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经两首》课件(共18张).ppt
-
资源ID:6536505
资源大小:246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经两首》课件(共18张).ppt
,诗经两首,诗 经,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zxxk,诗经两首,诗经简介 字词理解 课文分析 能力训练,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三百零五篇。原称为诗或诗三百,后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故改称诗经。,诗经里的作品都是合乐而唱的歌词,按音乐和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部分都是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有105篇,大多是贵族所作的乐歌,只有小雅保存了少量的民歌。“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是周天子和诸侯们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诗经中最有价值的是“国风”和“小雅”中的民歌。,诗经里有不少诗歌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篇章结构上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形式,表现手法上多采用赋、比、兴的手法。“赋”就是铺陈叙述的手法表现诗歌的主题;“比”,就是用比喻描摹事物,抒发感情;“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就是借他物引起联想。“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的“六义”。返回,且:1、河水清且涟漪(并列,并且,而且)2、北山愚公年且九十(将近)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还)4、卿但暂还家,吾今且赴府(暂且)5、齐秦立为两帝,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还是),所:1、何所冬暖,何所夏寒(处所、地方)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名词短语)3、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被动)4、居清明门外,有宅四所(量词)5、吾知所以拒子矣(用来的东西、方法)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的原因),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何罪之有 2、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3、“之”将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4、“唯是”宾语前置 唯马首是瞻 唯利是图返回,公孙丑曰:“诗曰:不素餐兮。君子不耕而食,何也?”孟子对曰:“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容,其子弟从之则孝悌忠信。“不素餐兮”,孰大于是?”朱熹:“民困于贪残之政,故托言大鼠害己而去之也”返回,1、下列有关诗经的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与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是儒家经典。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般被看作是我国诗歌史的起点。C、诗经因收集了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作300篇,故又称“诗三百”。D、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赋、比、兴是主要表现手法,合称“六义”,2、关 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3、阅读诗经中的无衣完成一题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对这首诗的词语理解及评价有误的一项是:A、袍:长衣,即战袍。于:语气助词,不译。兴师:出兵。同仇:你的仇人就是我的仇人,引申为共同对敌。B泽:同襗,即内衣。偕作:一起行动。裳:下身的衣服,即战裙。偕行:一同出发。C、或同穿一“袍”,或同穿一“泽”,或同穿一“裳”,是说明百姓们从军时贫穷”无衣”,反映了他们悲愤哀怨、无可奈何的感情。D、“同仇”、偕作”、“偕行”,正好显示出战前动员,整理行装,一同出发这一过程。表现了战士们不断高涨的斗志。,对这首诗的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第一节是全诗的总领。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能“同袍”、“同泽”、“同裳”。B、第一、二节诗表达了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反问句的使用,语气强烈,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C、第三节诗句式与前两节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与上文不同,主要强调了慷慨从军一同出发这一中心。D、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形,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鄘风)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1)、对相鼠中词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人而无仪”的“仪”指威仪,亦做自尊解;“无仪”即寡廉鲜耻。B、“不死何为”的“为”与“何”相应,助词;“何为”合起来表示疑问。C、“人而无止”的“止”是“容貌举止”;“无止”是说没面子,不知羞。D、“人而无礼”的“礼”指当时人的行为情义;“无礼”是不懂礼义。,(2)、对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诗以鼠喻人,锋芒直接指向统治者。B、该诗人鼠对照,痛骂统治者不如老鼠。C、该诗用词粗鄙,讽刺漫骂,痛快淋漓。D、该诗连用反复,加重语气,强化感情。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