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知识培训.ppt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太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马 翔,内容提要,一、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二、环境监测概述三、水污染监测四、废气污染监测五、噪声监测六、监测质量保证,一、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考核重点我省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存在问题,总量减排监测体系的组成,企业自测,在线监测,减排监测体系,委托性监测,监督性监测,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考核重点1,(一)减排监测体系计划制定和实施情况,监测体系建设经费保障情况;(二)自测机构设立情况,设备建设和运行情况,自测机构监测人员配备和上岗情况,自测项目开展情况,自测业务水平和自测数据真实可靠情况;(三)委托监测情况;(四)申请、协调、配合有关环境监测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环保监测、限期治理项目验收监测情况等;,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考核重点2,(五)配合环保部门所属环境监测单位实施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情况;(六)污染源自动控制系统安装并通过验收、实现联网情况,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情况;(七)针对监测结果的持续改进情况;(八)监测工作在总量减排和整个环境管理中发挥先行和引领作用的情况等。,我省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对监测体系的了解和掌握不够监督监测频次基本满足要求、监测项目有所欠缺,如焦化行业Bap、BOS。委托性监测、验收监测时间滞后在线监测仪器的监管不到位自测能力建设不足,未按照环评要求开展自测,多数企业站人员未上岗培训,仪器未检定,项目方法非国标方法,质量控制措施不到位等。,企业在减排监测体系中的重点工作,自测机构的建立和自测能力建设配合环保部门完成竣工验收监测、监督性监测等各项工作按需求进行委托性监测管理和配合在线监测设施运营单位搞好在线监测设施的管理按时完成环保部门信息报送工作,减排监测体系考核现场检查重点,自测机构运行情况在线监测设施运行情况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企业工艺运行及环境管理配合开展监督性监测情况技改、专项环保工程中的监测情况,减排监测体系考核现场检查资料,减排监测规划和年度计划环评报告书及批复近两年委托及监督性监测报告在线比对监测及验收报告14001、应急预案、清洁生产审核报告排污许可证及副本监测实验室采样、分析原始记录及报告,企业自测能力建设的要求,(一)企业自测能力的建设的要求,省环保厅将下发关于切实加强企业污染源自测能力建设的通知一、充分认识开展污染源自测的重要性二、企业污染源自测能力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三、企业污染源自测机构建设的时间要求四、切实加强对企业污染源自测工作的考评,关于切实加强企业污染源自测能力建设的通知,各市环境保护局、各有关企业: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部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考核办法中关于企业污染源自测的规定,为企业总量减排提供直接、及时、全面的第一手监测数据,推动企业总量减排目标的实现,山西省环保厅决定切实加强全省企业污染源自测能力建设。,1 充分认识开展污染源自测的重要性,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尺子”和“耳目”,企业污染源自测能为企业提供最直接、最及时、最具体、最全面的第一手监测数据,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污染物排放情况,在企业污染物总量减排及日常环境保护业务管理、综合分析、应急处理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环境管理与决策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工况、保持生产经营正常进行。不论环保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实施的监督性监测、环保部门实施的在线监测,还是企业实施的委托监测,均无法代替污染源自测。目前,企业对污染源自测工作普遍重视不够,不少企业尚未设立自测机构,有的企业虽然设立自测机构,但自测仪器和人员不足,自测行为不规范,无法保证自测数据质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加强企业污染源自测能力建设迫在眉睫,2 企业污染源自测能力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1、排污企业(尤其是国控、省控排污企业)根据企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和环保部门关于减排监测体系考核的有关要求,设立污染源自测机构;2、企业污染源自测机构由企业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监督管理;3、理顺自测与污染源在线监控、环保部门监测机构监督性监测、委托监测的关系,明确自测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4、增加资金投入,保障自测经费,满足监测用房,保证实验基础设施,配备相应监测仪器设备;5、配足监测人员,加强监测技术培训,提高自测人员业务素质,满足企业自行监测工作的需要;6、基本具备本企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中所要求监测项目的自测能力,自测项目和频次必须与企业污染物排放状况相适应;,2 企业污染源自测能力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7、自测方法应首选环保部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方法,并尽可能与监督性监测方法保持一致,使监测结果具有可比性;8、健全自测管理制度,规范自测行为,加强自测全过程质量控制,制定并落实自测质控方案,确保自测数据准确可靠;9、通过积极有效的自测,为企业日常环境保护提供最直接、最及时、最具体、最全面的第一手监测数据,充分发挥自测在企业管理中的独特作用;10、建立监测信息发布制度和平台,在企业报刊、广播、电视、网站等及时(或定期)公布自测结果;11、企业污染源自测机构参加环保部门组织的环境监测网络,承担监测网络统一安排的监测任务,其监测数据经网络组长单位审核后,可作为环境管理的依据。,3 企业污染源自测机构建设的时间要求,正在建设的企业必须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前,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要求建成污染源自测机构并开展自测工作;已经通过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企业必须在2012年12月31日前,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和环保部门关于减排监测体系考核的有关要求建成污染源自测机构并开展自测工作。企业污染源自测机构要不断推进规范化建设水平,提高自测能力。,4 开展对企业污染源自测工作的考评,省和市环保部门要开展企业污染源自测能力建设考评,各县(市、区)环保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污染源自测工作的监督检查,并配合省和市环保部门做好企业污染源自测能力建设考评工作。企业污染源自测能力建设考评每两年进行一次。国控和省控排污单位以及省属和中央直属企业、上市企业、省外投资企业由省环保厅负责考评,由省环保厅环境监测处具体实施考评工作,其他企业由各市环保局负责考评。对企业的考评分期分批实施(环保部门分期分批通知排污单位)。,4 开展对企业污染源自测工作的考评,考评方法为:1、自查。排污单位进行自查,向负责考评的环保部门上报企业污染源自测能力建设考评(自查)表(见附件)。2、现场考评。负责考评的环保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对排污单位进行现场考评。为提升企业污染源自测能力建设考评的技术支撑能力,环保部门要成立专家组,负责考评的技术工作,专家组成员将参与现场核查和资料审核工作。3、考核结果评定:分优秀、优良、合格和不合格。附:企业污染源自测能力建设考核(自查)表 通过山西省环保厅考评并取得优秀等次的企业污染源自测机构出具的监测数据,在环保部门监测机构对该企业实施的监督性监测的结果核算中可占30%的分值;通过山西省环保厅环境监测资格认证或省级计量认证的企业污染源自测机构出具的监测数据,在环保部门监测机构对该企业实施的监督性监测的结果核算中可占40%的分值。,山西省环保厅关于开展国控企业污染源自行监测情况检查的通知,(晋环函20121885号)各市环保局: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关于开展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行监测情况检查的通知(环办函2012921号),山西省环保厅决定对全省范围内的国控企业污染源自行监测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检查范围和内容,(一)检查范围11市列入2012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检查内容本次检查的内容为截止2012年9月20日前的企业自行监测开展情况,具体包括:1、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的名称、行业类别等;2、企业自行监测开展情况,包括是否开展自行监测、自行监测的形式及技术方式、自承担监测的相关信息、委托监测的相关信息和自行监测结果发布情况;3、自动监测设备基本情况,包括监测项目、验收情况等。,检查时间安排,1、2012年9月20日-10月20月,11市环保局组织开展检查工作。(1)首先,11市环保局组织辖区内各国控企业填报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行监测情况检查表(见附件1)(包括纸质检查表和电子版检查表)。填报时,各市环保局可组织企业自行填报,然后由市环保局进行审核;也可由市环保局经过认真核查后直接填报。(2)其次,11市环保局将各企业电子报表导入软件数据库。(3)11市环保局务于2012年10月20日前将审核确认的检查结果(包括纸质检查表和电子版检查表)和全市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行监测情况检查报告上报省环保厅环境监测处。(4)本次检查统一使用国家环境保护部开发的采集软件,请各市环保局于9月25日前派人携带笔记本电脑到省环保厅环境监测处安装软件。(5)各市环保局于9月25日前将检查工作联系人报省环保厅环境监测处(见附件2),2、2012年10月20日-10月31月,省环保厅审核汇总11市检查结果并上报国家环境保护部。2012年10月20日-10月31月,省环保厅对11市环保局上报的检查结果进行审核汇总,将全省检查结果通过采集软件导出,于10月31月前将检查结果上报国家环境保护部。2012年10月31日-11月30月,省环保厅对11市环保局开展国控企业污染源自行监测检查情况进行认真总结评比,并向全省通报。山西省国控企业自行监测能力检查总结,(二)如何开展和完善自测能力1,设立污染源自测机构:由企业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监督管理,环境污染源自测机构与产品自测等进行区分,环境监测要形成自身体系。开展自测项目:企业污染源自测机构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中环境监测章节中的要求建成污染源自测机构并开展自测工作,包括开展项目、资金投入、仪器设备、人员配备、质量保证等,如环评未要求,根据实际污染物排放情况并参考监督性监测开展污染源监测项目。,如何开展和完善自测能力2,污染源自测方法选择 环保部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方法,并尽可能与监督性监测方法保持一致自测原始记录和报告原始记录信息完整 采样:时间、地点、采样依据、采样方法、采样仪器名称及编号、样品名称及编号、样品状态、采样量、保存剂加入量、运输方式、交接记录、采样人员签字等 分析:方法依据、采样及分析时间、环境条件、分析仪器名称及编号、样品名称及编号、信号值、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质控数据及评价、校准曲线参数、标准溶液来源及浓度等 报告:监测基本情况描述、数据统计汇总与评价,各类记录表,各类监测报告,如何开展和完善自测能力3,污染源自测全过程质量控制人员上岗培训考核(省环保厅监测处)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期间核查采样过程控制(代表性、作业指导书)分析过程控制(精密度、准确度、全程序空白、校准曲线)是否制定并落实自测质控方案(根据环境监测相关规范要求制定,可按年度、分类型分时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如何开展和完善自测能力建设4,规范化建设省环保厅资质认定技术监督部门计量认可国家认可委实验室认可通用要求量值传递 管理体系 持续改进(内审、管审、外审)记录档案,二、环境监测概述,内容提要,环境监测的含义环境监测的意义环境监测的作用环境监测的对象环境监测的过程环境监测的分类环境标准,1 环境监测的含义,“监测”一词的含义可理解为监视、测定、监控等,因此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随着工业和科学的发展,监测含义的内容也扩展了。由工业污染源的监测逐步发展到对大环境的监测,即监测对象不仅是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还延伸到对生物、生态变化的监测。,2 环境监测的意义,运用现代科技方法测取、运用环境质量数据资料的科学活动用科学的方法监视和检测反映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过程用监测数据表征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及污染的来龙去脉为目的,它是环境保护的基础,3 环境监测的作用,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耳目”和“哨兵”,是反映环境管理水平的“尺子”确定环境管理目标,环境决策的重要依据,如规划环评监测强化环境管理制度的贯彻和执行,如监督性监测评价环境管理效果,如验收监测,4 环境监测的对象,自然污染: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人为污染: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环境容量:自然环境体系对其中的各种物质的变化所具有的一定程度的调节和缓冲能力,5 环境监测的过程,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从信息技术角度看,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只有在对监测信息进行解析、综合的基础上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揭示监测数据的内涵对环境质量及其变化作出正确的评价。,6 环境标准分类,我国环境标准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污染控制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等六类。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其中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和标准物质标准等只有国家标准并尽可能与国际标准接轨。,空气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控制标准,为了实现环境质量目标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所作的控制规定。但应该符合以下两点国家标准中所没有规定的项目地方标准应严于国家标准以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医院污水排放标准GBJ48-83和一批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例如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2-1999;石油炼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51-83;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等。,执行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7 环境监测按介质分类,环境空气和废气监测水污染监测土壤、固体废弃物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物理污染监测(光、热、放射性),三、水污染监测,(一)内容提要,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水污染及监测类型、水环境标准地表水点位布设地下水点位布设,1 造成水污染的原因,当污染物排入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就会造成污染物积累,水质不断恶化。水环境的自净能力:水体所具有的在一定程度下自然降低污染的能力。污染物质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如挥发、絮凝、水解、络合、氧化还原及微生物降解等,使污染物浓度降低,该过程称为水体自净。,2 水污染类型,水质污染分为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和生物型污染三种主要类型。化学型污染系指随废水及其他废弃物排入水体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造成的水体污染。物理型污染系指排入水体的有色物质、悬浮固体、放射性物质及高于常温的物质造成的污染。生物型污染系指随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排入水体的病原微生物造成的污染。耗氧有机污染物痕量有机污染物,3 水污染名词解释,污水: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放的水的总称。工业废水: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如工艺过程用水、机械设备冷却水、烟气洗涤水、设备和场地清洗水等,统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人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如住宅、商业、机关、学校、医院及文娱体育场所等排放的粪尿以及洗浴、洗涤、卫生清洁污水等,统称生活污水。,4 水质监测的类型,监视性监测(例行监测、监督性监测、自动监测)监视性监测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污染物浓度、排放总量、污染趋势等)和环境质量监测(所在地区的空气、水质、噪声、汽车尾气、固体废物等监督监测)专项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科研性监测,5 水污染要素监测,地表水监测(河流、湖泊、水库等)地下水监测污水监测(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医疗废水),6 水环境质量标准,为了保护人类健康、维持生态良性平衡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它是衡量环境质量的依据、环保政策的目标、环境管理的依据、也是制订污染物控制标准的基础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9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GB5084-85等。,水环境质量标准,(二)地表水点位布设技术,河流监测断面的设置:对于江、河水系或某一河段,地求设置三种断面,即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对照断面:为了解进入监测河段的水质状况而设置。通常,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前,避开各种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或回流水影响的适当位置。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有主要支流时可酌情增加。控制断面:为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其数量应根据城市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确定,其位置与排污口距离应根据主要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河水流量、河道水力学特征确定,一般设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米。消减断面:河流接纳污水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污染物浓度显著下降,污染状况明显减弱。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1500米以下。,河流监测断面示意图,湖泊、水库监测断面的设置,对于湖泊、水库,应首先判断湖泊、水库是单一水体还是复杂水体;考虑汇入河流数量、流量及其季节和动态变化,沿岸污染源分布、污染物扩散、自净规律等,再按照前述原则确定监测断面和采样点位。,湖库监测断面示意图,(三)地下水监测,1、背景值监测点的设置 设在污染区外围不受或少受污染的地方。在垂直于地下水流方向的上方设置。2监测井的布设(1)点状污染区(渗坑、渗井和堆渣区的污染物在含水层渗透小的地区形成的),监测井设在距污染源最近的地方。(2)块状污染区(污灌区、污养区及缺乏卫生设施的居民区),监测井设在地下水流向的平行和垂直方向上。(3)条(带)状污染区(渗坑、渗井和堆渣区的污染物在含水层渗透大地区及沿河、渠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宜用网格布点法设置监测井。一般监测井在液面下0.30.5m处采样。,(四)污水监测,污水类型: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染源监测点位布设第一、二类污染物样品采集水质实验室分析技术,1 生活污水成分和性质特征:浑浊、深色、恶臭的液体、pH在78之间;固体物含量仅为0.10.2需监测的项目:PH、色度、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氨氮NH3-N、氟化物、总磷、总氮、动植物油、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酸盐、重金属等变化因素多,水质不稳定,需综合出污水水质的平均值,2 工业废水成分和性质污染强度大、污染物质多、治理难度大无机工业废水:冶金、建筑等工业废水有机工业废水:食品、农药、石油化工等废水混合工业废水:焦化废水、皮革废水等,3 执行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4 污染源监测点位布设,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一般经管道或者沟、渠排放,横截面积较小,一般不需设置断面,通常,根据污染物的种类及其排放方式直接确定采样点位。l、含第一类污染物的污水,应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布点。2、含第二类污染物的污水,应在排污单位总排放口布点。3、有处理设施的排污单位,应在处理设施排放口布点。为了解处理效果,还可在处理设施进、出口同时布点。4、在排污沟、渠上,应在渠道较直、水量稳定、而且上游没有污水汇入处布点。5、对某些监测方法尚不成熟、在总排放口布点采样因干扰物质影响监测结果的二类污染物,应在车间排放口布点,并按污水排放量比例折算为总排放口的浓度。6、在排污沟、渠流动的废水,由于管壁的滞流作用,同一断面不同部位,其流速、浓度可能互不相同,一般在水面下l/41/2水深处采样。7、采样点应设立明显的固定标志,并不得随意改变。,5 第一、二类污染物,第一类污染物: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蓄积,并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污染物,包括总汞、烷基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总镍、苯并(a)芘、总铍、总银、总放射性、总放射性等。第二类污染物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污染物的物质,包括酸、碱、色素、悬浮物、生化需氧物、化学需氧物、挥发酚、氰化物、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硫化物、氨氮、氟化物、磷酸盐、甲醛、苯胺和硝基苯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铜、锌、锰等。,6 样品采集技术,采样频次:监督性监测每年不少于1次,重点排污单位不少于每年4次;企业自测每个生产周期不少于3次,不稳定排放污水采混合水样(pH、COD、油等不能混合)采样容器的选择(溶出、吸附、反应)采样容器的使用(酸洗、洗涤剂、油类、清污、灭菌)固定剂及保温致冷装置,7 水样采集条件,8 水样采集方法说明,(五)室验室分析技术,(一)水质分析方法的分类与选择,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依据操作方法和测定原理等一般分类如下:,化学监测分析法,仪器监测分析法,自动连续监测系统,重量分析法,容量分析法,比色分析法,沉淀重量法,气化重量法,电化学分析法,光谱分析法,质、波谱分析法,射线分析法,色谱分析法,中和法,沉淀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生物监测,遥感监测,(二)各类监测分析方法测定项目,(二)各类监测分析方法测定项目,(三)实验室准备(实验场所),1、实验室场所(仪器台、柜),实验室基本要求,实验区与办公区相对隔离有干扰的项目不能在同一实验室内实验室有必要的用水、用电、用气、通风、防火、防腐蚀等措施实验室分析天平、分析仪器、电热仪器、库存化学试剂等应单独存放,分析天平有恒温恒湿条件,实验室准备(仪器设备),2、仪器设备采样及分析仪器玻璃仪器,实验室准备(文件资料、标准物质),3、文件资料管理制度、人员培训、仪器台帐、作业指导书、受控文件(方法、规范)、基础实验(方法验证)、模拟报告4、标准物质标准和基准物质档案、标准物质领用发放配制记录,实验室准备(实验用水),5、实验室用水GB6682-86分三个等级,实验室准备(试剂),6、化学试剂分类(化工部HG3-119-64)按杂质含量的多少可分为四级:一级试剂为优质纯试剂,通常用GR表示;二级试剂为分析纯试剂,通常用AR表示;三级试剂为化学纯试剂,通常用CR表示;四级试剂为实验或工业试剂,通常用LR表示 其他试剂为高纯试剂、pH基准缓冲物质、色谱纯试剂、光谱纯试剂、生化试剂、生物染色剂、特殊专用试剂7、试剂配制和准备试剂的取用根据节约的原则,按实验要求,先用不同规格的试剂;试剂标签要完整,强酸、强碱、腐蚀性用红色,标准用绿色、普通溶液用蓝色标签,注明试剂名称、浓度、规格、配制日期、配制人;选择与待测组分不干扰的容器按要求存放,(四)室验室分析的基本技能,1、试液的使用取用液体试剂只准倾出使用,不得在试剂瓶中直接吸取,更不可将倒出的试剂倾回;取用固体试剂时应“只出不回,量用为出”玻璃仪器的使用容器类:试剂瓶、洗瓶、烧杯、试管、比色管等量器类:量筒和量杯、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 称量:托盘天平、电子天平的使用配制溶液:试剂、标准溶液的配制数据分析:质控数据判别、统计分析,(五)水质实验室分析方法选择,重量法容量法分光光度法大型仪器法,1、重量法,测定悬浮物、全盐量,2、容量法,测定项目:COD、DO、氯化物、余氯滴定分析:由滴定剂的浓度和体积,计算被测组分的含量,这种分析方法称之为滴定分析。分酸碱、氧化还原、络合、沉淀要求:定量,无副反应,反应完全,反应速度快,易确定反应终点误差来源:滴定终点与等当点差异,滴定条件不当,滴定管误差,操作习惯,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各种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但主要的是有机物。因此,化学需氧量(COD)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与重铬酸钾氧化法。高锰酸钾(KMnO4)法,氧化率较低,但比较简便,在测定水样中有机物含量的相对比较值及清洁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样时,可以采用。重铬酸钾(K2Cr2O7)法,氧化率高,再现性好,适用于废水监测中测定水样中有机物的总量。,COD测定装置,滴定操作示意,3、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又叫吸光光度法,是测定微量组分最常用的方法,它是在比色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遵循朗伯比尔定律,朗伯定律:光的吸收与溶液层的厚度成正比比尔定律:光的吸收与溶液浓度成正比,朗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样品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及光程(溶液的厚度)成正比关系朗伯比尔定律 光的吸收定律 Alg(1/T)=Kbc其中,K:比例常数,b:溶液厚度,c:溶液浓度,3、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测定项目,可见分光光度法:氨氮、亚氮、酚、氰、苯胺、硝基苯、磷、硫化物、阴离子洗和、涤剂、六价铬等紫外分光光度法:总氮、硝氮红外分光光度法:油类,分光光度法的仪器装置,常用光源:钨灯,氙灯,样品池(比色皿)玻璃比色皿可见光区 石英比色皿紫外光区,检测器: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光二极管阵列,单色器:棱镜、光栅,分光光度法技术要点,显色条件(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显色条件易于控制)抗干扰(控制酸碱度、利用掩蔽剂、萃取、蒸馏等)测量条件(波长、双色皿、校准曲线)操作技巧(比色皿冲洗、校准),4、大型仪器分析法,4.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定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是根据物质的 基态原子蒸汽对同种元素特征谱线的共振吸收作用来进行元素定量测量的方法。AAS的发展历史:其现象发现于19世纪初,到1955年澳大利亚物理学家沃尔什(Walsh)提出了峰值测量法从而奠定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测量基础。60年代后发展迅速,现在能直接测定70多种元素。广泛应用于冶金、地质、环境、食品等领域。常见监测项目:水和废水中铜、锌、铁、锰、铅、镉、镍、钾、钠、钙、镁、钼、钴、铍、钡、钒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基态原子对特征谱线的吸收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元素分析方法。原理:从空心阴极灯(光源)辐射出来的特征谱线,通过含有该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蒸气后,由于该待测元素对特征谱线进行吸收而使特征谱线的强度减弱,在一定范围内,特征谱线的减弱程度(吸光度)与待测元素的含量呈正比。,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理,4、大型仪器分析法,4.2等离子发射光谱ICP,ICP原理,ICP,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原理:利用氩等离子体产生的高温使用试样完全分解形成激发态的原子和离子,由于激发态的原子和离子不稳定,外层电子会从激发态向低的能级跃迁,因此发射出特征的谱线。通过光栅等分光后,利用检测器检测特定波长的强度,光的强度与待测元素浓度成正比。ICP优点:1)可以快速地同时进行多元素分析,周期表中多达73种元素皆可测定;2)测定灵敏度较高,包括易形成难熔氧化物的元素在内 3)基体效应较低,较易建立分析方法;4)标准曲线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5)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复性。,4、大型仪器分析法,4.3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原理,3.1.1.色谱法:一种分离技术1.由俄国植物学家Tsweett创立2.原理 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分配,其中一相是不动的(固定相),另一相(流动相)携带混合物流过此固定相,与固定相发生作用,在同一推动力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的时间不同,依次从固定相中流出,又称色层法,层析法3.环境监测项目 三氯甲烷、丙烯酰胺、四氯化碳、丙烯腈、三溴甲烷、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二氯甲烷、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1,2-二氯乙烷、环氧氯丙烷、氯乙烯、吡啶、1,1-二氯乙烯、松节油、1,2-二氯乙烯、苦味酸、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氯丁二烯、滴滴涕、六氯丁二烯、林丹、苯乙烯、对硫磷、乙醛、甲基对硫磷、丙烯醛、马拉硫磷、三氯乙醛、乐果、苯、敌敌畏、甲苯、敌百虫、乙苯、内吸磷、二甲苯、百菌清、异丙苯、氯苯、1,2-二氯苯、阿特拉津、1,4-二氯苯、三氯苯、甲基汞、四氯苯、多氯联苯、六氯苯、硝基苯、二硝基苯、2,4-二硝基甲苯、2,4,6-三硝基甲苯、硝基氯苯、2,4-二硝基氯苯、2,4-二氯苯酚、2,4,6-三氯苯酚、五氯酚、苯胺、联苯胺,4、大型仪器分析法,4.4液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理,液相色谱仪是利用混合物在液-固或不互溶的两种液体之间分配比的差异,对混合物进行先分离,而后分析鉴定的仪器。现代液相色谱仪由高压泵、色谱柱、检测器、温度控制系统、进样系统、信号记录系统和馏分收集器等部分组成。对高沸点、难气化化合物的混合物通过色谱柱实现分离。应用于生物化学、生物医学、环境化学、石油化工等部门。主要监测项目:苯并(a)芘、甲萘威、溴氰菊酯、微囊藻毒素-LR、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气相色谱图(苯系物),4、大型仪器分析法,4.5离子色谱仪,离子色谱是分离离子型成份的所有色谱方法的统称。包括:离子对色谱、离子交换色谱 和 离子排斥色谱。待测成份和流动相通常是极性和/或离子型的。离子交换色谱是离子色谱中最重要的分离方式。离子交换色谱主要用于有机和无机阴、阳离子的分离 离子排斥色谱主要用于有机酸、无机弱酸和醇类的分离 离子对色谱主要用于表面活性的阴、阳离子和金属络合物 的分离离子交换色谱监测项目:阴离子(F-、CL-、NO3-、SO42-、K+、Na+、Ca2+、Mg2+、NH4+等),离子色 谱介绍,102,MIC-2离子色谱仪,自动进样器,分离中心,电导检测器,蠕动泵,高压泵,淋洗液,纯水,再生液,废液瓶,处理器,A SUPP 5流速的影响4.0 mM NaHCO3/1.4 mM Na2CO3,0.8 mL/min,1.2 mL/min,1.6 mL/min,2.0 mL/min,4、大型仪器分析法,4.6质谱仪,气质联用,液质联用,质谱仪原理,质谱仪:根据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能够偏转的原理,按物质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的质量差异进行分离和检测物质组成的一类仪器。质谱仪原理:质谱仪能用高能电子流等轰击样品分子,使该分子失去电子变为带正电荷的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这些不同离子具有不同的质量,质量不同的离子在磁场的作用下到达检测器的时间不同,其结果为质谱图。原理公式:q/m=2v/B2r2 用途:痕量有机、无机、同位素的定性定量检测,质谱仪原理图示,(六)水质在线监测,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On-lin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是一个以在线分析仪表和实验室研究需求为服务目标,以提供具有代表性、及时性和可靠性的样品信息为核心任务,运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并配以专业软件,组成一个从取样、预处理、分析到数据处理及存贮的完整系统,从而实现对样品的在线自动监测。自动监测系统一般包括取样系统、预处理系统、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在线监测分析仪表、数据处理与传输系统及远程数据管理中心,这些分系统既各成体系,又相互协作,以完成整个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的连续可靠地运行。,水质在线监测原理示意图,水质在线监测联网示意图,企业在线监测管理的要求,在线监测设施按要求安装并与省、市环保部门联网按环保部门要求完成在线监测设施比对验收专人进行在线监测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建立运行台帐,并与运营单位协调搞好运营服务保证标准气体在有效期内保证在线监测数据的正常采集和传输,四、废气监测技术,(一)废气监测技术和方法,监测目的监测要求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程序,1 废气监测目的,检查污染源排放废气中有害物质是否符合排放标准的要求评价净化装置的性能和运行情况及污染防治措施的效果为大气质量管理与评价提供依据,2 废气监测要求,生产设备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下对因生产过程而引起排放情况变化的污染源,应根据其变化的特点和周期进行系统监测;用现行监测方法中推荐的标准状态(温度为0,大气压力为101.3kPa)下的干气体体积,3 废气监测内容,监测项目:颗粒物、SO2、NOX、H2S、NH3、氟化物、酸雾、非甲烷总烃、苯系物、苯并(a)芘、一氧化碳等排放废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mg/m3)在害物质的排放速率(kg/h)废气排放量(m3/h),4 废气监测方法,重量法:颗粒物、烟尘仪器法: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含氧量、一氧化碳分光光度法:硫化氢、氨电极法:氟化物气相色谱法:苯系物、非甲烷总烃液相色谱法:苯并(a)芘,5 废气监测程序,制定监测方案设置采样孔调整运行负荷采样及测定样品分析,6 废气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方案的内容应包括:污染源概况,监测目的,评价标准,监测内容,监测项目,采样位置,采样频次及采样时间,采样方法和分析测定技术,监测报告要求,质量保证措施等。对于工艺过程较为简单,监测内容较为单一,经常性重复的监测任务,监测方案可适当简化。,采样孔的设置,尽可能将采样位置设在烟囱或管道气流平衡的管段中,距弯头、阀门或其他变径管段下游方向大于6倍直径处(至少1.5倍),上游方向大于3倍直径处,最好5m/s,优先垂直烟道,负压在设定的采样位置上开设采样孔,采样孔的内径应不小于80mm,采样孔管长应不小于80mm。不使用时应盖板、管堵或管帽封闭。当采样孔仅用于采集气态污染物时,其内径不小于40mm对于正压下输送高温或有毒的烟道,应采用带有闸板阀的密封采样孔对圆形烟道,采样孔应设在包括各测点在内的互相垂直的直径线上,对矩形或方形烟道,采样孔应设在包括测点在内的延长线上,废气采样程序,现场采样程序(以皮托管平衡监测仪为例),采样前准备,检查仪器各部分是否正常,连接仪器各部分气路和电气,开机预热5min,输入现场大气压值,压力校零,测静压操作,选含湿量项手动修改,测含湿量操作,选择采样嘴直径,输入采样时间,开始采样,自动停止或中途人工修正采样,打印各采样参数指标,流量计前压力、温度,烟道动压、静压、全压,采样嘴直径,实际采样体积,标况采样体积,平均排气流速,平均排气温度,含湿量,固体颗料物采样装置示意图,烟气采样系统示意图,采样仪器,采样孔示意图,废气采样瓶,废气监测技术要点,根据污染物排放浓度的高低采用不同方法对采样频次和时间有规定的,按相关标准的规定执行生产负荷达到相关标准规定监测结果污染物排放浓度以标准状况下干排气量的质量体积比单位(mg/m3或g/m3)表示,监测对运行负荷的要求,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397-2007要求:1、除相关标准另有规定外,对污染源的日常监督性监测,采样期间的工况应与平时的正常运行工况相同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75%及以上情况下进行国家、地方相关标准对生产负荷另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无组织废气监测,无组织废气:不经排气筒或排气筒小于15m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附录C废气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2000无组织排放监控点设置方法C1 由于无组织排放的实际情况是多种多样的,故本附录仅对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设置进行原则性指导,实际监测时应根据情况因地制宜设置监控点。,无组织废气监测,附录C(标准的附录)C2 单位周界监控点的设置方法当本标准规定控制点设于单位周界时,监控点按下述原则和方法设置:C21 下列各点为必须遵循的原则。C211 监控点一般应设于周界外10米范围内,但若现场条件不允许(例如周界沿河岸分布),可将监控点移至周界内侧。C212 监控点应设于周界浓度最高点。C213 若经估算预测,无组织排放的最大落地浓度区域超出10米范围之外,可将监控点移至该区域之内设置。C214 为了确定浓度的最高点,实际监控点最多可设置4个。C215 设点高度范围为1.5米至15米。C22 下述设点方案仅为示意,供实际监测时参考。C221 当具有明显风向和风速时,可参考下图设点。,无组织废气监测,C222 当无明显风向和风速时,可根据情况于可能的浓度最高处设置4个点。C23 由最多4个监控点分别测得的结果,以其中的浓度最高点计值。,C3 在排放源上、下风向分别设置参照点和监控点的方法C31 下列各点为必须遵循的原则:C311 于无组织排放源的上风向设参照点,下风向设监控点。C312 监控点应设于排放源下风向的浓度最高点,不受单位周界的限制。C313 为了确定浓度最高点,监控点最多可设4个。C314 参照点应以不受被测无组织排放源影响,可以代表监控点的背景浓度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