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统计分析》第9讲-外汇市场统计分析.ppt
1,金融统计分析第9讲外汇市场,2,目 录,3,第一节 外汇市场概述,一、外汇 世界上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立的货币和货币制度,各国货币相互之间不能流通使用,因此,国际间债权债务的清偿,必然要产生国际间的货币兑换,由此产生外汇和汇率的概念。,英镑、美元、日元、欧元,德国马克、法国法郎、澳大利亚元、加拿大元,港元、澳元、新加坡元、泰铢,7,广义 一切用外币表示的资产,包括:(1)外国货币;(2)外币支付凭证;(3)外币有价证券;(4)特别提款权等其他外汇资产。,狭义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进行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主要包括以外币表示的银行汇票、支票、银行存款等。,8,二、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是指进行外汇买卖的交易场所或网络,是外汇供给者、外汇需求者、买卖外汇的中介机构所构成的买卖外汇的交易系统。外汇市场不像商品市场和其他的金融市场那样,一定要设有具体的交易场所,它主要是指外汇供求双方在特定的地区内,通过现代化的电讯设备及计算机网络系统来从事外汇买卖的交易活动。,9,三、当代外汇市场的特点,全球外汇市场在时空上联成一个国际性大市场,巨大的交易量和风险性,政府对外汇市场的联合干预日趋加强,宏观经济变量对外汇市场的影响日趋显著,1,2,3,4,金融创新层出不穷,5,01.实现购买力的国际转移,03.提供外汇保值和投机的场所,02.为国际经济交易提供资金融通,四、外汇市场的功能,11,第二节 外汇市场交易价格汇率,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折算比价,也就是以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折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汇率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折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例:中国外汇市场上1美元=6.1317人民币特点:外币数额固定不变,本币变动,例:美国外汇市场上1美元=101.0700日元特点:本币数额固定不变,外币变动,日期:2013.05.26,日期:2014.06.04,汇率制度,金本位制度下,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按货币当局是否干预划分,自由浮动汇率,管理浮动汇率,按浮动形式划分,独立浮动汇率,联合浮动汇率,(一)固定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度是指两种货币比价基本稳定,或现实汇率只能在规定的一定幅度内波动的汇率制度。包括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制度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纸币流通条件下的汇率制度,前者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度,后者是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二)浮动汇率制度 两种货币的比价及其波动幅度不再由官方规定,而是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自行确定和浮动。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后,自1973年开始,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度。1.按政府是否干预 自由浮动(清洁浮动):政府对汇市不加任何干预 管理浮动(肮脏浮动):政府对汇市进行或明或暗的干预,2.按浮动方式划分单独浮动:一国货币不与其他国家的货币发生固定联系,根据汇市供求变化而自动调整。如GBP、USD、DM、JPY等。联合浮动(共同浮动):集团成员国的货币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对非成员国货币实行共升、共降。如欧洲货币体系。盯住汇率制度:将本国货币与某一种(单一)或某几种(“一篮子”)货币挂钩,采取盯住的办法,随被盯住货币的汇率变动而浮动。,浮动汇率制的优点:通过汇率的不断调整,可以使一国的国际收支自动达到平衡,从而可避免因长期不平衡而累积的严重后果。可增强一国政府运用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可减少一国的外汇储备量,以将更多的外汇资源用于经济建设。可以消除一国货币长期高估或低估的现象,从而减少国际游资大规模的冲击。,浮动汇率制的缺点:浮动汇率制下汇率波动频繁,增加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风险,不利于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正常流动。浮动汇率易产生投机活动,从而加剧汇率的波动,不利于外汇市场的稳定。容易导致价格的波动,给抑制通货膨胀造成困难。,两种汇率制度利弊比较,浮动汇率制下均衡汇率的决定,说明:1、汇率也是一种价格,是外汇的价格。因此汇率的决定与一般商品价格的决定相似。2、浮动汇率制意味着汇率的变动不受限制,汇率的变动完全由外汇供求决定。3、为分析问题的方便,对所分析外汇的汇率采取间接标价法。则汇率上升即意味着币值上升。,第三节 汇率决定的统计分析,例:欧元汇率的决定 欧元汇率的标价法:间接标价法 1欧元 R美元,欧元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意味着欧元汇率越高,对欧元的供给越多。欧元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意味着欧元汇率越低,对欧元的需求越多。欧元供大于求,汇率会下跌;欧元供不应求,汇率会上升。均衡汇率为欧元的供求相等(供求曲线的交点)时决定的汇率 Re。任何偏离该汇率的点都会随着欧元供求的变化最终回归。,欧元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分析:,汇率越高,欧元升值美元贬值,欧元购买力增加美国商品便宜,欧盟居民,增加购买美国商品(美国出口增加),增加在美国的投资,增加去美国旅游,增加购买美国的股票、债券,卖出欧元,买入美元,欧元的供给增加,欧元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分析:,汇率越低,欧元贬值美元升值,欧盟商品便宜美元购买力增加,美国居民,增加购买欧盟商品(美国进口增加),增加在欧盟的投资,增加去欧盟旅游,增加购买欧盟的股票、债券,卖出美元,买入欧元,欧元的需求增加,影响一国汇率变动的因素,1、本国国际收支状况顺差,出口大于进口,国内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外汇币值下降,即本币币值上升。逆差与之相反。2、本国利率水平国内利率高,外汇流入增加,外汇供给增加,外汇币值下降,即本币币值上升。反之亦然。,3、通货膨胀率一般而言,一国货币对内贬值,最终也会导致对外贬值。即通胀率越高,本币币值越低。4、国外对本国经济的预期预期好,国外消费增加,投资增加,外汇供给增加,外汇币值下降,本币币值上升。5、国际投机国际游资在一国国内短时期内大量买卖本币,会使本币汇率发生大幅度变动。6、政治因素,28,汇率决定的主要理论,利率平价理论,资产市场理论,国际收支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29,国际收支理论是从国际收支角度分析汇率决定的一种理论。早在1861年英国经济学家戈逊就对此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提出了国际借贷说。实行浮动汇率制后,一些学者进一步运用凯恩斯主义的国际收支均衡分析法来分析汇率的决定,提出了国际收支理论。1981年,美国学者阿尔盖系统地总结了这一理论。因此,国际收支理论实际上就是国际借贷说的现代形式。,一、国际收支理论,国际借贷说由英国经济学家戈逊(,1861)在一战前提出,以国际借贷关系来说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解释短期汇率的形成。,G.J.Goschen,1837-1901,基本内容:汇率变动取决于外汇的供求状况,而外汇供求发生的原因是国家之间存在的借贷关系。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两种形式,只有后者的变化才对外汇供求产生影响。汇率变动取决于流动借贷是否相等。如果流动债权大于流动债务,则外汇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汇率下跌,即本币升值;反之,本币贬值。,理论评价以古典经济学价格理论中供求法则解释汇率变动符合当时金本位制下的实际;把外汇供求的变动作为汇率决定的根本因素,忽视了汇率波动围绕两国货币代表的实际价值这一汇率变动的物质基础;仅注意实体经济与汇率变动的因果关系,忽视了货币供求和国际资本流动与汇率的相互关系;只适用于金本位制下汇率变动,不适用于纸币流通下的汇率变动。,33,国际收支说的原理 当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时,其经常项目收支差额应等于(自主性)资本流出入的差额,即:CAKA0 经常账户收支为商品劳务的进出口差额,而出口和进口分别是外国国民收入、相对价格和本国国民收入、相对价格决定。即:X=f(Y*,P,P*,S)M=g(Y,P,P*,S)资本账户收支主要取决于国内外的利率差异,以及人们对未来汇率变化的预期,即:KA=KA(r,r*,(Se-S)/S)因此,均衡汇率可表示为:S=h(Y,Y*,P,P*,r,r*,Se,34,因此,影响均衡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国内外国民收入、国内外价格水平、国内外利息率以及人们对未来汇率的预期。当其他条件不变时:,Diagram 2,Diagram 3,Diagram 4,若本国国民收入增加,则进口增加,国际收支赤字,由此出现对外汇的超额需求,使外汇汇率上升。,若本国物价水平相对于外国物价水平下跌,则会引起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从而导致外汇汇率的下跌。,若本国利息率相对于外国利息率上升,则会增加国外资金的流入,减少本国资金的流出,从而导致外汇汇率的下跌。,若人们预期未来外汇汇率的走势看涨,就会在外汇市场上抛本币,购外币,从而也会导致外汇汇率的上扬。,二、购买力平价理论,瑞典经济学家G.卡塞尔在1922年的一篇论文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理论中正式提出的。主要观点: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它在其发行国具有购买力。因此,两国货币的汇率主要由其分别在两国所具有的购买力所决定。,Gustav Cassel,1866-1945,基本思想汇率由两种货币的购买力决定货币的购买力可以通过物价水平来加以表现汇率就等于各国物价水平的比率理论基础“一价定律”(Law of one price):在统一的商品市场上,一种商品只能有一种价格。如果A国国内市场与B国国内市场是统一的,那么用A国货币(或B国货币)表示的某一商品在两个国家的价格应该是相同的。,绝对购买力平价,观点: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与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即:某一时点上汇率的主要决定因素为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局限性:选取哪些商品作为一篮子商品存在困难不同国家的产品劳务质量性能不同如何确定不同商品权数也有困难,例:如果同一种商品在美国卖10美元,在英国卖5英镑,绝对购买力平价就为1英镑兑2美元。否则,就会存在有利的国际间的商品套购机会。例如,假定汇率是1英镑兑2.5美元,即美元定值过低,英镑定值过高。此时贸易商会在美国以10美元的价格买入这种商品,运到英国出售,获得5英镑,再以1英镑兑2.5美元的汇率换回12.5美元,净赚2.5美元。这种活动持续下去,贸易商不断卖出英镑、买进美元,势必使英镑贬值、美元升值。直到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传说在美国和墨西哥的边境住着一个好吃懒做却精于算计的农民。别人都以种地维持生计,他却另辟蹊径,依靠自己仅有的10美元积蓄,便享受着“不劳而获”的小康生活。每天早晨起来,他在美国这边的酒店花1美元买一大杯啤酒和一盘牛排,吃完后,他拿着剩下的9美元,徒步越过国界,来到墨西哥的一个小镇。这时已经是中午了,他在当地银行按1:3的汇率,将9美元换成27比索,然后拿出3比索,在当地饭店继续喝一大杯啤酒,吃一盘牛排。酒足饭饱之后,他拿着剩余的24比索回到美国这边,再到当地银行按比索对美元2.4:1的汇率,将手中的比索换成10美元。这样,一天下来他等于一分钱也没有花,便白白享用了两顿啤酒和牛排。第二天,他再次重复这个行程。,案例:免费喝啤酒的故事,相对购买力平价,观点: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化与同一时期内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成正比,即:、分别表示报告期和基期的汇率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国家,其货币相对贬值。通货膨胀率较低的国家,其货币相对升值。,例:假如一种商品在英国由原来的5英镑上升到6英镑,在美国由原先的10美元上升到15美元,那么英镑兑美元的汇率就会上升25%,由原来1英镑兑2美元上升到1英镑兑2.5美元。计算过程如下:,绝对购买力平价与相对购买力平价比较,相同方面:二者都是从实物因素出发研究汇率的决定问题不同方面: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研究某一具体时间点上的汇率水平,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研究在一个时段之内汇率的变化率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涉及的是价格的绝对水平,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涉及的是价格的变化率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要优于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因为它在理论上避免了一价定律的严格假设。如果相对购买力理论成立,则绝对购买力理论不一定成立。,三、利率平价理论也称为远期汇率理论,由凯恩斯在1923年提出。基本思想两国货币利率、尤其是短期利率存在差异时,资金将从低利率国家流向高利率国家牟取利润。为避免汇率变动的风险,套利者往往将套利与掉期交易结合进行,实施所谓的抛补套利,以保证所赚取的是无风险的收益。大量的掉期外汇交易的结果,是低利率货币的即期汇率的下浮,远期汇率上浮;而高利率货币的即期汇率上浮,远期汇率下浮。这意味着低利率货币出现远期升水,高利率货币出现远期贴水。随着抛补套利的不断进行,远期差价最终等于两国利差,使抛补套利活动不再有利可图。这时抛补利率平价成立。,推导设本国利率为Ia,外国利率为Ib,S为即期汇率,F为远期汇率,汇率标价法为直接标价法。1单位本币国内投资收益1单位本币国外投资收益,令P为远期外汇的升、贴水率,即 则有:上式表明:升、贴水率两国利率差。r 低,远期汇率升水 r 高,远期汇率贴水,利率平价理论评价对于理解远期汇率的决定,理解各国利率、即期汇率、远期利率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但也存在缺陷:只解释了汇率变动原因,没有说明汇率决定的基础假定不存在资本流动的障碍,资金在国际间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即资金能不受限制地在国际间流动。假定套利资金规模无限,套利者能不断进行抛补套利,直到利率平价成立,也没有考虑交易成本,47,资产市场说对传统汇率理论的最大突破在于它将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结合起来进行汇率决定分析,尤其重视金融资产市场均衡对汇率变动的影响。其基本原理是将外汇看成一种资产,汇率是两国资产的相对价格,汇率变动是由于对外资产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变动引起的,均衡汇率就是指两国资产市场供求存量保持均衡时的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四、资产市场说,该理论是在国际资本流动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产生的,该理论特别强调金融资本市场均衡对汇率的影响,其主要代表者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James Tobin.该理论认为,投资者选择和调整资产组合(现金和有价证券)一直到各种资产的预期边际收益率相等为止。各种外币资产的增减是投资者调整其外币资产比率的结果。这种调整引起汇率变动。,James Tobin,1918-2002,49,资产市场说隐含着三个重要前提:(1)一国的资产市场包括本国货币市场、本币资产(主要是本国债券)市场和外币资产市场(包括外国债券和货币存款市场),并且这三种市场均相当发达,对利率和汇率的变动十分敏感。(2)三个市场紧密联系,资金可在三个市场自由流动。(3)货币自由兑换。依据对本外币资产可替代性的不同假设,资产市场说可分为货币分析法与资产组合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假定这两者可完全替代,而资产组合分析法则反之。,货币主义理论20世纪70年代初由约翰逊、蒙代尔等提出 假设前提: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高效率的商品市场高效率的外汇市场 主要观点:汇率由货币市场的存量均衡决定,并受名义货币存量、实际国民收入水平、实际利率和预期通胀率的影响。货币供应量国内物价本币贬值本币对外汇率,实际国民收入货币需求国内物价本币汇率名义利率上涨实际货币余额需求抑制物价上涨本币升值本币汇率上涨本国预期通胀率本币升值本币汇率上涨 理论评价指出了货币和通胀因素对汇率的影响,并把汇率与货币政策运作相结合,使汇率成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片面强调货币供应量等因素对汇率的影响,忽略了经济结构的影响;假设条件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52,资产组合分析法假定本币与外币资产之间不具有完全的替代性,主张用“收益风险”分析法取代通过套利和商品套购机制的分析,来探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不同资产间的有效组合对汇率的影响。由于各国有价证劵的名义收益率高低不同,所涉及的各种风险也大小各异,因此,理性的投资者会将其拥有的财富,按照收益与风险的权衡,配置于各种可供选择资产上。在各国资产具有完全流动性的情况下,一国居民所持有的金融资产不仅包括本国货币和本国有价证劵,而且还包括外国货币和外国有价证劵。,资产组合分析法,53,1.对外国资产需求的变化 对外国资产需求的变化主要源于外国利息率的变化和汇率的变化。当外国资产市场失衡导致外国利息率上升时,私人部门对外国资产投资的意愿增强,使r增大,而、相应减小。也就是说,公众为了重新平衡其资产组合,就会将一部分本国货币和本国有价证券转换成国外资产,使国内货币和证券出现超额供给,而国外净资产则出现超额需求,由此导致外汇汇率上升。,2.本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当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政府债券来融通财政赤字时,货币供应量就会相应增加,投资者将会用增加的货币来购买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若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供给量不变,则因货币供应量增加而导致的本外币资产需求上升,从而推高本外币资产的价格,使汇率上升。,54,3.本国资产供应量的变化 本币资产供应量的增加是政府增发债券以弥补财政赤字的结果。本币资产增加对汇率的影响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本币资产的增加提高了私人部门的财富总额,导致总需求增加,对国外资产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从而促使外汇汇率提高;另一方面,本币资产供应增加,使本币资产价格下跌、收益率上升,又会诱使公众增加对本币资产的需求,削弱对外币资产的需求,从而导致外汇汇率下降。,4.外币资产供应量的变化 外币资产供应量的增加源于经常账户的盈余。当经常账户出现盈余时,私人部门持有的国外净资产(Fp)就会增加,在重新平衡资产组合时,人们会将超额的净外汇资产转换成本国货币和资产,从而导致外汇汇率的下跌。,1.对外贸进出口的影响 本币贬值,外币升值促进出口、限制进口 外汇倾销:本币对外贬值在一定条件下有促进商品出口的功能,因而许多国家便以本币贬值作为促进出口、改善贸易状况的重要手段,这就是外汇倾销。外汇倾销的收效时差大概为6-9个月。在该期限内外汇倾销还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而失效:(1)来自国内物价上涨的干扰;(2)来自国外反倾销的干扰。,第四节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分析,国际收支顺差 国际收支逆差,2.J曲线效应 货币贬值导致贸易差额的最终改善需要一个“收效期”,收效快慢取决于供求反应程度高低,并且在汇率变化的收效期内会出现短期的国际收支恶化现象。,J曲线效应的三个阶段:(1)货币贬值后,短期内贸易收支逆差扩大;(2)逆差扩大停止,开始反弹回到原来的逆差水平;(3)贸易收支逆差进一步改善,直至转为顺差。,57,3.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币贬值可以改善本国国际收支 本币贬值不影响本国国际收支 本币贬值使本国国际收支恶化 例:假设一国出口的需求弹性为1/4,即出口数量的增加率只有价格下降率的1/4,如果出口价格下降4,出口数量仅增加1,结果出口总值将减少3。又假设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为3/4,即外国价格上涨4,进口数量就会减少3,进口总值也减少3。由于这两种弹性之和等于1,进出口值按同一方向同一数量变动,贸易差额保持不变,即该国的贸易收支状况得不到改善。如果弹性之和小于1,贸易收支可以改善;如果大于1,贸易收支反而恶化。,59,4.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的影响 本币贬值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输入型通胀 本币贬值促进出口,抑制进口需求拉动型通胀 本币贬值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物价上涨,人民币汇率的历史,从改革开放之后到现在,人民币汇率走势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年到1993年双轨制由于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作为计划核算工具,长期固定并形成高估,所以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民币汇率不断调低,并且开始形成牌价与外贸内部结算价的双轨制,后来又增加了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到1993年底,美元兑人民币官方汇率由1979年初的1.58降至5.80,下调了73%。,第二阶段:1994年-1997年汇率并轨中国人民银行1993年12月28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规定,1994年1月1日起进行汇率改革,改进汇率形成机制,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1993年12月31日,官方汇率1美元兑换人民币5.8元;调剂市场汇率为1美元兑换人民币8.7元左右。从1994年1月1日起,将这两种汇率合并,实行单一汇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定为1美元兑换8.70元人民币。,第三阶段:1998年到2005年7月汇率改革前 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深化的影响,市场出现较强的人民币贬值预期,外汇资金流出压力加大。为防止危机在亚洲和世界进一步扩散,中国政府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稳定在8.27左右的水平,为支持亚洲乃至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政策将不会改变,第四阶段:2005年7月21日至今浮动汇率制度2004年,美元大幅贬值,人民币搭美元贬值的车相应走软。外界压人民币升值的声音愈发响亮。2003年2月西方七国财长会议,当时的日本财务相盐川正十郎向其他六国提交了与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类似的提案,以逼迫人民币升值。2005年初,美国民主党参议员查尔斯舒默(Charles Schumer)和共和党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提出一条议案,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27.5%,否则威胁对中国进口货物加征27.5的惩罚性关税。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升值”期到来,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8”2007年5月18日,人民银行宣布自2007年5月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7”,2010年“二次汇改”此次在2005年汇改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出现20个交易日的涨停,实际有效汇率全年累计升幅2.2%2013年人民币汇率继续维持升值态势,12月31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6.0969,全年累计升幅2.8%2014年1月1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达到6.0930这一历史高值后开始持续走低。5月26日,人民币汇率累计贬值769个基点。进入6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在“跌跌不休”中略有反弹。,67,热点解读:人民币汇率变动原因及未来走势,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图,影响因素,国内因素,国际因素,国内经济发展增势强劲,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和外汇储备持续攀升,本外币利差的扩大,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深层原因的探讨,世界经济需求不足与结构不平衡,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本外币利差的扩大,国际热钱,国际政治因素,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国内因素,经济增长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通货膨胀本外币利差宏观经济政策深层原因的探讨,1.经济发展增势强劲,经济增长率高,出口增加,产品竞争力增强,国际收支顺差,外汇供给大于需求,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影响途径一:,1.经济发展增势强劲,经济高速稳定增长,外资流入,国内投资前景看好,外汇供给增加,央行被动购入外汇,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占款增加,影响途径二:,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2.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和外汇储备持续攀升,国际收支顺差,外汇收入大于支出,出口多进口少,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贸易顺差的影响途径:,外汇供给大于需求,2.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和外汇储备持续攀升,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占款增多,人民币供给增多通货膨胀,外汇储备的影响途径:,流动性过剩,从紧的货币政策,人民币供给小于需求,人民币升值,3.本外币利差的扩大,本国利率高,吸引外资流入,外汇供给增加,本币趋于升值,利率的影响途径:,人民币升值的积极影响,¥,¥,¥,¥,¥,¥,¥,¥,1.减少贸易摩擦,改善贸易条件,国际贸易竞争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升值,减少贸易纠纷改善贸易条件,贸易纠纷,我国巨额贸易顺差,2.减轻偿还外债的压力,外债总额4286亿美元,短期外债2593亿美元,国家,企业,大量持有以外币计价的负债的中国企业,3.抑制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进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降,部分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商品多,人民币少,物价下降,4.能够降低我国的进口成本,增强我国对原材料物资的购买力;从事进口贸易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百姓,企业,增强百姓的国际购买力,提高其生活水平。,5.不会全面打击出口,并有利于调整出口结构,产品的需求不会因为价格提升而明显降低,不会全面打击出口,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降低,加工贸易生产成本降低,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降低,我国劳动成本上升,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人民币适度升值,初级产品出口增长减缓,调整出口的产品结构,价格不会上涨,长期,6.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阻,人民币适度升值,资本流向高附加值高科技产业,部分商品出口受阻,资本流向服务业,部分商品出口受阻,外商直接投资受阻,开拓国内市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资源合理配置,产业结构调整,7.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人民币升值,增强亚洲各国对中国经济和货币的信心,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益处,8.促使出口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提升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转变经营机制,人民币适度升值,出口企业利润降低,注重运用金融手段规避风险,抗风险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提高,改进管理方法提高生产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1.抑制出口,2.削弱国内相关产品竞争力,3.影响直接投资,4.债权人损失,5.就业压力,6.金融风险,7.资金使用效率下降,消极影响,1.导致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影响国民经济平稳增长,人民币升值,等量外汇换取人民币数量减少,出口需求减少,外币表示价格不变(本币表示价格下降),利润受损,出口增长回落,典型企业,出口贸易依存过大,出口价格弹性较低,科技含量较低,纺织、服装、家电、化工、电子机械制造业,2.对国外商品进口增加,国内相关产品的市场竞争加剧,人民币升值,进口商品价格降低,国内相关产品竞争加剧,例如:生产通信硬件设施 的中国通信企业(华为、中兴),3.影响外资对中国市场直接投资,购置设备,雇佣劳动力,投资建厂,成本增加,转投其他发展中国家,4.增加了债权人的损失,大量外债,巨额外汇储备,人民币升值,本币表示的外汇资产缩水,企业,国家,5.增加就业压力,大量廉价商品进口,人民币升值,部分国内相关产品生产企业无力竞争,倒闭,出口受限,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型企业,原因:低成本、低利润、缺乏自主品牌与技术含量,6.使套汇投机的行为成为可能,加大金融风险,预期效应、资金 流入效应、财富效应,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升值,贬值,“热钱”,财富无限放大短期利好,金融监管体系薄弱,金融危机爆发,商业银行,7.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下降,升值压力,央行干预(买外汇,抛本币),基础货币增加,银行及其他非生产性投资,有项目或投资意向的民间投资者缺乏资金支持,资金结构的差异,资金使用效率下降,自2014年3月17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即每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价可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对外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下2%的幅度内浮动。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当日美元最高现汇卖出价与最低现汇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当日汇率中间价的幅度由2%扩大至3%,其他规定仍遵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和外汇指定银行挂牌汇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行。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3月14日,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华融证券研究员郝大明分析说,“预计三季度人民币汇率将保持稳定”。他认为,尽管受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有所放缓,但单季GDP增速低于7%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人民币汇率下有基本面托底,“总体来看,预期人民币是缓慢但是平稳的升值。我们认为,相关政府机构肯定会慢慢放松对人民币的管制,而且是双面浮动,不可能总是升值,也有贬值的可能。”摩根大通中国全球市场业务主席李晶认为。,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证券研究室副主任范建军表示,在整体顺差的支撑下,人民币未来还是会保持升值,这是毫无疑问的。他认为,短期内人民币的贬值可能还会延续,但是幅度不会太大。,周小川表示,目前中国正在稳步地推进利率的市场化,贷款的利率已经开始有所松动,综合目前中国的经济情况来看,现在是促进利率开放的一个好时机。,98,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