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古诗文阅读诗歌形象.ppt

    • 资源ID:6450755       资源大小:1.07MB        全文页数:17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古诗文阅读诗歌形象.ppt

    第一讲 形象,规律可减少我们探寻的时间,技巧更是我们应考的利器。讲解难点、归纳重点各个突破学有余力,专家点评明晰思维轨迹懂方法;直击高考现场,规范答题习惯得高分。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借东风踏青云,源动力在此。,热点1 人物形象,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1.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2.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就是一个年老色衰、委身商贾、寂寞孤独的艺伎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2011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选自陈与义集校笺)【注】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解题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归纳,解答这类题要有整体意识,先仔细审读题目、诗句,然后结合注释,尽可能多地了解与人物有关的知识,做到知人论世,不出现偏差。最后结合所学知识,抓住关键句子或词语分析。如本题,从“客子光阴诗卷里”可知诗人每日吟诗度日,是“情趣高雅”之人;从标题及“西庵禅伯还多病”“忽忆轻舟寻二子”中可知诗人挂念着自己的朋友,从中看出他珍视友情;从“纶巾鹤氅试春风”一句可看出诗人装束高雅,是一个风流飘逸之人。,【解题指南】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常遵循的步骤:第一步:审题,明确鉴赏对象和要求。例如本题鉴赏的对象是诗人自己;鉴赏要求为简要概括,这就说明不需要结合相关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述。,【想一想】解答该题应该遵循哪些步骤呢?,第二步:读文,根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要概括诗人的形象,需要根据诗人的事迹和情感态度来推测诗人的心理,继而概括出诗人的性格特点。比如,诗句中的“睡起”见“苕溪”,“诗卷”中度“光阴”,能看出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情趣。而自己怀念的朋友是西庵“多病”的禅伯和北栅“固穷”的儒先,结合注释可以看出此二人特点,进而推断出诗人的性格特点。第三步:整合,将信息进行分类,然后合并和概括。提炼出核心信息,最后缀词成句,连句成章。,【阅卷手札】,诗人客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情趣高雅;在杏花春雨时荡舟寻访“病”“穷”老友,珍视友情;在二月春风里头戴纶巾,身披鹤氅。,内容过详,不符合“简要概括”的要求。失1分。内容概括不全,没有在“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的外表描绘中点出“风流飘逸”的特点。失1分。实际得分:1分。,请你组织答案:_ 满分答案: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一、人物形象的鉴赏技巧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了解诗人的有关资料是鉴赏诗歌形象的前提。诗人的有关资料主要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所处时代特征、作者的政治主张、诗歌具体的创作背景等。托物言志的诗更需关注诗人的生平经历。如赏析陶渊明的诗歌,就必须了解他的一生,抓住“隐者”、喜爱菊花、向往自然、厌倦官场生活关键点。,2.聚焦关键词语,分析人物特点 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一些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等。所以鉴赏形象时要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概括人物的特点。而抓住描绘人物言行情态的关键词语,揣摩诗人心理,概括形象特点更是一条捷径。如赏析怀天经、智老,因访之,抓住“诗卷”“纶巾鹤氅”等对人物的描写,就能概括出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再如鉴赏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第三句的“问”含蓄而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应试前向主考官打听情况时忐忑不安的心理。,3.区分人物形象,挖掘典型意义 要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如怀天经、智老,因访之中的人物形象就是诗人自己。还要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典型意义。二、人物形象的鉴赏思路 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形象(意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然后以此为“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论证。,【答题步骤】,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一形象;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热点2 景物形象,三年2考 高考指数:,古代诗歌讲究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古代诗歌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也是命题者关注的热点之一。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设计的,它们往往承载着作者的主观感情。如:,【特别提醒】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景物,因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所以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因此在鉴赏景物形象时,常常要联系诗人的形象。,(2010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后面的题。雨雪曲 江总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榆溪:指边塞。陇西:在今甘肃东部。,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3分)【解题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分析归纳,解答这类题要重点分析写景的句子,特别是那些体现景物特征的关键词,关键词的冷暖色很重要,显示的景物特点也很重要。本诗的前四句是对边塞环境的描写,不仅交代了从军的地理位置,还通过“雨雪”“狐迹”“马蹄”这些意象展示边塞环境的荒凉苦寒的特点。,【阅卷手札】,满分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我来阅卷和点评】,参考答案:我的分析:答案概括不全,因忽视“绕阵看狐迹”和“天寒旗彩坏”等重要信息,漏掉“荒凉苦寒”这个主要特点,失1分。答案中的“烘托了悲凉的气氛”属于描写这种环境的作用,题干中没有要求回答作用,赘余,失1分。该答案得1分。我的点评:审题要细心,按要求答题,不能漏答,但是也不能多答。考生在做题时,不要一味按答题模式回答,要根据题目要求,灵活机动,该简略则简略,该详细则详细。,1.缘景明情,探知诗人的感情 古代许多写景诗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一般而言,色调明丽、画面鲜活,诗人的情感就高昂乐观;色调阴暗、画面凄凉,诗人的情感就低沉伤感。如赏析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的考查材料雨雪曲只要抓住“寒”“暗”等词语,就能品味出诗中的凄凉。,2.分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境是诗词艺术美的集中表现,它是诗人强烈的主观思想感情与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相契合,是诗词创造出来的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是探知诗人感情的重要途径。在意境的创设上,有不同的风格,同时蕴涵着不同的情感,现举几例予以说明:,雄浑壮丽,幽清明净,沉郁孤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地偏香界远,心净水亭开。,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奇伟瑰丽的塞外风光衬出作者的博大胸怀。,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反映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面对此景,诗人那羁旅的惆怅、仕途的失意、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纷至沓来,涌上心头。,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意 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意,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从字面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进行二次创造。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概括氛围特点时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概括时只需要关注一下修饰词,如数词、量词、颜色词,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析作者思想感情时要结合具体内容解答,切忌仅套用术语,游离诗歌内容之外。如组织答案时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一般可用的术语有: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之情等。,热点3 事物形象,三年1考 高考指数:,1.内涵 有些诗歌在描写形象时,将事物人格化,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又称物象。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如明朝诗人于谦借石灰这一常见的物品,表达了自己清白刚正、不畏邪恶、不怕牺牲的高尚节操。,2.目的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2010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 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悢(lin):悲伤。,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解题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歌中事物形象的分析归纳,解答这类题要有整体意识,先仔细审读题目,然后重点分析所写事物的象征意义。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和龙一样为汉族的民族图腾。羽毛一般被描述为赤红色,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是一种代表幸福的灵物。但是阮籍在这首诗中所写的凤凰羽毛已为秋风所伤,无法飞翔。联系到阮籍的生平,可以知道阮籍一生志向远大,并且才能出众,可是因为他品行高洁,不随波逐流,所以壮志难酬,极度忧愤。诗人表面写凤凰,实际借凤凰写自己。,【解题指南】一、解题方法 1.审读题目,由“咏怀”可知本诗是借物咏怀。2.联想阮籍的生平和凤凰的象征意义。3.明白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这首诗借凤凰抒情,是间接抒情,是托物言志。,【想一想】解答该题应该遵循哪些步骤呢?,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细读全诗,在诗句“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的字下面做标注。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凤凰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的特点。第三步,整合、优化答案。三、答案模式 体现了“凤凰的品性”。,【阅卷手札】,请你组织答案:_满分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1.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 一个民族,由于历史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不但有共同的语言,也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也表现了某一民族对自然或社会某些事物的一定的感受方式。因此,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理解沉淀其中的特定含意和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分析事物的象征意义。如赏析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中凤凰的形象就要结合凤凰的特定含意和文化内涵。,2.关注色调色彩,辨析物象特征(1)关注时令色彩。古典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事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如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一诗中的“商风”就是秋风,它给人的就是凄清、肃杀和悲凉的感觉。,(2)关注冷暖色调。古诗中所写物象有冷暖之分。暖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悦和欢快,冷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忧郁和愁绪。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开头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壮士分别尚且悲伤,更何况对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呢?“都门”三句,写离别时的心情。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至极。,3解读表现手法,把握事物形象 诗歌的传情达意,往往还要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双关、衬托等修辞手法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了解诗歌这方面的特色,有助于对事物形象的把握。如刘羽的白鹭图:“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诗人运用拟人等手法塑造了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4.明确解题关键点,把握事物形象特点 鉴赏物象需要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鉴赏时需从以下关键点入手:,抓副词、动词,解题关键点,抓抒情、议论句,关注隐含信息,抓注释,综合考虑诗词中物象的内涵,【答题步骤】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附口诀:细读全诗莫慌张,审题揣摩绘形象。冷暖色调须区分,知人论世看简况。深层含意要挖掘,关键词句不要忘。整合答案有模式,先总后分说端详。,默读提供的诗歌材料,默读三遍后从以下几点入手答题:1.三看一标:看题目提供了哪些信息,看作者是否熟悉,再看注释提供了哪些有用信息,标出关键词句。2.审读题目,看是简单概括还是结合诗句分析,一定弄懂题目要求,按要求答题。3.注意引用原诗的关键词句。答案要有条理,不要颠三倒四。,(一)人物形象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山 坡 羊 薛昂夫 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注暮。心待足时名便足。高,高处苦;低,低处苦。【注】瓜田:邵平(秦时封东陵侯),汉初种瓜于长安东门。,请简要分析这首曲中的人物形象。答:_【解析】此题直接考查学生对古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把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是:抓住古诗中的关键词句,结合诗句简析形象的意义。答案:一个身游宦海、倦于仕途,转而心系田园、难舍书琴且满心苦楚难言的封建官吏的形象。,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采 莲 曲(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舟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 莲 词(唐)张潮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答:_答案:白诗描写的是一位情窦初开(或“多情”)、腼腆羞涩(或“羞涩”,或“腼腆”)的采莲姑娘;张诗描写的是一群互助(或“团结”,或“友爱”)、勇敢的采莲姑娘。,(二)景物形象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山花子春恨 陈子龙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寞景阳宫外月,照残红。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注】陈子龙:明末清初爱国名士,史家称誉“生而文章名世,没而忠义传世”。五更钟:亡国丧音。蝶化彩衣: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彩蝶的故事,此处形容明皇族贵胄死后的萧瑟悲凉。词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答:_答案:开篇两句呈现了四种意象:弥漫的晓雾,迷离的杨柳,零落的杏花,凄凉的钟声。营造了一种残败清冷的氛围,表达了一种凄惶惆怅之情。,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次石湖书扇韵 姜 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答: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境。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缥缈、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景物构成可从诗中词语“桥、水、村、岸、浮萍、人、藕花、门”等展开想象概括出“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人家、荷花、庭院”等景物。描绘的画面可通过以上景物及“人不到”三个字概括出“清幽恬静”的特点。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人家、荷花、庭院等景物。,(三)事物形象5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回答后面的问题。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龚自珍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濛濛扑面皆飞絮。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注】漠漠春芜:茫茫一片春草。此句用宋朝晏殊踏莎行“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的词意。此二句用唐朝杜秋娘金缕衣“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诗意。这首词中“孤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作简要赏析。答:_,答案:“孤花”是词人自己的人格写照,在满院荒芜之中,一朵明艳、绚烂、寂寞、充满生机的“孤花”与四周的沉闷芜杂形成强烈的对照。那正是词人自己的生机、绚烂、寂寞与“阳春暮”时的沉闷芜杂的对比。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超然世外、高标独立、不合时宜者的形象。,6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竹 里 馆 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咏 竹 梁刘孝先竹生荒野外,捎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注】篁:竹子。湘妃:古代舜的二妃,娥皇和女英。传说湘妃泪洒竹上,成为斑竹。上宫:宫殿名。,请分别说明“竹”这一艺术形象在两诗中的作用。答:_答案:王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刘诗中的竹象征正直清高、安贫乐道、不慕富贵的品格,表现诗人对这种品格的持守或崇尚。,一、高考题组7.(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琅 玡 溪 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在鉴赏本诗过程中,要细读诗文,把握意象和意象的特点,即可迅速概括出画面内容,根据意象描写的意境特点,可探求作者寓于其中的思想感情。大多数写物的诗歌,要么抒发对物之情,要么表达托物之志。本诗歌就是属于抒情类的。如果能看到几幅画面的生动美丽,就能领会作者的快乐和悠然。但是本题所给的注解不但不,能对诗人的思想感情起到提示作用,反而对正确理解其思想感情起到干扰作用。切忌不去透彻地理解文本,只片面地去作知人论世的解读,一看到“被贬”就联想到“伤感”,从而造成对诗歌情感的误解。文本的解读能力,是理解文本最重要的能力。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答:_【解析】“不知溪源来远近”一句,眼前幽静的溪水为实写,而形成溪水的源头在哪里并不知道,本句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山深之处,春雪消融,琅玡溪不断壮大,一路远行,一路欢歌,此为虚写。“但见流出山中花”一句,山花随溪水流出是实写,而本句又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山深之处春意盎然、落英缤纷的景象,此为虚写。此两句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结合地写出了琅玡溪的诱人景色。,答案: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8.(2010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答:_【解析】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在高中课文中经常提及“子规”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窦娥冤)。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答:_【解析】诗歌讲究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又常用对比、映衬、反语、象征等,借助这些写作技巧的特点和作用,我们可以读出表象下含蓄的意蕴,从而正确而深入地理解诗意。答案: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二、新课标地区模拟题组9.(2012咸阳模拟)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野步 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野步 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答:_答案: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的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答:_答案:两首诗的三、四两句都运用了拟人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蝴蝶陶醉了,“烂醉”一词形象地描绘出蝴蝶留恋花丛的形态。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管闲事,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将自己老之将至的感觉形象地表达了出来。,10.(2011郑州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春日即事二首(其二)吕本中病起多情白日迟,强来庭下探花期。雪消池馆初春后,人倚阑干欲暮时。乱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麦自无知。池边垂柳腰支活,折尽长条为寄谁?,(1)诗歌的首联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尾联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答案:首联塑造了一个眷恋春光、病起探花的多情诗人的形象。尾联写池边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婀娜多姿,可是对于诗人来说,音讯不通,即使折尽柳枝,又能送给谁呢?诗人触景生情,流露出淡淡的孤独落寞和对亲朋的思念之情。,(2)诗歌的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春日景象?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答:_答案:颈联描绘了蜂飞蝶舞、草木摇曳,既充满勃勃生机,又有些荒凉孤寂的春日景象。主要运用了拟人(移情于物)的修辞手法,诗人赋予蜂蝶、兔葵、燕麦以人的感情,既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又流露出淡淡的人生孤寂之感,耐人寻味。,11.(2012白山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夜 坐 文天祥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注】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蛩,蟋蟀。逶迤,本是形容道路、山川、河流弯弯曲曲,连绵不绝,这里是遥遥无期的意思。,(1)本诗首联、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答:_答案:淡烟笼罩着枫叶,细雨飘打着蓼花,成群的大雁寄宿于江边,凄切的蝉鸣回响在四壁,真是可画可诗。这幅肃杀凄凉的夜坐图,使全诗在沉郁悲凉之中又显慷慨悲壮。,(2)全诗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_答案:作者借景抒情(即景抒情),描绘了一幅肃杀凄凉,而又有声有色的迷蒙秋雨图。抒发了作者遭受打击的怨恨、壮志难酬的痛苦。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要力挽狂澜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作者立志报国,壮心不已的思想情感。,12.(2012哈尔滨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题。观魏博何相公猎 张 祜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1)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这两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艳丽、壮阔宏大的晨猎场景(晨猎图),“浅草”“红旗”“白马”,写出环境色彩的艳丽,“分围”“向日”“迎风”,写出场面的宏大。烘托了晨猎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2)结合诗歌后两联,简要分析何相公的形象。答:_答案:塑造了一个身手矫健、技艺高超的猎手形象。“背手抽”写出了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展现了猎手动作难度大,技艺高超。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猎手射箭技艺的高超。,13.(2012咸阳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游 月 陂 程 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1)本诗颈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答:_答案:颈联运用了融情于景、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诗人用淙淙的泉声凸显月夜的宁静,在“水心云影闲相照”的景象描绘中融入自己内心平静安闲的情绪。,(2)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_答案:诗人通过对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这些意象的描写,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的意境。全诗通过景物描写和“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的直接抒情,表现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得失的淡泊情怀。,14.(2012山西大学附中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访 中 洲 姚 镛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相逢未暇论奇字注,先向水边看白云。【注】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1)本诗被访者并未出现,诗人运用什么样的手法写出“被访者”的形象?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侧面烘托。诗人通过对“被访者”居住环境的描写,如他傍水而居,门前种有修竹,旁有荷花池,清香四溢,从侧面烘托出了“被访者”高雅隐逸的形象。,(2)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访者”形象?请结合全诗鉴赏分析。答:_ _答案:“访者”是一个格调高雅,充满意趣的清逸之士。他访友不择晴日,而是踏雨而来,来访本是为了和好友探讨“奇字”,这本已不是什么经世致用之务,可是还没来得及交流就先急忙走向水边去看那雨中出岫的茫茫白云,可见其清逸情怀。,15.(2012临汾四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村 晚 雷 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注】塘:堤岸。陂:bi,池塘。(1)本诗中作者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出怎样的感情?答:_答案:宁静的晚村暮色图景,(描绘画面略),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田园生活的赞美向往之情。,(2)本诗前两句的写景极有特色,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至少两处)。答:_答案:用“满”字写出青草茂盛,池水盈盈;“衔”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浸”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16.(2011东北育才中学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观斗鸡偶作 韩 偓何曾解报稻粱恩?金距花冠气遏云。白日枭鸣无意问,惟将芥羽害同群。【注】韩偓(844914?),晚唐诗人。枭:猛禽名,即猫头鹰。,(1)这首诗塑造了斗鸡怎样的形象?答:_【解析】抓住诗歌中“报稻粱恩”“金距”“花冠”“枭鸣”“同群”等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答案:这首诗塑造了在人供养下身强体壮,神采奕奕却不知报答人养育之恩,也不能抵御外来侵扰,只知处心积虑对付同类的可恶的斗鸡形象。,(2)有人认为这首诗表面上描写斗鸡,实际是影射讽刺唐末割据一方的藩镇军阀。你是否认可这种观点?请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谈谈你对作品内涵的看法。答:_【解析】注意注释介绍的作者的生卒年,联系唐朝的灭亡时间以及唐末的历史来思考作答;手法上要考虑托物言情的象征手法。,答案:我赞成这种看法。作者运用象征手法来反映社会现实,用斗鸡影射割据一方,只知对内争权夺利、残民逞强,却不思对外抵抗异族侵扰的藩镇军阀。作者身处唐朝走向末路的晚唐时期,藩镇割据现象十分严重。首句“何曾解报稻粱恩”严正地谴责藩镇势力的忘恩负义,他们根本不知报答养活了他们的人民;第二句写出藩镇在国内争权夺利,为了一点利益就像斗鸡一样以“金距”“芥羽”伤人;而在外来的侵扰“枭鸣”于国土之上、危及社稷时,他们却“无意”过问。这首诗成功运用象征手法,所托之物物象鲜明,所言之志情激语愤,显得内涵颇深,耐人回味。(意思答对即可),17.(2011哈尔滨二模)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少 年 游 杨 亿 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寿阳注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注】寿阳: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1)此词为咏物之作,在这首词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答:_答案:梅花。不惧风雨严寒、冰肌玉骨。,(2)词作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并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侧面烘托(或铺垫)。用严冬的风雪肃杀烘托出梅的傲雪精神(或为写梅的“芳艳”作铺垫);用“千寻翠岭”烘托梅的“一枝芳艳”。正面描写。描写梅的芳艳、冰姿玉态、天真等。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冰姿玉态”“天真”等,赋予梅以人的品质。托物言志或象征。借写梅花抒写个人怀抱。词人屡遭人生风雨摧残,有伤感,但更有一种无惧、豁达和傲岸。,18.(2012开封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菩萨蛮塞上秋望 清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答:_答案:词的上阕中呼应词题的意象:“龙沙、落日、山、水、寒云、猎骑、大将旗”等,“龙沙、落日、山、水、寒云”等体现了边塞特有的自然风光;而“猎骑、大将旗”等凸现了边塞将士特有的生活。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作者着意渲染了奇异壮丽、雄浑苍凉的宏阔境界,刻画了边关特有的生活情调。,(2)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是本词中却看不到抒情的句子。请通读全词,说说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词的下阕甚至全词都没有一个完整的抒情的句子,但通读全词,从“登台怅望”一语中,我们还是能感受到主人公登台远眺而生思归之愁;下阕“飞蓬”句,“飞蓬”原指断根干枯后随风飞转的蓬草,这里就暗喻了行踪漂泊的戍边将士;“鸟路”原指险仄山径,也可比喻归家之路;而一“迷”字,则说明了戍边将士归家之路的遥遥无期;而“白雁哀鸣”既是写景,也烘托了将士们归家无期的内心痛苦。,1.(2011海口二模)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春 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田园乐(其六)王 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1)比较这两首诗歌,说出它们描写景物的不同特点。答:_答案:孟诗从听觉角度描写春天景色,重点写的是鸟啼声和风雨声。王诗描绘景物的色彩和形态,用“红”“绿”分别描绘桃花和柳条,以“含宿雨”写出桃花被雨滴滋润的形态,以“带朝烟”写出柳条笼罩在朝烟中,袅娜迷人。(找出其他不同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第一首写春之“闹”,第二首写春之“静”),(2)结合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请简要分析说明它们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_答案:第一首因有“风雨声”而问“花落知多少”,表现诗人惜爱春花、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第二首有“花落未扫”“山客犹眠”的词句,表现诗人追求闲适宁静的生活情趣。(也可以说出它们的相似点,言之有理即可),2.(2011包头三模)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湖上晚归 蒋士铨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1)“寒钟过雨声”一句中“过”字很见工力,请分析。答:_答案:“过”,动词,“穿过”(超过,盖过);这句写远处野寺的钟声穿过秋雨而来,仿佛带上了阵阵寒意。点明了钟声寒的原因,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具体地传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意思对即可),(2)诗的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_答案:尾联写归来时的情景,诗人选取西风、湖心月等意象,描绘了猎猎秋风一扫阴雨,令人清爽,明月新生,日华与水光交相辉映,营造了皎洁幽静的美妙境界。表达了作者回家时的喜悦与兴奋(或表达了诗人因壮美的景象而惊奇,赞美之情油然而生)。,3.(2011昆明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临 江 仙 鹿虔扆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注】鹿虔扆(y):五代时后蜀大臣,花间词人。国亡不仕,词多感慨之音。翠华:皇帝仪仗所用的旗子。这里代指皇帝车驾。,(1)词的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_答案:词的上阕借助秋空荒苑,重门深锁,人去无踪,歌吹声断的景象,描绘了一幅萧条、凄清、冷落的画面。,(2)词的下阕主要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加以赏析。答:_答案:对比。烟月的不知与藕花的有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词人的亡国之悲。拟人。烟月无情冷照,藕花却相向而泣,形象地寄托了作者的伤痛。反衬。用烟月的不知反衬人的悲伤或用烟月的不知反衬藕花的有情,突出了词人的亡国之悲。(答出两点即可),4.(2011东北师大附中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少 年 游 蒋 捷注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注】蒋捷:宋末元初词人。宋亡后不仕,隐居宜兴竹山。,(1)请对上阕前两句描写的意象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枫林、晚烟、鸥汀这些意象。作者用枫林、晚烟、鸥汀这些意象营造了深秋时节傍晚时分凄凉冷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漂泊的愁苦和对故乡的思念。,(2)结合全词,概括作者“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的原因。答:_答案:国破家亡,漂泊无依,自己只能过隐居生活。“二十年来,无家种竹”说明国破家亡之后,自己多年四处漂泊,“犹借竹为名”表明最终只能无奈隐居。时光飞逝,青春消逝,自己已经垂垂老矣。“春风未了秋风到”,以季节的变换,象征了青春消逝,暮年早临。对世俗之事已经淡然处之。“老去万缘轻”,写作者已经把世俗之事看轻看淡,所以沉浸于自己的隐居生活之中。,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灞上【注】秋居 马 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注】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1)诗的颈联上下两句写景各用了什么表现技巧?描绘出怎样的意境?答:_答案:颈联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夜阑人静,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声响的静寂,“孤壁野僧邻”则是运用烘托,以只有“野僧”这样一个邻居,衬托作者孤身一人的情景。营造出孤寂、凄清的氛围,抒发了作者独处空园,与野僧为伴的孤苦无依。,(2)这首诗哪两个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答:_答案:“独”与“久”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面对急飞的雁群,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了思乡之情;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人独对寒灯,一“独”字写尽了他乡的孤独。尾联直接说出心中的感慨:寄居已久,却不知何时才能找到机会。率直地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楚和希望的渺茫。,6.(2011豫南九校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春思二首(其一)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1)前两句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春草丛生,草色青青,柳色嫩黄,柳丝飘拂;桃花盛开,李花飘香,花枝披离,花气氤氲。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照,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画面上的春光点染得越是明媚,

    注意事项

    本文(古诗文阅读诗歌形象.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