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推动高效课堂的建设.ppt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推动高效课堂的建设,李加负,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愿景?,1.提高我区物理学科教学质量2.减轻我区物理教师教学负担,一、导学案性质与总原则,性质导学案应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可以籍此并依托教材可以比较轻松的做到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案,是教师给学生搭建的可以自主学习的平台。总原则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活动为中心 促使全体学生参与以学生实际决定教学,二、怎样编写导学案?(1)目标的编写,【学习内容】13.2 重力【学习目标】1复述万有引力的定义,说出重力的由来,列举哪些物体受到重力。2经历实验探究,发现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有什么样的关系并熟记相关结论及公式,会根据物体的质量计算重力大小。3解释重力的方向,确认规则物体的重心,会用力的示意图法画出物体所受重力。复述、(用自己的话)说出、列举、举例说明、记住、会、解释等具体的、外显的、可操作、可检测的行为动词,【学习内容】13.2 重力【学习目标】1知道重力的由来。2知道重力的三要素。了解 知道 理解 掌握 会,1人的歌声是由于_产生的。2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这种 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_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_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3下面这句歌词中,哪几个字的音最高?答:。五线谱:简谱:4在音乐课中我们了解到有的音高、有的音低。在物理学中,我们会搞清楚“音高”和“音低”究竟指的是什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音的高低?,温故而知新1.人的歌声是由于_产生的。2.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及其他组织传给_,_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二、怎样编写导学案?(2)课前预习,1唱歌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某个音太高了,我唱不出来”,“音太高了”实际上是指这个声音的 太高了(提示: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在家里找出一个乐器,让它发出两次声音,第一次音调很低,第二次音调很高,比较这两次声音:音调较低的声音听起来的感觉是(填1个形容词,但不允许填“低”)、音调较高的声音听起来的感觉是(填1个形容词,但不允许填“高”)。2 叫频率。音乐课上小明同学正在进行发声练习,在发第一个“啊”音时,他的声带在1秒的时间里振动了330次,则声音的频率是 Hz;在发第2个“啊”音时,他的声带在1秒的时间里振动了396次,则声音的频率是(注意不要漏写单位)。,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列问题:1、音调是表示声音_的物理量。2、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_。3、我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_,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_。4、响度是表示声音_的物理量。5、不同发声体的_、_不同,发出声音的_也就不同。,二、怎样编写导学案?(3)课前预习,3我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_,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_。4物理学中,叫做响度。用刚才选定的那个乐器再让它发出两次声音,第一次响度很小,第二次响度很大,比较这两次声音:响度较小的声音听起来的感觉是_(填形容词)、响度较大的声音听起来的感觉是(填形容词)。5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_也就不同。,二、怎样编写导学案?(3)课前预习,一、交流预习情况1同座或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自主学习中5个问题的答案,如果发现答案不同,把不同答案用“”框起来。2推举一位经过声乐训练或练过乐器的同学,请他为全班展示音乐才华现场发声训练或演奏以下内容:(1)发出(或演奏)两次声音,前一次音调 很低,后一次音调很高;(2)发出(或演奏)两个音调相同的声音,前一次声音的很大,后一次声音很小;(3)发出(或演奏)两个声音,前一次音调很低、声音很大,后一次音调很高、声音很小。3说一说:音调高的声音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音调低的声音给人的感觉又是怎样的?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做响度?,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二、怎样编写导学案?(4)交流预习,任务一: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问题:要使鼓声更响些,你会怎样做?猜想:响度可能与_有关。实验:把钢尺(或塑料尺)紧压在桌边上(1)将尺子1/2伸出桌外轻轻拨动使其振动发声。(2)将尺子1/2伸出桌外用力拨动使其振动发声。观察尺子偏离中心的程度和响度变化。(注意:使尺子两次振动的伸出长度相同)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任务一: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问题:怎样才能使鼓发出的声音更大?猜想:响度可能与_有关。实验: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或塑料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保持钢尺伸出的长度不变,分别用不同的力度拨钢尺,使钢尺振动,仔细辨别声音,并同时观察钢尺的振动。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二、怎样编写导学案?(5)活动设计,表格中的项目改为:振动时尺偏离原来位置的远近 讨论:响度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把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知识链接: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远,叫做物体振动幅度大,简称振幅大;反之,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近,叫做物体振动幅度,简称。结论:声音的响度与_有关,物体_越大,响度越_;_越小,响度越_。,表格中的项目为:尺偏离中心的程度 你的发现:当用力大时,尺子偏离中心的程度(大、小),发出声音响度(大、小),我们把尺子偏离中心的程度称为振动的幅度,那么,声音响度大时,振幅,反之振幅小时,声音的响度,也就是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结论:声音的响度与_有关,物体_越大,响度越_;_越小,响度越_。,应用练习1响度是指声音的_,它与物体振动的_有关。2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判断:人离发声体越近,会感觉响度越_,离发声体越远,会感觉响度越_。这就是说,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_有关。3“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 很大。4先后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各一次,两次鼓面振动的 不同,发出声音的 不同。,(阅读课本21页响度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明确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完成下列问题)(1)响度是指声音的_,它与物体振动的_有关。(2)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判断:人离发声体越近,会感觉响度越_,离发声体越远,会感觉响度越_。这就是说,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_有关。上述知识有什么用?1、“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 很大。2、先后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各一次,两次鼓面振动的 不同,发出声音的 不同。,二、怎样编写导学案?(5)活动设计,(一)怎样做到教师讲解让位于学生活动?教师的作用是什么?(二)怎样促使全体学生参与?(三)好班对导学案如何优化?(四)怎样实施平行班的课前自习?(五)有全区统一导学案后教师怎样备课?,二、怎样使用导学案?,(一)怎样做到教师讲解让位于学生活动?,大胆更新观念1、教师的精心设计是前提 教师想法设法把自己要讲得内容分解到学生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来感悟、获得新知识并提高能力。2、课堂上是教师的作用体现在(1)组织、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2)给予及时评价激励学生保持学习活动热情;(3)在学生学习活动困难的节点,组织学生教学生或教师亲自讲解。3、课后积极反思,学生活动达到什么程度?现状 目标 动耳 动口 动眼 动手 动口 动眼 动手 动耳,动脑主动习得,被动接受,学生学习活动类型举例(1)实验 一定要明确实验的目的(教师)(2)回答 齐答(记忆性问题)、抢答(弊端)、点人回答(等候)(3)看书 带着目的去看书(在处画、完成练习)(4)做笔记 易于检测学生是否参与学习活动(5)记录要点 在书上或导学案上(6)做练习 切忌抢答、给足充分时间、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7)板演(黑板上做题)宜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板演(8)讲台上展示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提升自信心(9)在黑板上讲题 很大程度地提升学生做题后分析、归纳能力(10)小实验 器材一定是从学生身边找到的小用品(11)小活动 如扳手腕、左手打右手、小镜子反射阳光(12)指出错误并说明原因 深层次的课堂生成(我区少见)(13)提出问题 深层次的课堂生成(我区少见)(14)用自己的话说定义的意思 何文浩特级教师常用法宝(15)学生教学生 学生的话学生更容易懂、讲解者同时提高(16)讨论 之前明确目的、过程中巡视指导、之后检查结果(17)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