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省地方课程简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指导策略.ppt
四川省地方课程简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指导策略,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地址:成都市双流县航空港黄荆路11号;邮编:610225)刘建国(02885876178;email:),、四川省地方课程简介,一、地方课程概论二、2006年秋季起我省中小学地方课程的设置三、实践与创新课程简介四、地方课程的实施、管理与评价,一、地方课程概论,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的要求,地方课程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需要而自主开发并管理,由地方、学校实施的。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有关要求,结合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而确定。,1.教育部对地方课程设置的有关规定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修课。地方课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自主开发并管理,由地方、学校共同实施。,(一)教育部对地方课程设置的有关规定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修课。地方课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自主开发并管理,由地方、学校共同实施。,(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16条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经教育部批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单独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使用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2)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明确规定: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设置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进一步规定: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时间为1523-1904课时(占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总课时数9522节的16%-20%)。其中,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四大学习内容(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为每个学生必修的内容。,(3)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具体要求,报教育部备案。”(4)中小学校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教材的编写、审定,实行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两级管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地方课程教材的编写和审定管理。”,(二).地方课程的课时:我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方与学校课程”总课时数1544-1553节(占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总课时数9522节的16.3%),其中地方课程为1046节(占10.99%,占地方与学校课程的23左右)完全符合教育部的规定(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时间占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总课时数16%-20%)。,(三)地方课程的主要目标,1.地方课程开发与管理目标-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整合课程资源,构建和完善我省地方课程体系和管理、开发机制,提高我省基础教育质量。-加强课程与我省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反映我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形成课程的地方特色,优化义务教育课程结构,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水平;-积极推动我省基础教育课程管理、课程研究和课程开发队伍建设,提高我省管理与开发地方课程的能力;,2.地方课程的教育目标,-增强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热爱四川、振兴四川的责任感、使命感;-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四)地方课程设置的原则,1.系统性原则。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要求,将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实施、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机结合起来,在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我省的地方课程,整体规划,安排教学内容,地方课程教材小学每生每学年不超过一门,初中每生每学年不超过二门。,2.整合性原则。,地方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区域化、本土化,要与综合实践活动、有关专题教育和学校课程进行整合。小学劳动、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小学现代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绿证教育、环境教育等主要安排在地方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国防教育等专题教育的内容主要渗透在相关学科和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利用学校课程开设专题讲座。,3.独立性原则。,地方课程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作用,有自身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它和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共同构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三者相辅相成,不能用国家课程代替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二、2006年秋季起我省中小学地方课程的设置,我省地方课程共安排了1046课时,占义务教育阶段总课时的10.99%。设置写字、普通话、实践与创新、道德与法制、四川历史与社会、心理健康教育、青春,使用相应的教材。各课程安排及课时如下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指导策略,案例5:社会的深度认识,案例:金鑫证件集团 陈 咏敬请保留、以备急用;长期有效、保证质量。手机:、89555219,本公司长期承办以下业务:(1)各地防伪身份证、结婚证、离婚证、厨师证(2)各学府毕业证、函授、自考、中考、大专、本科、学士、硕士、研究生和一切档案、并可根据客户要求办理;(3)办理国家级资格证书、等级证、会计、会计师职称证、工程师、电工证、退伍证、医师资格证、岗位证;(4)驾驶证、行使证、从业证、养路费、附加费;(5)户口簿、营业执照、房地产证、代刻公章、车牌、革命军人伤残证;(6)建筑企业资格证书、项目经理等;(7)汽车入城证、根据客户需要上网查询。,研究命题:你从以上名片中获取了哪些信息?从这些信息中你想到了什么问题?这些现象在学校有案例吗?你用什么方法来教育孩子如何面对这些现实问题?,问题的提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的主要问题(为什么叫好不叫座?),1、由理念走向行动的障碍依然存在 综合实践活动是检验校长教育良知的试金石,是考核学校课程建设能力的尺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好学校的奢侈品);综合实践活动独特的课程地位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冲击;,2.实施的有效性不足 规划意识与生成意识的冲突;方法的失落;指导的不力(过程指导);对学生发展影响的表层化;实施过程管理问题。,3.制度性缺陷 教师政策不利(职数、管理、教师评定);学生发展评价的效用较低。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未能进入常态实施水平,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基本没有实施过。,讨论:课程理念与课程行为的悖论,理想是天使现实是魔鬼;计划是天使行动是魔鬼;梦想是天使细节是魔鬼。,一、指导学生树立相应的课程意识,(1)树立课程的整体意识 超越“学科本位”,建构综合课程观。(2)形成课程的实践意识 课程 是经验、课程是活动。(3)重在参与,确立主体意识(4)具有生成意识 课程是非预设的。(5)具有资源意识 课程资源无处不有。,案例1:指导学生整体认识现代学校课程的结构,学校课程,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实践课程,分类学科课程,综合学科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分类实践课程,学科实践课程,科学世界,社会发展,人文世界,人的发展,学校课程体系中彰显出三类基本形态: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实践课程,案例2:“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八 个 学 习 领 域,分析一:课程结构设置体现综合的总趋势;,学习要适应课程的综合趋势:从学科的无限分裂走向新的融合,课程的综合化趋势有利于自己整体认识世界,有利于自己的全人发展。,分析二:新的学习方向的把握 综合性教学的适应;实践性教学的适应。综合实践性教学: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经验和方法论去考察、探究和解决一个中心主题或多个问题,从而获得不同的体验与经验。,二、指导学生感悟本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1、本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直接经验取向的课程,学科课程是间接经验取向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经验取向的课程。一方面课程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的,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的,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学科课程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学生发展,但其逻辑前提是体系化、理论化的间接经验,即知识体系。,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取向的课程,学科课程是认知取向的课程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属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课程观的差异,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实践取向的课程观,而学科课程则偏重认知取向的课程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各种课程具有内在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第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其他各种课程为基础。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综合运用在学科课程学习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各类学科取向的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和理性准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为学科知识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台,而且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主获得的知识以及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又促进学科课程的学习,有助于知识的整合。,2、防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化”倾向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听”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是从做中学而进行的经验重组的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应防止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化的倾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能以书本为中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以获得系统知识为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能以听教师讲解为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不能以书面作业为主。,3、整体课程取向与整体学习论的感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立足于整体课程的价值取向,强调学生自己心智、情感、心理和精神等向度的平衡全面发展。这种“全人教育”的目标达成,基于“终身教育”和“全人发展”,基于“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学生能够重新审视学科课程的单一功能缺失,适应“整体学习”的学校课程制度文化。,案例:川大附小整体教育的改革尝试,课内学科渗透生活教育校内综合模拟七十二行校外实践感悟人与自然,川大附小案例:大目标、分主题系列构建,大目标:儿童与生活 有质量的生活,主题系列:儿童与社会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儿童与自然自然和谐的生活儿童与健康健康安全的生活儿童与文明文明雅致的生活儿童与艺术感受、欣赏、崇尚美的生活儿童与自我愉快、积极、自信、自主的生活儿童与科学求真、探究、有创意的生活,三、指导学生感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与形式的特点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学习、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学习等领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非预设性和生成性特征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非预设的课程,学生在该课程中学习什么内容?与学科课程不同的是,学习的内容不是预先设计好,不是体系化的书本知识或知识专题,而是学生从生活中自主地提出的问题,并由问题上升到活动主题。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不是预设的内容,而是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基本的学习活动方式。研究性学习中所要“研究什么”的东西才是活动的内容。劳动技术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活动的主题才是内容,所谓的“劳动知识”也是围绕学生活动的主题而渗透在活动过程中传递给学生的。,案例.在一次环保讨论中,六(二)班学生王海波提出:“在外面吃饭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好多饭店把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和垃圾混在一起扔掉,那么多的筷子要用多少棵树呀!我还亲眼看见过,有人焚烧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呛人的烟味熏得人们都不敢往那儿走,腾起的黑烟也严重污染了环境。一次性筷子和我国的环境的恶劣有什么关系呢?”他的这一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小筷子”里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于是,“小筷子,大文章”的活动主题就这样确定下来了。(案例:问卷调查法)案例.怀化市鹤城区石门中学七年级169班老师在研究性学习选题指导课上,放了一段录像,启发我们从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出示的五幅画面是:旧木屋与新砖楼的对比;生活垃圾及污水;高新农业园与稻田对比;赶集时占道交易的交通秩序;砖瓦厂、汽车扬起的粉尘和烟囱冒出的浓烟。要求我们根据自已的需要、兴趣、生活实际、社会关系以及提供的画面分小组讨论,确定课题。2个组的8位同学都对老师展示的第三幅图:“高新农业园与稻田对比”感兴趣,觉得立足农村,关心农事,应该是这群农村孩子的职责。“石门乡农业结构调整的调查与研究”作为活动课题,就这么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整合性保证整个学段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具有一定的广度。学生的活动主题往往是从生活背景中、从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涉及自然方面的问题、社会方面的问题、学生自身方面的问题以及文化方面的问题。妥善处理活动主题中的知识性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不是体系化的书本知识,但每个活动主题都涉及知识性问题。在任何主题的活动自己都应该获取一定的知识。,小学生在关于家乡环境的活动主题实施中了解到的情况,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形式是活动 活动就是其基本形式。然而,活动是多样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活动的基本形式就是探究、实验、调查、考察、服务、社会宣传、公益劳动、设计与制作、技术实践与劳动实践、信息实践、总结与交流、展示与答辩、回报与表演等。,根据活动主题的需要决定活动形式或活动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也要求活动方式的综合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整个学段的活动实施中,经历探究、实验、调查、考察、服务、社会宣传、公益劳动、设计与制作、技术实践与劳动实践、信息实践、总结与交流、展示与答辩、回报与表演等活动方式。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经历研究、服务与实践、劳动实践与技术实践等基本活动方式。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每个活动主题的实施,都应该让学生从活动准备阶段,到活动实施阶段、活动总结阶段开展自主实践。经历活动主题的提出、制定活动方案、搜集与处理信息、进入实际活动情景、进行总结与交流。例如,在准备阶段,活动主题的提出,就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生活背景中的形象与问题,搜集与分析资料、讨论与交流,逐步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从问题上升为活动主题。活动主题的指出与明确不能仅仅通过一节课就完成。要切实体现该课程的价值,让学生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必须让学生“全面参与”,并“深度实践”。,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指导问题 1、指导学生深度参与要突出学生主体,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都应该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从活动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实施,以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价,都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活动,教师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引导,防止教师包办代替。,2、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导师与学生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起着指导的作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在中小学建立其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导师制。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导师制”要求一个教师指导一个或多个学生活动小组的活动。由于学生班级人数的限制,一个班级往往需要由若干个教师组成指导小组,即教师小队(teachers-team)来共同指导学生班级的活动。,“指导”意味着什么?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引导方法,建立规范 跟踪过程,把握价值 帮助进程,倾听体悟“有效指导”意味着什么?适时:分阶段指导 适度:突出主体,不包办代替 适当:针对性强 适合:根据活动主题、年段学 生特征 适应:关注学生活动需要。,教师指导什么 程序性方法指导 问题解决的方法指导,五、课程实施的过程性方法指导,(一)活动准备阶段的方法指导1、问题从哪里来如何指导学生提出问题(1)问题来自于兴趣(2)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3)问题来自于学科领域(4)在批判与反思中提出问题(5)与学校的活动紧密相联(6)问题的产生来自于学习者自身的成长经历(7)从其它的课题研究中生成(8)问题来源于周围的环境,(二)从问题到主题如何指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主题,1、学生选题方面的常见问题1)课题过大,无法开展。例如:中国的奥运会运动员的调查、花卉博览等。2)课题过于深奥,脱离自己的实际。如宇宙中的射线、纳米技术探奇等内容。3)课题过于相似或相近。如青蛙的一生与蛙类的秘密就有包含与交叉,可以整合后再研究。4)选择主题过于草率,兴趣不能保持长久,课题研究半途而废。一些孩子对于自己选择的主题只有三分钟的热情,而缺乏坚持性。这时,教师要及时的给予提醒与帮助。5)问题过于“散”,不具备研究的价值。学生提出的问题多、杂、乱、不成系统、有些问题过于深奥或不具备研究的条件。这样的问题要直接投入研究,是不太现实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整理、筛选、归纳,转化为活动主题。,2、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不同类型的主题,问题归类法;兴趣保留法;小组选择法;剔除选择法。,3、教师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主题,应该兼顾以下的原则,1)符合客观条件与地区特点2)符合学生的主观意向3)符合学生的知识经验4)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三)如何指导学生融入小组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时间与机会;自我推荐,建立自信;提前进行团队教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及时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的心理调节,(四)指导学生搜集资料,1、资料来源:(1)文献资料查阅;(2)查找网络资料;(3)进行调查访问,2、资料记录方法,(1)做摘录:案例(略)(2)做提要:做提要,就是将原文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观点、数据等方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下来。需要注意的是,做提要不要改变原来作者的观点。(3)做札记:做札记就是随时在笔记本上将自己读书的感受以及读书时的各种想法记录下来。(4)做文献综述:编写文献综述即将收集的资料,按照主题研究的需要,加工成概述性的文献。需要注意的是文件综述即不要参加评论,也不要提出自己的看法。,资 料 卡题目:作者:书刊名:版次:页码:发表日期:记录人:查找日期:内容提要:主要参考内容:,3、将资料分类,对资料进行分类时要注意,每次分类要用同一个标准。例如:从资料来源来分,可以分为:网上资料、书本资料、观察体验资料;从表现形式上分,可以分为:文字资料、图象资料、录音资料。,4、分析资料,分析资料的方法可以有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有很多,有因果分析法、功能分析法、区位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从问卷量表中指导学生可以获得大量数据用于指导学生的定量分析。指导学生可以将这些数据转化成图表,利于指导学生的分析。要记住,一个课题中不是只采用一种分析方法。有时候,根据所获取的资料和指导学生的研究目的,可以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特别是在综合实践活动总结阶段,老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析,形成结论。如:“关于湘江长沙段枯水的考察”。,5、整理资料,整理资料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是承上启下的一环,在主题活动开展之初,教师可要求学生同时对资料及时进行整理,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门别类的整理;在主题活动进行的每个过程中,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及时将资料进行阶段性整理。这样,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初步掌握并运用整理信息资料的方法,并在学生自主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深化了对问题的认识,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对资料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和审视,通过对资料的判读、分类、整合与提炼,体验到了研究的喜悦与乐趣。,6、交流资料,学生收集了许许多多的材料,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概括,并引导学生,根据各个小组收集材料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集体交流。如,有位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了走近中秋节活动,交流资料时发现,关于中秋节,学生收集的资料有如下几个方面:军中歌谣十五的月亮、童谣爷爷为我打月饼、闽南歌谣月亮月光光;关于描写中秋月亮的诗歌:古朗月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静夜思 中秋节的由来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鼓浪屿皓月园半山腰“搏饼台”;中秋节相关活动金厦对放焰火,学生在环岛路放风筝、漂流瓶、气球等;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月亮上的中秋;大量民谣,关于月饼的广告、传单以及月饼包装盒;家乡民俗活动等。这样,学生通过交流资料,获得更多的信息。,(五)活动要有计划 如何指导学生设计活动方案,一个完整的活动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标题2、活动的目的3、活动的准备4、活动的过程与方法5、活动的预期结果及表达方式:,案例:学生设计活动方案常见的问题1、目标定位不准确;2、分工不详细、不明确;3、不能正确预设活动的过程;4、找不到合适的展示形式。,(六)指导学生有效开展小组合作,1、明确分工 充分协作2、及时交流 适时评价 3、发现问题,随机解决,(七)总结交流阶段的方法指导,表现小组怎样确定主题的过程。表现小组活动策划的经过。表现小组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活动经过:采访、调查、实验、设计、宣传、服务等。表现小组在每次活动中的新发现。表现小组活动中的体验与收获。表现小组活动过程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策略。表现小组活动中分工与合作。表现小组活动过程中的交流与评价。表现小组活动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评价。,研讨1:情感态度的效率很难评价,特点:1、没有爱就没有优质的教育仁爱、良知、品行2、绝对性评价难(很难打分)心智、内隐、意会 凭借感觉事态炎凉、缺乏爱心、月亮代表我的心 作用:1、增效做大事靠德、做小事靠才、做成事靠能、做美事靠情2、赋值国无情不强、家无情不和、人无情不亲、群无情不安、事无情不美。,研讨2:创新等于什么?,创新=纪律+组织+天才,肖成全:02889091101邮编:610061 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教师培训中心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郭家桥西街11号电子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