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 第二章 适应环境.ppt
我的大学我做主,大学新生心理适应及疏导,主题一 大学,你好,心灵预热,进入大学后的五个最进入大学后,我最高兴的是:;进入大学后,我最关心的是:;进入大学后,我最想做的是:;进入大学后,我最困惑的是:;进入大学后,我最不习惯的是:。,一位大学新生的独白:“当我刚刚步入大学的时候,面对食堂不可口的饭菜,吃饭成了一种无奈;而对教无定法的教学方式,我不知道应该怎样主动觅取;面对性格各异的舍友,我感到陌生而又孤独;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一连好几天失眠,我非常想念父母,如果他们在我身边,我可以向他们求助。可现在,我该怎么办?”,大学生活,你准备好了吗?你有这些问题吗?怎么办?,适应,适应,适应是终身的任务,是大学的起点!,适 应,源于“生物适应”(adaptation in biology)的概念,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中是这样定义的:“适应是源于生物学的一个词,用来表示能增加有机体生存机会的那些身体上和行为上的改变。心理学中用来表示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生活中几个适应的例子,刚进浴池,感到水热,坚持泡一段时间就不再感觉那样热了,这就是皮肤感觉的适应。刚入暗室,什么也看不见,等一会就看清了,这叫暗适应,适应的性质和特点,1)前提:环境变化。2)过程:重建平衡。3)内部机制:同化和顺应的平衡。,(1)前提,心理适应是主体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反应,没有环境的变化就无所谓适应或不适应。,人的整个一生是一系列的适应阶段,自然环境的变化,大学新生面临的四大变化,(一)生活方式、文化环境的变化1、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依赖父母独立自理;独居群居。,现在该学会一个人走了,2、生活习惯的改变 如:饮食习惯、作息时间等。,3、文化环境的改变 如:口音、风俗习惯等。,(二)学习环境的变化1、学习内容的变化 中学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等。大学 专业课、基础课(英语、计算机)、公共课、选修课。2、学习方式的变化 中学 教师为主导 大学 以自身为主导,强调自学,学习方法多样化。,(三)人际环境的变化1、人际交往范围的变化 中学:家庭、班级。大学:家庭、宿舍、班级、院系、社团等。,“独生子女”的问题 自我中心,过分地受人关注,这是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来源。当孩子受到家人过多的关怀时,他以为自己永远是中心,他们会表现出缺乏爱心。,2、人际交往对象的变化 中学:亲人、同学、教师 大学:转向宿舍、班级、院系 异性交往、谈恋爱3、人际交往要求的变化 中学学习为主,人际交往技巧没那么高。大学对人际交往能力有较高要求。,(四)经济环境的变化 1、没有计划消费,不会理财案例:计算机系的女生阿雨(化名),虽然也想家,“第一天来了就想回去。”不过没几天后,怎么管好自己的生活费,成为她最烦心的事。“以前在家,如果钱没有了,就向父母要,从来没觉得缺钱。现在一个月还不到,从家里带出来的2000元现金已经快花完了,原来自己花钱这么大手大脚,没有计划。”阿雨决定从下个月开始制订支出计划,管住自己的钱包。2、勤工俭学,(2)重建平衡的过程,心理适应是一个重建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适应的主要任务就是使主客体之间的不平衡状态重新恢复平衡。,(3)内部机制,心理适应的内部机制是同化与顺应的平衡。同化和顺应是互相补充、同时存在的,其结果产生了两者的平衡。,同化:指将客体纳入主体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的过程。儿童把天空中的飞机也叫做小鸟 顺应:指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当儿童意识到这种鸟无羽毛且不能拍打翅膀,内心就体验到冲突或不平衡,于是取新名字或问“这是什么”达到新的平衡,适应的分类,适应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适应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不同可分为主动适应和被动适应,被动适应,被动适应是指个体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态度来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这是一种基本的、比较被动的适应过程。,主动适应,主动适应是指个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与环境不相适应的行为,并尽最大可能改变环境使之适合自己发展的需要,这是一种比较高级、比较主动的适应方式。,适应是心理健康的一项最基本的标志,是大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人们都需要学会适应。,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测量,我的适应能力好吗?,自我探索,主题二 学会适应,下述事情是否引起你不愉快请选择答案,你会不愉快吗?,(一)自豪感与自卑感的 矛盾从父母的“重点保护动物”到“没人理”从学习上的“核心人物”到学习“不再是最好的”从人际关系的“孩子王”到“没有什么朋友”,大学新生主要心理矛盾和困惑,案例,案例:李某,女,19岁,大学一年级学生。上大学之前,一直生活在一个县级市,她没有集体生活的经验,一切由父母料理。李某从小学习就好,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他们的市重点高中,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老师喜欢,父母高兴,同学们也都将她视作中心围绕着她。高考结束李某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大学。到了校园大家都用普通话交流,可李某说话带有浓厚的乡音,李某开始变得不爱说话,尤其在英语口语课上总是十分紧张,怕被老师提问。大学生活开始后,学校举办了各类文体活动,同宿舍的其他同学都来自大城市,或会乐器,或爱好表演,积极地参与到了学生活动中,李某没有什么特长和特别的爱好,也没有参与其中。她感到很孤单寂寞,觉得自己万分痛苦,快要发疯了。,(二)新鲜感与怀旧感的矛盾一开始,对周围的一切都怀有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一段时间后,新鲜感和好奇心消失,强烈的怀旧感开始出现。,案例1:某女生考入大学后,从小城市到大城市,从温暖、充满母爱的小家庭到校园中的大家庭,完全不能适应。她说:“洗澡要排队,衣服要自己洗,食堂的饭菜难以下咽”为此,她天天给家里打长途电话诉苦,电话里的哭声让在家的母亲揪心,于是母亲只好请假租房陪女儿读书,案例:王某,大一新生。“老师,我是刚刚入学不久的大一年级新生。进入大学前,幻想着大学生生活浪漫、幸福,可是来到大学后却觉得人地两生。特别是到了周末、假日,看到当地同学陆续回家或者与老同学相聚,我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我是多么留恋过去的中学时代,过去的同学、朋友,过去熟悉的生活环境,甚至后悔不该报考外地大学。我觉得大学还不如过去的中学时代好,人长大了,上了大学,但生活却没有什么意思,还不如少年时代好玩”,(三)独立感与依赖感的矛盾 由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渴望能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命运,成人意识、自由感和独立感都大大增强。但在学习、生活、经济和心理上对家长和老师长期形成的依赖感还难以彻底摆脱。,(四)轻松感和空虚感的矛盾 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和激烈的高考竞争 大学应该是歇歇脚、喘口气、轻松轻松 轻松后又觉得大学不如高中充实,空虚感油然而生,(五)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进大学前,觉得大学是理想的天堂和充满诗情话意的乐园 进大学后,原来大学仍然要面对紧张的学习、激烈的竞争和以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为主的生活,案例,我理想中的天堂,案例:我是一名男生,今年17岁,来自沿海城市,高中时在重点班读书,那时我经常憧憬着美好的大学生活。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决心在大学里大显身手。但进入大学后,我觉得现实中的大学和我从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原以为大学是学习知识、放飞梦想的天堂,没想到眼前的大学也不过是如此,学校的环境和硬件设施甚至还不如我们高中,大学的老师、同学也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一切的一切,都与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大学相距太远。现在,我整天闷闷不乐,没精打采,全身乏力,根本就没有心思学习。我担心这样下去,自己会发疯。,(六)渴望友谊与自我封闭的矛盾 远离了熟悉的环境和亲朋好友,在新的环境也渴望与人沟通和交流。但在新环境中缺乏交往的主动性和勇气,不愿向新同学和新老师敞开心扉、吐露心里话。,我也想与你们做朋友,但我还是缺乏主动的勇气。,大学新生适应速成,四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宽容,学会换位思考:把自己当作别人 把别人当作自己 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克服自我中心倾向 小技巧:善用微笑 善于语言 注意倾听 自我表露 换位思考,首先,学会接受。对于那些你不满意却又无法改变的事物,与其去抱怨、抵抗,倒不如试着去接受,学会主动适应。其次,从“学会”到“会学”。,学会做事,第一,尽快熟悉新的环境。校内环境 校外环境 第二,学会应对独立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自主理财。,“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陶行知,学会做事,学会发展,加入学生社团担任学生干部珍惜每一次锻炼的机会,功力提升,1.学会舒缓心理压力和情绪。方法一:倾诉 方法二:“宣泄”,自我调节,求助咨询,方法三:自我暗示法 我要积极!Gu0769-2010励志短片(献给正在迷路的你)标清.flv 我要开心!方法四:运动 在与压力作斗争的暂停期,不妨运动运动。因为运动可以舒解紧张的情绪,调节疲惫的心智,就像女孩在心情不好时,拼命吃零食,以此来调节郁闷的情绪。,方法五:注意力转移 如转移到学习、工作、社会实践中。看看窗外的风景、蚂蚁搬家 进行一次旅游,就算是下雨,窗外的风景也是那么美!,方法六:快乐感染法 做一些让自己快乐的事情 逛商场;看幽默电影;画画;散步,方法七:主动寻求社会支持系统帮助,1、寻求同学、朋友的帮助。2、寻求老师、辅导员的帮助。3、寻求咨询老师的帮助。4、寻求家人的帮助。5、心理热线电话、网站的帮助。,自我探索,我的大学 我做主1.自我剖析(1)大学是什么?(2)我上大学的目标是什么?(3)我打算在大学里要做些什么?2.想一想,请认真思考后填下表,你将如何适应这些变化?过去的成长经历给了你哪些经验和启示?,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