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小作业-论文报告.ppt
,A.M.Turing(1950)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Mind 49:433-460.,机器是否能够思维,一、模拟游戏 考虑“机器是否能够思维”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考虑如何给“机器”和“思维”下定义。我们用一种称之为“模似游戏”的游戏来描述这个问题。,模拟游戏 参加游戏的三个人,一个是男性(),一个为女性(),另一个为提问者(),性别不限。提问者坐在一间与两人隔开的房间里。对于这位提问者来说,这项游戏的目的,就在于识别那两个答问者的性别。,我们现在设想这样一个问题:“要是一台机器在这项游戏中扮演的角色,那会是怎样的结果呢?”提问者在这样的游戏中是不是也会像一男一女进行游戏时一样老出错呢?这些问题就代替了我们原来的那个问题,即“机器是否能够思维?”,二、对新问题的批判 我们除了问“对这个新问题该怎样答覆?”也可以这样问:“这个新问题是否值得探讨?”我们探讨后一个问题没有多少麻烦,这样就防止了无限扯皮的现象。这个新问题有一个特点。它在人的体力和智力之间作了明确的区分。我们所提问题的形式是在下述情况下反映这个事实:提问者既看不见其他游戏者也听不见他们的声音。,我们建议,在玩模拟游戏时,机器最好的策略是不要模仿人的行为。尽管有这种可能性,但我认为这不会有多大的效果。不管怎么说,在此我们丝毫不想探讨游戏的理论问题,我们认为最好的策略是设法像人那样自然地回答问题。,三、模拟游戏中的机器 目前对于“思维机器”的兴趣都是由一种特殊的机器引起的。通常我们称之为“电子计算机”或“数字计算机”。如果我们接受这个建议,那么,我们只允许数字计算机参加我们的游戏。数字计算机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它能够模仿任何其它离散机器,因此我们称它为万能机器。,四、关于主要的问题的对立意见 现在我们可以说已经把前提搞清楚了,并准备就“机器能否思维?”这个问题继续进行辩论。,来自神学的反对意见。思维是人的不朽灵魂的一种功能。上帝赋予每一个男人和女人以一颗不朽的灵魂,但从未将它赋予任何其他的动物或机器。因此,动物或者机器不能思维。,2.所谓“鸵鸟政策”式的异议“机器思维后果太令人恐惧了。但愿机器永远不会有思维。”我认为这个论点不怎么重要,不值得一驳。安慰一下也许更合乎情理;这种安慰也许能在灵魂轮回说中找到。,3.来自数学的异议 数学的结论认定机器能力有限,而人类智能则没有这种局限性。我认为,那些持数学异议的人大多数愿意接受模似游戏作为讨论的基点。而持前两种反对意见的人不大会对什么标准问题感兴趣。,4.来自意识的论点 这个论点看上去否定了我们测试的有效性。按照这种观点的最极端形式,你若要肯定一台机器是否能思维,唯一的途径就是成为那台机器并且去感受自己的思维活动。我认为大部分支持来自意识的异议的人都可以经过劝说而放弃原来的主张,不致于陷入唯我论的困境。这些人因此也就有可能愿意接受我们的测试。,5.来自种种能力限制的论证 这些论证一般是这样一种说法:“我担保,你可以使机器干任何你刚才提到的事情,可你永远也不能使一台机器有类的行为。”,6.洛夫莱斯夫人的异议 洛夫莱斯夫人的异议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即机器“永远也不能创新”。我认为,那种认为机器不会令人吃惊的观点是由这样一个为哲学家和数学家特别容易犯的错误引起的。,7.来自神经系统连续性的论证 众所周知,神经系统不像离散状态的机器。若是关于撞击神经原的神经脉冲规模的信息有误,那么关于外冲脉冲的规模的信息就会有很大误差。既然这样,就可以论证:我们不可能用一个离散状态系统去模仿神经系统的行为。,8.来自行为变通性的论证 我们不可能总结出一套规则来囊括一个人在所有可想象的环境中的行为。从这一点可以得出,我们不能成为机器。,9.来自超感官知觉的论证 我想读者都很熟悉超感官知觉的说法,熟悉它的四种方式即心灵感应、千里眼、先知和精神运动的意义。如果允许心灵感应介入模拟游戏,我们就有必要严格规定测试方式。现在这情景就好比在模拟游戏中,提问者在自言自语,一个被问者正贴墙侧耳倾听。要是将被问者置入一间“防心灵感应室”,就能满足所有要求。,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