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10经济增长及其理论发展.ppt
Chapter 1,1,第十章 经济增长及其理论发展,Chapter 1,2,经济增长概述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有关经济增长的其他理论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Chapter 1,3,第一节 经济增长概述,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国民收入的增长,它通过研究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以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等问题,来解释国民收入或产量长期发展的情况。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之后出现的经济增长模型主要有: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剑桥经济增长模型和动态最优增长理论等。,Chapter 1,4,早期关于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的研究:亚当.斯密:1776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分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生产劳动在全部劳动中所占比例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生产劳动则依存于资本积累的数量。大卫.李嘉图:1817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定利润率是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阿.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资本家的投资和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活动促进经济增长。,Chapter 1,5,罗斯托从经济史角度考察西方国家怎样从传统的封建社会,通过经济增长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过程。认为只要把15-20%的国民收入储存起来用于投资,增长率就会迅速提高。西蒙.库兹涅茨:1971现代经济增长:发现和反映把经济史和经济分析的研究成果同丰富的数量资料结合起来,认为:先进技术是引致经济增长的源泉,但它本身只提供一种潜在的可能性,还必须有制度和思想意识的调整,以便有效地使用人类先进知识宝库之积累创造革新。哈罗德多马模型、索罗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剑桥经济增长模型、卡列茨基的动态宏观模型、丹尼森增长模型,Chapter 1,6,经济增长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的能力的增长。给居民提供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能力的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库兹涅茨)。提供产品的能力的长期上升;先进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或者说是必要条件;制度和意识的调整是技术得以发挥作用的充分条件。,Chapter 1,7,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是一个明确的可以度量的标准,它被定义为本时期的国民总产出相对于上一个时期的总产出所增加的百分比。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一个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生产效率提高、经济结构的改造、社会福利的增进以及经济体制的转变等。,Chapter 1,8,经济增长及相关概念,经济增长:GDP总水平(特别是人均GDP)的持续提高。经济发展:(1)经济增长;(2)经济结构的变革;(3)收入分配的改善。可持续发展:一代人的发展应以不牺牲下一代的发展为前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人类发展(指数):(1)出生时预期寿命;(2)教育成人识字率,初、中、高各级学校学生入学率;(3)生活水准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NP。,Chapter 1,9,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三阶段,1、数量增长型模式;2、发展型模式;20世纪6080年代,注重投入产出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3、可持续发展模式;80年代后提出。,Chapter 1,10,增长核算,产出增长有两大来源: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进步。核算方程:Y=AF(N,K),当技术、劳动、资本分别变动 A、N、K 时,Y/Y=A/A+N/N+K/K Y/Y 经济增长率;N/N 劳动增长率;K/K 资本增长率;A/A 技术进步率或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Chapter 1,11,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丹尼森把经济增长因素分为两大类:生产要素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生产率。关于生产要素,丹尼森把经济增长看成是劳动,资本和土地投入的结果,其中土地是不变的,其他两个则是可变的。,Chapter 1,12,根据丹尼森的结论:知识进展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增长因素。丹尼森所说的知识进展包括的范围很广。它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的进步和由于采用新的知识而产生的结构和设备的更有效的设计在内,还包括从国内的和国外的有组织的研究,个别研究人员和发明家,或简单的观察和经验中得来的知识。丹尼森认为,有七类经济增长因素A.就业人数与年龄-性别构成;B.全部工时数;C.教育年限;D.资本存量大小;E.资源配置;F.规模经济;G.知识的进展。(1)前四类为生产要素供给增长,其中前三者指劳动要素,第四是资本要素;(2)后三类为全要素的生产率(TFP)范畴,归纳为技术进步。七类中知识进展最重要。,Chapter 1,13,第二节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假设前提:1 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2 储蓄S是国民收入Y的函数,即S=sY 3 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即劳动和资本。4 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5 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问题。6 生产规模报酬不变。,Chapter 1,14,哈罗德认为,一个社会的资本和该社会的总产量或实际国民收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K=vY 其中v为资本产量比,K为资本,Y为产量(国民收入)K=vY I=vY-(1)S=sy-(2),Chapter 1,15,由(1),(2)得:vY=sY Y/Y=s/v-哈罗德模型的基本方程 它表明,要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长率必须等于社会储蓄倾向和资本产量比二者之比。,Chapter 1,16,三种增长率公式,A.实际增长率:Gt=st/vtB.均衡增长率:Gw=sd/vr(也称有保证增长率)C.自然增长率:Gn=s0/vr(也称最适宜增长率),Chapter 1,17,GtGwGn三者之间的关系,Gt与Gw不相等,导致经济短期波动。1、GtGw(1)stsd则个人或者厂商将减少储蓄,意味着消费增加,刺激经济;(2)vtvr资本过剩,厂商减少投资,经济处于累积性收缩状态。,Chapter 1,18,Gw 与Gn不相等,导致经济长期波动。1、GwGn厂商的预期投资超过了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能允许的程度,增加的资本得不到足够的劳动力来消化,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利用,导致生产效率降低,投资减少,经济长期停滞;2、GwGn 厂商的预期投资尚未达到社会潜在的生产能力要求,生产能力没有被充分利用,工资低,利润高,刺激投资和生产进一步扩大,导致生产效率降低,投资减少,经济长期扩张。,Chapter 1,19,哈罗德多马模型结论,Gt=Gw=Gn经济能够稳定增长,达到“黄金时代”;三种增长率的决定因素不同,“|黄金时代”出现的概率很小。,Chapter 1,20,第三节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西方一部分学者认为,哈罗德的结论过于悲观,也不符合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为了改变这一情况,50年代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增长模型,其中以美国的索洛提出的新古典增长理论最为有名。,Chapter 1,21,一、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1、假设前提及方程:(1)劳动力按不变的比率增长。(2)储蓄函数为S=sY,s为常数,且0s1。(3)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Chapter 1,22,人均生产函数曲线Y=F(N,K)不考虑技术进步Y=(N,K),令=1/NY/N=(1,K/N),即y=f(k),k,y,y=f(k),随着每个工人拥有的人均资本量的上升,人均产量也上升,但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人均产量增加的速度是递减的。,Chapter 1,23,2、新古典增长模型基本方程I=S,K=I-K=sY-K(是折旧比率)K/N=sy-k而k=K/N,则k/k=K/K-N/N=K/K-nK=(k/k)K+nK两边同除以NK/N=k+nk 与上式联立k+nk=sy-kk=sy-(n+)k,Chapter 1,24,在新古典模型的基本方程中,有 k=s.y-(n+)ky人均产量;n劳动力的增长率资本折旧率k 人均资本的增加,称为资本深化(即意味着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存量增加)s.y社会的人均储蓄(n+)k新增劳动力所配备的资本数量和资本折旧,称资本广化(为每一个新增工人提供平均数量资本存量)所以新古典模型基本方程表述为: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Chapter 1,25,二、稳态增长率,稳态指的是一种长期均衡状态。在稳态时,人均资本达到均衡值并维持在均衡水平不变;在忽略技术变化的条件下,人均产量也达到稳定状态;k和y达到一个持久水平。稳态的条件:s.y=(n+)k(即 k=0)稳态增长率:Y/Y=N/N=K/K=n可见稳态增长率独立于储蓄率。,Chapter 1,26,(n+)k,syA,kA,经济增长的稳态,A,交点A表示人均储蓄恰好等于资本广化的需要:syA=(n+)k,即人均储蓄恰好够为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资本(设备)和替换折旧资本而不会引起人均资本的变化。,Chapter 1,27,(1)储蓄率增加对产量增长的影响储蓄率的增加不能影响到稳态增长率(因为这一增长率是独立于储蓄率的),但确实能提高收入的稳态水平。,y,sf(k),k,(n+)k,sf(k),(1)储蓄率的增加提高了稳态的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2)稳态中的产量增长率n独立于储蓄率。,Chapter 1,28,(2)人口增长对产量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率的增加降低了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kA kA),进而降低了人均产量的稳态水平;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增加了总产出的稳态增长率;(即要达到稳态,需要维持较高的稳态增长率)n n,y,sf(k),k,(n+)k,(n+)k,A,A,kA,kA,Chapter 1,29,三、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率,nk,A,A,假设:不存在折旧分析:在技术和劳动增长率不变时,要达到人均消费最大的发展目标,应该如何选择人均资本量?图中f(k)与nk之间的距离就是人均消费,可看出选择k*时,即f(k)切线的斜率与nk斜率相等,f(k)与nk之间的正向距离AA最大。,k*,方程:f(k*)=n,Chapter 1,30,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什么是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率 其基本内容是:如果对每个人的资本量的选择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那么每个人的消费就会达到最大。,Chapter 1,31,例: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为y=f(k)=2k-0.5k,人均储蓄率为0.3,设人口增长率为3%,求:(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值。(2)黄金分割率所要求的人均资本量。,Chapter 1,32,解:(1)经济均衡增长条件s.y=(n+)k=n k(假设折旧为0)0.3(2k-0.5k2)=0.03k k=3.8(2)按黄金分割率f(k)=n 所以 2-k=0.03 k=1.97,Chapter 1,33,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Y=F(K,L,A)Y=F(K,LA)y=f(k)式中,称为有效人均产出,称为有效人均资本。人均产出增长率决定于技术进步率。,Chapter 1,34,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明人均产出是有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两方面决定的。如果资本和劳动力一定,则经济中平均劳动技能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本的提高),会有更多的劳动力适应新的生产条件,这将使人均产出水平更高。因此,既可以通过增加储蓄来增加均衡增长状态下的人均实物资本,从而提高该状态下的人均产出水平。也可以通过教育和在职人员培训等方法增加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均衡增长状态下的人力资本水平,从而提高该状态下的人均产出水平。所以人力资本的投资同实物资本的投资同等重要。,Chapter 1,35,第四节 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由英国罗宾逊、卡尔多和意大利帕西内蒂提出。1、假设条件(1)总收入Y分成利润收入P和工资收入W两部分,Y=P+W;(2)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sp大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sw,且sp sw.,Chapter 1,36,经济增长模型,Y=P+WP/Y+W/Y=1S=sp.P/Y+sw.W/Y G=s/v=(sp.P/Y+sw.W/Y)/v,Chapter 1,37,1、基本公式与经济涵义:G=s/v=sp.P/Y+sw.W/Y/v 经济涵义是:当技术一定,v、sp、sw稳定时,只要通过调整国民收入中利润收入者和工资收入者的份额,就能影响整个社会的储蓄率,从而实现经济的均衡稳定增长。2.两种情况:(1)sw=0(2)spsw0通过增加或减少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可以实现经济的均衡增长;3.三个经济增长模型的比较:P231,Chapter 1,38,第五节 有关经济增长的其他理论,1、经济成长阶段理论罗斯托的经济发展六个阶段(1)传统农业社会阶段(2)起飞准备阶段:近代科学知识在工农业中运用;(3)起飞阶段:科学知识在工农业中推广(4)趋向成熟阶段: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经济持续增长(5)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耐用消费品主导(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重视服务业和环境改造。,Chapter 1,39,2、经济增长极限论代表人物:麦多斯1968年部分经济学家组成了罗马俱乐部。1972年麦多斯等人写成增长的极限一书,认为由于粮食缺乏、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及相互反馈的结果,人口和工业生产的增长将于2100年前停止,最后出现“世界的末日”。,Chapter 1,40,避免“世界的末日”的到来,必须采取措施:(1)人口增长和工业资本增长率为0;(2)降低工业品能耗,避免不可再生资源短缺;(3)经济重点转移至教育、卫生等服务业;(4)降低污染;(5)增加农业投资,提高人均食物量;(6)农业资本合理使用;(7)延长工业资本的平均使用寿命。,Chapter 1,41,3、内生经济增长理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展起来的以研究内生技术进步为主要特征的增长理论被称为“新”经济增长理论。该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缺陷,其核心思想是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也就是说,在劳动投入过程中包含着因正规教育、培训、在职学习等等而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包含着因研究与开发、发明、创新等活动而形成的知识积累,从而把技术进步等要素内生化,得出由于技术进步的存在要素收益会递增而长期增长率是正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