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复习.ppt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目标,1.背诵;2.掌握文言词语;3.翻译重点句子;4.理解课文内容,完成练习。,文学常识,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2、孟子是 时期思想家,孟子是 家经典作品。,文言词语-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 2、衡于虑 3、法家拂士 4、所以动心忍性,(通“增”,增加),(同“横”,指不顺),(同“弼”,辅弼),(通“韧”,坚韧),b,文言词语,1、人恒过2、而后作3、征于色4、而后喻5、入则,犯过失,奋起,指有所作为,颜色,在里面,指国内,了解,常常,文言词语,1、舜发于(起,指被任用)2、傅说举于(任用,选拔,指被选拔)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责任,担子;这),文言词语,1、苦其心志2、劳其筋骨3、饿其体肤4、空乏其身5、乱其所为6、所以动心忍性,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使贫困,使错乱,用来,使.惊动,使坚韧,句子翻译1,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句子翻译2,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读课文,回答问题,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答: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答: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3、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答: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精要练习一,1.孟轲是我国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_,后世并称_。战国孔子 孔孟2.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B.曾益其所不能曾不吝情去留C.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重而道远,D,精要练习二,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苦:_劳:_苦:使痛苦劳:使劳累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_喻:_征:征验,表现喻:了解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答:_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精要练习三,1、选文首先采用了 的论证方法,得出艰难困苦的生活能够使人磨砺成才的结论,然后采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得出()的论点。,2、本文第一段运用了举例论证,请再补写一个事例。,事实论证,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能够导致灭亡(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亦可),例1:司马迁身受腐刑仍发愤著述,写出史记。例2:蒲松龄屡试不第没有沉沦,写成聊斋志异.,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精要练习四,巩固提升;口头翻译课文,做到重点词语不错、不漏,增删调补,力求通畅。5分钟,浏览课文,思考:5分钟1.文章采用 和 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的观点。全文共两部分,第一部分:用 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论证 的道理。第二部分: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由 谈到,提出“”的论断。这是针对国君说的,意思是,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安于安乐。由此自然导出这一章的中心论点2.文中列举的六个人的事迹,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迹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道理论证,国家,个人,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排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例论证,或“忧患能造就人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共同点;出身卑微,都是经历艰苦磨难后,最终成就了伟业启示;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伟业,就必须在思想,身体,生活,行为等方面经历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