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ppt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2013高考复习第一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结构,第十一课正确地认识社会,前 言,目 录,第一框 社会发展的规律,第一框 社会发展的规律【考点扫描】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考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1)含义: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2)形式:地理人口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考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1)含义: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2)形式:风俗、心理、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3)影响因素:一般因素:社会环境、社会地位、教育和职业、社会实践重要因素:阶级性,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最突出的表现在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2)实践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拓展】存在与思维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区别,考点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基本内容:(2)地位和作用: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2)方法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思维拓展】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关系,(2)上层建筑含义: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形式:A.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B.思想上层建筑: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等。,(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A.适合或不适合B.是否为先进或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4)方法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4.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思维拓展】两对矛盾之间的关系(参见P90图)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2)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考点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3.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途径(1)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基本矛盾是什么“两对矛盾”特点:是非对抗性矛盾【思维拓展】对抗性矛盾与非对抗性矛盾,解决途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A.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B.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C.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思维拓展】,第二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考点扫描】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考点一:人民群众的概念1.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3.在我国现阶段,我国人民群众的范畴,考点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1.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考点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群众观点(1)地位: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2)基本内容:2.群众路线(1)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2)基本内容:3.意义,第十二课实现人生价值,前 言,目 录,第一框 价值与价值观,第一框 价值与价值观【考点扫描】价值价值观,考点一:价值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1)含义: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P96,价值,物的属性,人的需要,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构成价值的客观基础,构成价值的主观条件,(2)特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3)分类:,【注意】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物对人的积极意义,人对人的积极意义,物永远是价值客体,人是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的统一,2.人的价值(1)含义:人对人的积极意义。(2)分类:社会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自我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满足和承认。,2.人的价值(3)人的价值如何体现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的价值的主要方面,因此,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的价值的另一方面在于享受价值,就在于得到社会的承认和满足。(4)对人的价值的评价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人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的贡献了什么。,考点二:价值观1.含义:P972.性质:是一种社会意识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注意】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有积极与消极之分。4.我们倡导的价值观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第二框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考点扫描】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与关系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性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考点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内涵与关系1.含义:(1)价值判断: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及其满足程度作出判断。(2)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行为选择。(3)两者关系:,价值选择,价值判断,(行为),(认知),考点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特征1.社会历史性(1)含义: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2)意义:P992.主体差异性主要原因有三个:(1)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2)往往因人而异,人们认识的角度不同(3)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考点三: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1.衡量标准:(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根本衡量尺度: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我们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根本衡量尺度。,最高价值标准: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最高的价值追求: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考点三: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2.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1)最重要的是: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2)当利益发生冲突时: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小结】原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第三框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考点扫描】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考点一:价值的实现方式1.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步步高P229)(1)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创造价值;(2)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3)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社会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考点一:价值的实现方式1.实现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2.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P1053.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1)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2)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3)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考点二: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原理内容】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方法论】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追求人的个性发展时,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