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前两首).ppt
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2、朗读并且背诵全诗 3、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人格的伟大。,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广泛而深刻的反映了“安史之乱”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被尊称为“诗圣”。,杜甫一生深察人民的疾苦,其作品也多反映人民的悲惨生活。其三吏、三别就是其中的名篇。三吏指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指的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1.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南游吴越。读书和壮游时期,杜甫的一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2.天宝五载(公元746)诗人三十五岁,再赴长安,谋求政治出路。长安十年时期,3.从天宝十五载开始,是诗人生活的激烈动荡期。战乱流离时期,4.从上元元年(公元760)开始,诗人暂时定居程度。晚年之际,贫病交加,生活窘困,。大历五年,死于湖南耒阳。漂泊西南时期,望岳,课文展示,写作背景,课文学习,创作背景,公元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正是所谓的“开元盛世”,国泰民安,大唐就像个强壮的青年,有着无尽的理想和希望,宽广的胸怀似乎包容的下所有的豪情。这时正值青年的杜甫正在南北游历,他第一次游齐赵时路过“五岳之尊”的泰山,写下望岳一诗。,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岱 di 夫 f 眦 z岱宗:泰山 未了:不尽造化:大自然阴,指山的北面(水南)阳,指山的南面(水北)决:裂开眦:眼角会当:终当、终要凌:登上。,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山到底怎么样呢?苍翠的山峦,在齐鲁大地上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远望)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这两句,虚实结合,写出了近望中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字,是聚集的意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形象的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熟背),这两句,进一步写泰山景色及望岳感受。见山中浮云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归鸟投林还巢,时已薄暮,仍目不转睛,故眼眶有似决裂之感。这样望的出神,这种襟怀之浩荡,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以及感人力量,同时蕴藏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赏析“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理解),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熟背)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的自信和敢于面对困难,攀登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与气概,体现了诗人青年时代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熟背)阐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要高瞻远瞩,有远见卓识。,译文:泰山到底怎么样呢?苍翠的山峦,在齐鲁大地上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大自然聚成神奇秀丽的景色,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层云叠起,不禁心胸摇荡,目送归鸟入巢,眼角几乎都要睁裂了。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四周的山峦,看起来都会显得矮小了。,整体把握,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1)这首诗的诗眼是望(2)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的诗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是:造化钟神秀,(虚)阴阳割昏晓。(实)描写泰山雄伟秀美的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表达作者希望冲破一切、大展宏图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课文展示,背景介绍,课文学习,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安史之乱”的第三年,大唐进入由盛转衰时期,玄宗早已弃都而逃,长安被攻占,人民生活在战乱中,大唐一片混乱。中年杜甫在投奔肃宗路上被判军所俘,困居长安,写下春望一诗。,创作背景,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so 簪zn国:国都,京城长安破:(被)冲开;攻 下烽火:这里指战争白头:白发浑:简直簪:名词作动词使用,解释为插簪,1、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熟背)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仿佛目睹国家的残破;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划线部分为炼字题答案),2、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的意思?作者移情于物,将自己的感情赋予景物,并且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花、鸟以人的情感,真切的表达出作者感时伤世的感情。,3、从形式和内容上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作简要评析。(形式)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内容)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4、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的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划线部分为诗句的含义),译文: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还在。长安城里又是春天了(经叛军烧杀抢掠,早已满目荒凉)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木。春花盛开(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让人流泪)觉得花好像也在流泪;鸟鸣处处,(但心里由于和家人离别而忧伤,听了鸟鸣,不仅不高兴,还让人惊心)觉得鸟儿也因离别而惊心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一封家信抵得上一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来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戴不了了。,整体把握,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1)诗中点明时间和季节的句子是城春草木深。作者移情于物、感时伤世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战争持久,表达作者思家之情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2)全诗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背诵,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照应开头,写出事件结局与诗人感受。,分三层:(前六句)写老妇诉说儿子情况,说明这一家人已经为国家作出了重大牺牲。(中间四句)写老妇诉说家中现状,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最后四句)写老妇自请应役。自愿为战士们做饭,以保全家中仅存的三个人。,(手段狠毒,黑夜突袭),(横蛮气势、悲凉境地),(悲惨遭遇),(暗示老妇已被差役抓走),整体把握,1、从内容上看,你认为它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为什么?,2、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战争的残酷?,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诗人对人民饱受战祸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含蓄地揭露了捕吏的凶残。,背诵三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