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技术管理.ppt
车 辆 技 术 管 理,一、概述1、目的适应与促进我国汽车运输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其管理对象是运输车辆,特别是营业性运输车辆。适用于所有从事汽车运输的单位与个人。依据:交通部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 2、方法全行业车辆技术管理实行分级管理,明确各级机构的职责。可分为部、省、市和运输单位几级。,2、基本原则坚持预防为主和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对运输车辆实行择优选择、正确使用、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合理改造、适时更新与报废。车辆技术管理应以管好、用好、维修好车辆,提高装备素质,确保运输车辆在使用中的良性循环为核心。,二、车辆基础管理1、车辆装备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47851998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JT31111985 公路客运车辆通用技术条件等等,2、车辆技术档案指车辆从新车购置直到报废为止的整个使用过程中,记载车辆基本情况、主要性能、运行使用、检测维修和机件事故等内容的车辆资料的历史档案。运输单位或个人必须逐车建立车辆技术档案,办理车辆过户手续和二手车交易时,车辆技术档案应完整移交。技术档案格式由省级交通部门制定。应作为发放、审核营运证的依据,对示建立车辆技术档案的车辆,应不予发放营运证。,主要内容:1)车辆基本情况和主要性能 2)车辆运行使用情况 3)车辆检测维修情况 4)车辆事故处理情况车辆技术档案应由车队车管人员负责填写和管理。车辆管理部门应定期检查。车辆技术等级鉴定工作制度由省级交通机关制定,鉴定工作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其等级划分与评定,见汽车技术状况及变化一章。,3、车辆技术经济定额指运输单位或个人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生产和经济活动所应遵守或达到的限额,是实行经济核算、分析经济效益和考核经营管理水平的依据。主要技术经济定额和指标有:行车燃料消耗定额GB/T43521984载货汽车运行燃料消耗量 GB/T43531984载客汽车运行燃料消耗量轮胎行驶里程定额车辆维护与小修费用定额车辆大修间隔里程定额,发动机大修间隔里程定额车辆大修费用定额完好率车辆平均技术等级车辆新度系数小修频率轮胎翻新率技术经济定额和指标是车辆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车辆完好率、平均技术等级、新度系数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纳入经理(厂长)责任考核内容。,技术经济定额的制定与修订原则:1)体现先进合理原则。2)由省级制定,运输单位可制定本单位的技术经济定额。3)应相对稳定,可作必要修订。4)按期统计、报送。制订方法:1)三面统筹法A=A1Q1+A2Q2+A3Q3,2)比例法:3)系数法:AA1(1)4、车辆的租赁、封存和停驶租赁期限以一个大修周期为宜,不宜太短。租赁期间,应按规定填写车辆技技术档案,认真执行检测和维修制度。,车辆停驶:原因:总成或部件损坏,在较长时间内无法解决,但不符合报废条件。程序:技术鉴定报批恢复行驶前,应进行一次维护作业并检验合格后才能参加营运。车辆封存:原因:燃料短缺、运力过剩、驾驶员不足等非技术因素。预计半年及以上时间。程序: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启封使用时,应进行一次维护作业并检验合格后才能参加营运。停驶与封存情况,应记录在车辆技术档案和维修卡上,其维修卡应交回公路运管部门,否则不予办理相关手续。,三、车辆择优选配与正确使用1、择优选配择优选配包含两方面含义:1)车辆的合理配置 指应根据承但的任务性质、运量、运距和道路、气候、燃料供应等情况,配置车辆。2)择优选购:指根据运输生产需要和运行条件,在选购车辆时,根据对车辆的适应性、可靠性、使用经济性、维修和配件供应方便性、使用寿命和售价等因素综合考虑,择优购置车辆。运输管理部门应根据当地社会运力,油料供应、运量、运距和道路、气候等社会和自然条件,制定车辆发展规划,对运力增长进行宏观控制。凡需购买营业性运输车辆的单位和个人、应事先向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申请,经审核批准后,方可购置。未经批准购置的车辆,不予签发营运证。,新车的接受和使用的前期管理:验收、检查调整、培训、建档、走合维护 2、正确使用1)合理装载额定载重量、轮胎、运输方法2)运行材料使用与管理选用方法原则、贮运、回收、再生、特殊条件下的使用。3)维护与修理,四、车辆检测诊断与维修车辆的检测诊断和维修是保证运行车辆技术状况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运输行业车辆管理的关键。应贯彻预防为主和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方针。1、检测诊断原则:定期检测推广车辆检测诊断技术,是检查、鉴定车辆技术状况,监督车辆正确使用和维修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维修技术发展,实现视情修理的重要保证,是推进汽车运输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措施和能否真正推行汽车运输行业技术管理的关键。汽车检测诊断主要内容:汽车安全性(制动、侧滑、转向、前照灯等)可靠性(异响、磨损、变形、裂纹等)动力性(车速、加速性能、底盘输出功率、发动机功率、转矩、供给系统和点火系统状况),经济性及噪声和废气排放状况等检测制度和检测站的建立:由省级负责制定,可以规定:对营运车辆按行驶里程或行驶时间,实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测;对非营业性运输车辆实行不定期检测;对维修车辆实行质量抽检。省级交通管理部门应对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进行认定。根据1991年颁发的汽车运输业综合性能检测站管理办法,对提出认定申请的检测站,会同有关部门对装备设施、工艺布置、计量仪器、人员组成、管理制度等逐项进行审查认定。认定合格后,发给“检测许可证”。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将经认定的检测站签发的检测结果证明,作为发放或吊扣营运证和确定维修经营资格的一项主要依据。2、车辆的维护原则:预防为主,强制维护,作业内容:主要包括清洁、检查、补给、润滑、紧固、调整。一般不解体。可分为:,3、车辆修理 原则:视情修理 分类:车辆大修 总成大修 车辆小修 零件修理 大修送修标志:发动机 底盘五、车辆改装、改造、更新1、改装、改造改装:改变原车用途的设计计算及试验。改造:改变原车零部件或总成,以改善车辆性能或延长其使用寿命。,程序:技术经济论证报批检测主管鉴定变更手续2、车辆更新更新是运输单位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手段,是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原则: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原则,应进行可行性认证。更新车辆的处理:更新巳达报废的车辆应有关规定处理,变价收入应用于车辆更新、改造,不得挪用;未达报废标准的车辆可移作他用或出售、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