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必修第章第讲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联系.ppt
,重点提示自然条件是农业区位选择的基础因素,相对较为稳定,变化不大。技术经济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较快。但对某一地区而言,各种区位因素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即都有其主导因素。,二、农业地域类型1概述(1)概念:不同地区利用当地的,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 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2)分类依据:农业生产条件、潜力、因素。,优势条件,商品交换,特点,优势和限制性,2代表类型水稻种植业(1)生态习性:喜温喜湿,生长过程需要充足的、热量和。(2)生产特点:生产过程相对复杂,需要投入比较多的;不太适合大规模的 经营;劳动生产率不高,比较适合于 经营。(3)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非洲的 和尼日利亚、南欧、美国 地区、南美洲北部也大面积种植水稻。重点提示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农业类型强调农业部门结构,如种植业与畜牧业等;农业地域类型侧重于农业的区域特点,如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水稻种植业等。,光照,水分,劳动力,机械化,个体农户,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埃及,密西西比河下游,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分析,影响某地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有很多,对其区位因素分析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时可依据某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3.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将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1从自然因素分析农业区位首先,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入手,逐个分析,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其次,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2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农业区位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在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从社会经济因素入手,并着重考虑市场和交通运输条件这两个最富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农业区位。,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四幅图中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分别改造的自然区位因素是:_,_,_,_。(2)新疆采取坎儿井这种引水方式的主要目的是_。,解析:第(1)题,是玻璃温室,它改造了热量(温度)条件;等高线图表示梯田,它改造了地形条件;是新疆的坎儿井,它是一种地下水灌渠,改造了水分条件;是华北平原的机井,它通过井排井灌的方式,改造了当地的土壤条件。第(2)题,新疆的坎儿井采取地下引水的方式,这是因为新疆地处西北内陆地区,蒸发能力较强,从地下引水可减少水分的蒸发,有效地节约水资源。答案:(1)热量(温度)地形水源土壤(2)减少水分蒸发,农业区位的合理选择,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特征,农业区位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图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1)就气候条件而言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宜不同的作物生长。举例如下:,(2)就地形条件而言不同的地形条件适宜不同的农业类型,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地域空间越小,农业生产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越明显。(1)农业类型单位产值从单位产值看,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般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蔬菜粮棉;(2)地价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故城镇周围宜布局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菜业等;(3)需水量如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靠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4)交通运输如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的生产应布局在靠近城镇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分析农业区位图的一般方法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一般方法有以下几类:(1)总体评价法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即在分析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分析评价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限制性条件)。(2)关键因素法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显得十分重要。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限制性区位因素三大类。详见下表所示:,(3)发展分析法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图上反映的问题。,2(2012年南昌模拟)下图表示三种农业部门单位面积纯收入的空间变化。读图回答(1)(4)题。,(1)各农业部门对市场的依赖程度由小到大的排列是()AxyzBxzyCzxy Dzyx(2)造成各农业部门单位面积纯收入随空间变化的原因是()A市场价格 B交通成本C国家政策 D技术水平(3)代表农业部门分界线的字母是()Aoq BpqCmp Dnp(4)若y为乳畜业,则以x为基础的农产品加工业宜优先接近()A市场 B技术C原料 D劳动力,解析:第(1)题,随着市场距离的增大,农业单位面积纯收入的递减越剧烈,说明农业对市场的依赖程度越大。由此可知,图示三种农业部门中,对市场的依赖程度由小到大的排序为z、y、x。故选D项。第(2)题,市场距离越远,运输距离就越远,交通成本就越高。故选B项。第(3)题,从市场到m地,x农业部门的单位面积纯收入最高,应布局x农业部门;从m地到p地,y农业部门的单位面积纯收入最高,应布局y农业部门;p地以外,z农业部门的单位面积纯收入最高,应布局z农业部门。综上可知,选C项。第(4)题,读图可知,x农业部门对市场的依赖程度最大,说明该农产品不适宜长距离运输,因此以x为基础的农产品加工业宜接近原料产地。故选C项。答案:(1)D(2)B(3)C(4)C,农业地域的形成,1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图解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绵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混合农业的典范。其特有的生产优势如下所示:,3下图为某地土地利用图(甲)和农业产值构成图(乙)。读图完成(1)(2)题。,(1)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2)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A劳动投入多,科技含量低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区域农业既有小麦种植也有畜牧业,所以属于混合农业。第(2)题,混合农业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答案:(1)混合农业(2)B,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对比分析,1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特别提示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问题及对策(1)存在的三大问题: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农业结构单一;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科技水平低。(2)对策:调整农业生产方式与结构,实施联产承包和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业综合发展;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把农业生产从自给经济转向商品农业经济;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2种植园农业(1)分布: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热带地区(往往有殖民史)。(2)区位因素:高温多雨的气候,便利的交通运输,劳动力丰富,地价便宜。(3)生产特点:实行企业化经营,属大规模密集型农场,多以生产单一的热带经济作物为主,产品的商品率较高,但机械化水平低,受市场影响较大。,42010年某月,非洲南部的莫桑比克、纳米比亚、赞比亚、津巴布韦和南非等许多国家都出现了严重的洪水灾情。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南部非洲洪灾出现时,我国正值_(季节),洪灾形成的自然原因是_。(2)图中纬度相近的甲、乙两地,7月气温较高的是_,其原因是_。(3)说明丙地发展大牧场放牧业而不是种植业的原因。(4)图中R区域的两片沼泽在不同季节会出现离合变化(即时而分作两片,时而合为一片)现象,请予以说明。,解析:第(1)题,洪灾主要与热带草原气候区的湿季有关,出现在南半球的夏半年。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甲地位于低纬地区的大陆东岸,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且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故气温较高。第(3)题,南非是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比较典型的国家,具有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图中丙地靠近热带沙漠,难以发展种植业,但土地广阔,有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优势区位条件。第(4)题,两片沼泽的离合变化与干湿季有关。两片沼泽中间地带地势较高,每年湿季来临时,水源补给量大,两片沼泽因水位上涨而聚合,干季时,水源补给量小且蒸发量大,两片沼泽因水位下降而分离。,答案:(1)冬季此时南半球为夏半年,进入湿季,降水集中(2)甲地甲地沿岸有暖流经过,且海拔比乙地低(或乙地沿岸有寒流经过,且海拔比甲地高)(3)气候干旱,难以发展种植业;土地广阔,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4)两片沼泽中间地带地势较高,两片沼泽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湿季时,水源补给量大,两片沼泽因水位上涨而聚合;干季时,水源补给量小,两片沼泽因水位下降而分离。,我国主要种植业地域区位条件评价,特别提示评价农业区位条件,侧重于对自然条件的分析。我国气候和地形复杂多样,匹配的类型多样,因此农作物种植条件也是多种多样,优势和劣势均存在,对种植条件的分析和评价,是合理布局农业生产的前提。,5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甲处独特的农业地域类型为_农业,简述该地发展该农业类型的有利自然因素。(2)乙区域原为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但近年来其商品粮基地的地位下降,而以面向城市和出口为主的花木、蔬菜等种植业发展较快,试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题,据经纬度(90E,30N)、山脉、河流的分布及羊八井等信息,可知甲处为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青藏高原上),因高原上海拔高,气候寒冷,所以农业多分布于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的河谷地区,形成独特的河谷农业。且该地临近水源,地势相对平坦、土壤肥沃。第(2)题,据轮廓特征及河流、湖泊,可知该地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因自然条件优越,成为我国著名商品粮基地。但该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最密集、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同时是经济增速最快、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地区,因城市化的发展,市场变得更为广阔,所以农民改种经济价值更高的花木、蔬菜等,使粮食种植面积下降,商品粮基地地位降低。,答案:(1)河谷地势较低,气温较高;临近水源;地势相对平坦;土壤肥沃。(2)社会经济原因:该区域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人多地少,发展粮食生产的耕地资源不足;经济发达,地租水平高,发展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比较差,因而不再适合发展商品粮生产;该区域城镇人口众多,与国外联系紧密,市场需求量大;水陆交通便利,信息通达度好,便于掌握国内、国际市场信息和产品的运输;农业技术水平较高。自然原因:土壤肥沃;临近河流,水热条件好,适合种植花木和蔬菜等。,例1(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完成(1)(2)题。(1)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A土层薄B降水变率大C坡度大 D植被覆盖率低(2)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A调节大气温度 B提高土壤肥力C增大空气湿度 D增加日照时数,命题立意本题组考查考生根据文字资料提取有效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改造问题,难度较小。解析第(1)题,增施肥料增产效果微弱的主要原因是山坡地的坡度大,肥料易随水流失,故C项正确。第(2)题,将山坡地改造为水平梯田,减小了坡度,有利于保水保肥,从而提高了土壤肥力,故B项正确。答案(1)C(2)B,例2(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十八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1)(2)题。(1)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ABC D(2)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土壤盐碱化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A BC D,命题立意本题组的背景材料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凸现地理特色,在对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基础知识进行考查的同时,尤其注重对从文字材料中提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生产流程图的阅读、分析、甄别能力的考查。解析第(1)题,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主要从事混合农业生产,生产的谷物和畜产品在经济收入结构中都占有较大比重,并且都面向市场,符合这一条件的是和。混合农业发展畜牧业并不是单纯地依靠天然草地,同时也依靠种植人工牧草及豆类植物作为饲料,符合这一特征的只有图。第(2)题,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会造成河流流量减少,湿地萎缩,牧草因缺少水源而生长不良,水生动植物大量减少;由于墨累达令盆地气候干旱,大量引用河水灌溉,会造成土壤盐碱化。答案(1)D(2)A,例3(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下图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达2 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 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1)根据材料分析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2)根据材料说明甲区域历史上一直作为军马场的区位条件(除其自然条件外)。,命题立意本题综合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究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大。解析第(1)题,解答本题应从影响牧场的条件入手。从图中经纬度及山脉和城市分布可以判断出甲区域位于祁连山北麓,地形开阔平坦,受山地抬升,云雨较其他地区多,地势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再加上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比较丰富而成为广阔的绿洲。第(2)题,解答本题应从甲区域的地理位置即战略要地分析军马场设置的条件,还要从河西走廊中绿洲的存在为军马的生存提供条件分析。答案(1)地域较广且较平坦;(西、北)气流受山地抬升,在此多云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气候较湿润;祁连山冰雪融水(河流)水量较丰,适宜牧草生长。(2)甲区域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地理位置适中。河西走廊历史上一直是农耕民族与北部、西部游牧民族争夺的战略要地,军马的需求量大。河西走廊及往北、往西的大片区域,气候干旱;河西走廊中的绿洲以及河西走廊以东地区则主要应农耕之需,皆不适宜大规模集中畜牧战马。,材料一2010年10月16日是第30个世界粮食日。“团结起来,战胜饥饿”是今年主题。常言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今年7月以来国际粮价大幅攀升,国际小麦价格一度上涨60%至80%,现40年来最凌厉涨势,国际社会着实“心慌”。材料二我国部分商品粮、棉基地分布图。,1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发展条件。2我国粮食问题及其解决措施。3商品粮基地的发展变化。,(1)图中甲乙两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甲是_,乙是_。(2)与丙相比,甲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3)面对国际粮价上涨,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加以应对?(4)简述丁省珠江三角洲商品粮基地地位不断下降的原因。,【解析】第(1)题,甲地为松嫩平原,属于商品谷物农业,乙为洞庭湖平原,属于季风水田农业。第(2)题,丙地位于新疆,与丙地相比,甲地在气候、土壤、水源、工业、交通等方面优势明显。第(3)题,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可以从发展农业技术、保护耕地、兴修水利等方面。第(4)题,珠三角地区城市化的发展,耕地减少,农业结构调整,人口增长,人均粮食少,导致珠三角商品粮基地的地位降低。【答案】(1)商品谷物农业季风水田农业(2)距海近,降水丰富(水热配合好);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接近市场等。(3)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保护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兴修水利,防灾减灾。(4)城市化水平的提升,非农业用地的增多,耕地比重下降;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下降;人口增多,人均粮食产量下降等。,一、选择题(201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13题。,1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A技术力量较雄厚B气候条件较优越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D劳动力较充足2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A专业化水平较高B科技投入较大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3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解析:第1题,巴西由于经济落后,开发历史较晚,国内有大量可供开垦的土地资源,为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提供了可能,因而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第2题,美国属于发达国家,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根据两国的国情不难判断出,巴西劳动力价格较低,使其大豆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低于美国。第3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大豆的质量下降主要表现为品种退化、出油率低,因而要提高大豆质量就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答案:1.C2.D3.A,下面左图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右图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4关于左图中的农业地域类型名称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a乳畜业 Bb地中海花卉种植业Cc乳畜业 Dd水稻种植业5右图中反映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商品谷物农业 B水稻种植业C乳畜业 D混合农业6左图中西班牙M和法国N两地均盛产葡萄。两地相比,M地的区位优势是()A交通便捷 B市场广阔C气候条件优越 D技术条件好,解析:第4题,农业地域类型c多分布在大西洋沿岸,此地受盛行西风影响,多阴雨天气,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而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故乳畜业发达。第5题,从结构图上可以看出,该地既种植谷物,又饲养牧畜,其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第6题,对比图中的M、N两地可以看出,M地的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时间长,晴天多,气候条件比N地优越。答案:4.C5.D6.C,二、综合题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花生生产国和出口国。2010年花生总产量约为1 52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在价格上,中国花生出口价格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材料二下图为中国花生生产分布图。,(1)我国花生生产主要集中在_平原、渤海湾沿岸和华南沿海等地区。(2)四川盆地主要的油料作物是_,主要的糖料作物是_。(3)山东是我国花生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该省份花生种植的区位优势。(4)试分析我国花生出口价格较低的主要原因。(5)为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请为我国的花生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本题以花生的分布、产量及销售状况为背景,考查了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第(1)、(2)题可以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回答。第(3)题,农业的区位优势需要从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科技等)两个角度来分析。第(4)题,由于品质不高、生产加工的产业链短导致产品附加值低、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等,我国花生的市场销售价格较低。第(5)题,为提高花生的国际市场竞争力,需要采取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深加工水平等措施。,答案:(1)华北(2)油菜甘蔗(3)地形多平原和丘陵,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肥沃;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降水集中;劳动力丰富,种植历史悠久,农业基础好;农业技术较为发达,良种推广较快。(4)品质较低,品种少和无序竞争;花生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加工技术和产品开发滞后;科研水平较低,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有化肥和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问题存在。(两点即可)(5)加强科学研究,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加速推广优质花生新品种;栽培技术研究向生态、安全、环保方向转变,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深加工水平,延长花生的产业链条,提高花生产业附加值。(两点即可),本小节结束请按ESC键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