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ppt

    • 资源ID:6494800       资源大小:1.09M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ppt

    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总体概述,黄河自远古以来即为多泥沙的河流,但是在漫长的人类历史时期,黄河的含沙量并不总是呈上升趋势,而是随着中游黄土高原地带的水土流失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这一变化往往与气候,降水和人类经营方式有联系。使下游河道的决溢,改道时缓时剧。这又与下游河道的防治有密切关系。总的情况是宋金以后,决溢改道加剧,据粗略统计,鉴于本世纪50年代以前历史记载的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二,三十次,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一)新石器时代-战国以前(公元前四世纪以前),黄河未筑堤防,平原地区的河道无约束,漫流改徙无定。影响华北平原地区人类生活。禹贡、山海经(北山经)所记大河下游河道在河北平原偏西,沿太行山东麓北流,至今河北深县别流为二支。(1)山经所载大河继续北流至雄县西南,与永定河冲积扇南缘相会,折东经霸县,天津以南入海,;(2)禹贡所记载大河由深县向东北,穿过平原中部,经武强、献县、青县入海。(3)在战国以前,还有一条被汉书地理志记载的大河故道,系经浚县、濮阳、大名、平原、黄骅曲折入海。当黄河冲出黄土高原之后,其夹带的大量泥沙在下游平原地区逐渐沉积,形成了华北地区广袤硕大的洪积、冲积扇型平原,黄河筑堤以前,在这个平原上漫流不定。因受到山东泰山山脉的顶推,黄河下游有时向东北方向流入渤海,有时转向东南方向流入黄海,分别形成东北方面的黄海平原和东南方面的黄淮平原。黄河北流的位置受太行山前断裂构造的制约,也受到发源于太行山的诸条自然河流下游冲积扇的影响,在冲积扇缘和大河自然堤之间形成凹陷洼地,常年积水而成湖泊。,(一)新石器时代-战国以前(公元前四世纪以前),(二)战国至西汉早年(公元前四世纪公元初年),此阶段特点是黄河初筑堤防,河道抗洪能力较强,不易决口,但当时两岸堤防间的距离太宽,达50汉里。黄河主河道在堤内摆荡,以致淤高,形成曲流。西汉文帝开始出现较大规模的决流改道,秦、汉时期屯田朔方、河西,向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大量移民垦殖,造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同时,这一时期正值自然气候转暖湿,雨水较多,这两方面是西汉河患加剧的原因所在。发生改道决流的地段主要在今河北、山东交界地区。东北决的分流河道入渤海,南决则夺泗、淮水入黄海。王莽专权时期,黄河在魏郡元城(大名东)决口东流,王莽以河水东流可使其祖坟不受威胁为由,不主张堵口,使黄河漫流一直延续60年之久。因西汉大河故道在以后相当长时间还保持着河形,故历史书中有称为“大河故渎”或“王莽河”的两个名称。,(二)战国至西汉早年(公元前四世纪公元初年),(三)东汉至唐末大河安流期(公元110世纪),东汉明帝永平1213年(6970)王景治河,根据王莽时决河冲出的大河溜势,随地形高下,勘测了一条从河南荥阳至千乘海口的新河道,修筑堤防水门,新河自长寿津与西汉大河别流,史称:东汉大河。此后大约800年间黄河下游出现相对稳定的局面。未发生大改道。过去一直将功绩归于王景,其实主要原因是从东汉以后,大量北方游牧民族入居黄河中游土地退耕还牧,植被复苏,水土流失减弱。下游河道泥沙游 也响应减少。其次是当时黄河下游筑堤以后,河道顺直东流,有利于河水冲刷,延缓堆积;再次是当时下游道两岸还有不少支流和湖泊可以分洪。,(三)东汉至唐末大河安流期(公元110世纪),王景其人,约公元30年-85年左右,字仲通,乐浪郡诌邯(今朝鲜平壤西北)人。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庚寅年))前生,约汉章帝建元和中卒于庐江(治今安徽庐江西南)。东汉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少学易,广窥众书,又好天文术数之事,沉深多伎艺,时有荐景能治水者,明帝诏与王吴共修浚仪渠,吴用景坞流法,水不复为害。,王景治河,永平十二年,天子商议治理汴渠的事,就召见王景,询问治水地理形势和便利条件。王景陈述治水的利害,应答灵敏迅速,皇帝很欣赏(他)。又由于他曾经治理过浚仪,就赐给他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以及钱币布帛衣服物品。夏天,朝廷终于征调几十万军队,派王景和王吴修筑渠道和河堤,从荥阳到千乘海口有一千多里。王景于是测量地形,打通山陵,清除水中沙石,直接切断大沟深涧,在要害之处(筑起堤坝),又疏通引导阻塞积聚的水流,每十里修造一座水闸,使得水流能够来回灌注,不再有溃决之害。虽然王景节约工程费用,但花费还是以百亿计算。第二年夏天,水渠建成了。皇帝亲自巡视,下诏书要靠黄河的郡国设立负责河堤的官员,一如西汉的制度。王景由此知名。,(四)唐末至北宋末(公元10世纪1127年),唐朝末年,黄河下游河道已渐渐淤高。景福二年(893)河口段发生改道,五代时,决口频率加快,平均不足三年就发生一次。宋史河渠志记载:十一世纪初,今山东商河、惠民、滨县境内河床已经“高民屋殆逾丈”,形成悬河。决口地点从下游向上游移动,以今河南的澶州(濮阳)、滑州(滑县东旧城)段最多。洪流涌向东南,积累在梁山附近,将原巨野泽扩大为著名的梁山泊。,两次决口,改道频繁,横陇河,景祐三年(1034)河决澶州横陇埽,新道从今濮阳东北经聊城,临清至滨县、惠民入海。北派,庆历八年(1048)河决澶州商胡(今河南濮阳东昌湖集)北流,合御河(南运河)、界河(大清河)至今天津一带入海。东派,嘉祐五年(1060)河水在魏县(今河北大名东)第六埽分流,东北经今马颊河入海。二股河,熙宁十年(1077)河决澶州曹村,北流绝,河南徙,东汇于渠山泊,分为二股,一股夺南清河合淮入海,另一股由北清河(济水)入海。,改道频繁,(五)金、元至明代嘉靖、万历年间(1128-16世纪中叶),南宋建炎二年(1128),宋东京留守杜充为阻挡金兵南下,于滑州(今河南滑县西南)扒开黄河,使河水东南流,汇泗入淮河。从此,黄河东流脱离春秋战国以来流经山东丘陵以北地区入渤海的趋势,不再经过河北平原。在此后700余年中,以东南夺淮入海为常。这是黄河变迁历史上划时代的重大改道。,(五)金、元至明代嘉靖、万历年间(1128-16世纪中叶),本期变迁特点归为三点:(1)决口地点由下游河段逐渐移向上游河段。(2)河道干流逐渐南摆,劫夺数条河流,黄河到达下游冲积扇的西南极限,至此,黄河由先秦的冲积扇西北极限,渐次由太行山麓至黄淮平原西缘,将整个华北大平原横扫一遍。(3)黄河下游河道除干流外,同时分出几股岔流,迭为主次,变迁无常。黄淮平原几条近乎平行的东南向河流其水源皆来自黄河,皆是黄河岔流。,汇泗夺淮入海,杜充其人,杜充(?1141年),字公美,相州(今河南安阳)人1,南宋初大臣、宰相。哲宗绍圣间进士。靖康初年,知沧州。建炎二年,代为东京留守。但杜充害怕和金军打仗,先是全部放弃了抗金起义不断的河北各地,以致河北所有起义都被金军镇压,由此彻底丢掉了北宋末年被金国侵占的三分之一多的土地。建炎三年,南逃建康府,丢掉了长江以北的所有宋朝领土,却被拜为右相,旋为江淮宣抚使驻守建康。未几,金兵渡江,遂降。绍兴七年,任金朝燕京三司使。绍兴九年,迁燕京行台右丞相。绍兴和议签订时死去。,贾鲁其人,贾鲁(12971353)字友恒,元代高平人。少年时聪明好学,胸怀大志,长大后谋略过人。1343年诏修辽、金、宋三史,召贾鲁为宋史局官。历任东平路儒学教授、户部主事、中书省检校官、行都水监,其间,针对当时“黄河决溢,千里蒙害,浸城郭,飘室庐,坏禾稼,百姓已其毒”,沿河人民背井离乡,卖儿卖女的悲惨局面,公元1351年,贾鲁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进序二品,授以银章。贾鲁亲自率人修筑黄河,多次领导治理黄河,拯救民众于洪水之中。,贾鲁治河,贾鲁力排众议,主张“河必当治”、“必疏南河、塞北河,使复故道,役不大兴,害不能已”。此间,贾鲁“考察地形,备其要害”。循行河道,往返数千里,掌握了河患的要害所在,他将观察所见绘成图,并提出两种治河方案:“一是修筑北堤,以制横溃;一是疏塞并举,挽河东行,以复故道。”最后决定采用后一方案。至正十一年(1351)四月初四日,诏命贾鲁为工部尚书、充总治河防使,进秩二品,授以银印。征发民工15万,军士2万,兴役治河。,(六)明后期至清咸丰四年(16世纪中叶-1854),黄河下游多股分流的局面至16世纪中叶基本结束,经万历年间潘季训推行“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针,黄河下游基本固定为单股河道,即今地图上的废(淤)黄河。单股河道的固定对修防、潜运有利,但由于水沙不旁泄,来沙有增无减,河床很快变成“悬河”,使后期河患仍不断。,(六)明后期至清咸丰四年(16世纪中叶-1854),根据黄河下游不同的自然条件和演变特点,可分为三个河段分析:1河南、山东段:商丘、虞城以上河道宽25公里,下至徐州河道狭0.251公里(康熙时期),易造成壅决,尤其是曹县一带。2徐州,淮阴段:本段黄河兼作运河,是治河重点所在,清康熙以后,黄、运分流。3淮阴至河口段:因水量“黄强淮弱”,壅成洪泽湖,长期的淤积,使淮阴以下河段不断延伸,坡降变缓,形成曲流。入清代以后多发生决溢地段,康熙16年(1677)靳辅治河重点于此。,潘季驯其人,潘季驯()字时良,号印川。明朝湖州府乌程县人(今属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明朝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世界水利泰斗,德国人恩格斯教授叹服道:“潘氏分清遥堤之用为防溃,而缕堤之用为束水,为治导河流的一种方法,此点非常合理。”高傲的西方人这才开始对中国古代的水利科技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潘季驯治河,如果说他首任河官初识水性,二任河官则已深知堤防的重要性,三任总理河道时,他形成了“以河治河,以水攻沙”的思想并付诸实践,四任河官时,潘季驯就总结前人经验结合自己大量的实践,形成了他的治河理论。习知地形险易,成绩显著。他主张综合治理黄河下游。认为黄河运河相通,治理了黄河也就保护了运河,黄河淮河相汇,治淮也就是治黄,既不能离开治黄谈保运,也不能抛开治淮谈治黄。他指出,黄河下游善徙的主要原因,在于水漫沙壅。因此治理上应筑堤束水,借水刷沙。由于黄河挟带大量泥沙,有“急则沙随水流,缓则水漫沙停”的特点,因此要使水流湍急,必须束水归漕。他主持修筑的堤防,包括“束水归漕”的缕堤,缕堤外的遥堤,以及二堤之间的格堤(横堤),三堤构成拦阻洪水的三道防线。,靳辅治河,靳辅(16331692),字紫垣,汉军镶黄旗人,清康熙时治河名臣。因势利导,随时制宜,他主要用了明代治河专家潘季驯的“束水攻沙”方法,而如“寓浚于筑”等方法皆属创新。在他的总方针下,把具体措施分为八个问题,每题一疏,所以就成了八疏。,(七)清咸丰五年(1855)以来的河道,1855年农历六月河决兰阳铜瓦厢,夺大清河入海。结束700年由淮入海的历史。1876年全线河堤告成,形成今天黄河的基本河道。光绪以后,因大量泥沙被带至下游,沉积在大清河内,故本世纪初决口多集中在山东济南以下河段。19131935年决口险工段在濮阳、长垣、东明一带,称“豆腐腰”。19381947年,国民党以水代兵,人为炸开花园口河堤,致使黄河一度夺贾鲁河、颖河、涡河入淮,形成5.4万平方公里的黄泛区。,(七)清咸丰五年(1855)以来的河道,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小结,1宋金之际的十二世纪20年代是黄河下游河道由河北平原入渤海转向黄淮平原夺淮入黄海的转换期。19世纪中叶(1855)铜瓦厢决口是再次北流的又一转换期,从而经历了由北向南,再由南向北的摆荡。2从历史上出现过的数十条黄河下游河道来看,以筑堤后的“东汉大河”(安流800年)和“明清大河”(500年)流经时间最长。3黄河下游决口改道的根本原因在于中游水土流失的状况和下游防御措施的不力。历史时期对下游河道的治理产生了中国的治理理论与代表人物:王景、贾鲁、潘季驯、靳辅;清代河臣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官僚体系中的重要职位。4黄河的决溢,改道对下游平原的地理环境产生巨大影响,也塑造了这一地区特有的文化。,参考书目,1、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邹逸麟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2、西汉以前的黄河下游河道 谭其骧 载长水集下册 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3、隋唐五代时期黄河的一些情况 周魁一 载黄河史论丛 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4、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黄河一节 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5、中国公路网便携版地图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2013年版,多谢!Many Thanks!,【黄河大合唱】小组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王佳茵、赵耀、党波、黄莉雅、盛嘉贤、崔正秋、游炜伦、潘秋慧,

    注意事项

    本文(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