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AN培训教材六:无线宽带WLAN网管建设要求.ppt
1,无线宽带WLAN培训网管要求及维护工作安排,中国电信网络运行维护事业部2023年11月8日,2,一、当前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总体要求二、工作部署,3,2009年WLAN当前工作进度,市场部,技术/网发/网运,各省公司,4,WLAN维护面临的形势,维护队伍建设还需加强中国电信缺乏通晓无线和数据的融合型人才,维护人员对新的WLAN业务维护方法、技能上手难。同时也缺乏相应的培训渠道和内容,规范制度需要进一步落实业务亟待上线,但各省相应的维护服务的规范、标准、流程还没按照集团维护服务规范要求全面落实,相关制度还有待完善;,质量缺乏集中监视、管控大部分省份还未建设集中网管,部分已建成网管的功能也难以满足电信级的维护要求。同时网络建设迅猛,网管监控率偏低;,现场维护能力需要提升AP的布点受限于地理环境、业主、建设进度等多方面原因,往往采取了隐蔽安装、ADSL接入、无线桥接等特殊的布点手段,但给后期的监控和现场维护带来很多困难;,5,WLAN年度工作总体思路,逐步建立/完善无线宽带WLAN网络运行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建设,探索建立适应WLAN网络特点的维护管理模式,集中运行管理体系和系统,规范维护服务工作,提升客户感知,建立省级WLAN网络集中运行和管理体系,推进集中的数据管理、监控、管控和分析工作。,前后端联动,规范并落实WLAN产品在售中、售后阶段的具体服务要求、流程、标准及考核,关注客户感知,提高网络整治和优化的针对性和效率,考核指标,以指标为抓手,深化网络质量管控,维护服务工作,6,一、当前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总体要求二、工作部署,7,一、WLAN维护指标体系,无线侧:AP设备可用率,有线侧:WLAN有线侧重大故障,性能指标:网络时延达标率,性能指标:丢包测试合格率,修障服务指标:WLAN用户障碍修复及时率,修障服务指标:WLAN网络障碍修复及时率,1,2,3,4,5,6,建立以设备可用率、故障率、障碍修复及时率三个主要指标为基础的指标体系。,1当月所有AP设备不可用的总时长/所有AP设备月工作总时长,WLAN网络接入侧(AP)设备可用率,目标值:93%,扣分门限值:91%,二、各省WLAN集中运行管理和分析(1/6),WLAN 热点接入设备管理系统(AP Management System)是WLAN 热点接入设备的管理系统,通过SNMP(SNMPv2 或v3)或TR069 协议实现对WLAN 热点接入设备的统一管理和监控、软件的远程升级、故障诊断等。,二、各省WLAN集中运行管理和分析(2/6),北向接口功能:用于处理与北向系统的接口及外部用户(非此系统用户)提供接口,从BOSS 系统获取业务配置数据,反馈配置结果;向上级数据采集系统、BOSS 系统等提供采集数据等。北向接口可采用FTP、WebService、Socket 等协议进行数据的交互。南向接口功能:通过南向接口对WLAN 热点接入设备进行设备认证、状态监视、参数配置、软件升级、故障检测及告警、性能数据采集等功能。南向接口采用SNMP(SNMPv2 或v3)协议或TR069 协议进行数据的交互。业务逻辑功能:用于集中处理数据的流转,实现系统的核心业务。数据库访问功能:用于实现数据存储、读取和备份等相关的操作,提供内存数据和数据库数据映射缓存,提供数据库访问优化,实现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隔离。,二、各省WLAN集中运行管理和分析(3/6),资源管理:设备数据录入配置管理:基本参数、配置模板、远程升级等拓扑管理:网络拓扑展示与监视故障管理:故障检测、告警展示等测试管理:PING、路由可达、丢包、DSL线路测试、非法AP检测等系统管理:自身资源监视、软件管理、数据管理等安全管理:用户策略管理等性能管理:性能数据采集、性能数据预警等报表管理:报表定制、生成和输出日志管理,11,二、各省WLAN集中运行管理和分析(4/6),各省WLAN网络需纳入省网管中心集中监控范畴,各省应按集团的时点和采集要求,在今年上半年建立集中的WLAN运行管理和分析体系,实现对WLAN障碍处理进行集中管控。同时建议各省WLAN网管建设中应考虑与城域网的融合。,告警管理,主要是完成WLAN网络资源的配置,可以获取系统的配置参数。包括AP、AC和系统所用网络设备的厂商、型号、协议、版本等信息。,配置收集,告警监控,性能跟踪,用户行为分析,采集、分析WLAN网络各网元的性能数据,监测其性能,对网络运行质量进行分析。同时,统计网络运行状态信息,对网络的使用作出评测、估计,为网络进一步规划与调整提供依据。,网管系统应能接收告警,实时监测并显示设备运行状态变化,并能在后台对关注的告警进行分析统计。,实现按照行政拓扑从各个统计颗粒度(空间范围、时间范围等),并结合用户登录次数、使用时长、用户数等各项用户行为分析指标。,二、各省WLAN集中运行管理和分析(5/5),要围绕WLAN业务和市场发展需求,建立对WLAN网络的跨厂家管理能力,建立对数据的深度分析、整合及呈现能力,提升对热点的综合管理水平;热点数量超过2000个的省,应从二季度起开展基于网络运行数据的用户行为分析试点为市场前端和业务发展提供依据,其他省从三季度开始相关工作;要加强省内运行数据和网管接口的标准化工作,每月按集团要求,通过采集系统如实准确地提供网络运行的各项基本数据。,二、各省WLAN集中运行管理和分析(6/6),WLAN网络运行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配合集团即将推广的热点管理系统的建设,将由各省WLAN网管平台采集集团热点管理系统所需的所有信息,并通过图形化界面进行展现。,14,三、集团WLAN网络运行数据集中监控分析,集团公司也将继续完善WLAN网络运行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并对各省运行数据采集上传提出进一步要求。,WLAN网络运行数据采集平台,四、实现对用户行为分析,电信接入网结构基本如左图所示,具有接入和汇聚两个层面举例说某个地方汇聚交换机下接了一些接入交换机或者DSLAM而这些接入交换机和DSLAM分别接了一些家庭用户和WLAN热点,家庭用户分配一段CVLAN段如100-512,而WLAN热点分配另外一段CVLAN段如1000-2001CVLAN与具体的ADSL线路或者交换机端口一一对应,由ADSL线路号就可以知道所在热点/家庭地址在经过汇聚交换机时,汇聚交换机打上外层VLAN,这样用户上网的报文就有两层VLAN标记,叫QINQBRAS根据QINQ VLAN终结不同的业务,并且把QINQ号写入NAS-PORT-ID发送到AAA,AAA将NAS-PORT-ID与用户帐号属性对比,如果发现用户帐号就在登记的一致,就可以上网,否则不通过,这样普通用户的ADSL帐号就不能在别家上网。定位热点的方法可以根据NAS-PORT-ID和NAS-PORT-TYPE,这是当我们在BRAS上定义一个热点线路时,会把这个线路打上标记,NAS-PORT-ID对应的是该线路的QINQ标记,对于同一台BRAS来说,这个值是唯一的,故能与线路的物理位置联系起来,NAS-PORT-ID+IP的组合就可以与物理上的地点联系起来,具体可以到热点,而NAS-PORT-TYPE标记该线路属于WLAN,总的来说,就是NAS-PORT-ID+NAS-PORT-TYPE+IP的组合就可以定位一个用户究竟是那个热点的那个AP上来的,NAS-PORT-ID+NAS-PORT-TYPE这两个标记是BRAS发送到AAA的。,汇聚交换机,BRAS,SR路由器,家庭上网,WLAN热点B,WLAN热点A,CVlan 100512,CVlan 2000,PVlan 1000/2000,CVlan 2001,PVlan 1000/2001,接入交换机/DSLAM,四、实现对用户行为分析,PVLAN,CVLAN,从用户话单实现用户行为分析需要实现QinQ改造。QinQ协议也可称之为基于802.1Q的隧道协议(802.1q tunneling)。这个协议提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屏蔽用户内部使用的VLAN,从而减少服务提供商网络上的VLAN数目。QINQ技术的初衷是为了提供一种廉价的二层VPN方案,但实际上运营商还会利用该技术实现用户帐号的精确绑定-将用户线路与二层VLAN号绑定,从而实现用户帐号只能在一条物理线路上上网,避免出现帐号纠纷。QINQ的技术要点是在原来一层VLAN标签上再打一层外层标签,因此在公网上的传输结构就变成以下格式,有内层VLAN(CVLAN)和外层VLAN(PVLAN)两层。,17,五、创建WLAN维护服务制度,适应集团从产品经营转向客户经营的转变,进一步做好客户维护和服务工作。根据集团WLAN业务维护服务规范要求,加快创建、完善各项维护服务组织及制度流程的工作:按照集团精神,细化落实省内WLAN业务维护服务规范,重点做好申告处理、障碍管理、应急预案编制和网络优化整治工作。各省公司明确前后端部门在无线宽带业务的职责,制定维护、优化、故障处理和10000号预处理等各项流程。网络质量数据采集与发布、工单执行情况统计等工作应尽快统一到各级NOC;各地建立的WLAN网管应尽早与城域网网管融合。原则上,无线维护部门要负责起(WLAN专用)楼道交换机、(WLAN专用)ADSL Modem及以下设备、分布系统的 维护工作,如无法满足则要有相应的联动流程。根据开展无线宽带WLAN业务情况,完善无线宽带10000号预处理知识库及应答脚本。鉴于WLAN漫游的特性,要求省公司牵头组织建立统一维护界面和维护流程、标准,同时要建立起售后的申告和障碍处理流程。特别注意漫游(省内、省际)申告处理的特殊要求(如尽早答复反馈用户等)。全面介入WLAN覆盖谈点、施工建设和验收工作中去。,WLAN维护服务创建工作,18,六、前后端协同,开展客户感知测评工作,各省结合实际,与前端部门共同调研客户对质量的敏感点,探求如何衡量用户感知,研究测评方法,提出建议。在2-3省进行建立评估和整治协同机制的试点。,在各省进行测试评估(覆盖规模开展业务的各本地网),各地将结合用户感受的整治案例和方法作为重点内容纳入网优经验库。积极探索优化用户感受涉及的各种因素,如:线路质量(含AP布线)AP放置SSID规则、数据配置覆盖区域规划信号分布规范/干扰无线域故障/质量监控,各地开展测评,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及试点省份经验,开展针对实际测试短板的整改工作(如对维护部门,应开展对诸如AP设备物理位置、无线参数配置、线路质量、干扰源等的排查整治工作),改善用户感受。,结合试点总结,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依托技术支撑团队编制用户感知的评估方法,提出指标获取和评估规范(测试及仪表规范)。,19,七、人员培训,要加快建设一支具备专业能力的WLAN网络维护、保障、优化队伍,抓好一线维护人员基本技能的普及,用半年到一年时间培养若干省级技术支撑骨干。关注末梢维护人员、维护技术骨干两个层面的人员培训:集团组织以省分WLAN维护技术骨干为对象的WLAN新技术维护培训。各省公司开展省内培训工作,着重于一线末梢维护人员基本技能的普及和维护骨干基本指标监控分析能力的提升。本地网应加强对末梢维护人员的工作指导和基础能力培训,使其逐步具备诊断和处理多专业(例如线路、综合分布系统、AP、ADSLmodem、楼道交换机)故障的能力,WLAN基础维护培训,20,敬请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