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elopmenteconomics环境与发展.ppt
第九章环境与发展,本章重点内容:环境资源及其特性环境问题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解决环境问题的政策全球环境问题(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低碳经济与碳交易,第九章环境与发展一、环境资源,1.1 环境资源环境资源(environmentalresources)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资源的特性:公共物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生态、资源、环境,第九章环境与发展一、环境资源,1.1 环境资源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关于三者之间的关系,学术界还没有一致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这三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相同的,只是名称不同而已。有些学者认为,这三门学科研究的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其中既有共同的部分,又有不同的部分。它们分别研究环境、生态系统和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经济问题,虽然有一部分重叠交叉,但研究的重点和角度不一样,各自都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九章环境与发展一、环境资源,1.2 环境统计环境统计是用数字反映并计量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和环境变化对人类影响的工作。环境统计可为政府部门制定环境政策和环境规划,预测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等提供依据。(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环境统计内容主要包括:土地环境统计,以反映土地及其构成的现有量、利用量和保护情况;自然资源环境统计,以反映食物、森林、水、矿物资源以及文化古迹、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草原、水生生物等现有量、利用量和保护情况;能源环境统计,以反映能源及其构成的现有量,开采、消耗、回收和利用情况以及对环境的影响;人类居住区环境统计,以反映人群健康状况、营养状况、劳动条件、居住条件、娱乐和文化条件以及公用设施等方面的状况;环境污染统计,包括大气、水、土壤等污染状况以及污染源排放和治理状况;反映环境保护专业人员的组成和工作发展情况的统计。,第九章环境与发展二、环境问题,2.1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第一类,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如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第二类,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和“公害”。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工业生产造成大气、水环境恶化等。,第九章环境与发展二、环境问题,2.2 重大环境问题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方面。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第九章环境与发展二、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其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第九章环境与发展二、环境问题,酸雨酸雨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受酸雨危害的地区,出现了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建筑材料、金属结构和文物被腐蚀等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工业酸性废气产生的大气污染,形成了广泛的跨国酸雨。此外,全世界使用矿物燃料的量有增无减,也使得受酸雨危害的地区进一步扩大。全球受酸雨危害严重的有欧洲、北美及东亚地区。,第九章环境与发展二、环境问题,淡水资源危机随着地球上人口的激增,生产迅速发展,水已经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珍贵。一些河流和湖泊的枯竭,地下水的耗尽和湿地的消失,不仅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而且许多生物也正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河流改道、湿地干化和生态环境恶化而灭绝。不少大河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中国的黄河都已雄风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了。资源、能源短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石油、煤等化石能源的储量不断减少,而经济的快速增长需要更多的能源,因此,在新能源(如太阳能、核电站等)开发利用尚未取得较大突破之前,世界能源供应将日趋紧张。此外,其它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的储量也在日益减少。,第九章环境与发展二、环境问题,森林锐减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牧场、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使森林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其中占绝大多数是对全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热带雨林。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尤以巴西的亚马逊情况最为严重。亚马逊森林居世界热带雨林之首,但是,到九十年代初期这一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比原来减少了11,相当于70万平方公里,平均每5秒钟就有差不多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消失。此外,在亚太地区、非洲的热带雨林也在遭到破坏。,第九章环境与发展二、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荒漠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演变为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它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不稳定。,第九章环境与发展二、环境问题,物种加速灭绝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发出警告:本世纪鸟类每年灭绝一种,在热带雨林,每天至少灭绝一个物种。物种灭绝将对整个生物链以及地球的食物供给带来威胁,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损失和影响。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市场上约有78万种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危害的约有3.5万种。其中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约500余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如今每年又有10002000种新的化学品投入市场。由于化学品的广泛使用,全球的大气、水体、土壤乃至生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毒害,连南极的企鹅也未能幸免。自五十年代以来,涉及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污染事件日益增多,如果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将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严重的危害。,第九章环境与发展三、产生环境问题原因,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高消耗的生产模式和高消费的生活方式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在发展中国家,有70%80%的贫困人口主要依赖于农业部门。在这些贫困地区,家庭主要以农业废弃物、木材等作燃料取暖、煮饭空气污染、毁林土壤的严重退化土地荒漠化贫困加剧,形成贫困与环境恶化的自循环。工业化导致污染的增加,或者是由直接排放污染物造成的,或者是因改变消费方式和增加对制成品的需求间接造成的。,第九章环境与发展四、解决环境问题的政策,解决环境问题的政策4.1 发展中国家的政策选择,主要有:合理的资源定价;全社会的参与;产权和资源所有权的更加明晰;增加穷人的经济选择性;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减少工业排污的政策。,第九章环境与发展四、解决环境问题的政策,4.2 发达国家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对全球环境改善做出直接的贡献:降低有害污染物的排放量;为全球开发清洁技术;改变它们自己有损环境的需求方式。4.3 发达国家可从3个方面帮助发展中国家努力改善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状况:贸易自由化;债务减免;经济与技术援助。,第九章环境与发展五、全球环境问题,5.1 现状:气候问题成全球公敌5.1.1 非洲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非洲的一些地区可能会遭遇严重缺水。随着用水量的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将受到威胁。这可能会影响到人们的生计。据估计,适合种植庄稼的地区将不断减少,农作物的生长季节也会缩短,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会挨饿。到2020年,一些国家的农作物收成将减少50%。(土地)海平面不断上升威胁着各大城市。珊瑚礁和红树林可能退化,这将影响到当地的渔业和旅游业。气温日益升高,加之过度捕捞将减少大型湖泊的产鱼量,对食品供应造成严重影响。水危机:撒哈拉以南约86%土地缺水 多国全年无雨饥荒:20%可耕土地恐退化 近2亿人长期营养不良,5.1.2 亚洲 喜马拉雅山的冰川在一天天地融化,未来20至30年间,供水系统将遭到破坏。不容置疑的是,洪水和雪崩发生的几率会大大增加。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如恒河和湄公河等流域的三角洲地带,暴发洪水的可能性会增多。气候变化、城市化发展以及人口的快速增长都可能影响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经预测,温度和降雨量的变化可能使农作物的整体产量降低,进一步威胁到粮食安全。人们预计,与洪水、干旱相关的疾病有可能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增加,沿海区域水温升高可能会加剧南亚地区的霍乱疫情。青藏高原成重灾区 喜马拉雅山冰川30年内恐消失近1亿人面临洪涝灾 越南、孟加拉、中印沿海淹没,第九章环境与发展五、全球环境问题,第九章环境与发展五、全球环境问题,5.1.3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澳大利亚南部和东部长期遭受水资源短缺,到2030年,缺水状况可能会更加严重。到2020年,相当一部分生活在大堡礁和卡卡杜国家公园等重要生态区域的野生动物将不复存在。一些沿海地区暴发沿海风暴和洪水的几率很能增加。气温上升1-2C可能使新西兰等低温地区受益,从而使这些地区的作物生长季节延长,能源需求下降。然而,如果气温持续上升就可能产生完全负面的影响如干旱和火灾的暴发率会不断增加。澳大利亚气候变暖速度全球首位 干旱持续七年大堡礁20年后可能消失 澳大利亚考拉熊恐灭绝,第九章环境与发展五、全球环境问题,5.1.4 欧洲 欧洲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将受到气候变化的一些不利影响。中欧和东欧国家的夏季降水量可能会减少,从而导致水压增高。热浪引发的健康风险预计会增加。森林生产力可能会降低,而泥炭地发生火灾的频率可能会增加。热浪频率增加将可能导致南欧国家供水量减少、农作物产量降低、森林火灾暴发率增加、以及对健康的影响加大。到2020年,欧洲绝大部分地区仍可能会遭遇洪水袭击。欧洲变暖致疫病爆发风险大增 屡现极端天气海洋鱼类几十年缩一半 无降雪难见“白色圣诞”,第九章环境与发展五、全球环境问题,5.1.5 拉丁美洲 亚马逊地区东部的气温日益上升、土壤水分不断减少,这意味着热带森林将被大草原取代。生活在热带森林的物种有可能灭绝。干旱地区的农业用地可能会遭受盐碱化和沙漠化,这将导致农作物产量减少、牲畜生产能力下降,从而引发粮食安全问题。但是,温带地区的大豆可能会增产。海平面上升很可能导致萨尔瓦多、圭亚那和拉普拉塔河海岸等低洼地区暴发洪水。海洋温度日渐升高可能影响到珊瑚礁和东南太平洋鱼群。人们预计,降雨模式的改变以及冰川融化将大大影响人类消费、农业和能源生产用水供应。拉美9年遭遇105次飓风 50次地震和150次洪水世界绿肺:亚马孙河流域热带林遭毁灭性灭绝,第九章环境与发展五、全球环境问题,5.1.6 北美洲 北美洲西部山区日渐变暖很可能会减少积雪,导致冬季洪水暴发频率增多,而夏季降水减少。虫害、疾病和火灾问题将有可能增加。有热浪史的城市可能会发生更多热浪,有可能影响到人类健康,尤其是老年人健康。海平面不断上升、风暴等恶劣天气频发、沿海地区的人口增长等因素可能增加北美洲地区的经济损失。美国高温天数创纪录 夏日多酷暑冬日多暖冬纽约可能每三四年遭受一次百年一遇洪水袭击,第九章环境与发展五、全球环境问题,5.1.7 北极和南极 冰川、冰层的厚度和范围,以及海冰和永久冻土的面积可能会减少。在夏季,冻土融化程度可能会加深。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可能会对候鸟、哺乳动物和处于生物链高端的一些食肉动物产生不利影响。随着防止物种入侵的气候屏障越来越脆弱,特定的生态系统和栖息地可能会受到威胁。但毋容置疑的是,气候变化对在北极居住的人们产生不利影响的同时也带来的一些好处。不利影响包括他们的基础设施和传统生活方式将遭到破坏;而有利影响则包括取暖成本降低、可通航的海上航线增多等。北极20年内夏天将全无冰雪 出现北极新航道南极冰融全球海平面涨5米 数百冰山漂向新西兰,第九章环境与发展五、全球环境问题,5.1.8 小岛屿 海平面上升可能会进一步导致洪水、风暴潮暴发,加剧海岸侵蚀,影响岛屿居民的社会生活发展。海滩侵蚀、珊瑚褪色将影响到地方旅游业。有确凿证据表明,小岛屿的水资源可能会受到严重损害。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外来物种入侵岛屿。全球气候变暖岛国担忧 马尔代夫可能举国搬迁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43岛国担心被海水淹没,第九章环境与发展五、全球环境问题,5.2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发展中国家VS发达国家5.2.1 责任承担发展中国家拿人均排放量与历史排放量说事发展中国指责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在人均排放量与历史排放量上远超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承担更多气候责任。发达国家推崇拿总排放量作为担责依据发达国家指责发展中国家片面注重经济忽视环境保护,在当下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占有相当比重,要求据此分担担责。,第九章环境与发展五、全球环境问题,5.2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发展中国家VS发达国家5.2.2 碳关税发展中国家指其借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发展中国家指责发达国家以碳关税为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不仅无助于解决气候问题,反有掀起贸易保护主义之嫌。发达国家应对高耗能产业“法宝”美国等发达国家认为对不能达到进口国节能和减排标准的国家征收特别关税将有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第九章环境与发展五、全球环境问题,5.2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发展中国家VS发达国家5.2.3 增长模式发展中国家短期难摆脱高耗能产业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众多、技术落后、资金短缺等因素,难于摆脱高能耗的产业模式,在吃饭与环保问题上难以抉择。发达国家力推环保产业淘汰传统产业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在发展环保产业上具有资本、技术等优势,不断淘汰或将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第九章环境与发展五、全球环境问题,5.2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发展中国家VS发达国家5.2.4 合作模式发展中国家缺少发达国家援手陷孤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虽然均呼吁展开合作,但几十年来因各方利益难调和双方所谓合作难获突破,双方彼此仍显孤立。60年前所做承诺难兑现 不能还是不愿?发达国家在达成京都议定书时即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等援助,但60年来美国等国家却言大于行,援助了了。,第九章环境与发展五、全球环境问题,5.3 科技改变未来:新技术应对气候变化世界经济增长要在不加剧气候变化的前提下保持增长,就需要引入新的科技。自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就伴随着矿物燃料的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加,以致许多科学家和政治家开始呼吁新的技术革命。清洁能源和清洁交通,第九章环境与发展六、低碳经济与碳交易,6.1 低碳经济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第九章环境与发展六、低碳经济与碳交易,6.2 碳交易按照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包括二氧化碳、甲烷等在内的6种温室气体的数量,要比1990年减少5.2。但由于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高,能源结构优化,新的能源技术被大量采用,因此本国进一步减排的成本高,难度较大。而发展中国家能源效率低,减排空间大,成本也低。这导致了同一减排量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成本,形成了价格差。发达国家有需求,发展中国家有供应能力,碳交易市场由此产生。,第九章环境与发展六、低碳经济与碳交易,6.2 碳交易碳交易,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商品进行的交易。它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6.3 碳交易基本原理:合同的一方(买方)通过支付另一方(卖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排放权),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第九章环境与发展六、低碳经济与碳交易,在碳市场的构成要素中,规则是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有的规则具有强制性,有的规则是自愿性的(没有国际、国家政策或法律强制约束,由区域、企业或个人自愿发起,以履行环保责任)。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全球碳交易市场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2007年碳交易量从2006年的16亿吨跃升到27亿吨,上升68.75。成交额的增长更为迅速。2007年全球碳交易市场价值达400亿欧元,比2006年的220亿欧元上升了81.8,2008年上半年全球碳交易市场总值甚至就与2007年全年持平。,第九章环境与发展六、低碳经济与碳交易,6.4 碳交易机制就是规范国际碳交易市场的一种制度。清洁发展机制(CDM)、排放贸易(ET)和联合履约(JI)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3种碳交易机制。除此之外,全球的碳交易市场还有另外一个强制性的减排市场,也就是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这是帮助欧盟各国实现京都议定书所承诺减排目标的关键措施,并将在中长期持续发挥作用。在这两个强制性的减排市场之外,还有一个自愿减排市场。与强制减排不同的是,自愿减排更多是出于一种责任。这主要是一些比较大的公司、机构,处于自己企业形象和社会责任宣传的考虑,购买一些自愿减排指标(VER)来抵消日常经营和活动中的碳排放。这个市场的参与方,主要是一些美国的大公司,也有一些个人会购买一些自愿减排指标。,第九章环境与发展六、低碳经济与碳交易,6.5 清洁发展机制(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灵活履约机制之一。核心内容是允许附件1缔约方(即发达国家)与非附件1(即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减排量抵消额的转让与获得,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CDM是根据京都议定书第十二条建立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减排温室气体的灵活机制。它允许工业化国家的投资者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减排项目,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履行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中所承诺的限排或减排义务。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2月25日,国家发改委已批准2941个CDM项目,项目类型涉及风力发电、小水电、工业节能、垃圾填埋气发电等。今年年初已正式批准了53个CDM项目。,第九章环境与发展六、低碳经济与碳交易,6.6 碳交易与低碳经济的关系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根本上改变人类生存发展的观念。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最终要通过实体经济的技术革新和优化转型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但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如果没有市场机制的引入,仅仅通过企业和个人的自愿或强制行为是无法达到减排目标的。,第九章环境与发展六、低碳经济与碳交易,碳市场从资本的层面入手,通过划分环境容量,对温室气体排放权进行定义,延伸出碳资产这一新型的资本类型。碳交易把原本一直游离在资产负债表外的气候变化因素纳入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改变了企业的收支结构。而碳交易市场的存在则为碳资产的定价和流通创造了条件。本质上,碳交易是一种金融活动,但与一般的金融活动相比,它更紧密地连接了金融资本与基于绿色技术的实体经济:一方面金融资本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创造碳资产的项目与企业;另一方面来自不同项目和企业产生的减排量进入碳金融市场进行交易,被开发成标准的金融工具。碳交易将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联通起来,通过金融资本的力量引导实体经济的发展。这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代表了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