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赏析.ppt
1,唐诗宋词赏析 主讲人:饶恒久教授,2,春 江 花 月 夜 张若虚,3,张若虚(约660720)扬州人,曾官兖州兵曹。文学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仅两首,一首代答闺梦还,风格接近齐梁体,水平一般。而春江花月夜却极为出色,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张若虚简介,4,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5,所谓“古体诗”,是相对于初唐形成的近体诗(格律诗)而言的。格律诗在用韵、对仗、字数、平仄上都有严格的要求。格律诗产生以后,初唐以前的诗作及初唐以后有意仿古而不受格律限制的诗,都称为古体诗,又称为“古风”。五言者称“五古”,七言者称“七古”。如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诗杂言体古诗,每句字数多少不定。,古风的主要形成特征:1、句数不限,篇幅长短自由;2、每句字数不限,常见的有四、五、七言,杂古则更灵活。3、一般两句一韵,可一韵到底,也可换韵。用韵不受四声限制,可押平声也可押仄声,相邻近的韵也可通押。,6,五、过渡段:人生本来酒短暂,更何 况大半时光相别离?,六、由普遍聚焦到个别,专借思妇之 情烘托人生短暂,时光易失,七、从思妇强烈的心理感受着笔,进 一步抒发相望而不得相见的愁思,八、写梦中的愁怨,极言思念之迫切,篇章串析,一、点题:着力烘托明月之夜海上涨 潮时分之总体景象、气势,二、特写手法,多角度渲染、衬托月 夜之皎洁,三、由中天孤月引发出时空无限之思 考,四、由疑问转为感慨,运用议论手法,九、月夜将尽,相思无限,7,诗一开始先点出题目中春、江、月三字,但“潮水连海平”,已经把江与大海连接起来了,诗人视野由江到海,由近及远,“平”字,言春江水势浩大,入海处江面宽阔,大海涨潮又返涌入江口,于是海江相连,水面与海岸、江岸齐平,江海一体,写景极壮阔。海上明月共潮生:此处不用“升”,因为,升起,只能指明月,不能指海潮;用“生”,言生成,出现。明月的出现与海潮的出现相互映照、相互烘托,共同生成了一种奇特阔大的景象。而且,“生”字更强调诗人的主观感受,给明月和海潮赋予了生命和情感。滟滟,水面闪光,水波漫溢之貌。随波,实际上是写月逐渐升高,月光随海波扩展、海波随月光涌动。千万里:诗人借助想象力,使视线由海面随江面向极其广阔的空间扩展。然而,“千万里”仍然不足以言其阔大,又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感受。叹句“何处春江无月明”,既言月光普照,又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感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8,江流宛转绕芳甸:甸,郊外草地。芳甸,遍生花草的平野,指江边或江中被江水环绕着的花草茂盛的平地。霰,细小的雪珠。月光投射到芳甸中花草林木的枝叶上,仿佛撒上了一层雪珠儿。这是一个由远景到近景的流动性特写,江水绕着鲜花盛开、草木丰茂的平野曲折流过,明月仿佛绥江水而来,把她的光辉投到花林上,枝叶上细小的露珠晶莹可见。这是以小见大,以局部的特写、以月光下花草枝叶那种奇妙的视觉效果,衬托月光的皎洁。画面构图是从扩大的面聚焦到宛转的线,再到点(芳甸,花林枝叶上的雪珠)。空里流霜不觉飞:空,言月光之皎洁、水天之澄澈。古人认为霜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好像下雪一样,所以常说“飞霜”;又因为霜随月光泻下,所以称为“流霜”。而这里的“流霜”是比喻月光洁白如霜,但并无飘洒飞动的感觉。这还是反复描写月光之晶莹可爱。汀上白沙看不见:汀(阴平),水边平地、小洲。汀上白色的细沙,在白天时看得很清楚,但在如此皎洁的月光下,月光与白沙相互映照,不可分辨。这也是映衬手法。一写上(空里),一写下(汀上)。天地上下一片洁白,似乳汁、若白沙、如梦乡,一切都净化了,一切都笼罩在主观感觉的梦境之中。这样的夜景,最能使人伤感(一种美感),使人作深邃的人生哲学思考,所以,自然而然地引出下一段。,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9,时间推移,月到中天更加皎洁,江天一色无纤尘,所以,唯见孤月一轮(月圆如车轮)。,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似乎是一个天真而幼稚的问题,也是个永无答案的设问。但古今诗人、思想家、哲学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要思考人生之成败修短,就必然要追寻时空之无穷;由时空宇宙之无穷更加深人生短暂急迫之情思。短暂的人生如何寄托于无穷的时空中,这正是过去和未来所有诗人、思想家要永远探询和苦恼的问题,人生的神秘性、人生的意义大概就在这探询而不得的苦恼与神秘之中,于是,就不断产生好诗。,10,11,老子道德经探求先天地之道的本原。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天运: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屈原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前赤壁赋最为典型、动人。,12,个人之生短暂,但循环延续之人类却无穷;人生变化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而在人的眼中,江月却永远不变。,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边空中之孤月,年年如此,俯视人间,好像在默默地等待着什么人(实际上是诗人对未来的期盼),江中流水邪随时光默默逝去,如孔子之感慨(诗人对过去之惋惜、无奈)。此两句由月的孤单联想到月的期待,再由月的期待联想到思妇的期待。,13,以一片白云飘荡而去,自然联想到游子的飘荡。浦,水口,江水分叉之处,当然也是商旅之人乘舟分道远去之处,加上浦口浓茂的枫叶更增添了离愁别恨。,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扁舟,小舟,游子乘着一叶小舟四处飘荡。楼上佳人本来已经愁绪满怀,偏又加上明月满楼。真所谓“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上句泛指游子,下句泛指思妇,两地相思,一种离愁。以问句领起下一段,因为游子、思妇太普遍。,14,化用曹植七哀诗句:“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但展开了更为细致的描写。月徘徊:缓慢移动,若有所思,实乃楼上人长夜难眠时的独特感受。“应”,想必,猜想同情之辞。明月偏偏照在离人的梳妆台上,更加恼人,因为“女为悦己者容”。,玉户,闺阁之门。月光照在门帘上,卷也卷不去。洒在捣衣砧上,拂拭而后它又来。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白,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月本无情,此乃强化思妇心理感受,类似李清照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5,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悦)为容!李清照: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 闲掩,日上帘钩。,16,两人异地共望一轮孤月。我望明月而想你,你也一定望月而思我,却千里阻隔难通音讯,彼此的声声呼唤无法听到;越是听不到,越是思念。思念至极,忽发痴想:愿意追随着月光得以照见您的身影,投入您的怀抱。然而,你我相距太遥远了。,天高地阔,善于长途飞翔的鸿雁尚且不能随月光飞度到你的身边,善于深水潜游的鱼龙也只能使泛起层层波纹而难以游到你的面前。,17,李贺箜篌引:曦和敲日玻璃生,18,潭,江湾静而深之处,闲,闲愁。李清照说:“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地闲愁。”大好春光,花容月貌,都付于不尽流水。苦苦思念中,春光又过半,你还是不见归来。由思而生怨。,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江水不停地奔流,时光不惜地逝去,又一个不眠之夜就要过去,月落西天,连借月光寄托相思之情也不可能了。梦境与现实都是如此。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19,天已快亮了,西沉的明月渐渐掩藏在海雾之中。天空皓洁,而海面却水雾浓密,又因为到黎明时分,夜气变凉,必然生雾。明月沉入雾中,已经不再皎洁明亮,而是朦胧昏黄,如戏剧结束时幕布的降落。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各自代表天南地北,相距千万里,故曰“无限路”,离别相思之人相距遥远;然而,越遥远就越思念。,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既然相距千万里,能有几人乘着今晚的月光归来呢?彻夜难眠的思妇,愁绪绵绵,充溢江天。摇情,落月晃动,江水摇荡,思妇泪眼朦胧,满怀愁情随落月、江水而摇荡,充满了浩淼无边的江海,充满了倒映入江的密林,不尽的流淌,无法排解的浓重。诗歌以月升开篇,以月落结束。但最后一句情景交融的诗句,使离人的愁情更加浓重,余味无穷。,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20,评 述,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于清商曲吴声歌,相传创自陈后主。(见旧唐书音乐志)隋炀帝也写过这个题目,都是些浮华艳丽的宫体诗。张若虚此诗虽仍用旧题,题材也是汉末以来屡见不鲜的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但张若虚却以不同凡响的艺术构思开拓出显得意境,表现了新的情趣,使之成为千古绝唱,作者本人也因此一首诗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永不磨灭的地位。,【艺术地位】,21,春江花月的美景(景),思妇游子的离愁(情),宇宙人生的感慨(理),完 美 融 合,【艺术特色】,22,春,江,花,夜,月,意象,2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24,【拓展】,盛唐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一诗是 历来为人们广泛传颂的上乘之作,试与本 诗对照,分析两首诗的异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远,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25,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古今评说】,26,请您欣赏,27,【课后思考】,1、自己课后选读几首描写月夜之境的诗歌,和张若虚的这首诗比较一下,看艺术手法上主要的不同在什么地方。,4、如何看待千古诗人这种共同的愁思?,3、作者在表现时空无限而人生短暂的情思时,为什么要特别选取离人思妇之情来描写?,2、本诗中,作者用了哪些方法表现月光之皎洁的?,5、诗歌写景时选取了春、海、潮、江、月、夜、花、林、叶作为意象,其主题意象是什么?为什么?,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