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ppt
6.1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考纲下载】,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2特点。(1)时间方面。总趋势:不断_。,增长,差异性:,自 主 梳 理,知识点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决定因素:_。,出生率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高,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并不一定多还与人口基数有关。,误区警示: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达到最多是在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的时刻,而不是增长率最大的时刻。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数量变化,可正可负,例: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人口总数达最大值的时期是A BC D,B,(2)空间方面。特点:地区上_。,不平衡,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的分析解读,比较不同区域的人口增长状况的差异,分析不同区域的人口增长状况差异产生的原因,说明其各自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寻求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大洋洲,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不同大洲人口增速排序,不同大洲人口分布排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分析,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社会经济、文化影响生育观,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较低,需要劳动力多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原因,增长缓慢,增长很快,增长状况,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国防兵源不足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问题;,粮食供给不足教育问题突出人民生活贫困人口素质偏低;资源、环境、就业压力大,影响,老龄化问题严重劳动力不足,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少年儿童所占比重过大,问题,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采取鼓励生育和接纳海外移民的政策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但一些国家还有逐渐减少的趋势,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趋缓,但人口数量还会增加,对策及今后变化趋势,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1)主要人口问题及对策:_,每年新增数量大;农村人口比重大,_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_和_问题突显;人口地区分布_。,【融会贯通】,人口基数大,偏高,人口老龄化,不平衡,人口素质低;,1(2010重庆文综)下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下图,完成(1)(2)题。,(1)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素质低 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大 D人口增长快,(2)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A大气污染 B能源短缺C水土流失 D淡水匮乏,B,B,学以致用,(2013浙江910)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2、3题。,2.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D,(2013浙江910)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2、3题。,3.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A.B.C.D.,C,人口增长模式是由_、_和_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知识点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现代型,低低低,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特征出现的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极差,人们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很差,部落战争多,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条件明显改善,抵御灾害能力提高,但传统经济对劳动力数量依赖大,生产力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医疗卫生条件好,社会福利完善,经济教育发展,文化观念的转变,传统型,现代型,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原因总结,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条件的改善死亡率的下降出生率下降二者均达到较低水平,完成转变过程。,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的影响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文化观念、自然环境等生产力水平是决定性因素。,人口增长模式的疑难辨析(1)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_型;工业化初期属于_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_型。(2)不同国家类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_”;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已经属于“_”;发达国家则全部属于_型。,原始,传统,现代,传统型,现代型,现代,(3)“三率”高低的数值特征判断增长模式,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 左右,自然增长率在_以下。传统型:出生率一般在 左右,死亡率在_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_左右,自然增长率通常在_以下,接近0甚至负值。,1%,1%,1%,1%,3%,3%,4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右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1)(2)题。,以练促记,(1)甲市可能是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广州(2)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A B C D,C,A,2012年3月1 日以来,新华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报道称:俄罗斯拟恢复征收无子女税,无子女家庭每月须上缴 6%的薪水。据此回答(1)(2)题。,(1)俄罗斯欲制定该项政策的目的是解决,A人口增长过快问题C移民迁入过多问题,B就业率低问题D人口负增长问题,D,(2)以下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与俄罗斯最相似的是,A中国C德国,B美国D印度,C,平均年龄中位数是指用人口平均年龄除以 2 的得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及其年龄结构特征。下表示意 2010 年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据此完成 12 题。,1.从表中可分析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中国人口平均年龄为 35.2 岁,属年轻型人口B表中各国,日本是人口最老的国家C日本的老龄人口数量(65 岁)比中国的多D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中国的高答案:B,2中国已经进入现代型人口增长阶段,但当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内劳动力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这是因为,A平均年龄中位数较小B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承接产业转移C人口性别构成不合理,女性人口远多于男性人口D引进外资,带来外籍劳动力的大量涌入,平均年龄中位数是指用人口平均年龄除以 2 的得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及其年龄结构特征。下表示意 2010 年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据此完成 12 题。,A,图是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完成(1)(2)题。,(1)a、b 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属于,A现代型、原始型B原始型、传统型C现代型、传统型D传统型、现代型,B,(2)影响 c 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医疗卫生水平较低,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B,C,D,B,(2013 年广东肇庆模拟)读 2005 年世界人口自然变化对比图,完成 34 题。,3图中,A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C死亡率是影响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的主要因素D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相同,(2013 年广东肇庆模拟)读 2005 年世界人口自然变化对比图,完成 34 题。,4 与中国相比,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进入老龄化社会 B自然灾害频发C经济增长缓慢 D医疗卫生条件差,A,知识点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人口数量,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水平等,1环境承载力,实质:衡量指标:,正,正,负,不同制约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首要因素,正相关,正,正,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52011北京文综,36(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学以致用,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健康的生活水平,最适宜,人口战略,人口政策,经济社会发展,3人口合理容量。(1)含义: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_,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_的人口数量。(2)意义:影响一个国家的_和_的制定,进而影响区域的_战略。(3)谋求措施。世界: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_之内;建立公平的秩序。地区:尊重_的客观规律,_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合理的规模,人地协调发展,因地制宜,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关系的分析解读,1制约因素相同,特性也相同,不确定性相对确定性,2从概念及实质上理解二者的区别。,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是一个合理值,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的人口数量(极限人口)是一个警戒值,实质,某一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大小关系,概念图示,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6、下列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合理容量在不同的地区往往是相同的B、发达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小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C、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D、人口合理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最大人口数量,学以致用,C,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1)(2)题。,(1)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A约 15 亿16 亿C约 8 亿9 亿,B15.1 亿或 16.6 亿D约 14 亿15 亿,C,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1)(2)题。,(2)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B地区开放程度D国家人口政策,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D,5下图是我国 2000 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什么?(2)上述分布规律与我国的人口密度规律呈现出什么关系?(3)以上现象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解题秘笈,人口增长与变动统计图表的解题思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在判断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抓住主线要素,综合分析认识地理规律;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注意对资料中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从多角度综合分析某国家或某地区人口变动或人口增长的变化对该国或该地区诸多方面的影响,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D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例】(2013广东卷)7.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D,识图技能,人口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技巧,常见:三角坐标统计图和人口金字塔图。,1三角坐标统计图,(2011江苏卷)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下题。,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A B C D,7.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是,B,2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特别提醒在判读人口金字塔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从宏观角度分析人口年龄金字塔图的形状,是年轻型、成年型还是老年型,其代表的意义是什么;(2)从微观角度分析人口年龄金字塔代表的人口组成状况,如性别比例、各年龄段人口比例等;(3)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人口增长所属模式,性别比例、各个年龄段人口比例产生的原因以及带来的影响和解决措施,处1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突然变小,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a计划生育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b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c人口的大量外迁,微观分析,处202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突然增加,其变化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人口大量迁入,微观分析,处男女比例明显失调,其原因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纺织等工厂建设导致对女性职工需求增加。,微观分析,(2013福建质检)下图示意某国2008年人口结构,读图回答下面两题。,7图中信息反映出该国A为发展中国家B人口出生率高C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D中老年人口性别比失调,D,(2013福建质检)下图示意某国2008年人口结构,读图回答下面两题。,8该国04岁的人口数明显多于59岁,其影响因素最有可能是A年龄结构B性别结构C生态环境D移民政策,A,变式训练(2012山东卷)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信息反映出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B,变式训练(2012山东卷)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B,(2013 年广东广州检测)图中甲图表示我国 2012 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乙图表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回答 13 题。,1关于甲图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D人口数量增长较缓慢,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C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D,C,2甲图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乙中的,AA 阶段 BB 阶段CC 阶段 D不确定,3该城市在今后人口工作中应A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B鼓励生育,提高少年儿童比例C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D提前法定退休年龄,A,4(2013 年广东揭阳一模)如果要制成如图 所示的人口统计图,须具备的数据资料是,A出生率、死亡率B自然增长率、人口迁移率C自然增长率、年龄段比例D性别比例、年龄段比例答案:D,(2013 年广东揭阳期末)广州提出到2020 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 1500 万以内,应该说,这“1500 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完成56 题。,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承载力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B,6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A B.C 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