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实务基础.ppt
第1章 纳税实务基础,1.1 税收基础知识,1.1.1 税收的概念1.1.2 税收的特征1.1.3 税收的作用1.1.4 税收的分类1.1.5 税收收入的划分与税收 征收管理范围的划分,1.2 税法概述,1.2.1 税法的概念1.2.2 税法构成要素1.2.3 税收法律关系1.2.4 税法的分类1.2.5 我国现行税法构成体系,1.3 税收征纳一般程序,1.3.1 税务登记1.3.2 账簿、凭证和发票的管理1.3.3 纳税申报1.3.4 税款征收,1.4 纳税实务基础综合案例,1.4.1 业务内容及相关要求1.4.2 业务分析及业务处理,1.1 税收基本知识1.1.1 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一般的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1.1.2 税收的特征 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1.1.3 税收的作用 1.保证财政收入,筹集建设资金 2.调节企业利润,促进公平竞争 3.调节个人收入,促进公平分配 4.监管经济活动,维护经济秩序 5.维护国家权益,促进对外交往1.1.4 税收的分类,1.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 和特定行为目的税 2.价内税和价外税 3.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4.直接税和间接税 5.从价税和从量税 1.1.5 税收收入的划分与税收征收管 理范围的划分,1.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 和特定行为目的税 2.价内税和价外税 3.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4.直接税和间接税 5.从价税和从量税 1.1.5 税收收入的划分与税收征收管 理范围的划分,1.税收收入的划分(1)中央政府固定收入(2)地方政府固定收入(3)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 2.税务机构设置和税收征管范围划分(1)税务机构设置(2)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划分,1.2 税法概述 1.2.1 税法的概念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税收分配过程中所形成的国家与纳税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的表现形式有法律、条例、决定、命令、规章等,是税收制度的主要构成,是税收制度的核心。,1.2.2 税法构成要素 1.纳税人(1)负税人(2)扣缴义务人 2.征税对象(1)征税范围(2)税目(3)计税依据,3.税率(1)比例税率(2)定额税率(3)超额累进税率(4)超率累进税率4.减税免税(1)减税免税的规定,1.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 和特定行为目的税 2.价内税和价外税 3.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4.直接税和间接税 5.从价税和从量税 1.1.5 税收收入的划分与税收征收管 理范围的划分,税收减免主要有三种形式,即税基式减免、税率式减免和税额式减免。(2)起征点(3)免征额5.纳税环节6.纳税期限7.纳税地点8.违章处理,1.2.3 税收法律关系1.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1)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 在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主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但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是平等的。(2)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3)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2.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3.税收法律关系的实质 税收法律关系说到底是征纳双方的利益分配关系。1.2.4 税法的分类1.税收法律 2.税收法规 3.税收规章,1.2.5 我国现行税法构成体系1.税收程序法 程序法是指税务管理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税收管理法、纳税程序法、发票管理法、税务机关组织法、税务争议处理法等。2.税收实体法,税收实体法主要是指确定税种立法,具体规定各税种的征收对象、征收范围、税目、税率、纳税地点等。(1)流转税类。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主要在生产、流通或者服务业中发挥调节作用。(2)资源税类。包括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主要是对因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发挥调节作用。,(3)所得税类。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主要是在国民收入形成后,对生产经营者的利润和个人的纯收入发挥调节作用。(4)特定目的税类。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烟叶税,主要是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对特定对象和特定行为发挥调节作用。,(5)财产和行为税类。包括房产税、车船税、契税、印花税,主要是对某些财产和行为发挥调节作用。,1.3 税收征纳一般程序1.3.1 税务登记1开业税务登记(1)开业税务登记的时间和地点(2)开业税务登记的程序(见图1.1),(3)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时需要提供的证件、资料2.变更税务登记(1)变更税务登记的适用范围(2)变更税务登记需要提供的资料(3)变更税务登记的程序(见图1.2),3.注销税务登记(1)注销税务登记的适用范围(2)注销税务登记的时间要求(3)注销税务登记需要提供的资料(4)注销税务登记的程序(见图1.3),4.停业、复业登记(1)停业、复业登记的一般要求(2)停业、复业的程序(见图1.4与图1.5),5.外出经营报验登记(1)外出经营报验的一般要求(2)纳税人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的管理程序(见图1.6),6税务登记的管理(1)税务登记证的管理(2)非正常户的处理,1.3.2 账簿、凭证和发票的管理1.账簿、凭证的管理(1)设置账簿的管理(2)账簿、凭证的使用和保管2.发票的管理(1)发票的印制与领购(2)发票的开具与保管(3)发票的检查,1.3.3 纳税申报1.纳税申报的主体 纳税申报的主体,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依法已向国家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2)按规定不需向国家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以及应当办理而未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2)按规定不需向国家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以及应当办理而未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 2.纳税申报的主要内容 3.纳税申报的延期 4.纳税申报的方式,1.3.4 税款征收1.税款征收方式(1)查账征收(2)查定征收(3)查验征收(4)定期定额征收(5)代扣代缴、代收代缴(6)委托代征,2.税收保全措施(1)税收保全措施的适用范围及条件(2)税收保全措施的解除及责任3.税收强制执行措施(1)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适用对象(2)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实施范围(3)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实施,