映入眼帘;,(写诗人心底的愿望),终要登山泰山顶峰,一眼望去,四周重重山峦都显得渺小了。,望岳中心:,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春 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亲,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心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背诵指导,把握节奏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欣赏,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望中所见残败荒凉,借花鸟景抒感伤情,战火连连家音隔绝,忧国念家老而至哀,整体把握,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石 壕 吏,杜甫,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遭受安史之乱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最为著名。,写作背景,石壕吏朗读.mp3,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与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杜甫,自译课文,通过我们对诗文的理解,我们能够看出:差役是()的老妇是()的战争是()的作者对老妇一家是()的作者对战争是()的,凶恶、蛮横,可怜,残酷,同情,憎恶,请思考并回答,1、从内容看这是一篇叙事诗,记叙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2、文中主要人物是谁?3、为什么是“捉人”还是“夜晚”?4、最终抓到人没有?、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时间:晚上 地点:老妇人家里(百姓)事件:官吏抓壮丁。,老妇人和官吏。,夜晚老百姓都在家里,白天躲避战乱和抓丁。,抓走了老妇人,到河阳军中做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请思考并回答,6、思考妇人交代的内容,可分几层意思?,7、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理真实想法是什么?,8、有人读完文章说显然老妇人致辞的三层意思是一口气表达出来的,你怎么认为?,9、如果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文,应该是哪句?,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难;自请服役。,自请服役也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不是,是官吏再三逼迫的,有吏夜捉人,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主 题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石壕吏(央视视频).rm,学了这三首诗歌,你对杜甫的思想发展有怎样的了解?这三首诗歌是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望岳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己的远大抱负,其感情基调热情奔放。春望写诗人历经战乱,目睹国都破败之象,身感离乡背井之苦,表达出忧国伤时之情。石壕吏也写于战乱,但这时诗人面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现出深切的同情。,拓展与延伸,从这三首诗来看,诗人的思想逐步从理想走向现实,从于家于己的眷顾转向于国于民的关注。,拓展与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