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第1章主.ppt
TEL:0538-8241371,主讲人:姜 曙 千,环 境 生 态 学,环境生态学教学内容与计划,第一章 绪论(4学时)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4学时)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6学时)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4学时)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6学时),第六章 生态系统服务 与主要生态系 统功能(专题)(4学时)第七章 恢复生态学与 干扰生态学(专题)(4学时)第八章生态评价与生 态管理(专题)(4学时),金岚主编.环境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李博主编.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Molles,M.C.生态学:概念与应用 Ecolog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科学出版社 McGraw-Hill,2000.Chapman,J.L.,M.J.Reiss.生态学:原理与应用Ecology: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清华大学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李振基,陈小麟,郑海雷,连玉武.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1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王仰麟.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02张金屯,李素清.应用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3.罗勃.德赛尔,本内德.谢尔沃特.生态与进化研究中的分子方法.科学出版社,2001.(何田华译,何田华,葛颂校),主要参考资料,主要参考资料,孙儒泳等.基础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孙儒泳,李博,诸葛阳,尚玉昌编.普通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Mackenzie,A.,A.S.Ball,S.R.Virde著,孙儒泳,李庆芬,牛翠娟,娄安如译.生态学.科学出版社 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2000.Mackenzie,A.,A.S.Ball,S.R.Virde.Ecology.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Limited,1999.曲仲湘,吴玉树,王焕校,姜汉桥,唐廷贵编.植物生态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蔡晓明编著.生态系统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0.尚玉昌,蔡晓明编.普通生态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生态学期刊,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会,1982生态杂志 中国生态学会,1982AMBIO-人类环境杂志 瑞典皇家科学院,1972应用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会,1990生物多样性 中国科学院濒危物种委员会,1993植物生态学报 中国植物学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 所,1955Ecology the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1920 Journal of Ecology 1913 Ecology Monorgraphs 1931 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 1932,国内生态学有关网站,搜索引擎-WWF-万方数据-中国期刊网-生物学文摘(BA)-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湿地国际,1,绪 论,1-1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启示1-2 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内容与学科发展趋势,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目前,世界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产生给予人类什么样的启示?,生态学、环境学、环境生态学?环境生态学与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有何不同?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内容与学科任务?环境生态学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11,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启示,一、环境问题的概念,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即生态破坏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是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如水土流失;沙漠化;水旱灾害加剧;地面沉降;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因工农业发展和人类生活排放的有害物质引起的环境污染,如大气、水体、土壤污染;城市噪声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等。,改变了原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11,二、环境问题的产生,城市化景观,SCIENCE编辑部在1997-7-25出版的第277期上组 织了一批文章,总标题是“人类统治的生态系 统”,其目的是鸟瞰“人类对地球影响”的研 究进展。1998,SCIENCE刊登了J.Lubchenco的进入环 境世纪的文章,介绍了Vitousek等提出的人 类活动对地球影响的6个结论:有1/3-1/2的陆地面积已经被人类活动所改变;从工业革命以来,大气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提高了30%;人工固氮的总量已经超过了天然固氮的总量;被人类利用的地表淡水已经超过可用总量的1/2;近2000年来,地球上大概有1/4的现有鸟类物种已经灭绝;接近2/3的海洋渔业资源已经过捕或耗尽。由此可见,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巨大的。,11,三、主要环境问题,1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1,三、主要环境问题,1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1 臭氧层的破坏,臭氧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是太阳紫外辐射的一种过滤器。臭氧对紫外线的总吸收率为7090。所以臭氧 象把保护伞一样,保护着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和人 类免遭伤害。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一切生命都 离不开臭氧,它对人类和生物如同氧气、水一样 重要。另外,同 CO2 一样,臭氧也是一种温室气体,对调节地球气温也具有重要作用。,11,三、主要环境问题,1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1 臭氧层的破坏,臭氧的破坏的原因,臭氧层平衡,臭氧层破坏,11,三、主要环境问题,1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1 臭氧层的破坏,臭氧破坏的危害 辐射量的增加会对农业生 产造成不利影响。辐射的增加对水生生物也 会产生有害影响。照射可从多方面危害人类 的健康,例如晒斑、眼疾 病、免疫系统变化、光变 反应和皮肤病(包括皮肤 癌)。,11,三、主要环境问题,1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2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化,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 存在于大气中的某些痕量物质和存在于对流层中的臭氧 具有吸收太阳能在近地表面的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的作 用,称之为温室效应。具有这种作用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11,三、主要环境问题,1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2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 1750年之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基本维持280ppm。工业革命后,每年大约上升1.8ppm(约0.4%),到目前已上升到近360ppm。预测表明,到下世纪中叶,世界能源消费的格局若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将达到560ppm。依据各种计算机模型的预测,如果二氧化碳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增加到560ppm,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到4。,11,三、主要环境问题,1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2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化,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 海平面上升 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 系统 加剧洪涝、干旱及其 他气象灾害 影响人类健康 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 响,目前广泛接受的估测是到2100年,海平面可能上升米。海平面若上升1米,就世界范围看,影响区域可达50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土地面积的3,有人估计这可使10亿人处于危险之中。,气候变暖也同样会影响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与分布。气候变化在历史上曾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改变。森林植被 动物,气候灾害增多可能是一个更为突出的问题。全球平均气温略有上升,就可能带来频繁的气候灾害-过多的降雨、大范围的干旱和持续的高温,破坏海洋环流,引发新的冰河期,给高纬度地区造成可怕的气候灾难。例如:厄尔尼诺和拉尼拉现象,由昆虫传播的疟疾及其他传染病与温度有很大的关系,随着温度升高,可能使许多国家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黑热病、登革热、脑炎增加或再次发生。,11,三、主要环境问题,1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3 酸 雨,酸雨的概念 是指雨水中含有一定数量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等)的自然降水现象,包括雨、雪、雹、雾等,其pH值一般都小于5.6。酸雨的危害酸雨还可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酸雨对森林、植物危害也较大,常使森林和植物树叶枯黄,病虫害加重,最终造成大面积死亡。水质的酸化危害水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酸化的危害也是十分严重的。腐蚀建筑材料及金属结构,11,三、主要环境问题,1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3 酸 雨,酸雨的地区间的差异 欧洲是世界上一大酸雨区。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也是一大酸雨区。亚洲是二氧化硫排放量增长较快的地区,并主要集中在东亚,其中中国南方是酸雨 最严重的地区,成为世界上又一大酸雨区。,11,三、主要环境问题,2 污染问题,环境污染图示,11,三、主要环境问题,2 污染问题,1.1 水体污染,由于人类活动而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使水体和水 体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 染。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和水利部门报告显示,1997 年,我国七大水系、湖泊、水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受 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长江干流污染较轻。监测的67.7的河段为类和 优于类水质,无超 类水质的河段。但长江江 面垃圾污染较重。黄河面临污染和断流的双重压力。监测的66.7的 河段为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挥发 酚、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11,三、主要环境问题,2 污染问题,珠江干流污染较轻。监测的62.5的河段为类和优 于类水质,29.2的河段为类水质,其余河段为 类和超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 指数和总汞。淮河于流水质有所好转,尤其是往年高污染河段的状 况改善明显。干流水质以、类为主,支流污染仍 然严重,一级支流有52的河段为超类水质,二、三级支流有71的河段为超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 为非离于氨和高猛酸盐指数。海滦河水系污染严重,总体水质较差。监测的50的 河段为类和超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 指数、氨氮和生化需氧量。,大辽河水系总体水质较差,污染严重。监测的50的 河段为超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汞、挥 发酚、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松花江水质与往年相比有所改善。监测的70.6的河 段为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挥发 酚和生化需氧量。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为中度污染,水库污染相对 较轻。主要大淡水湖泊的污染程度次序为:滇他最重,其次是巢湖(西半湖)、南四湖、洪泽 湖、太湖、洞庭湖、镜泊湖、博斯腾湖、兴凯湖和洱 海。湖泊水库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严重富营养化和耗氧 有机物增加。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的主要污染指标 为总氮、总磷、高猛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大型水 库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和挥发酚。部分湖库存 在汞污染。个别水库出现砷污染。,11,三、主要环境问题,2 污染问题,11,三、主要环境问题,2 污染问题,1.2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系指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并对人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一类区: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等。,二类区:为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等。,三类区:为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11,三、主要环境问题,2 污染问题,1.2 大气污染,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1997,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仍处在较重的污染水平。二氧化硫一半以上的北方城市和三分之一强的 南方城市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氮氧化物34个城市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占统计城市 的36.2。总悬浮颗粒物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有67个城市,占 城市总数的72。,11,三、主要环境问题,2 污染问题,1.3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物质(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容纳的能力和土壤净化速度的现象。,土壤中污染物质的来源和种类 土壤污染物质的来源:大气污染型 水污染型 农业污染型 固体废弃物污染型。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和放射污染等,其 中以土壤的化学污染最为普遍、严重和复杂。,11,三、主要环境问题,3 生态变化,1.1 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直接价值: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药物、燃料 和建材等。间接价值:是对环境和生命维持系统的调节功 能,如CO2和O2平衡、水土保持、土 壤形成、净化环境等。生物物种损失 目前,生物资源的减少,即生物物种的灭绝和许 多种类的数量急剧减少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普遍关注 的问题,尤其是生物物种的灭绝速度之快更令人担 忧。,据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简称IUCN)的资料,自1850年以来,人类已使75种鸟类和哺乳类灭绝,并使359种鸟类和297种兽类面临灭绝的危险。濒危灭绝的动物中还包括190种两栖类、爬行类和80种鱼类。近三百年来鸟兽灭绝的种数的统计情况见图6-18。许多植物也面临着同样的厄运。据估计,世界上约有2500种被子植物面临着灭绝的威胁,约占被子植物总数的10左右。在20世纪中期,平均每十年大约有一个种或亚种灭绝,而现在平均每年就有一个种或亚种从地球上消失,11,三、主要环境问题,3 生态变化,1.1 生物多样性减少,11,三、主要环境问题,3 生态变化,中国主要生物分类群特有种(或属)统计,1.1 生物多样性减少,11,三、主要环境问题,3 生态变化,1.2 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据1992年卫星遥感测算,中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中国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的地区(从北到南)主要有:西辽河上游,黄土高原地区,嘉陵江中上游,金沙江下游,横断山脉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山地丘陵区。沙漠化迅速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近25年共丧失土地3.9万平方公里。,11,三、主要环境问题,3 生态变化,1.2 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资源锐减中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森林赤字是最典型的生态赤字,当代人已经过早过多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在北方地区形成8个总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的超产区,导致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1949年以来,中国湖泊减少了500多个,面积缩小约1.86万平方公里,占现有面积的26.3%,湖泊蓄水量减少513亿立方米,其中淡水量减少340亿立方米。,11,四、环境问题的启示,环境是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资源库 环境问题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环境问题发展和变化的关键是人类,12,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内容与学科发展趋势,一、环境生态学的概念,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环境相互关系的。(Haeckel,德,1866)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科学。(EPOdum,美,1959)生态学是研究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规律的科学。(马世骏,中国,70)简明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12,一、环境生态学的概念,2.环境学,它是研究人类周围空气、水体、土地、能源、矿物资源、生物资源和辐射等各种环境因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这些环境要素影响的科学。(广义)它是研究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保护和改进的科学。(狭义),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3.环境生态学,12,二、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生物圈,景观,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个体,系统,组织,器官,分子,细胞,生态科学,生物科学,生命科学,经典生态学,1.生态学研究的对象组织层次,12,二、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个体生态学(Individual ecology):研究重点是个体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适 应。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多度和种群动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生态过程。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能流、食物网和营养循环过程。,1.生态学研究的对象组织层次,12,二、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1.生态学研究的对象组织层次,景观(Landscape)和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景观:由若干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区域,这些生态系统 构成景观中明显的斑块,这些斑块称景观要素。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结构及其过程的科学。生物圈(biosphere)和全球生态学(Global ecology)生物圈: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 层。全球生态学:研究生命系统和行星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12,二、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Hoelzeland Dover(1991)则认为分子生态学是用DNA 和蛋白质的特征来研究物种分化、演化及种群生物学 等生态学问题。分子生态学杂志(1992)则认为分子生态学是分子 生物学、生态学和种群生物学之间形成的交叉领域,主要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自然种群或人工种群 与其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转基因生物(或其产物释 放)所带来的一系列潜在的生态学问题。我国学者(王小明)认为分子生态学是利用分子生 物学技术与方法研究生物对其所处环境的适应以及产 生这种适应反应的分子机制。,其研究领域涉及到进化生物学、种群生物学、系统进化地理学、保护遗传学、行为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GMO(基因修饰生物)的释放后果等。,1.生态学研究的对象组织层次,按生物类群划分: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昆虫生态学鱼类生态学鸟类生态学等等,按生物栖息环境划分:水生生态学淡水生态学河口生态学海洋生态学陆地生态学湿地生态学等等,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荒漠生态学冻原生态学,12,二、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1.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学科分支,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按交叉学科划分:数学生态学地理生态学生理生态学行为生态学进化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经济生态学等等,12,二、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按应用领域划分:农业生态学城市生态学资源生态学环境生态学保护生态学恢复生态学旅游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1.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学科分支,仍然以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不同等级层 次)作为研究的对象。即研究不同等级层 次的生态过程。环境问题是人类所产生的一个结果,而 环境生态学就是研究在不同等级层次 所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生态过程。以人为中心来探讨其研究人类与环境相 互关系的科学。即侧重于研究人类干扰 下生态环境破坏所产生的影响及生态系 统本身的一系列变化。,12,二、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2.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 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 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 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12,二、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3.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内容,综上可以看出,维护生物圈的正常功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并使两者间得到协调发展,这是环境生态学的根本目的。运用生态学理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以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是环境生态学的核心内容。,12,三、环境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7世纪之前)生态学知识累积阶段 生态学的创立时期(至公元18世纪末)植物生态学 1895,E.Warming,丹麦植物地理学 1898,德 这两本专著系统总结了19世纪末之前生态学的研究成就,被公认为生态学两部经典著作,标志着“近代生态学”的诞生。,1.生态学发展简史,12,三、环境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1.生态学发展简史,生态学的巩固、发展时期(20世纪初-50年代中期),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研究(A.J.Lotka,1925,种群增长数学模型)环境阻力概念的提出(,1931)食物链、金字塔、生态位概念提出(C.Elton,1927,动物生态学)研究方法(,1929,实验室及 野外生态学)指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者关系(Lindmam,1939)生态系统的营养动态中指出能量的流动(Lindman,1942),动物生态学,12,三、环境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1.生态学发展简史,生态学的巩固、发展时期(20世纪初-50年代中期),形成四大学派 北欧学派:重视群落分析为特点,瑞典llppsala大学R.Secnander创建 法瑞(士)学派:植物群落类型划分,西欧学派,代表人:J.Braun-Blanqnns 英美学派:创建顶极学说,群落演替,代表:苏联学派:注重植被生态与植被地理,注重建群种和优势种研究,B.HCykaze,植物生态学,生态学基本理论框架已经形成,现代生态学时期(本世纪60年代):背景 50年代之前,生态学研究多限于理论问题,学术交 流限于生态学家之间,很少接触外界的“环境”(实 践应用和社会需求)。60年代以后,被西文称为5大“生态危机”(资源危 机、环境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人口危机)日 趋严重。关键是在工业化过程中没有解决好“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尤其是“人”与“环境”关系,人是造成五大 危机的关键因素 寻求用生态学原理来控制、解决上述问题。,12,三、环境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1.生态学发展简史,现代生态学时期(本世纪60年代):特点 由过去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为中心转向人 与环境为中心 向宏观与微观两极方向发展 系统理论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传统生态学的定量化 与社会科学的交叉 应用生态学迅速发展 国际学术活动与国际合作广泛,12,三、环境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1.生态学发展简史,12,三、环境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2.环境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背景 本世纪60年代后,首先是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人民群众发出了“保护 环境、防治污染”的强烈呼声,各界人士纷纷走向街头,要求本国政府采 取有效措施治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环境运动”。“环境运动”的兴起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深刻的意义。生态学与生产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成为解决当今人类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的骨干学科,尤其是应用生态学各分支学科相继产生。环境生态学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标志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R卡逊(Rachel Carson,1962)寂静的春天一书的发表,标志着环境生态学的诞生。,12,三、环境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2.环境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发展过程增长的极限 环境生态学发展初期阶段的主要象征。1972年6月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 类环境发展大会。人类环境宣言将全球环境问题列入世界发 展的议事日程,从此,各国 都十分重视对生态环境问题 的保护;只有一个地球丰富了环境生态学的理论,促进了环境生态学理论体 系的完善和发展。,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 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提交了环 境与发展报告“我们共同的 未来”。“共同的问题”“共同的挑战”“共同的努力”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 西 举行了有世界各国政府首脑 参加的环境与发展大会,大 会通过了以全球持续发展为 中心议题的“21世纪议程”。使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 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2,三、环境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2.环境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理论体系完善与成熟,相关研究 20世纪60年代,以IBP为代表国际生物学计划(Intennational Biological Programme,IBP)(19641974,54个国家)。计划涉及7个领域:陆地群落生物生产力 生物生产过程 陆地群落自然保护 海洋群落生产力 淡水群落生物生产力 人类适应 生物资源的利用与管理等。,12,三、环境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2.环境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MAB为代表人与生物圈计划(Man and the Biosphere Programme,MAB)(1972年开始)MAB主要研究领域(14个):日益增长的人类活动对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措施对放牧地、热带稀树草原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湖泊、沼泽、河口、三角洲、河流和沿海地区的价值和资 源的生态学影响;人类活动对山地和冻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岛屿生态系统的生态学与合理利用;处然区域及其遗传种质的保护;在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中化肥的使用和病虫害防治的生态学评估;大型工程对人类及其环境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内容,特别强调能源利用;环境的改造及其与人口适应数量和遗传结构的相互关系;对环境质量的认识;环境污染研究及其对生态圈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IGBP为代表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nternational Geosphere-Biosphere Programme,IGBP)(1983年开始)IGBP主要研究领域:全球大气化学的调节作用及陆地在制造和消耗 微量气体方面的作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的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在水循环中,植被和物理过程的相互作用;全球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全球变化中,自然和人为相互作用的影响等。,20世纪90年代,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时代 近期应集中研究的三个方面:全球变化包括大气、土壤、水、土地利用等变 化的生态原因及其后果;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 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格局的自然和人为变 化、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全球或区域变化对生 物多样性变化的影响;可持续生态系统包括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的胁 迫,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可持续生态系 统的管理,生态过程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 界面等。,12,三、环境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有关专著或教材林恩怀特(Lynn White)发表的我们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加勒特哈廷(Garrett Harden)的公众的悲剧;保罗艾利奇(Paul Ehrlich)的人口炸弹;鲍尔廷(KKBaulding,1966)的未来宇宙飞船的经济;艾伦瓦特的生长与生命的质量;Carins等在1980年出版了受害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一书,广泛探讨了受害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重要生态学理论和应用问题。1987年B福尔德曼(Bill Freedman)发表了到目前为止第一部详细的综合教科书环境生态学。,2.环境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12,三、环境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3.环境生态学的发展趋势,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 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 人为干扰下生态演替规律 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 建技术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生态系统管理 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总结:环境问题产生是环 境生态学产生的根 源或原因。生态学大发展极其 与其它学科(尤其是 环境学)的交叉,促 进了环境生态学的 发展,逐渐地完善 了环境生态学的理 论体系。,四、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2,野外研究 优点:直接观察,获得自然状态下的资料;缺点:不易重复。实验研究 优点:条件控制严格,对结果的分析比较可靠,重复 性强,是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有用的补充手段;缺点:实验条件往往与野外自然状态下的条件有区别。数学模型研究 优点:高度抽象,可研究真实情况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缺点:与客观实际距离甚远,若应用不当,易产生错 误。,本章(绪论)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2.环境生态学?,二、问答题1.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2.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是什么?3.从生态学和环境生态学发展史入手,谈谈你对环 境态学的总体认识(包括与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的异同;两者发展的关联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