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集成制造管理.ppt
船舶集成制造管理,目录,1 我国船舶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2 船舶集成制造管理的必要性3 船舶集成制造管理 3.1管理特性 3.2生产模式 3.3实施要点,1 我国船舶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 金融危机对船舶工业影响存在滞后效应。2 产能过剩将成为船舶工业结构调整的突出问题。3 我国在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研发建造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例如:在LNG船、豪华游艇、冰区船等方面技术空白状态比较明显,技术 的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率低)4 国外基础共性技术积淀深厚,我国技术储备薄弱。5 我国面临国际造船新规范、新标准的严峻挑战。6 国外造船管理效率高,我国造船管理水平还有待大幅提升。(我国造船生产管理基本上处于以粗放式为主的传统模式,而日韩造船企业全面推行精细化设计、精细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7 配套能力低下已经严重制约我国造船业的发展。,2 船舶集成制造管理的必要性,针对我国船舶制造业全生命周期涉及的主要管理职能域分析,得到如下特点与需求:1 船舶设计与制造必须集成。2 船舶建造计划必须实行集成控制。3 船舶建造物流必须实行集成控制。4 船舶建造成本必须集成控制。5 船舶建造质量必须集成控制。6 船舶建造信息资源必须集成管理。为实现我国造船模式上的飞速发展,必须对船舶建造全过程实行集成管理。这需要基于信息化的集成制造管理平台的支持,但是目前我国船舶制造领域尚无完整的基于信息化的集成制造管理总体解决方案,而这恰恰是转换造船模式、保障造船管理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支撑是推动和促进我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强国的重要手段.,3 船舶集成制造管理,船舶集成制造管理概念:船舶集成制造管理是建立在现代造船模式基础上,以敏捷造船为目标,以交货期与成本控制为中心,以流程优化为前提,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基于信息资源的集成管理,实现生产要素资源制造及管理环节的集成,最终实现设计、生产、管理、信息一体化的均衡、连续、高效的船舶集成制造管理。现代造船模式:所谓现代造船模式,可理解为以统筹优化理论为指导,应用成组技术原理,以中间产品为导向,按区域组织生产,壳(船体建造)、舾、涂作业在空间上分道,时间上有序,实现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均衡、连续地总装造船.。,3.1管理特性,船舶生产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由于船东订购的多样性、多变性以及产品的复杂性,零部件多样性及工艺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生产组织与计划的复杂性,以及物资与库存管理的复杂性。造船分内场作业和外场作业,而且以外场作业为主,外场作业受气候条件影响很大,有时会对计划执行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给生产计划带来极大的困难。造船产业还是大型配套产业,装备有各种各样的设备、仪器、仪表等配套件。所有的配套设备不仅涉及性能,而且涉及订金、交货期,还决定着它们在系统中的布置和装配尺寸。因此,配套设备的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管理特性,另外,由于船舶产品的特殊性,在建造的整个过程中,除了工厂自身的质量检验部门自始至终参与质量监督验收工作外,船级社和船东代表也一直参与其中,这有时也会给质量管理工作带来复杂性。而且在产品建造过程中,船东代表还有可能对产品的设计一和制造提出一些新的要求,需要对生产计划及工艺过程予以修改或调整。所有这些,都是船舶建造管理中的特殊之处。归纳起来,造船业的经营和管理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基础设施投入大。船台、起重设备、钢板处理设备及场地、金加工设备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回报周期长,风险大;,管理特性,(2)造船业一般都以招标方式签约,投标通常只有较短的准备时间,而且基础资料要求完备,合同金额较大,合同期要求严格;(3)船舶建造多为短线产品,造船厂家须要经常更换船型,且生产批量小,生产准备及管理工作囚变数多而增加了难度;(4)船舶建造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生产过程复杂,计一划平衡困难,不可预测的因素很多,容易影响建造质量和交货期;(5)立体交叉的生产方式导致物资流、人员流,信息流的时空紧张:(6)同工序的施工场地较为分散,工时和材料控制困难,产品齐套率难以掌握,容易出现有缺件不能及时配齐,或有备件过多占用库存的情况;,管理特性,(7)采购物料品种和供应厂商多,协作配套零部件以及协作厂家多,沟通和协调容易出现问题;(8)应收应付款项及客户的资信情况复杂,难以控制,需要改变传统的年报和月报制度,使得财务状况得以及时掌握:(9)我国的造船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人力资源需要进行合理的调配,避免冗员问题出现。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由于造船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船厂的管理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不论是从设备、场地、资源、生产,还是财务、人力等方面管理的工作量都是很大的。稍有差池,便会影响全局。随着造船业的发展和进步,船厂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传统的工种专业化导向的单一工种组织,已经逐步转变为由中间产品专业化生产导向的混合工种组织,生产管理的过程也由传统的库存量控制方法,转变为流通量控制方法,按后道工序所需准时制造中间产品。传统的机群式布置紊乱的工艺流程,转变为每个生产区域专业化生产某中间产品的分道工艺流程。,管理特性,作业的顺序,也由传统的以船体作业为主的作业顺序,转变为能满足壳栖涂三类作业高效施工需要的空间分道、时间有序的作业次序和相应的物资及信息支持。船厂的这些变化,使得管理的难度增加。从船厂管理的特性出发,在造船行业推行先进的管理模式、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势在必行。,3.2生产模式,造船模式指的是组织造船生产的基本原则和方式。几十年来,铆接技术、焊接技术、成组技术和信息技术,逐一促进和主导了造船业的发展,依次形成了船舶的“整体制造模式”、“分段制造模式”、“分道制造模式”和“集成制造模式”。整个发展过程如同整个机械行业一样,都是以“技术为中心”来进行的。造船业的发展与整个工业界的科技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它实质上是软技术研究开发和硬技术设备设施投资的有机结合而产生的综合效应。目前,我国的船舶工业在科技的引导和促进下,正由分段制造模式向分道制造模式发展,但尚未脱离劳力密集状态。,生产模式,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未来的造船模式将是敏捷制造模式,其核心是从“以技术为中心”的发展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这种生产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智能和快速。智能是随条件变化确定行为的能力,是运用智力、知识、经验和技艺的能力。快速是对船东需求的快捷响应。可以预见,在正确的发展思想指导一,我国的造船工业将会取得长足的进步。,3.3实施要点,1.以总装化为主线,推进造船生产体系改造 合理确定企业总装化深度。充分利用本地区造船配套能 力的社会资源,以降低成本、缩短造船周期为目标,把可以通 过协作外包的中间产品尽可能分流出去,使企业集中力量从 事总装生产。对总装主流程进行流程再造。要按照中间产品 成品化和工序前移原则,建立分段流水作业生产线;减少管 理层级,变按专业分工的传统管理为高效、协同、精简的管 理。推进中间产品专业化生产。2 以工程计划为导向,推进管理精细化,实施要点,加强数据管理。要建立生产现场数据日报及反馈制度,逐步建立起系统、完整、准确的设计、生产、管理数据系统。强化工程管理。建立和完善工程计划管理体系,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工具,提高计划与控制的精细化水平。3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促进信息集成化 实施造船数字化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建立面向 整个造船过程的信息集成系统,实现设计、生产、管理一 体化和壳、舾、涂作业一体化。提高信息集成度。加强船厂与 设计院所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整合,通过异地协同网络逐步实现区域性设计、制造、管理信息的数字化无缝连接。,实施要点,4.围绕缩短造船周期,推进相关制造技术发展,1)推行分段总组造船法。要结合技术改造,配置分段总组制造场地,配备大吨位起吊设备,扩大总组数量和重量,最大限度发挥船坞(台)核心生产资源的作用。2)发展单元组装、预舾装和模块化技术。要大力推广机舱预舾装、上层建筑整体吊装。积极推广分段、总组预舾装技术。3)发展精度造船和先进涂装技术。要大力推广造船精度管与控制技术,以补偿量代替余量,实现船坞台无余量搭载。要通过提高钢材预处理生产线的作业质量及跟踪补涂等手段,提高涂装效率。4)加强船坞(台)总装工艺方法研究。围绕快速搭载、串(并)联造船、脚手架、工装设备、密性试验、高效焊接等关键环节,开发和应用新工艺、新方法。,集成制造模式,为了实现造船工程的整体高效,依靠信息技术对造船的三大作业类型,即船体制造、舾装和涂装中的各项作业过程进行协调的优化排序,这就是“壳舾涂一体化”。它是在造船作业中间产品专业化生产的“空间分道”的基础上,实现的“时间有序”。由此船舶工程管理的特征是造船的设计、采购、制造、外协等每一局部,可以细化到每个人的任务,与全局的各个时段的目标保持一致,实现了中间产品专业化生产的流通量控制。由于信息技术在造船全过程的全面应用,包括设计软件、制造软件、管理软件和网络平台的应用,使得繁复的,人脑不可能实现的精细控制成为可能。从而使造船产量倍增,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