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变奏曲》实用性课件.ppt
星星变奏曲,朦胧诗派诗人 江河,一、作者简介,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他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他的反光赢得了社会的瞩目。,二、写作背景,本诗写于1980年,也是诗人首次发表的诗作。诗人经历了恶梦一样的“文革”十年,目睹了专职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被毁灭,因此对“文革”时代的黑暗进行揭露和反抗。回想暗夜如磐的年代,诗人倾诉着自己质朴的愿望,因此写下了此诗,寄托了诗人美好的梦,也表达了诗人的苦闷与迷惘,这是诗人思考历史、人和现实的表现。,三、欣赏:诵读诗歌,注意节奏、重音;体会语气、语调。,四、对着节奏,齐颂诗歌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谁/愿意一年/又一年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提示:冻僵的夜晚、风,比喻苦难寒冷的现实。瘦小的星,比喻艰苦的历程中仅存下的自由和温暖,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五、在诗歌中画出承上启下的关联词?看看其中有什么规律?然后再划分层次。,都用假设的句子“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还有“谁不愿意”和“谁愿意”进行对比。由此,可以将诗歌分为上下两个层次。,五、把握意象 读懂诗人的感情,意象: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意境:甜蜜、温馨、自由、芬芳的光明世界。,对美好理想热烈向往,意象:夜、冰雪、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等,意境:凄苦、寒冷、孤寂、压抑的黑暗现实。,对冷酷现实强烈否定,六、小结:整体感知,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什么情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第二课时:重点探究诗歌的艺术美。,探究学习,理解诗句的深刻含义,1、“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2、“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是不会颤抖的,是生活的压抑和束缚使星星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3、欣赏美句:你知道下面诗句美在何处呢?,(1)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2)鸟落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此句采用比喻手法,把“柔软的晚上”比作“湖”,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夜晚的安宁、柔和与温馨,给人于梦幻的感觉。,此句采用比喻和衬托的手法,以及联想、类比,把“鸟”比作“星星”,形象生动地反衬了诗人恬静、安宁,向往美好,向往光明的情感。,(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此句采用通感的手法。句中:声音时断时续,星星时隐时现,这两者在感觉上是相通的。诗人用这种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声音的形象和色彩,以及飘渺朦胧的感觉。化无形为有形,化听觉为视觉。,课题测试: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测试。,远和近(顾城)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1、划分节奏。你看云时很近2、诗人将诗歌分为二层,理由是什么(最少说一个)?3、认真阅读诗歌,可以发现诗人的内心有一种向往。你认为是一种什么样的希望?4、“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5、你在生活中也遇到过顾城这样的现象吗?你是怎么处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