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第二章变动成本法.ppt
第二章 变动成本法,第一节 成本分类,一、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 直接材料 生产成本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成本 销售费用 非生产成本 管理费用,1.生产成本又称为制造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制造产品而发生的成本。包括:(1)直接材料。是指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并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的成本;,(2)直接人工。是指在生产产品过程中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的工资以及职工薪酬;(3)制造费用。是指企业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2.非生产成本又称非制造成本,是指生产成本以外的成本。具体包括:(1)销售费用。是指在销售过程中为推销产品而发生的各项成本;(2)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部门为组织企业生产所发生的成本。,二、成本按其性态的分类 成本按其性态,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这一分类是管理会计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分类。,(一)成本性态含义 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1.一定条件是指一定的时间范围或业务量范围,又称作相关范围;,2.成本总额是指为取得营业收入而发生的成本费用,包括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3.业务量指生产量、销售量或行驶里程数、机器工作小时等。,(二)成本按性态的分类1.变动成本(1)变动成本的概念 在一定的相关范围内,其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具体包括:一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计件工资)、制造费用中随产量成正比例变动的燃料费、动力费以及按销售量支付的销售佣金、装运费、包装费,管理费用中随产量成正比例变动的部分。,(2)特征变动成本总额(bx)的正比例变动性变动成本模型为Y=bx其中:Y为变动成本总额 b为单位变动成本 X为业务量,变动成本总额性态模型,Y 成本(元),Y=bx,X 业务量(件),单位变动成本(b)的不变性 单位变动成本模型Y=b,单位变动成本性态模型,Y 成本(元),Y=b,X 业务量(件),(3)变动成本的分类 变动成本按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约束性变动成本。是主要由技术性因素决定的那部分成本。酌量性变动成本。是主要由管理部门决策影响的那部分成本。,2.固定成本(1)固定成本的概念 在一定的相关范围内,其成本总额不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具体包括:制造费用中车间厂房、设备的租赁费、保险费、直线法计提的折旧,不随产量变动的办公费、旅差费、劳保费、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管理费用中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等;销售费用中不受销售量影响的广告费、销售人员的工资、折旧费、差旅费、租赁费和保险费等。,(2)特征固定成本总额(a)的不变性 固定成本模型 Y=a,固定成本总额性态模型,Y 成本(元),Y=a,X 业务量(件),单位固定成本(a/x)的反比例变动性 成本模型 Y=a/X,单位固定成本性态模型,Y 成本(元),Y=a/X,X 业务量(件),(3)固定成本的分类约束性固定成本(生产经营能力成本)。是指为维持目前的生产经营能力而必须开支的固定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厂长、经理成本)。是指其总额可由管理当局改变的固定成本。,3.混合成本(1)混合成本的概念 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当业务量发生变动时,其成本总额也发生变动,但和业务量之间不成正比例变动。这类成本叫混合成本。,(2)混合成本的分类 半变动成本 这类成本项目,有一部分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数额做为基数,在此基础上的成本则类似于变动成本,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半变动成本模型,Y 成本(元),X 业务量(件),阶梯式混合成本 阶梯式混合成本又称为半固定成本。指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发生额固定不变,当业务量增长到一定限度,其发生额就突然跳跃到一个新的水平上,然后又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内保持不动,直到出现另一个新的跳跃为止。,阶梯式变动成本模型,Y 成本(元),X 业务量(件),延期变动成本 这一类成本在业务量的一定范围内固定不变,当业务量增加到水平时,成本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即变成变动成本。,延期变动成本模型,Y 成本(元),X 业务量(件),4.相关范围 无论是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其特性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呈现出来的。管理会计将这种不会改变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性态的有关期间和业务量的特定变动范围称为相关范围。,在相关范围内,不管时间多久,业务量增减变动幅度多大,固定成本总额的不变性和变动成本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都将存在。而一旦超出相关范围的约束,就没有所谓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了。值得注意的是相关范围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可转化性的特点。,三、成本按决策相关性分类1.相关成本 相关成本是指与分析、评价有关方案经济效益的大小相关的那部分成本项目。具体包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专属成本、加工成本、可分成本、可避免成本和可延缓成本等。,2.不相关成本 不相关成本是指与分析、评价有关方案经济效益的大小不相关的那部分成本项目。具体包括沉没成本、共同成本、联合成本、不可避免成本和不可延缓成本等。,第二节 混合成本分解,一、混合成本分解的含义 全部成本按性态分类后得到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的结果,混合成本分解就是在成本性态分类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一步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并建立相应的总成本模型的过程。,经过混合成本分解之后,总成本就被归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类,并通过成本模型表现出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便于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成为管理会计各项短期决策和控制分析方法的基础。,二、混合成本分解的方法(一)定性分析法 1.账户分析法 账户分析法是根据财务会计成本核算中各有关成本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中反映的成本项目的发生方式,首先确定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种形态,然后将混合成本中的不同部分近似地归类为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的方法。,账户分析法简单、方便,工作量较小,能获得关于成本和业务量依存关系的直观的认识和理解,但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够准确,特别是对混合成本中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划分,显得比较粗糙,在实践中账户分析法需要与其他分析方法结合使用,但同时账户分析法也成为其他分析方法的基础。,2.工业工程法 它是以某一成本项目的工程技术特点来区分其中的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一般可以用于那些消耗量和工程技术方法有密切联系的成本项目。具体做法是:首先由工程技术人员测定有关成本项目的消耗量和业务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计算混合成本的变动部分和固定部分。,工业工程法根据生产过程中工程技术特点来确定消耗量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使成本性态分析有比较科学的依据,是在没有历史成本数据条件下可以采用的最佳分析方法。它的局限性在于,一方面技术测定要求一定的人力、物力的投人,信息的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它只能用于成本发生和业务量有直接联系,并且消耗过程能单独观察的一些成本项目的分析。,(二)历史成本法 1.高低点法 高低点法是根据一定时期内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业务量的相应成本关系,来推算混合成本中的固定部分a和单位变动成本b的一种混合成本分解方法。,具体分析步骤是:(1)选择高低两点坐标。即在已知的一定时期内的有关历史资料中,找出业务量的最高点(假设为X1)及对应的成本(假设为Y1)从而确定高点坐标(X1,Y1)同理,确定低点坐标(X2,Y2)。,(2)计算b值。即根据高低点坐标值确定一条直线,并认为该直线可以代表该混合成本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动规律,则该直线的斜率就是该混合成本中变动部分的单位额b。该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为:最高点成本最低点成本 y1 y2=最高点业务量最低点业务量 x1x2,(3)计算a值。a最高点成本b最高点业务量 y1bx1或 最低点成本b最低点业务量 y1bx2,(4)将a、b值代入下式,建立该混合成本的成本模型:y=abx 注意:高低点坐标的选择必须以一定时期内业务量的高低来确定,而不是按成本的高低来确定。,高低点法的优点在于简便易行,易于理解。缺点是由于它只选择了该混合成本历史资料诸多数据中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两组坐标来确定直线,并以此表示该混合成本的变动规律,从而建立该混合成本的成本性态模型,因而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很可能不具有代表性,容易导致较大的计算误差。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成本变动趋势比较稳定的企业。,2.散布图法 是以横轴代表业务量(x),纵轴代表混合成本金额(y),把过去某一定期间混合成本的历史数据逐一标明在(x,y)代表的坐标图上,这样各个历史成本数据就形成若干个成本点散布在坐标图上。,然后通过目测,在各个成本点之间画一条能反映成本变动的平均趋势直线,并据以确定混合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各为多少的一种分解混合成本的图示方法。具体做法是:,首先在坐标图中标出成本点,然后在成本点之间画出一条能够反映混合成本的平均变动趋势直线,使成本点均匀的分布在这条直线的左右,那么这条直线与纵轴相截之处,就是维修费的固定成本总额(a)。在图上读出该直线的截距a,该直线的斜率就是b。在直线上选定一点X0,目测y0,则y0即为X0业务下的混合成本,然后按照公式:,因为:y=abx 则:y0 a=bX0 则:b=(y-a)/x 注意:采用散布图法通过目测画成本变动的平均趋势直线,会因人而异得出不同的混合成本模型,使结果很难准确。但该方法使用方便,容易理解。,3.回归直线法 它是根据过去一定期间的业务量(x)和混合成本(y)的历史资料,应用最小平方法原理,算出最能代表x与y关系的回归直线,借以确定混合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利用回归直线法确定出的混合成本的直线方程为:y=abx 其中:y代表混合成本总额,X代表业务量,a代表混合成本中的固定成本总额,b代表混合成本的单位变动成本。,根据上述混合成本的基本方程式及实际所采用的一组n个观测值,即可建立回归直线的联立方程式:然后把上述基本方程式,用n个观测值的和的形式来反映,即:y=nabx,将的左右双方各项用业务量(x)来加权得出:xy=axbx2,把移项化简,即得:a=(ybx)/n 将带入并移项化简,即得:nxyxy b=nx2(x)2,根据公式和,求出a、b,就可以确定该混合成本得性态模型,并可以计算得出相关范围内不同业务量下,该混合成本中得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注意:在应用回归直线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时,必须首先进行业务量和混合成本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只有这项混合成本和所选用的业务量之间确实存在相关关系,否则,混合成本的分解就失去了意义。而混合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可用相关系数r来表示。,以上三种数学方法,高低点法最为简便,但不够准确;回归直线法最精确,但相对来说,它的工作量也最大,不太适用于手工计算;散布图法,由于是通过目测画线,所以会出现因人而异的现象,因而结果也不够准确。事实上三种方法都带有估计的成分,因而对混合成本的分解都不可能绝对准确。所以实际工作中,在一些小型企业,可以近似的将混合成本归为固定成本来看待。,第三节 变动成本法,一、含义(一)变动成本法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二)完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又称制造成本法,它是专门为了区别管理会计中的变动成本法而提出的用于概括传统成本计算模式的一个词汇。,完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条件,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二、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一)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 变动成本法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将全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部分,其中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为变动成本;属于混合成本性质的制造费用按与业务量变动的关系分解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同样也要分解为变动和固定两部分。,完全成本法则要求把全部成本按经济用途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两类。,(二)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在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全部由变动生产成本所构成。包括:直接材料、直接 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即按下式计算: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全部生产成本。即按下式计算: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三)期间费用的构成内容不同 在变动成本法下,期间费用由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销售费用、变动性销售费用(即全部销售费用);固定性管理费用、变动性管理费用(即全部管理费用)所构成。即:,期间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 在完全成本法下,期间费用则仅包含全部非生产成本。即: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四)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不同 从理论上来说,无论是变动成本法还是完全成本法,销售成本都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求得,即:本期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在变动成本法下,由于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不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因而式可以改写成:本期销售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期初存货量本期生产量期末存货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而在完全成本法下,由于单位产品成本中,既包括单位变动成本也包括单位固定成本,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固定成本与业务量成反比例变动,因而本期销售成本既与销售量有关又与生产量有关。所以在完全成本法下,当前后各期的生产量不相同时,其单位固定成本就会改变,所以本期销售成本应按照式计算。,显然两种方法下,由于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导致计入销售成本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水平不同,从而造成销售成本的金额产生差异。,(五)期末存货成本的计算不同 在变动成本法下,由于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在计算当期损益时全部扣除,因而期末存货中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即期末存货成本应按下式计算: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 单位变动成本期末存货量,在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但是由于在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中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所以当本期存在期末存货时,本期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要在期末存货和本期销售存货之间分配,因此在完全成本法下,有一部分固定制造费用随着期末存货成本递延到下期,因而两种方法下计算期末存货成本的公式看似相同,但其内涵是不同的,因而计算出来的结果也时不同的。,(六)确定损益的程序和结果不同 两种成本计算法的区别不仅仅局限于成本方面,它们还会影响到营业利润的计量程序和计算结果。在变动成本法模式下,只能按贡献式利润确定程序计量营业利润;而在完全成本法模式下则必须按传统式利润确定程序计量营业利润。两种方法下计算经营损益的公式如下:,在变动成本法下:贡献边际营业收入变动成本 营业利润贡献边际固定成本 在完全成本法下:营业毛利营业收入一营业成本 营业利润营业毛利一期间费用,三、两种成本法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 1.如果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等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那么,按两种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必然相等。即:营业利润的差额等于零;,2.如果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大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那么,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一定大于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即:营业利润差额必然大于零;,3.相果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小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那么,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一定小于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即:营业利润差额必然小于零。,两种成本法营业利润差额的简算法公式:某期营业利润的差额=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四、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一)变动成本法的优点1.促使企业管理者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2.可以提供有利于进行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的信息3.提供的信息,有助于企业进行经济预测和短期经营决策4.简化了成本核算工作。,(二)变动成本法的缺点1.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的要求2.变动成本法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3.采用变动成本法对所得税的影响,本章思考题,1.管理会计中成本的内涵与财务会计中成本的内涵有何不同?2.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特征是什么?3.降低企业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途径是什么?4.指出成本性态分析与成本性态分类有什么不同?,5.进行成本性态分析的数学分解法包括什么具体的方法,各种方法有何不同?6.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有什么不同?7.指出两种成本法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本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所采用的分类标志是()。A成本的目标 B成本的可辨认性 C成本的经济用途 D成本的性态,2.如果某期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6000元,该期产量为3000件,销售量为2000件,期初存货为零,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3000元,则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元。A1000 B5000 C6000 D7000,3.如果某企业连续三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分别为14000元、16000元和12000元。则下列表述中惟一正确的是()。A第三年的销量最小 B第二年的销量最大 C第一年的产量比第二年少 D第二年的产量比第三年多,二、多项选择题 1.固定成本具有的特征是()。A固定成本总额的不变性 B单位固定成本的反比例变动性 C固定成本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 D单位固定成本的不变性,2.变动成本具有的特征是()。A变动成本总额的不变性 B单位变动成本的反比例变动性 C单位变动成本的不变性 D变动成本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3.下列成本项目中,()是酌量性固定成本。A新产品开发费 B职工培训费 C管理人员工资 D广告费,4.在我国下列成本项目中属于固定成本的是()。A按平均年限法计提的折旧费 B保险费 C广告费 D生产工人工资,三、计算分析题某企业只生产一种A产品,年初产成品存货为1000件,单位生产成本为8元,其中:单位变动性生产成本为6元,单位固定性生产成本为2元;单位销售费用为1元。本年产量为8000件,本年销售量为6000件,年末产成品存货3000件,发出存货计价方式为先进先出法。单位产品的售价为12元。2006年的有关成本费用资料如下:,单位:元,要求:(1)分别计算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成本。(2)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编制该年的简化利润表,并具体说明两种方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差异的原因。【答案】(1)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确定的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分别见下表。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单位:元,(2)2006年的利润计算表 单位:元,本年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12000元,在变动成本法下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作为期间费用直接在当期损益中扣除,全部由本期已销产品成本负担。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12000元计入产品成本,本期生产8000件产品,每件负担成本1.5元,本期已销产品6000件负担成本7500元(即本期生产本期销售的5000件),期末存货3000件负担4500元,换个角度讲,本期已销产品6000件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为倒挤出来的9500元(2000+12000-45000)。由此可见,在变动成本法下本期已销产品负担全部的固定制造费用12000元,比完全成本法下本期已销产品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9500元多负担2500元,导致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比完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少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