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资料之选考部分备考准备.ppt
二轮复习之 选考部分备考准备,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一、明确考纲要求 明确常见考点 二、储备知识技能 搭建知识框架三、掌握方法技巧 掌握答题模式,选考(阅读)题的规范操作(1)阅读要求 整体意识。现代文的应试阅读首先要通晓大意,整体把握,为下一步准确解题做准备。关注点:一是辨识体裁;二是分清层次结构,文章分为哪几层,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人记事、表情达意;三是把握主旨,弄清文章表现的思想,抒发的感情;四是明确写法,文章运用的表达方法,语言的特点等;五是领会重要语句内涵及作用,哪些语句跟中心事件、中心任务、中心思想有密切关系。大致弄清这些问题有利于解答题目。文本意识。考生不能以自己的理解代替作者的理解,不能以生活的经验代替文章的意思。(2)答题方法a、审读题干,明确问题指向。如果是问答题,我们要关注文点,即问题的关键处;如果是简答题,我们要关注关键词。b、要点意识。评分时是按要点评分。c、规范意识。要注意答案的准确、规范。准确:是指答是所问,符合文意。规范:一是格式规范,给人条理清晰的感觉;一是语言规范,通顺、明晰,尽量用文章中的句子或词语。,关于小说,一、考纲考点及简析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1)分析综合 a、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b、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a、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b、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c、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a、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b、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c、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简析 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7.探究与发掘,二、小说的特征,环境描写逼真故事情节完整 人物个性鲜明主题思想深刻表现手法精巧 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捕捉答题技巧。,三、0810年各地高考题(小说部分)题型归类及答题技巧总结(一)小说的环境(二)情节与结构(三)人物与主题(四)表达与技巧,(一)小说的环境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1、高考考题例1、2010辽宁卷洗澡:11(3)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例2、2010安徽卷:“罗永才”12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例3、2010江苏卷:溜索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6分)例4、2009浙江卷:魔盒12.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4分)例5、2008宁夏、海南卷:二十年以后12.小说两次写到“一陈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例6、2008浙江卷:乌米19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特点(色、征)。作用。,2、题型总结 分析以上考题,高考对于环境描写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1)、小说有一段精短的景物描写,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2)、划线语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从文中准确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并分析其特点、作用。(4)、某样事物对环境描写有什么特点、作用?(比如例3第12题)(5)、分析某段中景物描写采用的技巧,并简析其的作用。概括起来就是: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特点、作用;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等。,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作用: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作用: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展开、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旨;象征和暗示。,3、解题思路 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答题套路: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二)情节与结构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大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住场面;寻找线索;理清小说的结构。,1、高考考题 例1、2010年宁夏、海南卷:保护人11(3)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那些作用?(4)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例2、2009年宁夏、海南卷:孕妇和牛11(4)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的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例3、2009年四川卷:想象15.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例4、2009年福建卷:阿庆13作者用哪几件事来表现阿庆的音乐天赋?请简要分析。例5、2009年安徽卷:董师傅游湖11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例6、2008年江苏卷:侯银匠12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例7、2010年广东卷:面包16.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概括情节。分析特点、作用及技巧。深度探究。,2、题型总结(1)、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2)、文中写的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某件事(或某样事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4)、就小说中的某一情节运用的技巧,达到的效果、作用等谈谈你的观点、理由。(一般为探究题)归纳起来,其命题指向这样几个方面: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情节的作用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故事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情节的特点 情节安排的效果与作用: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情节安排不同,形成不同的结构层次: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3、解题思路 了解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主旨;五起线索作用),明确情节构思最终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回答。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情节(事物)在文中有特点(作用),突出了,表现了,(三)人物与主题关于小说中的人物 以叙事为主的小说以写人为中心,作者往往通过塑造的人物形象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看法,反映自己的思想情感,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文本思想、文本主题的理解程度和看法。表现人物的手法: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关于小说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意义价值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小说主题大都是通过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出来的。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这几方面: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小说的整体倾向看。,1、高考考题 例1、2010年宁夏、海南卷保护人1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多选题)例2、2010年广东卷:面包17、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例3、2010年辽宁卷:洗澡(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多选题)例4、2009年宁夏、海南卷:孕妇和牛1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例5、2009年浙江卷:魔盒14.联系全文,在空格内写一句话,要求连贯、生动,能揭示主旨。例6、2008年宁夏、海南卷:二十年以后13.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例7、2008年浙江卷:乌米18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21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题型:多选题、探究题。考向:心理;性格;形象;作用;主旨。,2、题型总结关于人物: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2、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切入点: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关于主题: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3、解题思路(1)关于人物: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2)关于主题: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小说通过描绘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四)表达与技巧 优秀的小说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的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小说的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语言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1、高考考题 例1、2010年山东卷骆驼祥子19.第一段中划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20.第二段开头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例2、2010年福建卷春风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多选)15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对江南春天中“看不见”的春风另有一番描述。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好在哪里?例3、2010年辽宁卷洗澡11(4)“洗澡”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例4、2010年安徽卷:小说“罗永才”13请为这篇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1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谈谈你的见解。例5、2009年浙江卷魔盒15.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例6、2009年江苏卷侯银匠15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语言特色结构情节作用情节安排评价构思、意蕴分析对某一方面内容的看法手法作用,2、题型总结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了什么作用?2、文中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3、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在表达思想(主题)方面有什么作用?4、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5、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6、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解题思路 小说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答题模式:一是具体的意思(文中具体的);二是与主题相关的意思。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技法总结 品析小说表达技巧题同散文“鉴赏表达特色”题做起来没有多少区别,同样包含了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即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不过,它还有自身特点:1.一定要注意文章对人物自身的描写技巧,如肖像、心理、动作(细节)、语言等,更要注意人物间的相互对比、映衬技巧及环境衬托作用,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实写和虚写。2.小说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分析时要注意视野的广阔。但重点应放在情节、环境、细节、人物、表现手法上。,3.对内容和效果的分析一般要紧紧扣住小说四要素情节、人物、环境、主题作答。另外,从表达效果切入,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从表达者的“表达视角”考虑,分析“表达作用”;二是从阅读者方面考虑,看作者这样写可以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什么样的积极效果。这样全盘考虑,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4.小说语言鉴赏常见题型 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可从如下几方面作答:(1)描写如见其人、如听其言,读者有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2)人物语言个性化,显示了人物性格;(3)语言简洁、传神;(4)语言风格或幽默风趣,或典雅庄重,或含蓄凝练等。,关于传记,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传记一般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第二、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第三、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阅读一篇传记,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清文本陈述的基本事实,按时间顺序逐一整理,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一般来说,可以按照这些内容归纳整理,即: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体现了他什么品格、作者有什么评价、这事产生了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迪。这一过程是解答阅读题的基础,也是关键。,2、抓住文本中的叙事和描写,分析传主的个性、情感,把握传主复杂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3、通过作者遣词造句的倾向和作者对传主的评述,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和观点态度;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与传主事迹之间的关系。4、通过分析文本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或运用效果。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一、考纲考点及简析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1.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要求我们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其考查能力点和命题的知识点和其他实用类文本阅读一样,主要侧重于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大致可以分解为: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章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4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5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概括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注重文体结构要素,把握文本基本内容。人物传记阅读考查注重从文体特征出发,解读结构要素在文本中的具体内容,包括文本信息、主要内容、中心主旨。2.注重考查对文本特色和社会价值的分析评价。人物传记文本尽管有程式化特征,但并不妨碍作者写出特色;人物传记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之中,社会价值是人物传记的主要价值。考查对文本特色和社会价值的分析评价,是人物传记阅读考查的重点。3.探究题是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的难点和热点。因为人物传记阅读的探究势必会涉及到对传主生平、主要事迹、主要影响的了解和对时代背景的了解,而探究的重点也集中在两个方面: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文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二、高考题型 因为传记文体阅读考查的独特性,下面主要从高考设置的题型选择题、简答题和探究题三个方面分别加以剖析。,选择题 实用文体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重新出现选择题(多选),不是一种简单的回归过去现象,而是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因为多选题的设置能涵盖文本更多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可以更全面、多角度地考查考生对文本理解把握的深、广度,有利于选拔出阅读能力强、语言素质高的考生,也有利于引导日常的阅读教学,真正使日常的阅读教学成为教学的常态。选择题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分析鉴赏评价文本的不同方面。,(一)高考例题例1、2010年宁夏、海南、陕西卷:杂交水稻之父12(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斯瓦米纳森博士在他主持召开的一次国际水稻科技界会议上的隆重推介,使袁隆平作为世界著名水稻专家而广为人知。B袁隆平因为发明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C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为了感谢袁隆平给他送来了好种子,专门花钱请人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D袁隆平的研究生经他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为了成为超过老师的杰出学者,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E本文通过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博大胸怀以及勇于探索、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例2、2010年辽宁卷:黄遵宪的外交活动12(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为了纠正封建士大夫对日本的错误观念,实现他“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的主张,黄遵宪一到日本,就开始了日本国志的编撰。B.黄遵宪从新加坡卸任回国时,他的学生潘百禄在送黄观察公渡夫子返国一诗中,把他比作唐代曾在岭南荒蛮之地传播文明的韩愈。C.在中日两国关于苏州、杭州作为通商口岸的谈判中,珍田舍己要求专界专管、按约指地,以挽回自主的权利,而且态度蛮横,盛气凌人。D.黄遵宪根据他几十年间处理外交事务的心得,归纳出“挪展之法”、“渐展之法”、“抵制之法”,从而把他的实践经验上升为外交谈判策略。E.本文通过对黄遵宪外交活动及其思想的记述,反映了他外交思想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刻画了他阅历丰富、见识广博且勤于著述的外交官形象。,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例3、2009年宁夏、海南卷:寻找教育的曙光12(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陶行知全力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运动,当这一运动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热潮的时候,他开始转向思考改造乡村教育的问题了。B、陶行知游栖霞山时遇到张大哥,发现他对学习平民识字课本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感兴趣,更坚定了陶行知从事乡村教育的决心。C、陶行知希望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要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心献给农民,把城里人本来认为是苦的地方变为意想不到的乐趣。D、操震球写信给陶行知,认为最急迫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二者须同时并进,而不是急于创建乡村师范学校。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娓娓道来的生动叙述,讲述陶行知从事乡村教育的感人事迹,为我们再现一个平民教育家的光辉形象。,例4、2009年辽宁卷:达尔文的拖延12(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如同罗西尼和多罗西塞耶斯等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行为一样,达尔文在得出进化理论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引发了很多猜测。B在创立进化论之前,为了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生物进化的机制,达尔文曾有过不少猜想,也有过一些假说,但是后来这些都被证明不能成立。C由于受到马尔萨斯人口论中斗争与拥挤观点的启发,达尔文终于确信进化的发生,认识到人工选择的重要性,并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D达尔文向他的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就请她帮助发表这些手稿,这说明他对自己的进化理论十分看重。E在作者看来,达尔文并不是一台简单、理性的机器,而是一位凭着不懈的努力,不受其他任何事情影响,严格根据客观材料追求真理的人。,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和E不给分。,简答题 简答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主要题型,涉及的考点众多,范围宽广。考查方向解析1、筛选文中信息主要考查类型:筛选整合事件场景;筛选整合文中人物的事迹;筛选整合作者的或文中人物的观点。分析:整体阅读理解是基础,锁定区间是关键,提炼概括是重点。,例如:2010年宁夏、海南、陕西卷杂交水稻之父12(2)尽管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内心却“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答案:斯瓦米纳森的推崇使他产生了对比联想;他尚未得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的承认;杂交水稻技术被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方法点拨:整体阅读,把握大意;审读题干,锁定区间;筛选语句,浓缩词语;考虑分值,规范作答;认真书写,审视检查。,2、概括内容要点例如2007年宁夏海南卷第16题:“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对照原文,可以看出,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以下4个特点:认真讲解,时或热烈讨论。不加约束,任其自由发挥。重视评议,培养写作习惯。善于启发,诱导深入思考。他对儿女们的作文是从这两个方面评议的:仔细考查作文的表达形式。详细询问作文的思想内容。,方法点拨:回答概括内容要点类的题目,首先要看清楚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想清楚他是怎么问的,然后,从文本中寻找相关的信息点,并努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信息点要尽量找全,防止遗漏。,3、归因探究例如2007年宁夏、海南卷第17题:“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为什么会感到格外高兴?他们谈心时为什么能达到随意之极致?请简要分析。”从原文相关段落可以看到,叶圣陶之所以为和朱自清见面而感到“格外高兴”,是因为有着几十年亲似手足的友情。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互相激励和帮助。而他们谈心时之所以能达到“随意之极致”,则是因为:随兴之所至,无话不谈。没有功利目的,无所顾忌。心领神会,肝胆相照。,解答归因探究类试题的关键:一是要看清楚文本相关文字之间存在的因果联系;二是要尽可能地穷尽原因(实际解题中,往往容易因为找到了其中的某项或者某几项原因而忽略其他有因果联系的内容);三是要注意分点解答,力求眉目清楚;四是尽量注意各项原因之间是不是存在主次关系,在列写次序的安排上,将主要的原因放在前面,次要原因列后。,4、分析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即细读全文,能分析传记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能分析传记选材组材的特点与用意,能区分传记的主要常见类型,如自传、评传等一般写作特点。传记采用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从结构章法上看有单线推进、有双线并行,从描写技法看有对照、衬托、象征、渲染、场面描写和细节勾勒等,从修辞手法看,有引用、比喻等等。,例如:2008年山东卷我所认识的梁漱溟第20题:文章第四段写到了梁漱溟父亲自杀身亡,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对传记文本材料安排用意的认识。这段文字表明梁漱溟关心国事是有家庭传统的;是梁漱溟格外关注文化问题的原因;使读者对人物了解更全面。,探究题 探究题是新课标实施后,在新考纲指导下新出现的一种题型。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的解读。探究,即是探索追寻,就是围绕一定的问题情境,提出假设,分析探究,有所发现。那么,如何提出假设?怎样进行探究与发现呢?,“探究”的含义“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不同的角度”有正面与反面角度,有个人与民族角度,有历史与现实角度等;“不同的层面”指的是文本达到的层次,如深层、浅层,实用层面、美学层面、哲学层面等;可能涉及的范畴,如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科学等。“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即要跳出文本本身挖掘作者写作的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即要求考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质疑精神。考生要善于从文本中有分歧、有空白、有重点难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怀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观点。,探究题的考查内容 探究题的考查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传记文本阅读的命题突出以下几方面的能力考查:考查理性认知能力。传记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立足于事实,而这些事实的背后究竟隐含着哪些“深层意蕴”“人生价值”“时代精神”,就成了命题者不会轻易放过的考查点。因此,考生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问题和蕴含着许多有待探究与阐发的问题,这就需要用理性的认知去加以判断了。,考查实践能力与实践体验能力。“实用类文本”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决定了高考命题不会回避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实践体验能力的考查。“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等都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验去“思考”“判断”并提出“见解”。这样的题目要回答好,平时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有过深刻的思考。贴近文本、考查整体感知能力。考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联系文本进行信息的综合分析,探究文本的内容和意蕴。在文本的未定点或空白点上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实用类文本也像其他文本一样有一些未定点或空白点,有的可能不是中心话题,有的可能不是作者陈述的主要方面,有的可能是作者未作评判的、或有意见分歧的事情,还有的可能就是作者提出的疑点或难点,等等。这些方面常常成为命题人用以考查考生的辨别能力强弱、思维品质高低的命题点。,高考例题 例、2010年宁夏、海南卷杂交水稻之父 12(4)题:袁隆平和斯瓦米纳森是同行,可他们一见面就为尊严“打了一仗”,最终又成为朋友,而且认为彼此的友谊“将更加长久”。请你就对“同行”“尊严”“友谊”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案】观点一:同行有可能成为朋友。彼此为同行,就有机会认识并可能成为朋友;同行的认可,又能给人带来温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观点二:维护尊严,既要斗争又要有一定的让步。斯瓦米纳森曾因为担心“丢份”而“歧视”袁隆平,当看到他“准备拂袖而去”时就马上让步;斯瓦米纳森亲眼看到袁隆平的伟大成果后主动为他正名;袁隆平为维护中国科学家的尊严而严正抗议,斗争到底。观点三:经过“斗争”的朋友,友谊才会更加长久。不打不相识,通过斗争可以加深了解,从而建立友谊;竞争对手间要保持友谊,必须真诚,让对方感到温暖。,小结:探究题命题的方式与角度。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实用文本阅读探究题,其设问方式和角度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从选材角度设题,对文本的社会价值提出自己的见解。如2008年山东高考卷我所认识的梁漱溟第22题: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再如2007年宁夏、海南卷叶圣陶在四川18题: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一方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请简要论述。,从结构角度设题,对文章的结构安排、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如2007年山东卷20题: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从社会影响角度设题,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如2007年山东高考的第22题:“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心中,奥蒂仍不失为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这实质是在要求考生对文本反映出来的一种人生态度与时代精神的思考。再如2007年广东卷21题:根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从分析探讨角度设题,探究文本中的疑点、难点和空白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如2009年宁夏、海南卷寻找教育的曙光12(4)题:文中说:“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再如2009年山东卷第22题:第四部分中提到“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而余光中认为“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就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请联系中文的纯洁度问题,谈谈你的看法。从标题选用角度设题,对标题含义的探究。如:2010年广东卷让法律来保护阳光第21题:“文章标题“让法律来保护阳光”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个方面来论述的?”,探究题的答题要领 探究题要求回答问题的时候:有明确的观点;分点列出事实依据;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书写工整。具体说,就是:,综合权衡,稳妥立论 一般来说,这类开放性的考题,命题人并不限定论点的唯一性。只要不涉及是非性论题,考生一般可以自由表述自己的观点,即你既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既可以肯定褒扬某种做法也可以指出其不足。需要说明的是,简述答题无需标新立异,从应试的角度来说,我们更应该综合权衡,稳妥立论。在保证立论正确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选择易于表述、利于自己把握的观点。,回读原文,精选论据 明确观点之后需要作简明扼要的论述。应回读原文,从原文中精心挑选有力的论据用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一点非常重要。简要论述,联系实际 适当扼要引用原文关键句作为论据,还要作精要的论述,以证明观点的正确。有的时候,还要联系实际适度引申分析,以使论证更为有力。语言精练,条理清楚,结构得当。,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