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拟行路难》课件.ppt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拟行路难,鲍照,【学习目标】1.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把握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2.对比鉴赏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和李白的行路难(其一)。3.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尽其才的大好时代。,鲍照(约414466)南朝宋人,字明远,祖籍上党,后迁于东海(今江苏涟水附近)。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但生平遭遇、创作风格与二人有很大不同。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ch)下农”。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x)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有鲍参军集传世。尽管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诗品语)。但他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有人甚至认为他是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鲍照的生平,鲍照的人生的道路,充满着悲剧色彩,这悲剧色彩来源于他生存的时代、出身和他的志向的冲突。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但是鲍照出身寒微,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只是鲍照悲剧形成的前提。因为出身寒微的左思也曾用诗歌抒写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但他终于“高步追许由”,走向了归隐。,鲍照的人生道路,形成鲍照悲剧的决定性因素是他个人的抱负和志向,鲍照是一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强烈的人,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追求,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老庄哲学中一切消极遁世,委顺求全的东西,都与他的思想格格不入。,他不顾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当他的努力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世俗偏见的阻碍时,心灵中就激起冲腾不息的波澜,表现出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了他诗歌的独特风格。,鲍照的人生道路,1、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么样的哲理?第三句写“人生亦有命”,从诗歌本身看,作者对“命”有怎样的看法?,这个比喻是说,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这是古代的血统论。从诗歌本身看,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可以看出作者的真正意思:哪里是什么人生有命,人的出身贵贱、地位高低,完全是由不合理的社会现实造成的。表现了诗人对士族门阀压迫的强烈不满和反抗。,2、背诵这篇作品,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第一个反问句“安能行叹复坐愁”,表面上看是自我安慰,看似心情平和,似乎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感情基本上还是还是比较平稳的。第二个反问句“心非木石岂无感”又表示人非木石,岂能无情?面对着不合理的社会现实,感情无法克制,在这句达到高潮。,3、说说此诗和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有何异同,相同点:在诗歌中都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抑郁,且都是借助于“行路难”这一特定含义,来暗指宦途的艰难.技法上,都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把水流向的不同比作人生的贵贱穷达的不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则是把宦途比作行路的艰难.不同点:鲍照的诗歌,有对命运的抗争,但也是无力的表达,最后仍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和痛苦.(“吞声踯躅不敢言),而李诗虽有表达壮志难酬的苦闷,最后展现的是一种豁达和乐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鲍照的诗歌语言比较含蓄,而李诗则是直接表达.,4、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尽其才的大好时代。,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在了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华的大好时代。但是同样的时代,同样的条件,每个人做出的选择却不一样。同样是双臂残疾,有人沿街乞讨,有人刻苦自励终成“钢琴王子”;同样身家过亿,有人吸毒入狱,有人公而忘私裸捐为民。同样身在夏高,有人奋起直追,努力成为一个“德美才秀”的人;有人浑浑噩噩,甘心沉沦。反观自我,生活在同样的时代,面对同一片蓝天,我们将选择怎样的人生?,作业:以我的人生我做主为题,写一段短文,发表我的人生宣言。(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